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北典型黑色岩系地质高背景区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久臣 刘大文 +5 位作者 盖楠 路国慧 贾文彬 刘斯文 关子骞 汤奇峰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41,共11页
本文选择浙西北典型黑色岩系分布区的安吉县上墅乡,有针对性的对当地镉(Cd)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对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要求,上墅乡表层土壤镉元... 本文选择浙西北典型黑色岩系分布区的安吉县上墅乡,有针对性的对当地镉(Cd)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对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要求,上墅乡表层土壤镉元素超标严重,高值区域主要位于上墅乡中部与北部地区,与黑色岩系地层分布表现出空间一致性。Cd元素在向下的垂向剖面中呈现出表聚现象,其表层土壤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对镉元素可产生富集作用,致使表层土壤更容易出现镉元素超标现象。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镉元素化学形态组成高低顺序为:离子交换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其中的离子交换态处于绝对高的水平,农田土壤中镉元素的活性强,有效组分含量高,容易在土壤中发生迁移。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镉元素致癌风险较高,但在当地开展的包含平均寿命、慢病发病、骨骼损害疾病等指标的实际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镉元素地质高背景并未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实际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仅仅从地质高背景的镉元素高含量水平推断人体健康风险具有误导性,人体对镉的吸收以及镉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地质高背景区的人体健康评价更应以实际调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地质高背景 重金属 健康地质 人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短板的成因审视与补足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鹏 邹师思 张高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2,共8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年群体慢性病发病率的增长,通过体育锻炼缓解慢性病威胁,进行运动干预,提升老年群体健康养老质量成为一种新趋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我国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发展背景的基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年群体慢性病发病率的增长,通过体育锻炼缓解慢性病威胁,进行运动干预,提升老年群体健康养老质量成为一种新趋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我国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依据“短板—成因—补足”的整体研究框架,旨在审视体养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探寻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进而提出补足我国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发展短板的实践路径和举措。研究遵循“顶层设计—中层施策—基础支撑”的问题分析逻辑,对我国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的制度短板、形式短板、人才短板进行审视。通过完善基层服务标准,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补足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制度短板;健全社区体养融合志愿服务管理,发挥社区老年体育组织优势,营造良好的社区体养融合服务文化,补足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形式短板;拓宽社区医护人员来源渠道,发挥体育院校主体力量,补足城市社区体养融合服务人才储备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 老年群体 运动健康 养老服务 体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与创新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影响
3
作者 吴琼 焦润达 +1 位作者 王勐 邱五七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3-809,共7页
目的探索政策工具与创新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爬虫工具收集2009-2023年公开发布的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相关的中央政策文件,采用词频分析与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权重计算方法提取核心关键词,从... 目的探索政策工具与创新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爬虫工具收集2009-2023年公开发布的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相关的中央政策文件,采用词频分析与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权重计算方法提取核心关键词,从政策工具和政策创新过程2个维度进行政策文本内容分析,采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政策工具演化趋势。结果在纳入的45项中央政策文本中,总计使用政策工具178次,需求面政策工具占比最高(71次,39.89%),反映出政策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多样化需求的响应;供给面政策工具共被使用51次,其中“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工具使用频次最高(33次),反映出国家加大数字基础设施与技术投入的导向。从政策创新过程看,政策工具主要作用于政策创新的采纳阶段(55.06%),其次是执行阶段(38.20%),最少用于发起阶段(6.74%);发起阶段受3类政策工具的影响较为均衡,采纳阶段受需求面政策工具影响最多,执行阶段受供给面政策工具影响最多。这种变化趋势反映出近年来政策重心由价值引导逐步转向操作性和落地性,体现出政策对数字技术推进、治理能力提升等现实需求的适应。结论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在信息化创新各阶段具有差异化效用,这表明需要将政策工具与政策创新各阶段精准匹配,有针对性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细化和完善现行顶层政策文件,明确界定相关政策理念;此外,针对偏远和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细化政策理念执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信息化 政策工具 政策创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措施选择偏好及优化策略——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分析
4
作者 孙菊 韩文晶 +1 位作者 李浩淼 祝淑珍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0,共10页
目的:考察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危群体的干预措施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特征,为制定循证的CVD干预策略,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计离散选择实验,线下调研湖北省一个CVD高危筛查点的345个高危对象,运用混合logit... 目的:考察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危群体的干预措施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特征,为制定循证的CVD干预策略,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计离散选择实验,线下调研湖北省一个CVD高危筛查点的345个高危对象,运用混合logit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基层医护人员+县级医护人员+县级以上专家”“每月或更久”“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一小时”等属性水平均会显著提升高危人群方案选择概率,而“线上”方式和“个性化服务包”会显著降低受访者的方案选择概率,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高危群体选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农村CVD高危人群明显偏好服务主体水平高、线下开展、低频次、中等强度、非药物干预或与药物干预结合、无偿性基础服务内容的干预模式,有必要依据需方偏好及其异质性特征,探索更为高效且适应农村高危群体的CVD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高危人群 健康干预措施 选择偏好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推进的样态设计、现实梗阻与行动路径
5
作者 李柏 王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3,共8页
