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理方法的醴陵釉下五彩瓷跨界文创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良 马雪寒 马言璞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跨界文创产品设计是突破当下醴陵釉下五彩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桎梏的有效路径,以消费者群体的需求端为切入口,通过综合使用数理方法模型精准获取用户需求因子,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特殊之处设计转译为具备生活实用性强特质的文创产品... 跨界文创产品设计是突破当下醴陵釉下五彩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桎梏的有效路径,以消费者群体的需求端为切入口,通过综合使用数理方法模型精准获取用户需求因子,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特殊之处设计转译为具备生活实用性强特质的文创产品,以此促进醴陵釉下五彩瓷绽放时代魅力。通过调研分析醴陵釉下五彩瓷文创发展的现状,将基于KANO模型的消费者需求特征获取通过层次分析法创建评价维度,之后对其排名靠前的设计因子进行着重设计,从而展开设计实践。综合使用数理方法可精准获取消费者需求,有效避免设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为醴陵釉下五彩瓷跨界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较为准确且合理的设计要素,从而提升醴陵釉下五彩瓷跨界文创产品的质量与大众幸福消费体验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KANO模型 醴陵釉下五彩瓷 文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饮食器造型中的尚象设计——以国宴用瓷为例
2
作者 蔡伟 唐宇婷 王爱红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9,共7页
“尚象”是经典的中国传统设计语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思维方式。自古迄今,陶瓷饮食器中蕴含着丰富的尚象设计实践。文章以探讨陶瓷饮食器造型中尚象设计的诉求与动机为研究基点,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宴用瓷尚象设计经典案例的横向比... “尚象”是经典的中国传统设计语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思维方式。自古迄今,陶瓷饮食器中蕴含着丰富的尚象设计实践。文章以探讨陶瓷饮食器造型中尚象设计的诉求与动机为研究基点,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宴用瓷尚象设计经典案例的横向比较与综合分析,可见国宴用瓷造型中的尚象特征尤为丰富且显著,并且其尚象设计在主题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有着区别于其他普通陶瓷饮食器的特殊定位。并一步从践行逻辑、取象类别、意象隐喻与表征三个维度展开论证,对国宴用瓷造型中尚象设计的实践范式予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象设计 陶瓷饮食器 国宴用瓷 造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瓷文化的凝成与转译路径研究
3
作者 许晓政 李营 +1 位作者 李雪慈 许鑫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共10页
基于辽代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趣来探寻辽瓷文化基因,通过结合现代审美思想、辽瓷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及探索多元媒介形式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现代设计转译路径研究。研究旨在实现辽瓷文化当代价值的转化,厚植辽瓷文化底蕴,加强辽瓷文化传承和... 基于辽代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趣来探寻辽瓷文化基因,通过结合现代审美思想、辽瓷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及探索多元媒介形式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现代设计转译路径研究。研究旨在实现辽瓷文化当代价值的转化,厚植辽瓷文化底蕴,加强辽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目的,并通过增强设计视觉表现的方式激发辽瓷文化设计活力,从而赋予辽瓷文化新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瓷文化 现代设计 转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变与互动:五代宋初繁昌窑酒器的设计探研
4
作者 胡小兵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81,共9页
繁昌窑创烧于晚唐,是一座专烧青白瓷的窑场。繁昌窑青白瓷器物类型丰富,其中与宴饮文化密切相关的酒器属于繁昌窑的大宗产品。本文通过图像、文献梳理、器物类型比较等方法,分析晚唐至北宋早期繁昌窑大宗酒器的设计衍变,不仅可探究繁昌... 繁昌窑创烧于晚唐,是一座专烧青白瓷的窑场。繁昌窑青白瓷器物类型丰富,其中与宴饮文化密切相关的酒器属于繁昌窑的大宗产品。本文通过图像、文献梳理、器物类型比较等方法,分析晚唐至北宋早期繁昌窑大宗酒器的设计衍变,不仅可探究繁昌窑器物特色,亦能揭示其样式设计与社会生活形成良好互动的历史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昌窑 青白瓷 酒器 设计衍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彩瓷装饰纹样的图案符号转译与设计创新
5
作者 于成志 汤一鸣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6,共9页
文章针对广彩瓷纹样在现代转化中存在的符号提取主观化、设计转译表层化问题,以促进传统工艺当代传承为目标,重点探索了系统化的图案符号转译与设计创新路径。通过构建广彩瓷纹样的多源样本库,从形态、色彩、结构、功能与寓意五个维度... 文章针对广彩瓷纹样在现代转化中存在的符号提取主观化、设计转译表层化问题,以促进传统工艺当代传承为目标,重点探索了系统化的图案符号转译与设计创新路径。通过构建广彩瓷纹样的多源样本库,从形态、色彩、结构、功能与寓意五个维度定量分析并提取典型图案符号;运用构成方法完成纹样符号的现代转译设计,并通过茶具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将图案构成分析应用于创新设计的可行性,为广彩瓷装饰的当代创新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彩瓷纹样 图案符号 设计创新 意象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粉彩婴戏图的当代创作刍议
