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107杨幼苗(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秋季光响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源 马履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在北京地区,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的Li-6400-02B红蓝光源设定从O~2000μmol·m^-2·s^-1的光强,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取得3个不同的水分梯度,对秋季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1a生扦插苗木的各生... 在北京地区,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的Li-6400-02B红蓝光源设定从O~2000μmol·m^-2·s^-1的光强,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取得3个不同的水分梯度,对秋季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1a生扦插苗木的各生理生长参数的光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3.249,6~17.65%、17.65%~22.06%时,107杨1a生扦插苗净光合速率能维持较高水平,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3.24%时,其净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作用明显降低,苗木生长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90杨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2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唐洁 黎蕾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探究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以13年生南方型黑杨(XL-90杨)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湿心材与对照材的木材密度、干缩率、湿胀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为探究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以13年生南方型黑杨(XL-90杨)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湿心材与对照材的木材密度、干缩率、湿胀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照材密度(气干、基本、全干)、干缩率(气干、全干)和湿胀性(气干、饱水)均高于湿心材,且对照材和湿心材的径向干缩率、湿胀性均低于弦向,其中对照材的径向、弦向、体积气干干缩率分别较湿心材提高1.123%、2.335%、3.292%,径向、弦向、体积气干湿胀性分别提高0.916%、3.475%、4.221%。对照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及径向、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分别较湿心材降低5.617、1862.853、8.200、0.496、0.426 MPa,湿心材端面、径面、弦面硬度较对照材分别提高613.333、702.917、692.500 N,且对照材与湿心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硬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XL-90杨湿心材密度、干缩率和湿胀性等物理性能均低于对照材,而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均高于对照材,该研究结果可为XL-90杨在木材加工利用方面提供应用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90杨 湿心材 对照材 物理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青杨(P.cathayana Rehd.)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35
3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1 位作者 郑先武 张香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27,共1页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在美洲黑杨(P.deltoidesMarsh)×青杨(P.cathayanaRehd.)3代谱系中分析分子标记,构建出第1张美洲黑杨×青杨分子连锁图谱。共从300个10...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在美洲黑杨(P.deltoidesMarsh)×青杨(P.cathayanaRehd.)3代谱系中分析分子标记,构建出第1张美洲黑杨×青杨分子连锁图谱。共从30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9个适合引物,检测出可供构图的分离标记180个。该图谱由20个连锁群,110个RAPD标记组成。总图距为覆盖基因组总长度的7035%,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727cM.连锁群长度在371~1898,相应标记分别在3~10。本图谱为杨树抗病、虫和其它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了框架结构,为实现杨树分子遗传育种迈进了最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连锁图 RAPD 美洲黑杨 青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亲本及其不同林龄及生长势子代叶片糖代谢的差异
4
作者 张静 张伟溪 +8 位作者 丁昌俊 褚延广 苏晓华 赵军 苏雪辉 苑正赛 李政宏 余金金 黄秦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45,共15页
【目的】研究美洲黑杨亲本及其不同生长势F1子代在不同林龄年生长关键时期的叶片淀粉、蔗糖代谢关键指标差异,解析淀粉、蔗糖代谢在美洲黑杨生长优势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关系,为揭示淀粉和蔗糖代谢过程对林木生长杂种优势形成和维持作用... 【目的】研究美洲黑杨亲本及其不同生长势F1子代在不同林龄年生长关键时期的叶片淀粉、蔗糖代谢关键指标差异,解析淀粉、蔗糖代谢在美洲黑杨生长优势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关系,为揭示淀粉和蔗糖代谢过程对林木生长杂种优势形成和维持作用以及杨树高产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以1年和3年林龄的美洲黑杨高生长势子代(H1、H2、H3)、低生长势子代(L3、L4)及其父(MP)、母(FP)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法测定其年生长关键时期(7、8、9月)不同时间点叶片淀粉、蔗糖含量及ADP-葡聚糖焦磷酸化酶(AGPase)、蔗糖磷酸合酶(SPS)、β-淀粉酶(BAM)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S-I)活性,通过亲子代间的各指标差异比较以及相关性、回归和通径分析,分析淀粉、蔗糖代谢关键指标对不同生长势形成的作用规律。