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XL-90杨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1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唐洁
黎蕾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探究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以13年生南方型黑杨(XL-90杨)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湿心材与对照材的木材密度、干缩率、湿胀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为探究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以13年生南方型黑杨(XL-90杨)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湿心材与对照材的木材密度、干缩率、湿胀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照材密度(气干、基本、全干)、干缩率(气干、全干)和湿胀性(气干、饱水)均高于湿心材,且对照材和湿心材的径向干缩率、湿胀性均低于弦向,其中对照材的径向、弦向、体积气干干缩率分别较湿心材提高1.123%、2.335%、3.292%,径向、弦向、体积气干湿胀性分别提高0.916%、3.475%、4.221%。对照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及径向、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分别较湿心材降低5.617、1862.853、8.200、0.496、0.426 MPa,湿心材端面、径面、弦面硬度较对照材分别提高613.333、702.917、692.500 N,且对照材与湿心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硬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XL-90杨湿心材密度、干缩率和湿胀性等物理性能均低于对照材,而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均高于对照材,该研究结果可为XL-90杨在木材加工利用方面提供应用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90杨
湿心材
对照材
物理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5杨等黑杨派杨树无性系区域化试验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保松
韩杰峰
+1 位作者
郭群
涂忠虞
《江苏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苏杨18号产量显著高于72杨(α=0.05);位于长江圩区的江宁试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点(α=0.05),金湖林场试点产量显著低于其余试点(α=0.05)。通过区域产量多重比较(邓肯法)结果得出各品种适栽地区:35杨在江苏各栽培区均速生高产,生长稳定性高,可在江苏全省广泛应用;苏杨7号丰产性显著优于69杨与72杨,在沿海轻度盐碱地和沿江平原地区适应性强,可在类似地推广;74杨和17号杨平均丰产性低于72杨和69杨,但74杨平均造林成活率高,在徐州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而17号杨分枝角度小,树干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是营建农田防护林和公路绿化的优良品种,因此可以控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杨
无性系
区域试验
遗传稳定性
黑杨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干季节与湿润夏季对美洲黑杨“中嘉2”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维平
吴瑞云
戴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280-5284,共5页
[目的]对美洲黑杨杂交品种"中嘉2"光合作用秋干季节与湿润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探索其光合作用的规律及其光合效率午间降低的机制,为杨树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中南地区的优良杨树品种-中嘉...
[目的]对美洲黑杨杂交品种"中嘉2"光合作用秋干季节与湿润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探索其光合作用的规律及其光合效率午间降低的机制,为杨树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中南地区的优良杨树品种-中嘉2在湿润夏季和秋干季节的光合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在秋季的干旱胁迫状态,气孔及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导致秋干季节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低于湿润夏季。秋干季节的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无关,此时光合作用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即低湿、强光条件下杨树叶片发生了明显的光抑制或光呼吸。单个生态生理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曲线呈显著水平极高的二项式关系,湿润季节与秋干季节典型晴天净光合速率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为:Y=-3.2479-0.0016X1+213.5016X3+0.2829X5-0.0097X7(X1-PAR,X3-CE,X5-Tleaf,X7-Ca)。[结论]羧化效率(CE)、叶面温度(Tleaf)是影响Pn的主导生理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理生态
秋干季节
湿润夏季
美洲黑杨“中嘉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丹红杨愈伤组织诱导与器官再生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刚标
卢孟柱
蒋淑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1,共6页
采用正交设计,首次建立了丹红杨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丹红杨叶片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0.20 mg/L+6-BA1.00 mg/L,诱导率为57.50%;叶柄、无芽茎段最佳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基诱导为MS+6-BA0.30-0.80 mg/L+ZT0.30-0...
采用正交设计,首次建立了丹红杨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丹红杨叶片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0.20 mg/L+6-BA1.00 mg/L,诱导率为57.50%;叶柄、无芽茎段最佳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基诱导为MS+6-BA0.30-0.80 mg/L+ZT0.30-0.80 mg/L+NAA0.02-0.05 mg/L,诱导率为82.26%;根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0 mg/L+KT0.50-1.00 mg/L+NAA0.50-1.00 mg/L.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R0.10 mg/L+NAA 0.10 mg/L.胚性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WPM+6-BA0.20 mg/L+TDZ0.001-0.003 mg/L+KT0.50 mg/L+NAA0.05-0.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学
丹红杨
组织培养
器官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抗杨、常绿杨对云斑天牛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陈桂芳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通过人工接种天牛成虫试验和相关抗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 ,接种成虫在I 6 9、I 72杨上的栖息时间较长 ,而且刻槽、产卵数均较其在南抗杨、常绿杨上多 ;抗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相同立地条件下 ,几个测定树种 (两年生健壮植...
