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双孔隙结构非饱和黏土孔隙分布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思奇 裴华富 +1 位作者 谭道远 朱鸿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3,374,共12页
由于孔隙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在非饱和过程中黏土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这导致基于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土-水特征曲线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干缩试验与压汞试验,对单孔与双孔结构重塑黏土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的变化... 由于孔隙分布曲线的复杂性,在非饱和过程中黏土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这导致基于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土-水特征曲线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干缩试验与压汞试验,对单孔与双孔结构重塑黏土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脱湿过程中孔隙分布曲线存在平移、缩放等变换。构建了t分布和双t分布函数,提取了孔隙分布曲线的自由度、峰值、峰值对应的孔隙直径作为特征参数来表征孔隙分布变化规律,发现了特征参数和土样孔隙比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含水率-孔隙比-孔隙分布曲线关系,提出了一个考虑孔隙结构变化的重塑黏土土-水特征曲线计算框架。最后,与试验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非饱和土 孔隙分布曲线 压汞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干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结构性破损的孔径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吕海波 汪稔 +1 位作者 赵艳林 孔令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3-578,共6页
采用压汞法对天然结构性软土压缩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荷载超过结构屈服应力后,尺寸较大的团粒间孔隙首先发生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大,越来越小的孔隙受到影响,但团粒内孔隙在压缩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根据试验... 采用压汞法对天然结构性软土压缩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荷载超过结构屈服应力后,尺寸较大的团粒间孔隙首先发生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大,越来越小的孔隙受到影响,但团粒内孔隙在压缩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孔隙结构破损势的概念,并用其表征孔隙分布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结构性破损 孔径分布 压汞试验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干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保国 赵志广 +2 位作者 蹇守卫 苏雷 刘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共4页
试验制备了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础的泡沫混凝土,用光学数字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计算孔径,并测定了孔隙率,研究了水胶比、发泡剂掺量及搅拌时间对试样性能的影响,重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3个因素对干密度的影响。结... 试验制备了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础的泡沫混凝土,用光学数字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计算孔径,并测定了孔隙率,研究了水胶比、发泡剂掺量及搅拌时间对试样性能的影响,重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3个因素对干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干密度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发泡剂掺量>搅拌时间>水胶比;较好的组合是A3B3C3,试块干密度为221 kg/m3、抗压强度为0.23 MPa、吸水率为28%;干密度随着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而孔隙率却恰恰相反;干密度与孔隙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即ρ0=2 317-23P,随孔隙率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正交试验 干密度 孔径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径分布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46
4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1 位作者 赵艳林 王志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2-328,共7页