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是增进我国老年群体幸福感、获得感,提升人口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加速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高质量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 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是增进我国老年群体幸福感、获得感,提升人口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加速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高质量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设计的理论基础,针对无障碍运动保健、无障碍运动康复、无障碍运动健康促进3类样态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无障碍体育健康服务适老化推进过程中的现实梗阻,即体育器材设施偏离适老化需求、体育活动场地(馆)供需错配、公共体育服务内生动力匮乏及体育管理顶层监管缺乏等问题。据此提出行动路径:科技赋能基础设施,激活适老化体育发展新引擎;提升场地设施适老化服务性能,彰显适老化体育价值新关怀;多元共治创新供给服务机制,重塑适老化体育治理环境;规范监管夯实服务保障,优化适老化体育健康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服务 体育健康服务 适老化 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角色与已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性别差异的视角
6
作者 李卫东 李树茁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7,共16页
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不仅关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议题。大量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比男性农民工差,但少有研究专门探讨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性别分层、婚姻分层对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而这... 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不仅关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议题。大量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比男性农民工差,但少有研究专门探讨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性别分层、婚姻分层对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而这对促进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及性别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9年福建省X市农民工调查数据,从性别-角色的视角出发,使用描述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考察了已婚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探讨了性别角色在其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已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收入、教育和职业稳定性等与养家糊口角色相关的因素以及夫妻分居会显著降低已婚男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对已婚女性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迁移带来的性别角色分工的变化使得已婚女性农民工从中获得了更多收益,但已婚男性农民工则更可能遭遇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与不利迁移环境的双重挤压。这一结果也预示着既需要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也需要关注父权制文化对两性健康的影响,积极地推进性别友好的文化建设,持续地促进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民工 心理健康 性别差异 社会经济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发展:就业与收入的健康效应研究
7
作者 郭未 马静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9,共16页
健康是发展的根本,亦是发展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人的现代化,亦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耦合的现代化。本文在借鉴并超越既有研究对城乡人口流动健康效应关注的基础上,聚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流动人口迁移与就业的健康效应,通过对... 健康是发展的根本,亦是发展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人的现代化,亦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耦合的现代化。本文在借鉴并超越既有研究对城乡人口流动健康效应关注的基础上,聚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流动人口迁移与就业的健康效应,通过对全国代表性微观数据CMDS2018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相较于健康的流动人口,不健康的流动人口更多流入民族县域;第二,通过内生转换模型尽可能削弱内生性,将民族县域中正规就业群体与非正规就业群体“角色互换”后发现,非正规就业是民族县域的“主流与优势”,相对健康的民族县域流动人口主要选择非正规就业,且收入更高。本文为评估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发展、增进流动人口福祉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知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县域 健康效应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健康差异解构与健康政策优化策略
8
作者 叶欣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0,共15页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间的健康不平等现象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群体异质性的视角,深度剖析我国老年群体在健康保障与资源利用方面所呈现的结构性差异,探究其在年龄、...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间的健康不平等现象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群体异质性的视角,深度剖析我国老年群体在健康保障与资源利用方面所呈现的结构性差异,探究其在年龄、性别、城乡区域、收入及居住安排等多元维度对健康不平等状况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伴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群体内部的健康差异呈持续扩大态势。其中,高龄老年群体、女性老年群体、农村地区老年群体、西部地区老年群体以及独居和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群体在获取充足医疗与社会资源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其健康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进而致使健康不平等程度加剧。鉴于此,我国应秉持精准施策理念,从群体分层维度出发,着力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格局,全方位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尤其需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予以重点聚焦与特殊关怀。同时,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宏大语境中,老龄健康政策的制定务必紧密契合我国国情实际,遵循精准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协同性原则,积极推动资源再分配与结构化应对策略的实施,全力构建更为公平且具可持续性的健康老龄化体系,为我国老年群体的健康福祉筑牢坚实根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群体异质性 健康不平等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精神健康保障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
9
作者 黄国武 刘伟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2,共4页
在劳动新异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多重复杂因素叠加作用下,精神健康问题成为我国居民普遍性健康问题。传统的精神健康保障体系不再适应新的精神健康需求,亟待重构。新型精神健康保障要求以人民精神健康需求为中心,通过赋权、赋... 在劳动新异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多重复杂因素叠加作用下,精神健康问题成为我国居民普遍性健康问题。传统的精神健康保障体系不再适应新的精神健康需求,亟待重构。新型精神健康保障要求以人民精神健康需求为中心,通过赋权、赋能实现多元共治,注重预防性和主动性的结合。当前,精神健康保障体系只有整体性转型,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包括重塑全民精神健康的新认知、创新协同治理机制、重塑筹资机制、优化基本医保费用分担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健康保障 人口老龄化 多元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影响因素:一项范围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海燕 宁艳花 +5 位作者 孔维娟 郭亚红 史晶 柳玲娜 吕兄兄 李美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2-490,共9页