通过人工接种天牛成虫试验和相关抗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 ,接种成虫在I 6 9、I 72杨上的栖息时间较长 ,而且刻槽、产卵数均较其在南抗杨、常绿杨上多 ;抗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相同立地条件下 ,几个测定树种 (两年生健壮植株 )树皮的含水量 ,南抗杨 <常绿杨 <I 72杨 <I 6 9杨 ,这与树种抗虫性强弱相一致 ;树皮细胞膜透性 :刺槐 <常绿杨 <南抗杨 <I 6 9杨 <I 72杨 ;树皮内酚类物质含量 :南抗杨、常绿杨、I 6 9杨、I 72杨依次降低。室内试验结果与试验地 (歌乐山、荣昌、双桥 )调查的云斑天牛危害各参试树种的结果相一致 ,即南抗杨对天牛的抗性较强 ,常绿杨次之 ,I 6 9,I 72杨对天牛的抗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抗杨
常绿杨
云斑天牛
抗性
接种试验
抗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木应拉木微区结构可视化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
14
6
作者
朱玉慧
闻靓
+1 位作者
张耀丽
王新洲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8,共5页
木材微区结构与木材宏观性质密切相关,杨木应拉木与对应木宏观性质存在较大差别,探究杨木应拉木和对应木微区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为了解杨木应力木的宏观性质提供理论根据。借助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透射电镜对...
木材微区结构与木材宏观性质密切相关,杨木应拉木与对应木宏观性质存在较大差别,探究杨木应拉木和对应木微区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为了解杨木应力木的宏观性质提供理论根据。借助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透射电镜对杨木应拉木微区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和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方法,分析杨木应拉木的微晶尺寸、结晶度以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杨木应拉木中应拉区和对应区纤维细胞微区结构差异显著。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应拉区木纤维中胶质层清晰可见,荧光显微镜和拉曼显微镜下显示胶质层的木质素浓度比对应区低。透射电镜下显示应拉区木纤维细胞壁结构由初生壁、次生壁和胶质层组成,未见次生壁外层,各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61,1.22和2.53μm。对应区木纤维为典型的初生壁和次生壁结构,次生壁各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33,2.28和0.14μm。杨木应拉区纤维素含量(58.91%)比对应区(41.53%)高,木质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均比对应区的低,应拉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21.99%和12.01%,对应区分别为28.10%和17.08%。杨木应拉区结晶度(48.06%)比对应区(41.01%)高,应拉区晶区宽度为2.66 nm,长度为8.84 nm;对应区晶区宽度为2.65 nm,长度为9.8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拉木
杨木
细胞壁
微区结构
化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丹红杨等几个杨树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
10
7
作者
张兴虎
陈绪忠
+3 位作者
胡兴宜
杨仁毅
叶中亚
薛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为了选育适合平原地区生长的杨树新品种,湖北省潜江市林科所引进丹红杨Populus deltoides.CL.Dan Hong.等杨树新品种进行生长、抗性试验,以中潜3号为对照,通过对参试品种胸径、树高、材积、抗虫性、抗病性调查,分析了各品种间的生长量...
为了选育适合平原地区生长的杨树新品种,湖北省潜江市林科所引进丹红杨Populus deltoides.CL.Dan Hong.等杨树新品种进行生长、抗性试验,以中潜3号为对照,通过对参试品种胸径、树高、材积、抗虫性、抗病性调查,分析了各品种间的生长量差异和抗性差异,丹红杨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出生长快、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特性,值得在江汉平原等适生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杨
引种
生长量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豫南黄土丘陵区丹红杨引种试验研究
8
作者
申明海
余亚平
+3 位作者
肖曙光
李楠
吕顺端
张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119-122,155,共5页
在豫南黄土丘陵区杨树引种试验中,丹红杨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9 cm、3.3 m。虽然与其他丹红杨引种栽培区相比生长速度偏小,但是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大于当地主栽杨树品种,丹红杨仍是当地培育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杨树品种之一...