采用压汞法对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总孔隙体积、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等微结构参数均递增;分析了试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一是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试样的体积收... 采用压汞法对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总孔隙体积、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等微结构参数均递增;分析了试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一是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试样的体积收缩,其二是孔隙形状和测试压力有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合理修正。结合毛细管模型,利用修正的孔径分布曲线推算了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分析了干湿循环过程中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以含水率28%为分界点,含水率大于该值时基质吸力随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线性递增,含水率小于该值时基质吸力随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线性递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质吸力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为解释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孔径分布 压汞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模板布的孔径分布表征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正宏 冯雪 +1 位作者 唐子龙 李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区别透水模板布(CPFL)过滤层与结构层的孔结构特征,针对其过滤层表面孔径与结构层等效孔径进行了理论试验研究.首先,采用负压吸力法测试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CPFL等效孔径分布差别;其次,基于Poisson Polyhedron理论与Hagen-Poisseuill... 为区别透水模板布(CPFL)过滤层与结构层的孔结构特征,针对其过滤层表面孔径与结构层等效孔径进行了理论试验研究.首先,采用负压吸力法测试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CPFL等效孔径分布差别;其次,基于Poisson Polyhedron理论与Hagen-Poisseuille定律,探讨过滤层表面孔径特征长度取值方法,推导CPFL过滤层表面理论孔径分布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标准试验条件是负压吸力法准确获取CPFL等效孔径曲线的关键;基于垂直渗透系数求解过滤层孔径分布方法可行,过滤层孔径相比等效孔径,前者分布范围更窄、特征孔径更小.最后,提出了过滤层表面理论孔径分布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模板布 等效孔径分布 过滤层孔径分布 试验验证 特征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陶瓷天线罩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中坚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1,共5页
采用压汞仪对多孔石英陶瓷进行了开口孔径分布测试,结果显示石英陶瓷开口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0~400nm之间,其孔径分布范围比较集中。分别采用灯光照射法、工业CT和X射线数码成像无损检测系统进行石英陶瓷天线罩无损检测,并分析了三... 采用压汞仪对多孔石英陶瓷进行了开口孔径分布测试,结果显示石英陶瓷开口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0~400nm之间,其孔径分布范围比较集中。分别采用灯光照射法、工业CT和X射线数码成像无损检测系统进行石英陶瓷天线罩无损检测,并分析了三种检测方法各自的工作原理、检测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陶瓷 天线罩 孔径分布 无损检测 工业CT X射线数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微粉对Al_2O_3-ZrO_2-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易献勋 李亚伟 +3 位作者 桑绍柏 童贝 彭红 李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在复合引入不同比例A l粉、Si粉(A l粉、Si粉的组合分别为2%(w)A l+3%(w)Si,3%(w)A l+2%(w)Si,4%(w)A l+1%(w)Si)的A l2O3-ZrO2-C材料中进一步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的SiO2微粉,经配料、混练、成型、烘干后,在埋炭(煤焦炭)气氛中... 在复合引入不同比例A l粉、Si粉(A l粉、Si粉的组合分别为2%(w)A l+3%(w)Si,3%(w)A l+2%(w)Si,4%(w)A l+1%(w)Si)的A l2O3-ZrO2-C材料中进一步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的SiO2微粉,经配料、混练、成型、烘干后,在埋炭(煤焦炭)气氛中分别于800、1 000、1 200、1 300和1 400℃保温3 h煅烧,然后对烧后试样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并测定烧后试样的平均孔径,分析烧后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对于含不同比例A l粉和Si粉的A l2O3-ZrO2-C材料,SiO2微粉的引入使其经1 200℃或更高温度煅烧后的抗折强度、弹性模量和韧性提高,平均孔径减小;2)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含有SiO2微粉的试样中,A lN和(或)SiC晶须发育良好并且分布均匀,孔径细小,从而优化了材料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ZrO2-C SIO2微粉 三点弯曲试验 显微结构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条件下孔喉尺度弹性微球深部调驱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姚传进 雷光伦 +1 位作者 高雪梅 李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4,115,共4页