【结果】1年生和3年生林龄高生长势子代在年生长关键期的树高、胸径等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且淀粉、蔗糖代谢关键指标的中亲或超亲优势明显。但不同林龄美洲黑杨高生长势子代促进和维持生长优势的糖代谢特征不同。其中,1年生高生长势子代表现出超亲优势的白日淀粉和蔗糖合成相关酶(AGPase和SPS)活性以及淀粉夜间消耗量,HPH分别为1.63%~13.47%,5.41%~16.03%,0.58%~4.44%,且AGPase和SPS与树高和地径生长净增量显著正相关,且正直接效应显著(P<0.05);3年生高生长势子代除日间SPS活性和蔗糖夜间消耗量为超亲优势(HPH:0.61%~14.77%,0.29%~26.05%),其他糖代谢指标均表现为正中亲优势(MPH),分别为0.42%~12.23%,0.25%~12.20%,0.76%~5.20%,糖代谢关键指标与3年生美洲黑杨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受月份变化影响,蔗糖夜间消耗量、BAM和SPS以及AGPase活性分别在7、8、9月对净生长具有决定作用。上述指标在低生长势子代中表现出相反趋势。【结论】美洲黑杨生长性状杂种优势现象在1年生、3年生稳定存在,年生长关键期美洲黑杨糖代谢相关指标特征与其生长优势的形成和维持密切相关。不同林龄美洲黑杨高生长势子代维持生长优势的糖代谢策略不同,1年生主要通过提高昼夜蔗糖和淀粉积累及运输促进生长优势形成;3年生美洲黑杨高生长势子代主要通过蔗糖积累及运输维持生长优势,且该过程受月份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淀粉代谢 蔗糖代谢 生长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胁迫对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Pb富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康丽娜 吴福忠 +4 位作者 何振华 徐振锋 刘洋 杨万勤 杨玉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4-490,共7页
采用速生树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已有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解杨树在不同Pb胁迫条件下生长响应和Pb富集效果,以长江上游两种典型土壤(酸性紫色土和钙质紫色土)为栽培介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 采用速生树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已有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解杨树在不同Pb胁迫条件下生长响应和Pb富集效果,以长江上游两种典型土壤(酸性紫色土和钙质紫色土)为栽培介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b浓度处理下(CK:0mg·kg-1;T1:200mg·kg-1;T2:450mg·kg-1;T3:2000mg·kg-1)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nigra)生物量生产与分配格局以及Pb吸收、富集特性。两种土壤条件下杨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b胁迫条件下杨树生物量分配格局在钙质紫色土中表现为茎>粗根>叶>细根。相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单株杨树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钙质紫色土大于酸性紫色土。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各器官Pb含量及积累量显著增加。Pb胁迫使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逐渐增大而耐性系数逐渐减小。T3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在酸性紫色土中较大,且各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耐性系数均为酸性紫色土中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高浓度Pb胁迫条件下酸性紫色土中的欧美杂交杨表现出较好的吸收和富集Pb的特性,这为Pb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杂交杨 PB胁迫 酸性紫色土 钙质紫色土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光合作用与生物量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沈迪玉 杨万勤 +2 位作者 张健 周利强 吴福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6,共6页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长在四川盆地典型Cd污染冲积土和紫色土上的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Cd浓度梯度(0、0.3、1.0、2.0 mg/kg)的光合响应和生物生产量。Cd处理显著降低紫色土上生长...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长在四川盆地典型Cd污染冲积土和紫色土上的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Cd浓度梯度(0、0.3、1.0、2.0 mg/kg)的光合响应和生物生产量。Cd处理显著降低紫色土上生长的杨树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增加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增加凋落叶生物量,降低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但是,Cd处理对冲积土上生长的杨树叶绿素特征、光合生理指标和生物量生产并无明显差异。尽管同一生长基质上不同Cd处理间杨树光合生理指标与生物量生产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紫色土上生长的杨树生理和生长特征均显著低于冲积土上生长的杨树。这些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内,Cd污染并不对杨树生长构成较大威胁,而生长土壤基质的选择可能对杨树的栽培更为重要。这为Cd污染土壤区域城市森林建设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杂交杨 CD 光合作用 紫色土 冲积土 生物量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无性系生物质能源林初选试验
7
作者 郭新安 胡学 +1 位作者 孙洪刚 张源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72,共6页
为了探讨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作为生物质能源林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筛选更有潜力的适合作为生物质能源林的无性系,以8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为参试对象,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并测定了胸径、株高等17个指标,采用多元统计... 为了探讨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作为生物质能源林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筛选更有潜力的适合作为生物质能源林的无性系,以8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为参试对象,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并测定了胸径、株高等17个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无性系均为生物质能源林的重要树种,其中,2号无性系最优,其次为4号和3号无性系。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拟定了单株生物量(W)与胸径(D)、株高(H)的回归方程,为W=2.878 7D+0.655 3H-16.528 0,通过测定胸径和株高,可以快速估算其生物量,从而为美洲黑杨生物质能源林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无性系 能源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杨次生木质部主要解剖结构与其渗透性关系研究
