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胁迫对107杨幼苗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蔺晓晖 段爱国 +1 位作者 何彩云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6,共6页
以1年生107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对107杨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7杨1年生苗在镉处理10 d内,50、100、150、200 mg·kg-1浓度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先大幅下降后逐步回升... 以1年生107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对107杨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7杨1年生苗在镉处理10 d内,50、100、150、200 mg·kg-1浓度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先大幅下降后逐步回升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相比,下降的最大幅度分别达17.1%、17.8%、23.9%、24.7%,镉胁迫浓度越大苗木所受胁迫程度越重,在镉胁迫1 d时,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了由气孔因素为主导的光合限制;胁迫第10~40天内,50~200 mg·kg-1浓度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胁迫处理40 d后,仅200 mg·kg-1镉浓度处理对苗木净光合速率具显著抑制作用,150 mg·kg-1镉浓度对107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阀值。镉胁迫条件下,107杨苗茎部干物质分配比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根部则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下降,高浓度200 mg·kg-1处理能导致苗木根冠比大幅度下降,使苗木根系生长受到严重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 镉(Cd)胁迫 净光合速率 胞间CO2浓度 干物质分配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灌与保水剂配施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3 位作者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探讨畦灌与保水剂组合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与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CK(常规畦灌)、BI_(60)(常规畦灌量60%)、BI_(30)(常规畦灌量30%)、BI_(60)S(6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和BI_(30)S(30%常规畦... 【目的】探讨畦灌与保水剂组合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与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CK(常规畦灌)、BI_(60)(常规畦灌量60%)、BI_(30)(常规畦灌量30%)、BI_(60)S(6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和BI_(30)S(3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处理对欧美I-107杨树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理化特征、微生物数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同CK相比,BI_(60)S处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其中有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分别高出15.13%和9.23%;BI_(60)和BI_(30)处理导致根际土壤pH值显著升高,而BI_(60)S和BI_(30)S处理则使对应的pH值呈下降趋势,其中BI_(60)S处理分别比CK、BI_(60)、BI_(30)和BI_(30)S处理显著降低0.21、0.48、0.66和0.26个单位。BI_(60)S处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提高16.72%、23.98%和20.11%;同时,BI_(60)和BI_(30)处理会导致中活性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BI_(60)S和BI_(30)S处理能显著提高其活性。BI_(60)S处理亦能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细菌数,放线菌数,真菌数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细菌数分别较CK、BI_(60)、BI_(30)和BI_(30)S处理高出11.93%、62.74%、122.28%和16.33%。此外,该处理使欧美I-107杨林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生长率分别达到了25.37%、23.59%和64.06%,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BI_(60)S处理相比,BI_(30)S处理对杨树根际土壤和生长的影响效果不显著。【结论】6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更利于改善欧美I-107杨树根区微域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林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畦灌 保水剂 根系分泌物 微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杨107杨β-1,3-葡聚糖酶(BG2)基因遗传转化及对溃疡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牛庆霖 王迎 +4 位作者 罗磊 黄艳艳 刘静 冯殿齐 曹帮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0-66,共7页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未转基因对照107杨(C-107杨)。在接种杨树溃疡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T-107杨长势明显强于C-107杨;T-107杨可明显抑制丙二醛(MDA)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也明显高于C-107杨,PAL含量T-107杨和C-107杨都有先升后降的趋势;15天后C-107杨完全死亡,T-107杨仍能生存。试验结果表明BG2基因的表达提高了107杨对杨树溃疡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7杨 根癌农杆菌 BG2基因 基因转化 溃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杨107应拉木的纤维形态与化学组成 被引量:12
4
作者 牛敏 高慧 赵广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为了解欧美杨107应拉木纤维形态与化学成分构成,并以此分析欧美杨107应拉木作为制浆材的可行性,用切片法测定了应拉木和对应木的纤维形态,并按照GB/T2677(2-10)—1993分析其化学成分构成。结果表明:1)应拉木和对应木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 为了解欧美杨107应拉木纤维形态与化学成分构成,并以此分析欧美杨107应拉木作为制浆材的可行性,用切片法测定了应拉木和对应木的纤维形态,并按照GB/T2677(2-10)—1993分析其化学成分构成。结果表明:1)应拉木和对应木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321和1227μm,长宽比分别为59.48和44.94,壁腔比分别为0.86和0.39。2)应拉木和对应木的Klason木素含量分别为17.20%和24.04%,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分别为59.14%和45.52%,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86.59%和78.41%,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32%和1.87%,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3.95%和21.58%,灰分含量都低于1%。根据对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判断:欧美杨107木材的应拉木和对应木都能满足制浆性能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都可被用作制浆材,且应拉木制浆性能比对应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7 应拉木 对应木 纤维形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光合特性及叶片营养分布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5