6
作者 喻明福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婴戏图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题材,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工艺,尤以粉彩为最,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在当代“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陶瓷粉彩和婴戏图的结合,理应融入陶瓷装饰设计的理念,在材料、设计和审美等... 婴戏图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题材,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工艺,尤以粉彩为最,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在当代“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陶瓷粉彩和婴戏图的结合,理应融入陶瓷装饰设计的理念,在材料、设计和审美等方面建构起创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彩瓷 婴戏图 艺术 设计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茶融合”视域下景德镇历代茶具造型与装饰发展演变
7
作者 郭建晖 林俊杰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48,共7页
景德镇的瓷茶文化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学界已对景德镇的瓷器文化和茶文化分别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从“瓷茶融合”的视角对二者进行综合考察的研究仍相对匮乏。文章系统梳理了从唐代到近现代景德镇茶... 景德镇的瓷茶文化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学界已对景德镇的瓷器文化和茶文化分别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从“瓷茶融合”的视角对二者进行综合考察的研究仍相对匮乏。文章系统梳理了从唐代到近现代景德镇茶具在造型与装饰上的演变轨迹,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各个时期茶具的独特风格与时代特征。景德镇茶具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其自身工艺演进的见证,而且是中国饮茶文化与社会变迁交织融合的生动缩影。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当下景德镇瓷茶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茶融合 景德镇 茶具造型 茶具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形象视域下的日用瓷家族化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智鸿 李锋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1,共7页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形象是品牌塑造之基,品牌塑造是产品形象之本。家族化设计是当代产品开发与品牌形象塑造的优化策略,具有传承性、稳定性与差异性特征。家族化设计对于日用瓷设计与品牌形象传播,意义重大。以问题意识为导向,...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形象是品牌塑造之基,品牌塑造是产品形象之本。家族化设计是当代产品开发与品牌形象塑造的优化策略,具有传承性、稳定性与差异性特征。家族化设计对于日用瓷设计与品牌形象传播,意义重大。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统一造型符号的设计传承、相似纹样符号的设计延展、个性釉色符号的稳中求变、稳定工艺符号的传承创新四方面,多维度构建日用瓷家族化设计的统一传承符号,并提出日用瓷家族化设计的实现策略。通过日用瓷家族化设计,引发用户日用瓷个性与品牌形象的联想匹配体验,促进日用瓷品牌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陶瓷强国的伟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瓷 产品形象 家族化设计 个性 品牌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设计中青花瓷艺术的价值与视觉传达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婷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1,共4页
青花瓷是中国发展历史悠久的名瓷之一,其色彩蓝白相间、交相辉映,质地素雅明净、晶莹剔透,是中国艺术宝库的瑰宝,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服装设计中融入青花瓷艺术,不仅可以通过独特的图案与色彩搭配,为服装增添一抹古典与现代交融... 青花瓷是中国发展历史悠久的名瓷之一,其色彩蓝白相间、交相辉映,质地素雅明净、晶莹剔透,是中国艺术宝库的瑰宝,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服装设计中融入青花瓷艺术,不仅可以通过独特的图案与色彩搭配,为服装增添一抹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显著提升服装的品牌形象,帮助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时尚舞台上绽放光彩。视觉传达表现方面,借鉴青花瓷艺术的造型、色彩、纹饰等元素,采用单独应用青花瓷纹样图案,或点状局部装饰、二方连续装饰等手法,将青花瓷艺术与服装设计完美融合,赋予现代服装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价值,也为青花瓷的艺术形式与精神文化传承找到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青花瓷艺术 视觉传达 纹样应用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瓷质扁壶的设计源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茗皓 江政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8,共10页
