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黑杨与青杨及其杂交子代的叶角度变化与解剖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静涵 刘宣劭 +4 位作者 金昊 黄鹏 洑香香 方升佐 田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共11页
【目的】对美洲黑杨‘I-69’杨(♀,F)、青杨(♂,M)及其杂交子代的3种类型(偏母型FP、中间型I、偏父型M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亲本和子代叶取向的光响应机制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南方山地适宜杨树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观测叶... 【目的】对美洲黑杨‘I-69’杨(♀,F)、青杨(♂,M)及其杂交子代的3种类型(偏母型FP、中间型I、偏父型M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亲本和子代叶取向的光响应机制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南方山地适宜杨树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观测叶角日变化规律、测量叶形态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叶/叶柄解剖结构。【结果】亲本F的光响应主要通过叶柄扭曲角和叶悬挂角的协同作用完成趋光和避光运动,M则通过改变叶悬挂角来完成;F1代3种类型通过叶角变化进行光调节的效果并不明显。亲本和杂交F1代的叶解剖结构差异较大,其中F和FP为等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87和1.02;叶解剖结构包括上下2层栅栏组织,且占比较大(>0.7),无海绵组织。M、I和MP为异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08、0.45和0.55;叶解剖结构包括较厚的海绵组织和上层栅栏组织,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比为MP(0.75)>I(0.55)>M(0.47)。叶柄解剖结构表明不同部位结构与叶角度运动密切相关:母本F的叶柄由上至下形态上表现为窄椭圆形渐变为宽心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由纵向排列逐渐成为横向排列;父本M叶柄结构从上至下差异不大,形态上由近圆形至心形,维管束排列方式呈放射状;F1代3种类型无论从形态上还是维管束排列方式上的变化皆介于2亲本间。【结论】结合南方山区的气候特点,初步认为F1代中的I型和MP型具有较好的抗旱结构特点和较高的光合能力,适宜栽培于高海拔山地,而FP型可能更适于低海拔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I-69’杨 青杨 杂交F1代 叶角度变化 叶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美杨选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鸥 白玉茹 +2 位作者 乌志颜 李晓宇 阿拉坦图雅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13-17,27,共6页
赤美杨是赤峰市林科院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美洲黑杨为母本,以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经过在赤峰地区30多年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选育出的杂种后代。13年生赤美杨单株胸径最大达到46 cm,树高18.5 m,单株材积1.499 ... 赤美杨是赤峰市林科院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美洲黑杨为母本,以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经过在赤峰地区30多年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选育出的杂种后代。13年生赤美杨单株胸径最大达到46 cm,树高18.5 m,单株材积1.499 m3,平均材积生长量是对照品种小黑杨的2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美杨 选种 形态特征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