5
作者 井大炜 邢尚军 +3 位作者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I-107欧美杨为研究对象,观测了不同冠层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月变化及叶片叶绿素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冠层I、冠层II和冠层III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且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其日均值的大小次序为:冠层III>... 以I-107欧美杨为研究对象,观测了不同冠层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月变化及叶片叶绿素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冠层I、冠层II和冠层III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且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其日均值的大小次序为:冠层III>冠层Ⅱ>冠层I,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同一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月份之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7月和8月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5月、6月和9月,同时随冠层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呈递增的趋势,冠层Ⅱ和冠层III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冠层I;同一冠层4个方位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表现为:冠层III≈冠层Ⅱ>冠层I,即冠层III和冠层Ⅱ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冠层I。此外,不同营养元素在杨树叶片中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其中氮质量分数较高,而磷元素、钾元素、钙元素和镁元素质量分数较低,并且随冠层的升高,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呈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107欧美杨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质量分数 叶片营养 分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杨107杨木材解剖特性的径向变异 被引量:7
6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1 位作者 田根林 刘亚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共4页
测定3株(Z1,Z2,Z3)7年生欧美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的组织比量、纤维形态,并分析其径向变异模式。结果显示,所测定材料中木射线比量变化幅度为10.21%-13.60%,导管比量为17.30%-24.40%,纤维比量为64.37%-71... 测定3株(Z1,Z2,Z3)7年生欧美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的组织比量、纤维形态,并分析其径向变异模式。结果显示,所测定材料中木射线比量变化幅度为10.21%-13.60%,导管比量为17.30%-24.40%,纤维比量为64.37%-71.24%;纤维长度为635-1261μm,纤维宽度为17.96-22.33μm,胞腔径为14.34-17.83μm,双壁厚为3.55-5.35μm,壁腔比为0.22-0.34,长宽比为37.81-60.89,微纤丝角度为15.39°-25.63°。径向变异模式研究得出:Z2从髓心向外纤维比量持续下降,Z1和Z3在髓心与第4生长轮之间为纤维比量先下降后上升,从第4生长轮开始纤维比量缓慢下降。导管比量径向变异与纤维比量恰好相反,相互之间此消彼长。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从髓心向外迅速增加,到第6年后缓慢增长或开始下降。微纤丝角在髓心到第3生长轮之间表现为波动,从第4生长轮开始先上升随后下降到树皮。长宽比从髓心到树皮Z2一直保持迅速增长趋势,Z1上升到第5生长轮后,开始下降;而Z3上升到第6生长轮后,开始下降。双壁厚在髓心与第4年轮之间先上升后下降,随后向外逐渐增长。Z1和Z3壁腔比从髓心到第5生长轮先上升后下降,随后上升到树皮;而Z2壁腔比从髓心向外下降到第4生长轮,然后开始逐渐上升到树皮。认为幼龄期胶质纤维的存在对杨树木材解剖特性径向变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各单株在髓心附近的径向变异模式差别较大,并建议在今后的类似研究中关注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7杨 解剖特性 径向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技术的三种人工林木材识别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庞晓宇 杨忠 +1 位作者 吕斌 贾东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52-3556,共5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对三种人工林木材(尾叶桉、马尾松、南方无性系I-72杨)进行识别,探讨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范围对BP网络模型的影响,并与SIMCA法所建模型做比较。结果表明:(1)BP网... 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对三种人工林木材(尾叶桉、马尾松、南方无性系I-72杨)进行识别,探讨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范围对BP网络模型的影响,并与SIMCA法所建模型做比较。结果表明:(1)BP网络结合全波段(780~2 500nm)近红外光谱数据建模,识别正确率达到97.78%,并确定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3;(2)全波段光谱建模比短波段(780~1 100nm)和长波段(1 100~2 500nm)光谱建模识别效果好,其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7.78%,95.56%和96.67%,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对全波段光谱进行预处理后,BP网络模型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3.33%和71.11%;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全波段光谱进行预处理后,BP网络模型识别正确率为98.89%,(3)在三种波段(780~2 500,780~1 100和1 100~2 500nm)光谱建模的情况下,BP网络建模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56%,96.67%和97.78%,SIMCA模型识别正确率分别为76.67%,81.11%和82.22%,BP网络建模比SIMCA法建模对三种人工林木材的识别正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近红外光谱 SIMCA 分类 尾叶桉、马尾松、南方无性系I-72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金花 何燕 +1 位作者 段建平 张绮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Zn>Cu>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 土壤 叶片 重金属 吸收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根对欧美I-107杨光合作用和生长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井大炜 邢尚军 +4 位作者 朱亚萍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4-1319,共6页