8
作者 郭梦杰 刘智 吕瑶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以10 a龄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为对象,逐一观测并分析了不同生长轮处的次生木质部在径向方向上导管直径、分布密度、木纤维直径和组织比量等解剖结构的变化,测定了空气、水、硅溶胶等流体在径向方向上次生木... 以10 a龄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为对象,逐一观测并分析了不同生长轮处的次生木质部在径向方向上导管直径、分布密度、木纤维直径和组织比量等解剖结构的变化,测定了空气、水、硅溶胶等流体在径向方向上次生木质部的纵向渗透性,初步探究了不同生长轮107杨次生木质部中主要组织解剖结构与其渗透性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在径向上,导管径向直径和弦向直径、分布密度、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的变化,与空气在次生木质部中的渗透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第4年轮处达最大值;木纤维直径的变化,与水和硅溶胶在次生木质部中的渗透性由第3年轮开始呈下降趋势,其解剖特征与其渗透性呈显著相关。(2)次生木质部中主要解剖结构的变化与流体渗透性变量最相关性关系为木纤维弦向直径与其空气渗透性,导管分布密度与其水渗透性,木纤维弦向直径与其硅溶胶渗透性。(3)随着生长轮龄的增加,穿孔板数逐渐减少,纹孔开放程度和数量逐渐减小。(4)次生木质部主要渗透路径为导管和纹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 次生木质部 渗透性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洞庭湖杨树(Populus deltoides)清理迹地恢复初期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静逸 牛艳东 +4 位作者 郭克疾 蒋丽娟 罗学卫 吴小丽 徐佳娈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9-549,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南洞庭湖杨树清理1 a、2 a后的迹地(简称1 a和2 a)和未清理杨树洲滩(ck)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特征变化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杨树清理迹地土壤种子库共萌发物种23科59属65种,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种类均表现出1 a&... 本文研究了南洞庭湖杨树清理1 a、2 a后的迹地(简称1 a和2 a)和未清理杨树洲滩(ck)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特征变化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杨树清理迹地土壤种子库共萌发物种23科59属65种,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种类均表现出1 a>2 a>ck的趋势,且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退水后ck、1 a、2 a不同土层物种数量和密度较涨水前均有所减少,其中一或二年生物种较涨水前有所减少,多年生物种占比增加;湿生物种与中生物种数目较涨水前均有所减少,而2 a土壤种子库中生物种比例较涨水前有所增加.涨水前后土壤种子库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变化较小,退水后Margalef指数较涨水前有所下降.退水后地上植被物种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高于涨水前地上植被,而Margalef指数有所下降.涨水前Srensen相似性系数表现为1 a>2 a>ck的趋势,退水后表现为2 a>1 a>ck的趋势,涨水前后不同恢复年份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优势物种所占比例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退水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种类显著下降,随着恢复年份和水淹频次的增加,一或二年生物种迅速减少,多年生物种比例增加,地上植被物种均匀性有所增加,可见水文因子是影响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种子库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洞庭湖 杨树 清理迹地 涨水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西部地区“三北”一号杨扦插繁殖育苗技术
10
作者 刘义勇 杨帅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5-48,共4页
本文从圃地选择、整地、扦插及苗期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三北”一号杨的扦插繁殖育苗技术。
关键词 “三北”一号杨 扦插 育苗 管理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CV”和欧美杨“CV”杂交F_1选种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鸿鵰 刘志成 潘成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1-206,共6页
本文利用美洲黑杨的三个栽培品种与欧美杨四个栽培品种搭配成七个杂交组合,采取人工水培杂交,研究F_1代苗木选种潜力。经过八年的试验(1982年开始),选择出鲁克斯杨×山海关杨;山海关杨×哈佛杨,Ⅰ-72杨×山海关杨三个优良... 本文利用美洲黑杨的三个栽培品种与欧美杨四个栽培品种搭配成七个杂交组合,采取人工水培杂交,研究F_1代苗木选种潜力。经过八年的试验(1982年开始),选择出鲁克斯杨×山海关杨;山海关杨×哈佛杨,Ⅰ-72杨×山海关杨三个优良组合。四年生树高超过沙兰杨(CK)23%~35.7 %;胸径超CK 26.5 %~81.5%。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规律:美洲黑杨CV之间杂交F_1代形态分化类型少,生长量大,超亲,超过对照优势强,是选出的优质速生新无性系;欧美杨CV之间杂交F_1代类型分化多,生长量小,超亲优势很小或负值,选择生长量超过沙兰杨的可能性很小;美洲黑杨CV与欧美杨CV之间杂交F_1代类型分化、超亲优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生长量较大,是可供选择的比较理想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欧美杨 杂交 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型黑杨生长性状和木材材性与湿心材形成的相关性