在豫南黄土丘陵区杨树引种试验中,丹红杨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9 cm、3.3 m。虽然与其他丹红杨引种栽培区相比生长速度偏小,但是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大于当地主栽杨树品种,丹红杨仍是当地培育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杨树品种之一。土壤条件是豫南黄土丘陵区中丹红杨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需要加大造林整地力度,提高土壤养分,为培育速生丰产林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杨
引种试验
树高
胸径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丹红杨等6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观察研究
被引量:
7
9
作者
薛华
李军
+2 位作者
叶中亚
张兴虎
徐合军
《湖北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笔者对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丹红杨等6个表现优良的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休眠的时间以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各无性系的物候表,为丹红杨等优良杨树无性系在...
笔者对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丹红杨等6个表现优良的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休眠的时间以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各无性系的物候表,为丹红杨等优良杨树无性系在江汉平原的繁育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杨
南方型杨树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魏万生
张晓强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5期38-39,共2页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高效的杨树造林方法,适宜在中原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丹红杨
插干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洲黑杨安林189、安林193杨引种试验研究
11
作者
程志勇
邢炜
陈章水
《安徽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4-16,23,共4页
1989年从新西兰等5个国家引进92种美洲黑杨杂交品种,经过近20年的引种试验,成功选出适宜于长江下游平原生长的美洲黑杨安林189和安林193。其基本特点是对天牛及食叶害虫的抗性强,速生性强。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安林189
安林1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L-90杨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1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唐洁
黎蕾
机构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洞庭湖平原区大径级美洲黑杨工业资源材精准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21YFD2201202-2-2)
湖南省林业科技攻关与创新项目“林木心材低褐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研究”(XLKY202309)。
文摘
为探究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以13年生南方型黑杨(XL-90杨)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湿心材与对照材的木材密度、干缩率、湿胀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照材密度(气干、基本、全干)、干缩率(气干、全干)和湿胀性(气干、饱水)均高于湿心材,且对照材和湿心材的径向干缩率、湿胀性均低于弦向,其中对照材的径向、弦向、体积气干干缩率分别较湿心材提高1.123%、2.335%、3.292%,径向、弦向、体积气干湿胀性分别提高0.916%、3.475%、4.221%。对照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及径向、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分别较湿心材降低5.617、1862.853、8.200、0.496、0.426 MPa,湿心材端面、径面、弦面硬度较对照材分别提高613.333、702.917、692.500 N,且对照材与湿心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硬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XL-90杨湿心材密度、干缩率和湿胀性等物理性能均低于对照材,而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均高于对照材,该研究结果可为XL-90杨在木材加工利用方面提供应用性指导。
关键词
XL-90杨
湿心材
对照材
物理力学性质
Keywords
populus
deltoides
cl.
'Xianglin-90’
wet heartwood
reference woo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792.11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81.29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5杨等黑杨派杨树无性系区域化试验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保松
韩杰峰
郭群
涂忠虞
机构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江苏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耐盐经济植物规模化技术研究与开发"(2006BAD09A04)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速生抗逆杨树
柳树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BA2006018)内容之一
文摘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苏杨18号产量显著高于72杨(α=0.05);位于长江圩区的江宁试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点(α=0.05),金湖林场试点产量显著低于其余试点(α=0.05)。通过区域产量多重比较(邓肯法)结果得出各品种适栽地区:35杨在江苏各栽培区均速生高产,生长稳定性高,可在江苏全省广泛应用;苏杨7号丰产性显著优于69杨与72杨,在沿海轻度盐碱地和沿江平原地区适应性强,可在类似地推广;74杨和17号杨平均丰产性低于72杨和69杨,但74杨平均造林成活率高,在徐州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而17号杨分枝角度小,树干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是营建农田防护林和公路绿化的优良品种,因此可以控制推广。
关键词
35杨
无性系
区域试验
遗传稳定性
黑杨派
Keywords
populus
deltoides
cl
'35/66'
cl
one
Regional test
Genetic stability
Aigeiros section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干季节与湿润夏季对美洲黑杨“中嘉2”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维平
吴瑞云
戴月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生系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280-5284,共5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542033)
文摘
[目的]对美洲黑杨杂交品种"中嘉2"光合作用秋干季节与湿润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探索其光合作用的规律及其光合效率午间降低的机制,为杨树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中南地区的优良杨树品种-中嘉2在湿润夏季和秋干季节的光合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在秋季的干旱胁迫状态,气孔及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导致秋干季节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低于湿润夏季。秋干季节的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无关,此时光合作用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即低湿、强光条件下杨树叶片发生了明显的光抑制或光呼吸。单个生态生理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曲线呈显著水平极高的二项式关系,湿润季节与秋干季节典型晴天净光合速率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为:Y=-3.2479-0.0016X1+213.5016X3+0.2829X5-0.0097X7(X1-PAR,X3-CE,X5-Tleaf,X7-Ca)。[结论]羧化效率(CE)、叶面温度(Tleaf)是影响Pn的主导生理生态因子。
关键词
光合生理生态
秋干季节
湿润夏季
美洲黑杨“中嘉2”
Keywords
Photosynthetic ecophgsiology
Dry days in anturan and wetdaysin summer
populus
deltoides
cl.