以5年生欧美I-107杨为试材,研究了6-2(六倍胸径两侧)、6-4(六倍胸径四侧)、8-2(八倍胸径两侧)、8-4(八倍胸径四侧)、10-2(十倍胸径两侧)、10-4(十倍胸径四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杨树叶片营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生长率的影响... 以5年生欧美I-107杨为试材,研究了6-2(六倍胸径两侧)、6-4(六倍胸径四侧)、8-2(八倍胸径两侧)、8-4(八倍胸径四侧)、10-2(十倍胸径两侧)、10-4(十倍胸径四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杨树叶片营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叶片N、P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在断根后第30天时均显著降低,而在断根后第172天时明显升高,以8-2处理的提高幅度最大,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8-2、8-4、10-2和10-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WUE在第30 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并在第172天时显著升高,其中8-2处理最高,依次是10-2、10-4或8-4处理;而6-2和6-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第30天时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第172天时显著高于对照,WUE在第30天和172天时均低于对照。此外,8-2处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率也是最高,其次是10-2或10-4处理,均明显高于对照,而6-2和6-4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以6-4处理为最低。综合分析认为,八倍胸径两侧的断根措施对杨树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的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断根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杨107的制浆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利萍 高慧 牛敏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给欧美杨107应用空间的扩大提供理论依据,对其木材的化学组成成分、纤维形态、制浆性能及纸张的物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欧美杨107的综纤维素含量为81.07%,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为48.59%,木质素含量为21.08%,1%NaOH抽提物含... 为给欧美杨107应用空间的扩大提供理论依据,对其木材的化学组成成分、纤维形态、制浆性能及纸张的物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欧美杨107的综纤维素含量为81.07%,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为48.59%,木质素含量为21.08%,1%NaOH抽提物含量为19.39%;欧美杨107的纤维平均长度为1 171μm,长宽比为57.54,壁腔比为0.56,且纤维长度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在保温时间60 min,硫化度24%,蒽醌用量0.1%的条件下,对于未漂浆而言,欧美杨107硫酸盐-蒽醌法制浆工艺条件为14%的用碱量,最高温度为168℃;对于漂白浆而言,欧美杨107的制浆工艺条件为16%的用碱量,最高温度168℃;在相同的制浆条件下,用碱量为14%时的纸张综合强度指数较用碱量16%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化学 欧美杨107 化学组成 纤维形态 制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对断根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方春 马海林 +2 位作者 杜振宇 马丙尧 井大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4-2242,共9页
为探讨断根对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2(6倍胸径两侧)、8-2(8倍胸径两侧)与10-2(10倍胸径两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欧美I-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Neva’)切口处1~5级... 为探讨断根对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2(6倍胸径两侧)、8-2(8倍胸径两侧)与10-2(10倍胸径两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欧美I-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Neva’)切口处1~5级根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未断根)相比,10-2处理1~5级根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与玉米素(ZT)含量变化较小,6-2处理明显降低,而8-2处理则显著升高,其中8-2处理IAA含量的平均值较CK、6-2与10-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89%、36.04%与21.76%。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各处理细根的IAA含量与IAA/ABA(脱落酸)比值逐渐降低,而GA、ZT、ABA含量和GA/ABA、ZT/ABA比值逐渐升高。8-2处理1~5级根的IAA/ABA、GA/ABA和ZT/ABA比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ABA含量则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同时,不同处理细根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随根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8-2处理1~5级根的这4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1~2级根的GS/GDH比值最低,其中NR活性的平均值较CK、6-2和10-2处理分别高出16.05%、32.06%和16.72%。此外,8-2处理的材积生长率最高,并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材积生长率与IAA、GA、ZT、IAA/ABA、GA/ABA、ZT/ABA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NR、GS、GOGAT和GDH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3种不同断根强度对杨树切口处不同序级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8-2处理通过调节各级细根的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以及增强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来提升切口处细根的活性,进而促进林木材积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断根 根序 内源激素 氮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栽培对I-107欧美杨树生长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尚军 井大炜 +3 位作者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0,共4页
以6年生I-107欧美杨为试材,研究了CK(对照,习惯施肥)、T1(断根+习惯施肥)、T2(断根+有机肥)、T3(断根+有机肥+覆膜)和T4(断根+有机肥+覆膜+灌溉)等不同措施对杨树生长及根际土壤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4处理明显增加了根际... 以6年生I-107欧美杨为试材,研究了CK(对照,习惯施肥)、T1(断根+习惯施肥)、T2(断根+有机肥)、T3(断根+有机肥+覆膜)和T4(断根+有机肥+覆膜+灌溉)等不同措施对杨树生长及根际土壤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4处理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中细菌数、真菌数、微生物总量及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其中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90.02%和134.64%;还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及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和土壤电导率值,但明显降低了pH值。在4种组合措施中,以T4处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率最高,分别较CK提高77.42%、113.94%和83.17%。同T4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对杨树生长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作用较小。综合分析认为,断根、有机肥、覆膜和灌溉等措施的协同作用对I-107欧美杨生长的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断根 有机肥 覆膜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蚯蚓粪对杨树苗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井大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根系建造水平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VC+CF处理有利于协调土壤C/N比,并且化肥的施入补充了...