12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唐洁 黎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8,26,共5页
为了分析南方型黑杨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对其湿心材形成的影响程度,于2023年11月份,在岳阳市君山区丁字堤南方型黑杨试验林,选取13年生的8个南方型黑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每个无性系选取6株样株,用9 mm生长锥在树高1.3 m处钻取木样,分别... 为了分析南方型黑杨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对其湿心材形成的影响程度,于2023年11月份,在岳阳市君山区丁字堤南方型黑杨试验林,选取13年生的8个南方型黑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每个无性系选取6株样株,用9 mm生长锥在树高1.3 m处钻取木样,分别测量木芯长度、湿心材长度,并称量质量;依据试验设计,测定样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树液pH、生材含水量、气干材含水量、木材基本密度;运用相关分析法、通径分析法,计算各性状对湿心材比例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决定系数,分析南方型黑杨无性系生长性状、木材性状的7个性状指标对湿心材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无性系间,湿心材比例、胸径、树高、材积、生材含水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树液pH和生材含水量,与湿心材比例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气干材含水量与湿心材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生材含水量(W r)、树液pH、气干材含水量(W a)是影响湿心材比例(R(wh))的重要因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3个性状与湿心材比例的多元回归方程R(wh)=-0.995+0.006pH+0.075 W r+0.005 W a;其中,生材含水量对湿心材比例的直接影响(0.522)和单独决定系数大小表明,生材含水量对湿心材比例影响最大。因此,生材含水量大小可以作为选育南方型黑杨低湿心材选育时的评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型黑杨 生长性状 木材材性 生材含水量 湿心材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创制和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兴华 黄启伦 +5 位作者 李善文 孟宪伟 李宗泰 乔艳辉 董玉峰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6,共8页
【目的】通过美洲黑杨种内杂交育种,创制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进一步丰富美洲黑杨育种资源。【方法】以美洲黑杨无性系Ⅰ-69为母本,D324为父本杂交,获得22个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以母本Ⅰ-69杨为对照开展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进行无性... 【目的】通过美洲黑杨种内杂交育种,创制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进一步丰富美洲黑杨育种资源。【方法】以美洲黑杨无性系Ⅰ-69为母本,D324为父本杂交,获得22个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以母本Ⅰ-69杨为对照开展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进行无性系测定,对苗高、苗木胸径、第1年~第8年的树高和胸径、干形、冠型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综合选择美洲黑杨优异种质。【结果】苗高、苗木胸径、第1年~第8年的树高和胸径以及第8年的材积、冠幅、分枝度、通直度和冠高比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分枝角度、枝下高和分枝粗度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49%~23.98%;苗高、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和分枝度的重复力在0.679 8~0.940 5之间,属于高重复力,受到较强遗传控制。美洲黑杨无性系的生长、干形、冠形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第8年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和冠高比两两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85%;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57.04%,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对第1主成分的贡献最大,可作为无性系的评价指标;第1主成分值超过对照Ⅰ-69的有616、607、609、623和624共5个无性系。【结论】美洲黑杨种内杂种无性系存在丰富遗传变异,创制的这5个无性系具有生长快、树干通直、冠幅大、冠高比高等优良特性,综合性状优于对照Ⅰ-69杨,为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育种 美洲黑杨 种质资源 创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不同间伐强度青山杨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状变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晶 崔莹 +3 位作者 王福森 李开隆 曲冠证 赵曦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8,共11页
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山杨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状的影响,为东北地区培育杨树优质工业资源材提供理论基础。以18年生青山杨为试验材料,以初植株行距2 m×3 m为对照,设置3种强度的间伐处理(4 m×3 m、6 m×3 m、4 m×6 m)... 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山杨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状的影响,为东北地区培育杨树优质工业资源材提供理论基础。以18年生青山杨为试验材料,以初植株行距2 m×3 m为对照,设置3种强度的间伐处理(4 m×3 m、6 m×3 m、4 m×6 m)。间伐后第5年对试验林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2米径、冠幅)及木材性状(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树高、胸径计算出单株材积及单位面积蓄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基本密度外,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均值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各生长指标与木质素含量的均值在株行距为6 m×3 m时达到最大,其余各木材指标均在株行距为4 m×3 m或6 m×4 m时达到最大;各测定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35%~29.87%;除基本密度外,各指标重复力均超过0.59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指标间均达显著正相关水平(0.690<r<0.993),而木材性状间及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弱。