'Zhongjia 2'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红杨愈伤组织诱导与器官再生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刚标
卢孟柱
蒋淑磊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1,共6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子专题(03JJY3064)
文摘
采用正交设计,首次建立了丹红杨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丹红杨叶片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0.20 mg/L+6-BA1.00 mg/L,诱导率为57.50%;叶柄、无芽茎段最佳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基诱导为MS+6-BA0.30-0.80 mg/L+ZT0.30-0.80 mg/L+NAA0.02-0.05 mg/L,诱导率为82.26%;根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0 mg/L+KT0.50-1.00 mg/L+NAA0.50-1.00 mg/L.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R0.10 mg/L+NAA 0.10 mg/L.胚性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WPM+6-BA0.20 mg/L+TDZ0.001-0.003 mg/L+KT0.50 mg/L+NAA0.05-0.10 mg/L.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学
丹红杨
组织培养
器官再生
Keywords
genetic breeding
populus
deltoid
s
cl.
'Danhong'
tissue culture
organogenesis
分类号
S72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抗杨、常绿杨对云斑天牛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陈桂芳
机构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摘
通过人工接种天牛成虫试验和相关抗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 ,接种成虫在I 6 9、I 72杨上的栖息时间较长 ,而且刻槽、产卵数均较其在南抗杨、常绿杨上多 ;抗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相同立地条件下 ,几个测定树种 (两年生健壮植株 )树皮的含水量 ,南抗杨 <常绿杨 <I 72杨 <I 6 9杨 ,这与树种抗虫性强弱相一致 ;树皮细胞膜透性 :刺槐 <常绿杨 <南抗杨 <I 6 9杨 <I 72杨 ;树皮内酚类物质含量 :南抗杨、常绿杨、I 6 9杨、I 72杨依次降低。室内试验结果与试验地 (歌乐山、荣昌、双桥 )调查的云斑天牛危害各参试树种的结果相一致 ,即南抗杨对天牛的抗性较强 ,常绿杨次之 ,I 6 9,I 72杨对天牛的抗性较弱。
关键词
南抗杨
常绿杨
云斑天牛
抗性
接种试验
抗性指标
Keywords
populus
delteides
cl.
Nankang,
populus
deltoides
60/160×P.nigracv chile,Batocera horsfieldi, Inoculation test,Resistance index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木应拉木微区结构可视化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
14
6
作者
朱玉慧
闻靓
张耀丽
王新洲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8,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60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558)。
文摘
木材微区结构与木材宏观性质密切相关,杨木应拉木与对应木宏观性质存在较大差别,探究杨木应拉木和对应木微区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为了解杨木应力木的宏观性质提供理论根据。借助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透射电镜对杨木应拉木微区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和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方法,分析杨木应拉木的微晶尺寸、结晶度以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杨木应拉木中应拉区和对应区纤维细胞微区结构差异显著。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应拉区木纤维中胶质层清晰可见,荧光显微镜和拉曼显微镜下显示胶质层的木质素浓度比对应区低。透射电镜下显示应拉区木纤维细胞壁结构由初生壁、次生壁和胶质层组成,未见次生壁外层,各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61,1.22和2.53μm。对应区木纤维为典型的初生壁和次生壁结构,次生壁各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33,2.28和0.14μm。杨木应拉区纤维素含量(58.91%)比对应区(41.53%)高,木质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均比对应区的低,应拉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21.99%和12.01%,对应区分别为28.10%和17.08%。杨木应拉区结晶度(48.06%)比对应区(41.01%)高,应拉区晶区宽度为2.66 nm,长度为8.84 nm;对应区晶区宽度为2.65 nm,长度为9.87 nm。
关键词
应拉木
杨木
细胞壁
微区结构
化学分布
Keywords
tension wood
populus deltoides cl.‘nanyang’
cell wall
micro-structure
chemic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81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红杨等几个杨树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
10
7
作者
张兴虎
陈绪忠
胡兴宜
杨仁毅
叶中亚
薛华
机构
湖北省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潜江市林业局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湖北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2006AA201A06
2006AA201B02。
文摘
为了选育适合平原地区生长的杨树新品种,湖北省潜江市林科所引进丹红杨Populus deltoides.CL.Dan Hong.等杨树新品种进行生长、抗性试验,以中潜3号为对照,通过对参试品种胸径、树高、材积、抗虫性、抗病性调查,分析了各品种间的生长量差异和抗性差异,丹红杨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出生长快、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特性,值得在江汉平原等适生区域推广。
关键词
丹红杨
引种
生长量
抗性
Keywords
populus
deltoides
cl.
