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AFLP和SSR标记构建美洲黑杨×青杨遗传图谱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张香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1-299,共9页
以美洲黑杨×青杨F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连锁图谱。连锁图共有19个较大的连锁群,16个二联体(Doublets),7个三联体(Triplets)和5个较小的连锁群。19个较大的连锁群上包括356个AFLP标记和12个SSR标记,总图距为... 以美洲黑杨×青杨F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连锁图谱。连锁图共有19个较大的连锁群,16个二联体(Doublets),7个三联体(Triplets)和5个较小的连锁群。19个较大的连锁群上包括356个AFLP标记和12个SSR标记,总图距为3382 4cM,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9 69cM。估计基因组长度为2607~3319cM,平均为3042cM,同时采用Lander和Bishop的方法计算期望基因组覆盖度,平均值分别为96 7%和98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AFLp SSR 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青杨木材性状QTLs定位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1 位作者 黄烈健 张志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60,共6页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平均标记间距为 9 6 9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检测区间为 2cM条件下检测到 8个与木材性状有关的QTLs。其中与木材基本密度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2 7 1 %、2 7 1 %、2 5 5 % ,与微纤丝角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1 8 6 % ,与纤维长度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4 8 9% ,与纤维宽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1 7 4 %、2 7 4 %和 4 8 3%。这 8个QTLs遗传作用方式均为超显性 ,其中只有 2个与基本密度关联的QTLs来自于美洲黑杨 ,其余 6个均来自于青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木材性状 QTLS定位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连锁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lD/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樊军锋 韩一凡 +2 位作者 李玲 彭学贤 李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5,共6页
利用叶盘法开展了mtlD 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 ,2 8株呈阳性。对其中 5株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 利用叶盘法开展了mtlD 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 ,2 8株呈阳性。对其中 5株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及Western杂交 ,有 4株二者均呈阳性 ,证明双价基因成功整合到美洲黑杨×青杨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耐盐实验表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mtlD/gutD双价基因 基因转化 分子检测 耐盐性测定 卡那毒素 耐盐植物 盐域地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青杨F_2代抗杨叶枯病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3 位作者 沈瑞祥 杨旺 归复 王燕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5-568,共4页
以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三代谱系为材料,在室内外进行了美洲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对杨叶枯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及F1、F2代在室内与室外及人工与自然发病表现较一致,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性基因型分离比例均符合1∶2... 以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三代谱系为材料,在室内外进行了美洲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对杨叶枯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及F1、F2代在室内与室外及人工与自然发病表现较一致,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性基因型分离比例均符合1∶2∶1,将F2代分离与感合作为感病,抗病株与感病株分离比例为1∶3,说明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是由一对纯合隐性等位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叶枯病 遗传变异 美洲黑杨 青杨F2代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青杨F_1无性系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及C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火根 黄敏仁 陈道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15,共4页
通过水培生根试验,对12个美洲黑杨×青杨F1无性系及两亲本的最早生根时间、主根总长、主根数、侧根数等生根特性进行了研究。所有生根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无性系差异,无性系方差占总方差的14%70%~3966%... 通过水培生根试验,对12个美洲黑杨×青杨F1无性系及两亲本的最早生根时间、主根总长、主根数、侧根数等生根特性进行了研究。所有生根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无性系差异,无性系方差占总方差的14%70%~3966%,并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以无性系平均为基准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选择生根能力好的无性系是有效的。所有生根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C效应,C效应方差占总方差的1372%~2081%,在进行早期无性系选择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青杨 生根性状 遗传变异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与青杨及其杂交子代的叶角度变化与解剖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静涵 刘宣劭 +4 位作者 金昊 黄鹏 洑香香 方升佐 田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共11页
【目的】对美洲黑杨‘I-69’杨(♀,F)、青杨(♂,M)及其杂交子代的3种类型(偏母型FP、中间型I、偏父型M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亲本和子代叶取向的光响应机制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南方山地适宜杨树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观测叶... 【目的】对美洲黑杨‘I-69’杨(♀,F)、青杨(♂,M)及其杂交子代的3种类型(偏母型FP、中间型I、偏父型M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亲本和子代叶取向的光响应机制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南方山地适宜杨树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观测叶角日变化规律、测量叶形态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叶/叶柄解剖结构。【结果】亲本F的光响应主要通过叶柄扭曲角和叶悬挂角的协同作用完成趋光和避光运动,M则通过改变叶悬挂角来完成;F1代3种类型通过叶角变化进行光调节的效果并不明显。亲本和杂交F1代的叶解剖结构差异较大,其中F和FP为等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87和1.02;叶解剖结构包括上下2层栅栏组织,且占比较大(>0.7),无海绵组织。M、I和MP为异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08、0.45和0.55;叶解剖结构包括较厚的海绵组织和上层栅栏组织,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比为MP(0.75)>I(0.55)>M(0.47)。叶柄解剖结构表明不同部位结构与叶角度运动密切相关:母本F的叶柄由上至下形态上表现为窄椭圆形渐变为宽心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由纵向排列逐渐成为横向排列;父本M叶柄结构从上至下差异不大,形态上由近圆形至心形,维管束排列方式呈放射状;F1代3种类型无论从形态上还是维管束排列方式上的变化皆介于2亲本间。【结论】结合南方山区的气候特点,初步认为F1代中的I型和MP型具有较好的抗旱结构特点和较高的光合能力,适宜栽培于高海拔山地,而FP型可能更适于低海拔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I-69’杨 青杨 杂交F1代 叶角度变化 叶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黑×青杨萌蘖更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德峰 汪永辉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针对人工美黑×青杨成熟防护林存在的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急需更新改造等问题,利用杨树本身的繁殖特性,通过近10a的试验,从更新林分的条件、更新方式的选择、萌生植株管理、促进根蘖繁殖的覆土和灌溉措施以及投入成本等方... 针对人工美黑×青杨成熟防护林存在的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急需更新改造等问题,利用杨树本身的繁殖特性,通过近10a的试验,从更新林分的条件、更新方式的选择、萌生植株管理、促进根蘖繁殖的覆土和灌溉措施以及投入成本等方面对美黑×青杨萌蘖更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根蘖繁殖更新效果明显优于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成活率提高13%,高生长提高33.7%-54.9%,单位面积造林成本较常规造林降低了54.6%,并提出了有效的根蘖繁殖更新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黑×青杨 萌蘖更新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美杨选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鸥 白玉茹 +2 位作者 乌志颜 李晓宇 阿拉坦图雅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13-17,27,共6页
赤美杨是赤峰市林科院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美洲黑杨为母本,以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经过在赤峰地区30多年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选育出的杂种后代。13年生赤美杨单株胸径最大达到46 cm,树高18.5 m,单株材积1.499 ... 赤美杨是赤峰市林科院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美洲黑杨为母本,以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经过在赤峰地区30多年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选育出的杂种后代。13年生赤美杨单株胸径最大达到46 cm,树高18.5 m,单株材积1.499 m3,平均材积生长量是对照品种小黑杨的2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美杨 选种 形态特征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