针对孔喉尺度弹性微球调驱技术设计原理的特殊性,引入粒径匹配系数,通过非均质平行填砂管岩心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匹配关系下弹性微球的封堵性能以及渗透率级差对剖面改善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弹性微球调驱现场试验。室内实... 针对孔喉尺度弹性微球调驱技术设计原理的特殊性,引入粒径匹配系数,通过非均质平行填砂管岩心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匹配关系下弹性微球的封堵性能以及渗透率级差对剖面改善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弹性微球调驱现场试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佳的粒径匹配系数范围内,岩心的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最大,封堵效果最好;弹性微球可选择性优先封堵高渗透层,使高、低渗透管的分流率均趋于50%,对渗透率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渗透率级差对弹性微球调驱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较佳的粒径匹配系数范围和较低的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弹性微球的剖面改善能力较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粒径匹配系数为1.52和渗透率级差为3.1的条件下,弹性微球可对吸水剖面进行有效控制,调剖目的层67小层和65小层的剖面改善能力高达98%;运用粒径匹配系数和渗透率级差指导弹性微球深部调驱现场试验具有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弹性微球 粒径匹配系数 封堵性能 渗透率级差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纺织物单向拉伸孔径变化试验与理论预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唐琳 唐晓武 +2 位作者 赵庆丽 王艳 白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10-1916,共7页
无纺织物作为反滤材料,常处于单向受拉工作状态。单向拉伸引起无纺织物孔径变化,易导致反滤工程失效。通过控制织物应变的干筛试验,定量测试了无侧限单向拉应变逐级增大的过程中,两种不同厚度短纤针刺无纺织物的孔径分布曲线变化。采用... 无纺织物作为反滤材料,常处于单向受拉工作状态。单向拉伸引起无纺织物孔径变化,易导致反滤工程失效。通过控制织物应变的干筛试验,定量测试了无侧限单向拉应变逐级增大的过程中,两种不同厚度短纤针刺无纺织物的孔径分布曲线变化。采用干筛试验结果,对现有两种体系的单向应变下无纺织物孔径预测理论解进行验证:一类是佘巍等效孔径O95理论解,一类是Rawal孔径分布曲线理论解。通过对比两种理论解对各级拉应变下的O95值预测,归纳二者的预测误差规律,从理论假设出发分析误差原因。同时采用前人图像法测得的热粘无纺织物O95变化验证两类理论解。两种理论解均能较好地预测无侧限单向拉应变下无纺织物O95的变化规律。O95随单向拉应变呈近似线性减小的规律。对于O95变化斜率的预测,佘巍解较准确,Rawal解偏大。对于O95数值预测可结合两类理论解给出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织物 无侧限单向拉应变 O95 孔径分布曲线 理论解 干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喉大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明光 付晓文 +1 位作者 何光怀 张宗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根据现有的压汞测试样品,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同层段的不同进汞饱和度时的孔喉大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间的经验公式.这种方法有可能利用常规岩心分析数据推测样品的毛管压力曲线和孔喉大小及分布.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气田 奥陶纪 储集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分类及孔径定量表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5 位作者 李晨溪 乔李井宇 刘畅 梅啸寒 杜会尧 禄佳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2-432,438,共12页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分析和孔径定量表征是页岩油气储层评价和开发的关键。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有机质页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孔隙类型,并对微观孔径进行了定量表征。...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分析和孔径定量表征是页岩油气储层评价和开发的关键。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有机质页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孔隙类型,并对微观孔径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沙河街组页岩具有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低的特征。根据发育位置、成因及产状,将储集空间分为孔隙与裂缝两大类,并制定了孔隙和裂缝的尺度评价标准。孔隙包括矿物基质孔隙和有机质孔隙;裂缝包括构造、层间、超压破裂、成岩和有机质收缩裂缝。氮气吸附等温曲线主要存在3种类型,分别反映了样品中微孔、中孔及宏孔的分布差异。通常氮气吸附实验能更好地表征中孔的发育特征,而扫描电镜所测孔隙更好地表征了宏孔的发育。需要进一步采用二氧化碳吸附、纳米CT及压汞实验定量表征页岩的微孔和宏孔的大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吸附实验 孔径定量表征 微观储集空间 矿物组成 富有机质页岩 沙河街组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黄土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井彦林 李洁茹 +2 位作者 张志权 闫祥 黄文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0-163,共4页