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根系建造水平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VC+CF处理有利于协调土壤C/N比,并且化肥的施入补充了土壤中氮的消耗,从而明显提高了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细菌数量分别比CK,CF和VC处理提高165.99%,67.34%和31.73%,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90.37%,45.31%和32.34%。施用蚯蚓粪有利于杨树苗细根的生长,但对地上部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地下部。此外,VC+CF处理使根际土壤pH值明显降低,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有效性。与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较小。因此,蚯蚓粪与化肥配施更好地改善了杨树苗根际区域的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 07杨 蚯蚓粪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杨不同插穗的育苗试验
14
作者 戴前莉 魏文娟 +1 位作者 李金花 张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9,共6页
黑杨派无性系在世界发达国家的杨木生产中占有重要经济地位,特别是欧美杨无性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出早期速生、无性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于无性系育种。经长期引种实践和栽植历史证明,其适生于我国大部分平原地区,... 黑杨派无性系在世界发达国家的杨木生产中占有重要经济地位,特别是欧美杨无性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出早期速生、无性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于无性系育种。经长期引种实践和栽植历史证明,其适生于我国大部分平原地区,成为我国杨树人工林主栽品种,在杨树工业用材林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蕴藏着极大的丰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 扦插育苗 年龄效应 部位效应 扦插密度 采穗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对杨树幼苗根系特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勇强 井大炜 +3 位作者 邢尚军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树幼苗的根系总根长、比根...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树幼苗的根系总根长、比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而根系直径却明显降低,其中根系总根长分别比CK,CF和VC处理提高161.70%,52.80%和14.79%;同时,VC+C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茎、叶干物质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并且使氮素利用率达到59.07%,分别比CF和VC处理提高57.35%和27.09%。此外,施肥对杨树幼苗地上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根系。同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杨树苗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杨树幼苗的根系特性改善和养分吸收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蚯蚓粪 根系形态特征 根系吸收面积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欧美I-107杨生长并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适宜根剪位置 被引量:4
16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2 位作者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3-840,共8页
【目的】探讨根剪位置对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为欧美I-107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年4月开始,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以不进行根剪的树为对照(CK),设距离杨树干6倍、8倍和10倍胸径的两侧(东... 【目的】探讨根剪位置对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为欧美I-107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年4月开始,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以不进行根剪的树为对照(CK),设距离杨树干6倍、8倍和10倍胸径的两侧(东西方向)与四侧(东南西北方向)进行根剪,分别以6-2、8-2、10-2、6-4、8-4、10-4表示,共7个处理。于2016年10月采集根际土样并测定了杨树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含量、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材积生长量。【结果】与对照(未根剪)相比,8倍胸径两侧根剪处理(8-2),杨树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增幅最大,分别显著增加44.6%和26.0%(P<0.05);其次为10倍胸径四侧(10-4)、8倍胸径四侧处理(8-4),均显著高于对照;而6倍胸径两侧(6-2)或四侧处理(6-4)显著低于对照。8倍胸径两侧处理(8-2)根际土壤有效磷、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5.8%、39.6%和35.8%;其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和p 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分别下降11.6%、26.0%和0.67个单位。8-2处理还使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46.6%、27.8%和44.1%;其次为10-4或8-4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而6-2或6-4处理则显著低于对照;8-2处理的Simpson指数最低,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较对照下降22.8%。此外,8-2处理使杨树的材积平均生长率达到58.2%,较CK、6-2、6-4、8-4、10-2、10-4处理显著提高43.6%、64.4%、84.8%、25.8%、42.2%和17.1%。【结论】距离树干8倍胸径两侧的根剪措施能显著促进欧美I-107杨根系分泌物的分泌和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6倍胸径两侧或四侧、8倍胸径四侧、10倍胸径两侧或四侧的根剪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根剪 生物学特征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处理对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厚芳 闫莉 +1 位作者 佘诚棋 马永春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7-10,共4页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修枝处理,比较不同修枝处理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修枝处理,比较不同修枝处理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模式,但小麦营养成分含量表现不一;对杨—麦复合模式内欧美杨107进行不同修枝处理后,处理Ⅰ内小麦产量及品质要好于其他3种修枝处理。可见,小麦产量及品质随杨—麦复合模式内小气候因子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小气候因子的变化与杨树修枝强度与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为实现杨树与农作物"双赢",应采用处理Ⅰ的修枝方法开展杨树修枝,即从造林第5年春季修除第1年生的轮生枝,第6年春季修除第2年生的轮生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7 修枝处理 小麦产量 小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