西夏瓷质扁壶的前身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皮囊壶,皮囊壶是其畜牧业特有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西夏的建立和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西夏社会由畜牧生产的游牧生活逐渐转为农牧并举的定居生活,皮囊壶也由畜牧业的皮质材料转化为学习... 西夏瓷质扁壶的前身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皮囊壶,皮囊壶是其畜牧业特有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西夏的建立和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西夏社会由畜牧生产的游牧生活逐渐转为农牧并举的定居生活,皮囊壶也由畜牧业的皮质材料转化为学习了中原制瓷技术的瓷质材料。西夏瓷质扁壶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一方面受前代唐朝扁壶的影响,其胡风融合的创新发展为西夏扁壶融合皮囊壶的造型提供了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对后世元代扁壶在造型和装饰的发展上起到延续的作用;在横向的空间维度上既吸收了宋代北方窑口技术的引进,又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其夏辽的使节朝贡成为其形制引进的中介,夏金的榷场贸易丰富了其釉色的发展,使得西夏扁壶呈现出多元的设计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扁壶 设计源流 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中国瓷器对德国麦森陶瓷的设计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国豪 张朝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7,共10页
德国麦森是欧洲最先研制出硬质瓷的瓷厂,在欧洲及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式意义。18世纪初期,奥古斯都二世为建立陶瓷宫殿以及提高麦森瓷厂的制瓷能力,收藏并仿制中国瓷器,麦森的“中国风”陶瓷成为东西方文化融汇的物质载体。本文... 德国麦森是欧洲最先研制出硬质瓷的瓷厂,在欧洲及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式意义。18世纪初期,奥古斯都二世为建立陶瓷宫殿以及提高麦森瓷厂的制瓷能力,收藏并仿制中国瓷器,麦森的“中国风”陶瓷成为东西方文化融汇的物质载体。本文将文献资料与实物标本二者并重,结合图像学与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国瓷器对德国麦森陶瓷的设计影响,从材料与工艺角度阐述麦森瓷厂初期仿制中国瓷器的设计历史,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再现东西方审美观念的共鸣,以证中国瓷器对德国麦森瓷厂迅速崛起所起到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森瓷厂 奥古斯都二世 中国瓷器 收藏 仿制 设计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史视角下20世纪我国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以景德镇青花玲珑瓷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来元茜 徐习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12-419,共8页
20世纪我国日用陶瓷的设计创新是在现代瓷业系统的内、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推动机制。目的为探究我国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创新的驱动力,及其各要素相互依存和制约的机制。方法以景德镇青花玲珑瓷为个案,... 20世纪我国日用陶瓷的设计创新是在现代瓷业系统的内、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推动机制。目的为探究我国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创新的驱动力,及其各要素相互依存和制约的机制。方法以景德镇青花玲珑瓷为个案,从技术史视角切入,对其生成基础、宏观结构、微观事件和内在观念四个动力要素予以阐述。结论青花玲珑瓷在设计雏形生成、设计标准确定、行业典范树立和设计“传统”发明的作用机制下确立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身份,并以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装饰设计特点成为20世纪我国现代日用陶瓷创新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创新 动力机制 青花玲珑 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宫藏“奇石宝鼎之珍”款“西厢”浅碗的设计逻辑与消费者身份探讨
13
作者 李琳 李砚祖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848,共10页
通过解析故宫藏清康熙“奇石宝鼎之珍”款“西厢”浅碗暗含着吉祥文化的设计逻辑,瓷画设计者利用谐音、“逆顶点”等的叙事模式,建构了福禄、颐养与韵情、圆满的情景语境及其内蕴的吉祥文化语义;同时结合同期风格相似的“西厢瓷”推测,... 通过解析故宫藏清康熙“奇石宝鼎之珍”款“西厢”浅碗暗含着吉祥文化的设计逻辑,瓷画设计者利用谐音、“逆顶点”等的叙事模式,建构了福禄、颐养与韵情、圆满的情景语境及其内蕴的吉祥文化语义;同时结合同期风格相似的“西厢瓷”推测,该系列浅碗应为以往研究中较少提及的士人所有,故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一一辨析,从而说明文士何以可能消费“西厢瓷”及其消费动机。从“西厢瓷”具体的设计方法入手透视“西厢瓷”的设计逻辑,观测陶瓷制作及其消费领域对《西厢记》的接受、利用和传播情况,同样的方法亦适用于其他媒介上的图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瓷 设计逻辑 吉祥文化 身份 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瓷贴面用于76例前牙修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彦峰 江青松 郑东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EREC AC系统共制作瓷贴面190个,根据患者前牙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比较不同设计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随... 