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密度长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蔚 陈丰 +1 位作者 孙宇 曹春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7,共4页
介绍了低密度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了玻纤含量和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玻纤质量分数为30%、模具温度为50℃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这一结果... 介绍了低密度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了玻纤含量和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玻纤质量分数为30%、模具温度为50℃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这一结果在实际生产中也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反应注射成型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M聚氨酯体系锡/胺类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潘碧莲 徐强 姜志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23,共7页
用自行研制的绝热流变仪和FTIR方法研究三种催化剂:三乙撑二胺(TD)、辛酸亚锡(SO)、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OL),在RIM聚氨酯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着重探讨了锡/胺混合催化体系的协同效应。发现DBTDL/TD体系有协同效应,而SD/TD体系不表现协... 用自行研制的绝热流变仪和FTIR方法研究三种催化剂:三乙撑二胺(TD)、辛酸亚锡(SO)、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OL),在RIM聚氨酯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着重探讨了锡/胺混合催化体系的协同效应。发现DBTDL/TD体系有协同效应,而SD/TD体系不表现协同效应。提出了存在这种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机理 反应注射成型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M聚氨酯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潘碧莲 徐强 姜志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12,共7页
用自行研制的绝热流变仪研究了RIM聚氨酯快速反应动力学。确定了以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DL]为催化剂时,高活性聚醚和改性MDI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当[DBTDB]<0.56mol/m^3时,非催化反应起主要作用,在整个转化率范围内符合二级反应动力... 用自行研制的绝热流变仪研究了RIM聚氨酯快速反应动力学。确定了以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DL]为催化剂时,高活性聚醚和改性MDI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当[DBTDB]<0.56mol/m^3时,非催化反应起主要作用,在整个转化率范围内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当[DBTDL]≥0.56mol/m^3时,催化反应为主,二级反应只在凝胶点之前适用。改进了Macesko机理,合理地解释了RIM聚氨酯快速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注射成型 反应动力学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反应注射成型PUR/C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丰 张华 +2 位作者 夏显明 张海涛 陈洪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2,共5页
采用浓硫酸和硅烷偶联剂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处理,利用可变纤维注入技术和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PUR)/CF泡沫复合材料,研究了CF表面处理及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破坏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CF表... 采用浓硫酸和硅烷偶联剂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处理,利用可变纤维注入技术和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PUR)/CF泡沫复合材料,研究了CF表面处理及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破坏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CF表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PUR/CF泡沫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随着CF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面处理的CF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UR增加了1.52倍、2.73倍和2.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纤维增强反应注射成型 聚氨酯 碳纤维 力学性能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硬段含量溶液聚合和RIM嵌段聚脲合成及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竹生 Willkomm +1 位作者 W.R.Macosko C.W.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5-19,共5页
用溶液聚合法和RIM合成了软段为胺端基聚环氧丙烷,硬段为4,4′-二苯甲烷二异氰○用二乙基甲苯二胺扩链的热塑性嵌段聚脲。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应力-应变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的性质。和溶液聚合相比,RIM聚脲有显著的低分子量部分,但二者力学性... 用溶液聚合法和RIM合成了软段为胺端基聚环氧丙烷,硬段为4,4′-二苯甲烷二异氰○用二乙基甲苯二胺扩链的热塑性嵌段聚脲。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应力-应变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的性质。和溶液聚合相比,RIM聚脲有显著的低分子量部分,但二者力学性能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 聚氨酯 反应注射成型 R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弹性体反应注射成型的研究—多元醇3M146与MDI合成B料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朋生 李友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0-63,共4页
研究了多元醇3 M146与MDI反应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反应注射成型的B料。考察了B料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粘度与B料中NCO%的关系,以及B料的存放结果。本方法获得的B料在常温下是稳定的液体,便于输送和混合。同时提出了要得到室温下是液体MDI... 研究了多元醇3 M146与MDI反应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反应注射成型的B料。考察了B料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粘度与B料中NCO%的关系,以及B料的存放结果。本方法获得的B料在常温下是稳定的液体,便于输送和混合。同时提出了要得到室温下是液体MDI而多元醇必须具备的条件。用3 M146与MDI反应合成RIM技术的B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聚氨酯纤维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硬段含量溶液聚合和RIM嵌段聚脲热性质和动态力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竹生 Willkomm W R Macosko C W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用溶液聚合法和RIM制备了软段为胺端基聚环氧丙烷,硬段为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含量为30%,50%,70%)经二乙基甲苯二胺扩链的热塑性嵌段聚脲。用动态力学温度谱(DMS)和示差扫描量热计法(DSC)对比研究了这些聚脲的性质。结果表明,... 用溶液聚合法和RIM制备了软段为胺端基聚环氧丙烷,硬段为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含量为30%,50%,70%)经二乙基甲苯二胺扩链的热塑性嵌段聚脲。用动态力学温度谱(DMS)和示差扫描量热计法(DSC)对比研究了这些聚脲的性质。结果表明,溶液聚脲比RIM聚脲的枢分离情况好。DMS和DSC均未观察到聚脲中硬段的玻璃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脲 反应注射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充模流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明 朱复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38,共4页