背景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的健康管理服务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要途径,而该项服务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目的对影响我国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的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提高该项服务的可及性和有... 背景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的健康管理服务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要途径,而该项服务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目的对影响我国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的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提高该项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1—4月,遵循范围综述报告规范清单,于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Medlin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12-3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审查、总结和分析影响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的因素。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提取了与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的个人、人际、组织、社区及政策5个层面的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受到多层面、多因素影响,推动农村地区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发展需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明确各责任部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力促进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的健康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乡村卫生服务 老年人 人口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全国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 流行特征分析
11
作者 李玉红 梅金周 +3 位作者 李雪 张慧 刘小秋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0-768,共9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我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以完善跨区域管理患者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得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我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以完善跨区域管理患者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得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肺结核患者转出(入)记录及病案信息,描述性分析人口学特征、转出患者流向和治疗管理等特征。结果:2018—2022年全国共登记7547例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占登记肺结核患者的0.23%(7547/3261391),男女性别比为2.12∶1(5130∶2417)。25~59岁年龄组(63.91%,4823/7547)、职业为农牧渔民(36.28%,2738/7547)、东部地区(49.83%,3761/7547)患者占比较高。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四川和湖南6个省(自治区)跨省转出的患者占61.47%(4639/7547)。东部省份中,广东(1844例)和浙江(930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湖南(20.66%,381/1844)和贵州(36.34%,338/930);中部省份中,湖南(377例)转出的患者主要流入广东(54.91%,207/377),西部省(自治区)中,广西(501例)、四川(418例)和贵州(569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广东(49.50%,248/501)、广东(35.17%,147/418)和浙江(43.41%,247/569)。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到位率为84.17%(6352/7547)。复治患者的未到位率(22.02%,72/327)高于初治患者(15.55%,1123/7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P=0.002);转出前接受治疗时间<30 d的患者未到位率(17.23%,454/2635)高于≥30 d的患者(15.09%,741/4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26.78%(1701/6352)的患者转出至到位的时长超过14 d。结论:我国肺结核患者跨省流动主要发生在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自治区),应加强对结核病高流行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动筛查工作,并建立高流动省份患者管理协同机制,为跨省流动患者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流动人口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公共卫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下体育健康治理创新研究
12
作者 赵玉琛 卢诗卉 董传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79,共8页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全民健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性要素。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性和现实性两个维度阐述体育健康治理与人口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人口素质优...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全民健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性要素。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性和现实性两个维度阐述体育健康治理与人口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人口素质优良的发展需求分析体育健康治理面临的问题,即传统的疾病防治难以实现人口素质优良的治理目标,体卫融合迟缓难以形成跨部门的协同效应,以及民众对体育健康治理仍然缺乏充分共识。据此梳理体育健康治理问题的成因:传统的疾病防治阻滞了主动健康治理的形成,“领域局限”阻断了跨部门的健康协同治理,“锻炼身体”传统健身观遮蔽了全面健康促进的共识。为实现体育健康服务人口素质优良的发展目标,提出实施路径:探索主动健康理念,全面确立体育健康治理方式;推进协同健康,以“国家-公共治理”为框架推进体育健康统筹共治;促进全面健康,实施体育促进全民健康治理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素质优良 主动健康 体育健康 健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健康老龄化:新国情、新机制与新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4,共9页
健康老龄化是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面临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生命长度与生命质量增长不同步以及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健康老龄化新国情。从生物、社会、心理与时间多维视角剖析健康老龄化对人口高质量发... 健康老龄化是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面临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生命长度与生命质量增长不同步以及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健康老龄化新国情。从生物、社会、心理与时间多维视角剖析健康老龄化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机制,阐释了健康老龄化演化的跨学科动力机制。研究认为,应从“被动医疗补位”向“全生命周期智能主动健康”治理思路转型,在“生理-心理-社会-技术”深度融合基础上,立足中国文化传统与制度优势,系统优化健康老龄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充分释放老年人口健康红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健康 人口高质量发展 健康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萱 王宁 +2 位作者 魏颖 陈麒麟 赵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03-1308,共6页
