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干季节与湿润夏季对美洲黑杨“中嘉2”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维平 吴瑞云 戴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280-5284,共5页
[目的]对美洲黑杨杂交品种"中嘉2"光合作用秋干季节与湿润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探索其光合作用的规律及其光合效率午间降低的机制,为杨树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中南地区的优良杨树品种-中嘉... [目的]对美洲黑杨杂交品种"中嘉2"光合作用秋干季节与湿润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探索其光合作用的规律及其光合效率午间降低的机制,为杨树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中南地区的优良杨树品种-中嘉2在湿润夏季和秋干季节的光合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在秋季的干旱胁迫状态,气孔及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导致秋干季节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低于湿润夏季。秋干季节的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无关,此时光合作用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即低湿、强光条件下杨树叶片发生了明显的光抑制或光呼吸。单个生态生理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曲线呈显著水平极高的二项式关系,湿润季节与秋干季节典型晴天净光合速率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为:Y=-3.2479-0.0016X1+213.5016X3+0.2829X5-0.0097X7(X1-PAR,X3-CE,X5-Tleaf,X7-Ca)。[结论]羧化效率(CE)、叶面温度(Tleaf)是影响Pn的主导生理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理生态 秋干季节 湿润夏季 美洲黑杨“中嘉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胡杨2号对不同强度盐胁迫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雪锋 吴振廷 +1 位作者 梁海荣 张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1-17,共7页
本文通过大田控制试验,以库布其沙漠栽植的4 a生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梯度NaCl处理(0、10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探究其光合及其酶活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轻度盐胁迫可以提... 本文通过大田控制试验,以库布其沙漠栽植的4 a生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梯度NaCl处理(0、10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探究其光合及其酶活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轻度盐胁迫可以提高小胡杨2号的净光合速率,而中、重度盐胁迫下则会抑制净光合速率。(2)随盐胁迫程度的加重,小胡杨2号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在一定盐溶液浓度范围内逐渐下降,其降低了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同时减少呼吸消耗保存光合产物以抵御逆境。(3)随盐浓度的升高,小胡杨2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及提高保护酶活性等减少有害物质对细胞的损伤,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但重度盐胁迫下其生理保护作用会受到抑制。综合分析表明:200 mmol·L^(-1)以上的盐胁迫对小胡杨2号产生抑制作用,但大田条件下,仍在小胡杨2号的耐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 小胡杨2 盐胁迫 光合特征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丰1号、2号杨选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福森 李树森 +5 位作者 赵玉恒 李晶 王红梅 苏晓华 丁昌俊 张伟溪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9期24-28,共5页
针对66个以美洲黑杨为母本、小叶杨为父本的F1代杂交无性系,在高纬高寒的松嫩平原地区,经14年苗期筛选、品系评比及区域化试验与示范,选育出杨树杂交新品种龙丰1号(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simonii‘LongFeng-1’)和龙丰2号(Pop... 针对66个以美洲黑杨为母本、小叶杨为父本的F1代杂交无性系,在高纬高寒的松嫩平原地区,经14年苗期筛选、品系评比及区域化试验与示范,选育出杨树杂交新品种龙丰1号(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simonii‘LongFeng-1’)和龙丰2号(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simonii‘LongFeng-2’)。在松嫩平原区10~12年生林分内,龙丰1号杨树高、胸径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26 m、1.60 cm和0.0151 m 3,超过小黑杨(对照)8.6%、49.5%和139.7%;龙丰2号杨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40 m、1.66 cm和0.0176 m 3,超过小黑杨(对照)20.7%、55.1%和179.4%。对杨树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在北纬48°03′以南、最低气温-35.0℃以上、年降水量大于294.6 mm、无霜期132 d以上、土壤pH值8.4以下、含盐量<0.3%自然条件下生长良好。10年生龙丰1、2号杨木材气干密度均为0.39 g·cm^-3,纤维长度分别为1062μm和1063μm,纤维长宽比分别为44.3和45.2,适合作纸浆材等工业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丰1号杨 龙丰2号杨 引种 选育 区域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2 位作者 蔺林田 杨自湘 苏晓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49,67,共4页
以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片自然感病程度为测定指标,对引进的26个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欧美杨杂种、美洲黑杨×青杨杂种无性系生长量和抗病性超过或接近对照品种107号杨或陕林4号杨,有进一步引种推... 以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片自然感病程度为测定指标,对引进的26个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欧美杨杂种、美洲黑杨×青杨杂种无性系生长量和抗病性超过或接近对照品种107号杨或陕林4号杨,有进一步引种推广的前景;而美洲黑杨×小叶杨表现较差,建议有选择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美洲黑杨×青杨 美洲黑杨×小叶杨 杂种无性系 性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特异性InDel标记鉴别美洲黑杨与小叶杨的杂交子代 被引量:2
5
作者 戴晓港 陈晨 +2 位作者 薛良交 吴怀通 尹佟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84,共6页