Dan Hong
introduction
increment
resistance
分类号
S965.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南黄土丘陵区丹红杨引种试验研究
8
作者
申明海
余亚平
肖曙光
李楠
吕顺端
张博
机构
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信阳市林业工作站
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罗山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119-122,155,共5页
文摘
在豫南黄土丘陵区杨树引种试验中,丹红杨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9 cm、3.3 m。虽然与其他丹红杨引种栽培区相比生长速度偏小,但是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大于当地主栽杨树品种,丹红杨仍是当地培育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杨树品种之一。土壤条件是豫南黄土丘陵区中丹红杨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需要加大造林整地力度,提高土壤养分,为培育速生丰产林打好基础。
关键词
丹红杨
引种试验
树高
胸径
生长量
Keywords
populus
deltoides
cl.‘
Danhong’
Introduction test
Tree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Growth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红杨等6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观察研究
被引量:
7
9
作者
薛华
李军
叶中亚
张兴虎
徐合军
机构
湖北省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潜江市林业局
出处
《湖北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2006AA201B02)
湖北省林业局(HLKJ2008-001)
文摘
笔者对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丹红杨等6个表现优良的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休眠的时间以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各无性系的物候表,为丹红杨等优良杨树无性系在江汉平原的繁育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丹红杨
南方型杨树
物候期
Keywords
populus
deltoides
cl.
Dan Hong
southern type of Poplar
phenophase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663.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魏万生
张晓强
机构
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焦作管理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5期38-39,共2页
基金
"十五"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2AA241071)
文摘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高效的杨树造林方法,适宜在中原地区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中原地区
丹红杨
插干造林技术
Keywords
central plains
populus
deltoides
cl.
'Dan Hong'
technology of direct slip planting
分类号
S792.11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洲黑杨安林189、安林193杨引种试验研究
11
作者
程志勇
邢炜
陈章水
机构
安徽铜陵安林木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国有林管理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安徽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4-16,23,共4页
文摘
1989年从新西兰等5个国家引进92种美洲黑杨杂交品种,经过近20年的引种试验,成功选出适宜于长江下游平原生长的美洲黑杨安林189和安林193。其基本特点是对天牛及食叶害虫的抗性强,速生性强。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安林189
安林193
Keywords
populus
deltoides
populus
deltoides
Barta
cl.
'Anlin-189'
P.
deltoides
Barta
cl.
'Anlin-193'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XL-90杨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李永进
汤玉喜
唐洁
黎蕾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5杨等黑杨派杨树无性系区域化试验
王保松
韩杰峰
郭群
涂忠虞
《江苏林业科技》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秋干季节与湿润夏季对美洲黑杨“中嘉2”光合作用的影响
杨维平
吴瑞云
戴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丹红杨愈伤组织诱导与器官再生的影响因子分析
徐刚标
卢孟柱
蒋淑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抗杨、常绿杨对云斑天牛抗性的初步研究
陈桂芳
《四川林业科技》
200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杨木应拉木微区结构可视化及化学成分分析
朱玉慧
闻靓
张耀丽
王新洲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丹红杨等几个杨树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张兴虎
陈绪忠
胡兴宜
杨仁毅
叶中亚
薛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0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豫南黄土丘陵区丹红杨引种试验研究
申明海
余亚平
肖曙光
李楠
吕顺端
张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丹红杨等6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观察研究
薛华
李军
叶中亚
张兴虎
徐合军
《湖北林业科技》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魏万生
张晓强
《防护林科技》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美洲黑杨安林189、安林193杨引种试验研究
程志勇
邢炜
陈章水
《安徽林业科技》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