背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然而目前关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背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然而目前关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在2020年开展的第五轮全国调查数据,共筛选出12551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抑郁量表(CES-D)测定研究对象的抑郁状况,并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抑郁症状的占40.7%(5111/12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OR=0.613,95%CI=0.553~0.680)、年龄(65~<75岁:OR=0.862,95%CI=0.769~0.965;≥75岁:OR=0.604,95%CI=0.510~0.716)、是否有配偶/伴侣共同生活(有:OR=0.730,95%CI=0.648~0.822)、居住地(农村:OR=1.515,95%CI=1.387~1.654)、文化程度(初中:OR=0.727,95%CI=0.657~0.805;高中及以上:OR=0.561,95%CI=0.488~0.646)、社交情况(1项:OR=0.870,95%CI=0.793~0.956;≥2项:OR=0.866,95%CI=0.779~0.963)、子女关系满意度(满意:OR=0.266,95%CI=0.218~0.324)、吸烟(OR=1.131,95%CI=1.014~1.263)、饮酒(OR=0.873,95%CI=0.795~0.959)、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39,95%CI=0.493~0.590;≥8 h:OR=0.443,95%CI=0.396~0.495)、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受损:OR=1.875,95%CI=1.692~2.077)、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OR=2.251,95%CI=2.030~2.496)、慢性病患病数量(2种:OR=1.202,95%CI=1.076~1.342;3种:OR=1.452,95%CI=1.289~1.636;≥4种:OR=1.954,95%CI=1.749~2.183)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0.7%,情况不容乐观,其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机构及政策制定者等应关注其心理健康,从个人、家庭、社区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抑郁 中老年人群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15
作者 周芳 董元 +1 位作者 武先奎 纪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363-2369,2383,共8页
背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开展10余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中国流动人口最迫切的需求之一。目的对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 背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开展10余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中国流动人口最迫切的需求之一。目的对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5—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结果的主要影响指标,结合秩和比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档。结果熵权TOPSIS法结果显示各省Ci值在0.217~0.759。评价结果的主要影响指标分别是健康档案建档率、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体检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0~6岁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产后28 d内访视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健康教育服务接受率、早孕建册率、基本免费避孕药具发放覆盖率、基本免费避孕手术服务率、住院分娩率。结合秩和比法将评价结果分为4档,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等次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别为2个、15个、12个和2个,地区评价结果呈现出“中部>西部>东北>东部”的特点。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存在地区和省际差距,各地需加强流动人口健康建档、高血压及糖尿病管理、老年人和儿童体检等薄弱服务项目,尤其是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及部分超大城市亟需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流动人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评价 TOPSIS法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款人参再造膏的保健功能研究
16
作者 吕明玥 郑彦楠 +5 位作者 高建平 王永伟 贾晓薇 丁旭彦 李燕 袁满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9-1685,共7页
目的:检测2款人参再造膏的保健功能。方法:通过小鼠力竭游泳实验并测定疲劳相关的生理指标,以及斑马鱼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评估再造膏A的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功能;通过测定小鼠失血前后血常规及斑马鱼活性氧数量变化,检测再造膏B的抗失血和... 目的:检测2款人参再造膏的保健功能。方法:通过小鼠力竭游泳实验并测定疲劳相关的生理指标,以及斑马鱼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评估再造膏A的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功能;通过测定小鼠失血前后血常规及斑马鱼活性氧数量变化,检测再造膏B的抗失血和抗氧化作用。结果:再造膏A可以显著增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显著提高小鼠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降低尿素氮、肌酸激酶和乳酸水平(P<0.05);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和T细胞数量也显著提高(P<0.01)。再造膏B可以显著改善小鼠失血状态,逆转脏器代偿性肥大,增加斑马鱼体内活性氧数量(P<0.01)。结论:再造膏A可以改善疲劳,提高免疫力;再造膏B改善血虚症状,发挥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再造膏 保健功能 不同人群 亚健康 抗疲劳 免疫 抗氧化 血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黄埔区老年人群健康体检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7
作者 李东幸 牛紫敏 王皓翔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35-1641,共7页
背景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群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广州市黄埔区作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区域,老年人群健康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对黄埔区老年人群健康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升老年... 背景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群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广州市黄埔区作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区域,老年人群健康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对黄埔区老年人群健康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自我保健能力。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黄埔区老年人群健康体检数据,建立回顾性队列,深入分析其健康状况与疾病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建议,进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收集广州市黄埔区2019—2021年参加社区健康体检、年龄≥65岁居民的一般资料和体检资料(体格检查中的脉率、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肾功能、血糖和血脂等实验室指标)。评估健康状况时主要关注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体检指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检出与发病情况。