【目的】针对杨树种间杂交子代苗期形态不易区分的问题,利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物种特异性InDel位点开发标记对种间杂交子代进行快速鉴别,为黑杨派和青杨派种间杂交子代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技术。【方法】以美洲... 【目的】针对杨树种间杂交子代苗期形态不易区分的问题,利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物种特异性InDel位点开发标记对种间杂交子代进行快速鉴别,为黑杨派和青杨派种间杂交子代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技术。【方法】以美洲黑杨、小叶杨及其杂交子代为试验材料,根据美洲黑杨和小叶杨重测序结果分析物种特异性InDel位点并设计引物,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引物进行通用性和物种特异性检测,用筛选出的物种特异的引物,对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进行鉴别。【结果】分别将10个个体的美洲黑杨和小叶杨重测序序列比对到美洲黑杨基因组,共获得长度差异大于5 bp的InDel位点359733个,其中种内特异、种间存在差异的InDel位点18418个。采用Primer3在美洲黑杨基因组中的17956个位点成功设计引物。在不同染色体共选取10对引物,采用SeqHunter2将引物序列比对到小叶杨基因组,共有6对引物在小叶杨中是通用的。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发现引物Psi2-1和Psi13-14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中存在差异。利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自然群体各50个个体对上述2个引物进行检测,发现引物Psi2-1在美洲黑杨中扩增出128 bp的特异性产物,在小叶杨中扩增出139 bp的特异性产物,在真实的种间杂交子代中扩增出128 bp和139 bp 2条产物;引物Psi13-14在美洲黑杨中扩增出132 bp的特异性产物,在小叶杨中扩增出144 bp的特异性产物,在真实的种间杂交子代中扩增出132 bp和144 bp 2条产物。2对引物对美洲黑杨与小叶杨种间杂交子代鉴别准确率达100%。【结论】获得了美洲黑杨和小叶杨物种特异性InDel标记2对,上述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美洲黑杨与小叶杨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小叶杨 种间杂交 物种特异性引物 分子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快杨试管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月德 章林 许刚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11-13,22,共4页
对黄快杨试管苗诱导生根和移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2MS+IBA0.05+NAA0.01为生根培养基,平均每株生根数为6.9个,根长为1.6 cm,根较粗壮,有侧根,较少产生愈伤组织,移栽后成活率较高。移栽基质分别采用珍珠岩(粗:细为1:1)、蛭石、蛭... 对黄快杨试管苗诱导生根和移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2MS+IBA0.05+NAA0.01为生根培养基,平均每株生根数为6.9个,根长为1.6 cm,根较粗壮,有侧根,较少产生愈伤组织,移栽后成活率较高。移栽基质分别采用珍珠岩(粗:细为1:1)、蛭石、蛭石:珍珠岩(1:1)、粗珍珠岩、细珍珠岩,其中,以珍珠岩作为基质的移栽成活率较高,尤以粗颗粒的珍珠岩基质最好,移栽成活率可达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快杨 试管苗 生根 移栽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与小青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巍 蔄胜军 +4 位作者 彭儒胜 尹杰 周兴宇 李晓宇 高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为筛选高产、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杨树优良杂交无性系,以北方型美洲黑杨为母本,小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的8个杂交无性系及亲本1 a生苗为研究材料,进行生长、叶片相关性状、光合产量、水分及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杂交子... 为筛选高产、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杨树优良杂交无性系,以北方型美洲黑杨为母本,小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的8个杂交无性系及亲本1 a生苗为研究材料,进行生长、叶片相关性状、光合产量、水分及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杂交子代及亲本无性系间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2)筛选出LX-6、DX-08-8、10-01-54和10-01-26的高生长量无性系其成叶速率、总叶面积、N素转移率、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WUEi)、叶片N素含量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成叶速率、总叶面积、N素转移率、叶面积、叶片N素含量与地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3)选取7项性状指标对杂交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LX-6、10-01-54、DX-08-8和10-01-26,不仅在光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方面表现优异,而且兼具生长优势,为后续高产、高资源(光、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型新种质的筛选和应用提供有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小青杨 苗期性状 生长 光合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69杨与小叶杨杂交种胚培养研究
8
作者 胡超 汪建亚 +3 位作者 王瑞文 许红霞 汪明 于静 《湖北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14-20,共7页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进行培养挽救,以为了提高育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30 s后在0.1%升汞处理8 min,幼胚的成活率为90%。随着外植体消毒时间增加,幼胚成活率先上升后下降。幼胚最佳萌发培养基为...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进行培养挽救,以为了提高育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30 s后在0.1%升汞处理8 min,幼胚的成活率为90%。随着外植体消毒时间增加,幼胚成活率先上升后下降。幼胚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BA0.1 mg.L-1+NAA0.01 mg.L-1。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0.1 mg.L-1+NAA0.01 mg.L-1,增殖系数达到6.33。对不定芽增殖最有利条件为:pH值6.0、琼脂浓度6 g.L-1和蔗糖浓度30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 mg.L-1,生根率为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69杨 小叶杨 萌发培养基 继代增殖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