为探求天然黄土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的规律,以天然及浸水饱和后的陕西渭北黄土为例,分别进行压汞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粒度分析试验,研究了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及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天然及浸水饱和两种状态土体均含有... 为探求天然黄土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的规律,以天然及浸水饱和后的陕西渭北黄土为例,分别进行压汞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粒度分析试验,研究了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及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天然及浸水饱和两种状态土体均含有大量椭圆状颗粒,其点接触为颗粒间连接的主要形式,同时也存在微胶结形式,架空孔隙存于土体内部,并伴有镶嵌孔隙;浸水饱和后由于水的溶解作用等原因,黄土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均大于天然黄土;同时探讨了黄土在不同状态下的孔隙特性,进一步揭示了孔隙变化与湿陷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微观结构 压汞试验 扫描电镜试验 粒度分析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应力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永福 叶翠明 +1 位作者 赵书权 夏小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2-986,共5页
针对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常常受到各种形式的应力,分析了压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并从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分布的分维值不受压应力影响,但压应力会引起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和... 针对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常常受到各种形式的应力,分析了压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并从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分布的分维值不受压应力影响,但压应力会引起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和非饱和土的进气值的改变,从而影响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压应力 透水性 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扬州黏性土压缩特性与孔径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德安 汪健 +1 位作者 何家浩 徐永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研究土体压缩特性与孔径分布的关联性是探索土体宏观微观关系的途径之一。文章以扬州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的原状样同时进行压缩试验和压汞试验,重点研究了初始孔隙比相近而压缩特性不同的土层的孔隙结构以及各深度土层经历加卸... 研究土体压缩特性与孔径分布的关联性是探索土体宏观微观关系的途径之一。文章以扬州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的原状样同时进行压缩试验和压汞试验,重点研究了初始孔隙比相近而压缩特性不同的土层的孔隙结构以及各深度土层经历加卸载后的孔隙结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原状扬州黏性土的孔径分布均为单峰结构,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0. 2~5μm,其压缩特性与孔径分布密切相关,孔径分布越集中,土的压缩性越小。12,15,18 m深度土样的孔径分布范围相对其他深度的更大,小孔隙占比更高,具有更大的压缩性和更强的结构性。初始孔隙比相近的不同深度的土样因孔径分布不同其压缩性也不同。在经历一个加卸载后,各深度土样的中孔隙占比均减小,孔径分布都向小孔径孔隙方向移动,且大孔隙占比变化都不大,而12,15,18 m累计孔隙体积减小量更多,使得这三层土样的中孔隙占比减小更明显。本文为黏性土的工程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关联性探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黏性土 原状土 压缩特性 压缩试验 压汞试验 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法测定多孔材料孔径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汝珍 蒋正典 程继贵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研究了用液—液系统测定多孔材料孔径的方法。采用界面张力低的正丁醇—水系统,以正丁醇为浸渍介质、水为渗透介质,在测量10~0.01μm孔径时仅需3.6×10^(-4)~3.6×10^(-1)MPa的测试压力。测量精度为:10~1μm:2%;1~0.01μm:... 研究了用液—液系统测定多孔材料孔径的方法。采用界面张力低的正丁醇—水系统,以正丁醇为浸渍介质、水为渗透介质,在测量10~0.01μm孔径时仅需3.6×10^(-4)~3.6×10^(-1)MPa的测试压力。测量精度为:10~1μm:2%;1~0.01μm:5%。液—液法的优点在于以3.6×10^(-1)MPa的低测试压力可测量0.01μm数量级的极小孔径,从而使测试仪器的结构大大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法 多孔材料 孔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陶瓷膜孔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婧 王宁 +3 位作者 帅树乙 陈璐 薛安 黎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4,共6页