分别以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及联合生长与木材性状为评价指标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Qi分别在株行距为6 m×3 m、4 m×6 m及4 m×6 m时达到最大。间伐能够促进林分生长,改良林木材性,且保留株行距为4 m×6 m时,林木材性及生长与木材综合改良效果较为优良;保留株行距为6 m×3 m时,林木生长效果最好。因此,今后可根据培育目标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间伐强度进行东北地区杨树优质工业资源材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杨 间伐强度 生长性状 木材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中辽1号杨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晓宇 李文颖 杨成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9,共11页
【目的】分析镉胁迫下中辽1号杨的转录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挖掘与镉胁迫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深入探索中辽1号杨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辽1号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将其扦插于土壤Cd含量为20 mg/kg... 【目的】分析镉胁迫下中辽1号杨的转录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挖掘与镉胁迫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深入探索中辽1号杨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辽1号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将其扦插于土壤Cd含量为20 mg/kg(M20)的花盆中,以不加Cd为对照(CK),80 d后采集不同处理中辽1号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DESeq2软件筛选CK与M20处理中辽1号杨的差异表达基因,将得到的差异基因在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蛋白相邻类聚簇数据库(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中进行注释,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注释信息。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脱落酸(ABA)、T复合蛋白1(TCP1)、MYB基因(MYB)、丝裂原活蛋白激酶12(MAPK12)),利用Primer 5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试验,检测这6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验证转录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CK和M20处理的中辽1号杨中,共发现38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209个,下调表达的有1603个。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3大类49个功能组中,其中与代谢过程有关基因最多。转录组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信号转导途径、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途径富集。COG分析发现,1455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22种分类中,其中一般功能预测基因注释最多,其次是信号转导机制基因。结合各数据库分析结果发现,Cd胁迫下中辽1号杨转录组的注释结果中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过程相关基因较多。镉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最多的家族是ABC、MYB、WRKY、bHLH和NAC基因家族,挖掘出与镉胁迫相关基因WRKY家族基因47(WRKY47)、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ABC家族转运蛋白基因2(ABC2)、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s)、NAC家族基因2(NAC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MYB家族基因44(MYB44)、重金属相关异戊二烯化植物蛋白基因39(HIPP39)的表达量显著下调。RT-qPCR结果显示,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镉胁迫后中辽1号杨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过程,挖掘出与镉胁迫相关基因,分别是WRKY47、NRT、ABC2、MDH、GSTs、NAC2、MYB44、HIPP39,为深入探索杨树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辽1号杨 镉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群体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分析
16
作者 周子杨 卜琛皞 +2 位作者 宋跃朋 张德强 张晓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2,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等方法来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1)在静态光照强度下(同一光强)对小叶杨4类荧光表型进行k均值聚类,最优聚类数目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不同类别下,所研究的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的光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2)4个小叶杨荧光参数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所选小叶杨群体在可变环境下具有丰富的表型可塑性,随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ETR、Yield、qP的表型可塑性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整体变化趋势,而qN的表型可塑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各表型内部的遗传控制有关,也反映了不同表型对梯度光强的不同响应程度;ETR、Yield、qP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qN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光照强度达最大值时,所有类别样本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3)梯度光照强度下,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经聚类后可划分为2个大类,经生长方程拟合后可发现,不同类别样本的表型变异速率和最大(最小)值差别明显。