目的:探讨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EREC AC系统共制作瓷贴面190个,根据患者前牙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比较不同设计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患者修复体满意度与临床成功率。结果:所有190个瓷贴面中,84个采用复制模式、50个采用参考模式、56个采用个性化设计模式。复制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短于参考模式与个性化模式(P<0.001),参考模式短于个性化模式(P<0.001)。不同设计模式不同随访时间的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复制模式、参考模式、个性化模式的成功率分别为97.62%、98.00%、94.64%,随访12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7.62%、96.00%、92.86%,随访24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6.43%、94.00%、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EC AC系统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全瓷贴面均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与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其中复制模式可精确复制咬合,且设计与加工时间相对更短,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修复 瓷贴面 设计模式 美学效果 临床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状文法的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乔现玲 余晓庆 +1 位作者 胡志刚 闫红玲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02,106,共6页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上人们对汝官窑瓷器器形多样化的需求,辅助陶瓷设计师继承和创新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风格,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方法和模型。通过对原始汝官窑瓷器及参考产品族陶瓷卫浴盆的大量收集、筛选和分类,分析...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上人们对汝官窑瓷器器形多样化的需求,辅助陶瓷设计师继承和创新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风格,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方法和模型。通过对原始汝官窑瓷器及参考产品族陶瓷卫浴盆的大量收集、筛选和分类,分析找出影响瓷器器形的设计要素,提取出具有表征性的器形特征,结合形状文法规则库对汝官窑瓷器器形进行演变,将生成的曲线集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得出方案,以实现汝官窑瓷器器形的多样化。将形状文法运用在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中,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促进传统陶瓷文化的发展与风格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文法 汝官窑 瓷器器形 形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吉祥图案装饰运用于现代礼品瓷设计的表达方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霞 袁乐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78,共4页
"求全求满"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存的求祥求福审美心理。历来陶瓷产品多以吉祥寓意符号为主要载体,旨在营造吉瑞环境,寄托民众的美好理想与心愿。本文主要从中国吉祥图案装饰对现代礼品瓷设计的审美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吉祥图案装... "求全求满"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存的求祥求福审美心理。历来陶瓷产品多以吉祥寓意符号为主要载体,旨在营造吉瑞环境,寄托民众的美好理想与心愿。本文主要从中国吉祥图案装饰对现代礼品瓷设计的审美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吉祥图案装饰与礼品瓷设计的内在审美取向关系,着重从其装饰形式的点、线、面构成图式来论述吉祥图案装饰运用于现代礼品瓷装饰设计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图案 礼品瓷设计 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借鉴的陶瓷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延伸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晨澍 诸葛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58,共2页
陶瓷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延伸,能够给予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在可持续发展上很多启示,阐述了陶瓷文化继承性在几个方面的表现,以及其与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相关层面的联系。探讨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陶瓷文化 环境艺术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金巨楼 李韦萱 +2 位作者 刘定坤 邹俊东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921,I0008,共7页