陶瓷膜因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高渗透性、高选择性、耐酸碱腐蚀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生物医药、过滤分离工程等领域。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陶瓷膜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氧化铝陶瓷膜的基本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氧化铝陶瓷膜孔径... 陶瓷膜因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高渗透性、高选择性、耐酸碱腐蚀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生物医药、过滤分离工程等领域。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陶瓷膜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氧化铝陶瓷膜的基本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氧化铝陶瓷膜孔径的表征技术进展,讨论了当前氧化铝陶瓷膜孔径表征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氧化铝陶瓷膜将来的工艺优化方向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膜 孔径检测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限拉伸对无纺土工布孔径概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文芳 唐晓武 +3 位作者 郭文琪 李柯毅 陈式华 林维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6,共7页
为探究无纺土工布孔径在侧向限制的拉伸作用下所受的影响,基于孔径分布的数量概率密度函数,推导了表征筛分颗粒质量分布的概率密度表达式,并考虑受侧限单向拉伸时的无纺布尺寸变化,得出侧限单向拉应变作用下的无纺布孔径累积分布理论公... 为探究无纺土工布孔径在侧向限制的拉伸作用下所受的影响,基于孔径分布的数量概率密度函数,推导了表征筛分颗粒质量分布的概率密度表达式,并考虑受侧限单向拉伸时的无纺布尺寸变化,得出侧限单向拉应变作用下的无纺布孔径累积分布理论公式。将3种不同厚度的短纤针刺无纺土工布侧边进行限制,单向拉伸至应变为0%、3%、5%和10%后分别取样进行消除静电影响的干筛试验,测量初始及各应变下无纺布孔径分布结果并与理论值对比。结果表明,无纺土工布孔径分布曲线随侧限单向拉应变增加而右移,各个特征孔径均增大,且无纺布孔径随织物厚度增加而减小。相较于筛分颗粒面积分布的累积概率表达式,基于筛分颗粒质量分布的理论孔径累积分布概率表达式更好地预测了干筛试验曲线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概率分布 无纺土工布 侧限单向拉伸 孔径累积分布理论 干筛试验 特征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尺寸条件下MICP固化砂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鹏旭 温智力 +3 位作者 杨司盟 刘志明 冷勐 彭劼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745,共8页
通过选取3种不同颗粒尺寸的砂样进行微生物诱导碳酸钙(MICP)注浆试验,对同一尺寸试验组分别进行8、10、12次胶结液灌注,结合细菌吸附率、流出液Ca^(2+)浓度、试样渗透系数、碳酸钙含量、孔隙结构和最终加固效果等数据,探讨了颗粒尺寸对M... 通过选取3种不同颗粒尺寸的砂样进行微生物诱导碳酸钙(MICP)注浆试验,对同一尺寸试验组分别进行8、10、12次胶结液灌注,结合细菌吸附率、流出液Ca^(2+)浓度、试样渗透系数、碳酸钙含量、孔隙结构和最终加固效果等数据,探讨了颗粒尺寸对MICP加固砂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吸附率与颗粒尺寸间存在一定联系,颗粒尺寸越大,细菌吸附量相对越少;同时颗粒尺寸会影响试样固化过程及孔隙结构的发展,颗粒尺寸较小的试样能留住更多的营养物质;固化过程中,颗粒尺寸较小的砂样由于孔隙较小、渗透系数小等原因,试样上部易形成淤堵,从而导致试样加固效果不均;大颗粒尺寸的试样,孔隙较大、持水能力弱,产生的碳酸钙含量偏低并在试样下部堆积,从而导致加固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尺寸 注浆试验 孔隙结构 加固效果 碳酸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管式氧化铝陶瓷膜过渡层配方
19
作者 朱慧琼 洪昱斌 +1 位作者 穆守坤 蓝伟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06-1210,共5页
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氧化铝管式陶瓷膜中的过渡层,以正交实验法系统研究过渡层配方的三种原料:三氧化二铝(Al2O3),聚乙烯醇(PVA),烧结助剂二氧化锆(ZrO2)各自质量分数以及涂膜次数对氧化铝陶瓷膜过渡层料液通量的影响。最终得出最佳... 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氧化铝管式陶瓷膜中的过渡层,以正交实验法系统研究过渡层配方的三种原料:三氧化二铝(Al2O3),聚乙烯醇(PVA),烧结助剂二氧化锆(ZrO2)各自质量分数以及涂膜次数对氧化铝陶瓷膜过渡层料液通量的影响。最终得出最佳工艺配方组合:ω(Al2O3)=23%,ω(ZrO2)=12%,ω(PVA)=4%,涂膜2次。并结合压汞法得出的孔径分布图和孔隙率推论:膜层孔径分布越窄,孔隙率越大,则膜通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AL2O3 正交试验 孔径分布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道G310三门峡豫西黄土湿陷特性及其微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鑫鑫 姜彤 +1 位作者 赵金玓 张俊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3,101,共6页
针对黄土湿陷性对路基工程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灾害,结合国道G310三门峡西至豫陕界段新建工程,采用固结仪对黄土原状样和不同初始干密度的重塑样进行了一系列湿陷性试验和微观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初始干密度下,黄土原状样的湿陷... 针对黄土湿陷性对路基工程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灾害,结合国道G310三门峡西至豫陕界段新建工程,采用固结仪对黄土原状样和不同初始干密度的重塑样进行了一系列湿陷性试验和微观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初始干密度下,黄土原状样的湿陷性高于重塑样的,且黄土重塑样的湿陷性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当初始干密度为1.6 g/cm 3时,其湿陷性不明显;同一初始干密度下,黄土原状样的总体孔隙量高于重塑样的,且黄土重塑样的总体孔隙量随着干密度的增大逐渐降低;黄土原状样和不同初始干密度下重塑样的湿陷性与其内部孔隙尺寸有关,即干密度较小时,黄土内部的大多数孔隙尺寸大于其颗粒尺寸,呈架空结构,因而具有强烈的湿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重塑黄土 湿陷性 压汞试验 孔隙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