以研究对象的首次体检情况作为基线,分别筛选出基线队列中已患有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的人群和未患相关疾病的人群,以末次体检情况作为随访结局,分别得到随访队列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病例数和未患相关疾病的人数,随访病例数减去基线病例数即为新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队列人群中新发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7412名对象进行分析。基线和随访时运动情况、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舒张压、BMI、腰围、空腹血糖、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07%、7.25%、21.92%、6.00%。新发病例中,45.63%存在共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年龄、脉率和BMI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关系(P<0.05);糖尿病与年龄、收缩压和BMI吴正相关关系(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P<0.05);血脂异常与收缩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慢性肾脏病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关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血脂异常发病率较高,其次是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多重慢性病以患两种疾病为主。年龄、收缩压和BMI是本研究中参与体检的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分析结果,建议在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基础上,通过优化信息技术、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发挥社区力量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来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格检查 老年人 人群健康 队列研究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及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李宇珅 冯志昕 +1 位作者 刘晔 吴景豪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2,共13页
快速的城镇化深度改变了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导致地区间居住环境配置的不均衡,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构成了风险。本文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空间可视化和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各个地区老年人健康水... 快速的城镇化深度改变了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导致地区间居住环境配置的不均衡,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构成了风险。本文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空间可视化和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各个地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空间格局,并分析了地市级和县区级行政单元的2个不同空间尺度下,城镇化率和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差异,同时考虑了两者的混杂影响。研究发现:①自评为健康的老年人的全国平均比例为87.25%,只有城镇化率超过76%的地区才达到或超过这个平均水平。②在全国地市级和县区级单元全样本模型中,城镇化率与老年人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PM2.5质量浓度、绿量NDVI、地表温度、道路密度、人均建筑面积、医院床位数等因素均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产生影响。③不同城镇化阈值的地区环境特征也会导致城镇化率与老年人健康水平影响关系的差异。④城镇化率具有调节效应,影响了地表温度、PM2.5质量浓度、道路密度和人均建筑面积等环境因素与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为构建老年宜居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率 居住环境 老年人健康水平 人口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西部流动人口营养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锁忠花 宋沙莎 郎颖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西部流动人口的营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该地区针对流动人口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基于实证的参考信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记录的45 129名西部流动人口,χ^(2)检验用于描述不同...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西部流动人口的营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该地区针对流动人口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基于实证的参考信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记录的45 129名西部流动人口,χ^(2)检验用于描述不同特征流动人口营养健康教育的具备情况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进行分析营养具备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西部流动人口营养健康教育接受率为53.13%,宣传资料和宣传栏仍是其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样本点类型、就业身份、流动范围、流动时长、流动原因、医疗保险类型、居民健康档案等特征的西部流动人口接受营养健康教育方面有P<0.0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决策树模型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均表明,流动范围、是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内容的种类和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针对边缘流动群体应适当倾斜健康教育资源,多元多途径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教育和其他类型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助力流动群体健康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流动人口 营养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 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异质性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立清 彭德顺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推动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异质性程度的不断加深,客观上要求采用适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来适配资源异质性的社区场域,提高社区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异质性程度的不断加深,客观上要求采用适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来适配资源异质性的社区场域,提高社区资源配置效率,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本文基于重庆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典型案例,以社区资源禀赋为视角,通过对不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实践的调查,探究资源异质性下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发现,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行为和效果取决于社区所采用的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且不同模式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及资源配置场景上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服务效果。此外,由于社区资源的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也具有差异性的关系结构与运作逻辑。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与社区场域的良性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适配逻辑,由多元主体探索形成的医养结合模式需要与社区资源禀赋构成的支持网络相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社区养老 养老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 养老金融 资源异质性 人口老龄化 银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