【结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丰富,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及变异系数计算和生长方程拟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探究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变化规律,为小叶杨遗传分析、光合作用机制挖掘奠定了基础,对小叶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叶绿素荧光表型 聚类分析 表型可塑性 变异系数 生长方程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培养基中硝酸铵替换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潘敏 蔡思邈 +3 位作者 米仁军 孙婷玉 蔡向荣 谈家金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62-70,共9页
筛选适合植物培养基的安全实用的含氮化合物来替换原有的管制药品硝酸铵(NH_(4)NO_(3))为氮源,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易获得的培养基组分。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和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Nanlin95'&#... 筛选适合植物培养基的安全实用的含氮化合物来替换原有的管制药品硝酸铵(NH_(4)NO_(3))为氮源,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易获得的培养基组分。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和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Nanlin95'')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有机氮源、无机氮源[硫酸铵(NH_(4))_(2)SO_(4)、磷酸氢二铵(NH_(4))_(2)HPO_(4)]替代物对植物幼根的形成、植株的生长、生物量和叶绿素的积累等指标的影响来判断合适的NH_(4)NO_(3)替换物。在硝酸铵替换方案研究中,烟草在(NH_(4))_(2)SO_(4)替代物培养基上的生长与MS培养基无显著差异;而杨树在适宜浓度的(NH_(4))_(2)SO_(4)培养基上的生长优于MS培养基。(NH_(4))_(2)HPO_(4)高压灭菌后会导致培养基浑浊,不适合作为培养基氮源;在有机氮源的MS培养基上,烟草生长较好,但杨树叶片叶绿素的积累会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以本氏烟和杨树为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生产技术,(NH_(4))_(2)SO_(4)可以作为MS培养基中NH_(4)NO_(3)的替代物。该结果对于利用MS培养的其他植物同样适用,同时对所有利用NH_(4)NO_(3)为氮源的植物培养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培养基 硝酸铵 硫酸铵 烟草 杨树(南林95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中嘉8号)离体叶片再生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康薇 郑进 +2 位作者 刘凯于 彭建新 洪华珠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中嘉8号杨[Populus deltoids(I-63×I-69)]试管苗叶片作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配比的1/2(N)MS培养基上,筛选出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1/2(N)MS+0.2 mg/L BA+0.02 mg/LNAA+25 g/L蔗糖+7 g/L琼脂,不定芽... 用中嘉8号杨[Populus deltoids(I-63×I-69)]试管苗叶片作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配比的1/2(N)MS培养基上,筛选出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1/2(N)MS+0.2 mg/L BA+0.02 mg/LNAA+25 g/L蔗糖+7 g/L琼脂,不定芽分化率为85%。同时发现,一定浓度的KT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08 mg/L KT+0.02 mg/L NAA+25 g/L蔗糖+8 g/L琼脂,生根率为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I-63×I-69)] 叶片 再生 生长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地施肥对I-69杨人工林生长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贻铨 陈道东 +4 位作者 徐清彦 蒋建屏 张道引 姬立春 光吉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24-440,共17页
在淮北平原宿县,通过大穴整地、施肥改良砂姜黑土、营造Ⅰ-69杨的五年试验证明,大穴整地当年效应明显(径、高增长19.8%、91.8%);头二年肥效不显;第三年起N肥、有机肥、N×有机肥交互作用效应极显著(材积增加77%),施P+K肥效应较差,N+... 在淮北平原宿县,通过大穴整地、施肥改良砂姜黑土、营造Ⅰ-69杨的五年试验证明,大穴整地当年效应明显(径、高增长19.8%、91.8%);头二年肥效不显;第三年起N肥、有机肥、N×有机肥交互作用效应极显著(材积增加77%),施P+K肥效应较差,N+K肥和N+P肥经济效益较高,投入/产出为1/6.22和1/3.78;材积增加60%和58%。整地加施肥综合效益明显,有效施肥占综合效益85.1%~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69杨 人工林 砂姜黑土 整地 施肥 生长效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化美洲黑杨的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陈颖 韩一凡 +2 位作者 李铃 田颖川 聂绍基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美洲黑杨叶片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并利用Horsch等人1985年发明的叶盘法,将分别带有嵌合基因NPTII和1.8kb或2.1kbBt.基因的土壤杆菌LBA4404与美洲黑杨叶片共培养。采用30mg/l...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美洲黑杨叶片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并利用Horsch等人1985年发明的叶盘法,将分别带有嵌合基因NPTII和1.8kb或2.1kbBt.基因的土壤杆菌LBA4404与美洲黑杨叶片共培养。采用30mg/l和50mg/l两种浓度的卡那霉素筛选转化子,约28天左右的时间,有不定芽从外植体切口处形成。两种卡那霉素浓度下共形成275个伸长芽,存活了187株。这187株分别进入卡那霉素30mg/l,50mg/l的生根培养基后,生根率分别为9.62%和8.02%。PCR反应证明部分植株已成功地进行了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基因 转化 苏云金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