目的:分析结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SD)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及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牙体着色、轻度釉质缺损和前牙散在间隙等原因要求进行美学修复,且临床诊断符... 目的:分析结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SD)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及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牙体着色、轻度釉质缺损和前牙散在间隙等原因要求进行美学修复,且临床诊断符合贴面修复适应证的患者32例共91颗前牙。术前采用DSD软件对患者进行牙齿形态的美学分析及虚拟修复效果的预览,并在设计结果指导下进行牙体预备,常规印模制取后制作IPS e-max瓷贴面,最后完成永久修复体的戴入。在治疗完成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邻牙协调程度、颜色、发音、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等6项内容作出满意度评价,并在治疗后1、3、6和12个月参照改良版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瓷贴面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对于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率均可达90%以上,其中对于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2项满意率高达100%。将DSD应用于瓷贴面修复后,患者对于最终修复体的功能、美学效果和医患交流体验等各方面满意度较高。各时期修复体临床表现,修复后1个月,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3颗牙齿出现术后敏感;修复后3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不影响美观及功能的微小缺损,3颗牙齿出现牙龈轻度红肿,1颗修复体轻微变色;修复后6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切缘缺损,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修复后12个月,2颗牙齿出现修复体缺损,3颗牙齿修复体边缘欠密合,1颗牙齿出现牙龈炎。修复后出现牙龈炎症反应的患者在经过正确的口腔卫生指导后牙周状况均有明显好转,且上述缺损均不影响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调磨后可正常使用,医患双方对修复体的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将DSD与瓷贴面修复联合应用是一种可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和理想修复效果的前牙美学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美学修复 数字化微笑设计 瓷贴面 患者满意度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粘固剂厚度对CAD/CAM长石质陶瓷断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颖韬 王晓燕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9-302,共4页
目的:测试树脂粘固剂不同厚度对CAD/CAM陶瓷断裂韧性值的影响,以期对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分别制作12 mm×14 mm×2 mm的CAD/CAM陶瓷和树脂片,用树脂粘固剂进行粘接,分为3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瓷-树脂片间无粘固剂;第2... 目的:测试树脂粘固剂不同厚度对CAD/CAM陶瓷断裂韧性值的影响,以期对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分别制作12 mm×14 mm×2 mm的CAD/CAM陶瓷和树脂片,用树脂粘固剂进行粘接,分为3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瓷-树脂片间无粘固剂;第2组的瓷-树脂片间粘固剂厚度约为50μm,第3组的瓷-树脂片间粘固剂厚度100μm。用维氏硬度仪测试硬度和断裂韧性,并进行Weibull分析。结果:3组样本的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断裂韧性分别为(1.02±0.11)MN/m3/2,(0.99±0.10)MN/m3/2和(0.97±0.14)MN/m3/2,第3组低于第1组(P<0.05),第2组断裂韧性Weibull分布模数最高,第1~3组的特征断裂韧性值分别为1.08、1.04和1.03MN/m3/2。结论:树脂粘固剂厚度能影响陶瓷的断裂韧性值,提示临床操作应该控制粘固剂的厚度,避免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粘固剂 牙瓷料 计算机辅助设计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汝瓷的设计文化及其表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子建 吴洙霖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74,共4页
汝瓷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造物设计作品,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宋汝瓷。以其为研究对象,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宋代汝瓷传世品、出土产品和历史文献为研究文本对其显性物质文化及隐性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梳理... 汝瓷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造物设计作品,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宋汝瓷。以其为研究对象,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宋代汝瓷传世品、出土产品和历史文献为研究文本对其显性物质文化及隐性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梳理总结宋汝瓷的设计文化,意在发现汝瓷在宋代达到一定艺术成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汝瓷 设计文化 显性物质文化 隐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