聚氨酯原料体系反应注射成型(RIM)制品在汽车构件、商用机器外壳等制造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RIM制品也朝着体积大、注射速度快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在模具设计及工艺参数选择中仍采用经验或尝试的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此,本... 聚氨酯原料体系反应注射成型(RIM)制品在汽车构件、商用机器外壳等制造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RIM制品也朝着体积大、注射速度快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在模具设计及工艺参数选择中仍采用经验或尝试的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此,本文对长扁平板模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RIM)充模流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建立了计算模型.得出的压力计算公式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充模时间t_f远小于凝胶时间t_(km)时充模过程中混合物料的粘度可视为常量,并可据此计算充模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反应注射成型 充模流动 注塑成型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快速(RIM)聚合的绝热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宁 王得宁 +1 位作者 应圣康 钱夕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用环氧乙烷封端的聚环氧丙烷聚醚二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液化改性的MDI(L-MDI)进行快速本体聚合,比较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辛酸亚锡(SnOct)、硫醇锡(UL-29)以及相应的几种锡/胺体系在绝热条件下的催化活性.... 用环氧乙烷封端的聚环氧丙烷聚醚二元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液化改性的MDI(L-MDI)进行快速本体聚合,比较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辛酸亚锡(SnOct)、硫醇锡(UL-29)以及相应的几种锡/胺体系在绝热条件下的催化活性.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取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值.结果表明,在绝热条件下本体聚合的反应活化能为130~170kJ/mol,每当量NCO官能团的反应热为61~72kJ.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SnOct>DBTDL>UL-29和BDTDL/DABCO(三乙烯二胺)>UL-29/DABCO>Snoct/DABCO.反应总级数为2级,催化剂种类的变化对反应总级数基本上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本体聚合 反应动力学 反应注射成型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红艳 王继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介绍结构反应注射成型(SR IM)技术的材料体系和工艺特点,对SR IM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讨论了SR IM技术的发展———可变纤维注入(VFI)技术,并比较了典型VFI制品与传统SR IM制品的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低密度制品,两者相当... 介绍结构反应注射成型(SR IM)技术的材料体系和工艺特点,对SR IM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讨论了SR IM技术的发展———可变纤维注入(VFI)技术,并比较了典型VFI制品与传统SR IM制品的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低密度制品,两者相当;但对于高密度制品,VFI技术则显示出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反应注射成型 聚氨酯 可变纤维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脲—聚氨酯反应喷涂成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万章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25-29,共5页
介绍了聚脲-聚氨酯反应喷涂成型技术的基本情况及应用范围。这种新技术将快固化聚氨酯弹性体与涂料喷涂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快速、方便地获得无溶剂厚涂弹性涂层的目的,并将带动一类全新涂料的发展。讨论了配方原理、所需设备、实用技术... 介绍了聚脲-聚氨酯反应喷涂成型技术的基本情况及应用范围。这种新技术将快固化聚氨酯弹性体与涂料喷涂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快速、方便地获得无溶剂厚涂弹性涂层的目的,并将带动一类全新涂料的发展。讨论了配方原理、所需设备、实用技术及优缺点,列举了若干实用实例和可能应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喷涂成型 聚氨酯 聚脲 弹性体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链段浓度对RIM交联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元 王得宁 +2 位作者 李迈进 胡春圃 应圣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547-1550,共4页
用l-MDI/1,4-BDO/PPO-EO快反应体系,考察硬段浓度对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样品的交联度、模量和抗张强度随硬段浓度增加而提高,交联趋向均匀,断裂伸长率在浓度30%处出现最大值。ATR-FTIR和DSC分析表明,微相分离程度随硬段浓度... 用l-MDI/1,4-BDO/PPO-EO快反应体系,考察硬段浓度对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样品的交联度、模量和抗张强度随硬段浓度增加而提高,交联趋向均匀,断裂伸长率在浓度30%处出现最大值。ATR-FTIR和DSC分析表明,微相分离程度随硬段浓度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交联 反应注射成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弹性体汽车挡泥板 被引量:3
13
作者 荆向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27,共3页
采用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制备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汽车挡泥板,着重介绍所用设备参数、对模具的要求、原料选择原则、生产工艺条件,以及挡泥板生产中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
关键词 汽车 挡泥板 聚氨酯 弹性体 注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文 何金迎 +1 位作者 甄建军 陈青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主要介绍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特点,并对几种不同的类型的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工艺、结构反应注射成型工艺、长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工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并介绍... 主要介绍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特点,并对几种不同的类型的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工艺、结构反应注射成型工艺、长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工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并介绍了反应注射型聚氨酯材料在汽车工业轻量化方面中的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注射成型 聚氨酯 汽车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和模温对RIM聚氨酯形态的影响
15
作者 张建元 王得宁 +1 位作者 胡春圃 应圣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49,共6页
利用DSC、SEM和FTIR证明了改变反应注射成型(快速反应)聚氨酯弹性体的催化剂用量和活性可以影响微相分离和硬链段的有序程度。聚合反应进度加快,硬链段的热转变温度降低,远程有序程度变差,硬段富集区尺寸较为分散,试样微相分离程度不如... 利用DSC、SEM和FTIR证明了改变反应注射成型(快速反应)聚氨酯弹性体的催化剂用量和活性可以影响微相分离和硬链段的有序程度。聚合反应进度加快,硬链段的热转变温度降低,远程有序程度变差,硬段富集区尺寸较为分散,试样微相分离程度不如聚合速度较慢时高,而提高模具湿度具有与样品热处理相同的效应,能提高硬链段的有序程度,改善微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注射成型 聚氨酯 微相分离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