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贾丽刚 费翔 +16 位作者 经翔 李明星 聂芳 蒋栋 唐少珊 张巍 丁红 宋涛 周琦 张蓓 孙志霞 马晓娟 何年安 李芳 祝英乔 程文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7-1154,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108例,腺瘤102例,息肉型胆囊癌19例。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Z=-4.476,P<0.001)、息肉数量(χ^(2)=15.561,P<0.001)、直径(Z=-8.149,P<0.001)、回声(χ^(2)=9.241,P=0.010)、血流信号(χ^(2)=23.107,P<0.001)、增强强度(χ^(2)=47.610,P<0.001)、增强模式(χ^(2)=6.468,P=0.011)、血管形态(χ^(2)=84.470,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2)=7.662,P=0.006)、基底部宽度(Z=-9.8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瘤和息肉型胆囊癌患者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回声、增强模式、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3、-3.902、-5.04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增强、分支型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是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3、5.770、3.075,P均<0.001)。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优于单一指标和息肉直径(P均<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腺瘤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的诊断价值及随访结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刁其先 王廷刚 +1 位作者 刘泳 王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病理类型和自然病程,为合理处理PLG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397例超声检查发现的PLG的临床资料(不包括可疑胆囊癌患者),分析接受...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病理类型和自然病程,为合理处理PLG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397例超声检查发现的PLG的临床资料(不包括可疑胆囊癌患者),分析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变的病理类型,随访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的变化。结果随访120例,中位时间21个月(3~81个月),7例息肉继续增长(息肉直径增大3~6mm,平均3.5mm),103例息肉无变化,10例息肉变小或消失。80例接受胆囊切除者中,26例(32.5%)未见明确息肉(正常胆囊9例,慢性胆囊炎8例,胆石病9例);46例(57.5%)为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33例,炎性息肉3例,腺肌瘤样增生10例);腺瘤8例(10.0%),其中1例息肉直径14mm手术标本中发现原位癌。1例原位癌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超声检查发现的病变直径≤10mm的PLG很少有伴随症状,无癌变患者可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声检查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自然病程及自然病程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玉锋 陈光平 +9 位作者 叶宁海 汪晓庆 赵阳阳 谢天皓 张示杰 郭淑霞 吴向未 吕海龙 孙红 彭心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研究新疆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自然病程变化及分析自然病程变化的影响因素,为PLG的适时、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12年7月经腹部超声检查并且未经手术治疗的138例PLG患者资料(排除可疑胆囊癌患者),追踪长期随... 为研究新疆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自然病程变化及分析自然病程变化的影响因素,为PLG的适时、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12年7月经腹部超声检查并且未经手术治疗的138例PLG患者资料(排除可疑胆囊癌患者),追踪长期随诊患者息肉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访1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其中56例继续生长,16例单发变为多发,6例减小或消失(4例消失、2例减小),76例无明显变化。将PLG息肉继续生长组与PLG息肉无生长组比较,两组在单因素对比中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高脂饮食、不规律饮食、荤食为主及喜食刺激性食物对比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体质指数>24.0与高脂饮食(按贡献的大小)是胆囊息肉继续增长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男性、体质指数>24.0、吸烟、高脂饮食、不规律饮食、喜食荤食及刺激性食物可能是PLG息肉生长的促进因素。在B超检查排除可疑胆囊癌及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女性、体质指数正常、非高脂饮食、规律饮食、素食为主及饮食较清淡的患者可不经临床处理而进行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变 病因学 自然病程 LOGISTIC模型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最大径≥1 cm良恶性胆囊息肉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晓东 刘屹 +2 位作者 郭妍 牛猛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42-184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诊断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价值。方法145例PLG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最大径≥1 cm且经病理证实,良性82例,恶性63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ITK-SNAP软件手动分割门静脉期CT图像的3D ROI,导...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诊断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价值。方法145例PLG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最大径≥1 cm且经病理证实,良性82例,恶性63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ITK-SNAP软件手动分割门静脉期CT图像的3D ROI,导入AK分析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Lasso回归法进行特征降维,借助R语言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验证,采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最终提取7个与鉴别良恶性PLG相关的特征,基于训练集所得最佳诊断阈值为0.370,模型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发现阈值为0.370时准确率为0.886,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880和0.895,AUC值为0.924。结论CT影像组学可有效鉴别最大径≥1 cm的良恶性P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胆囊息肉样变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小毅 郑朝纪 +1 位作者 陈杰 张建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研究34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良性息肉共328例,包括胆固醇性息肉234例、单纯腺瘤74例;恶性息肉14例,包括腺癌10例、腺瘤恶变4例。有症状者247例,占72.2%。恶性息肉中...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研究34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良性息肉共328例,包括胆固醇性息肉234例、单纯腺瘤74例;恶性息肉14例,包括腺癌10例、腺瘤恶变4例。有症状者247例,占72.2%。恶性息肉中年龄大于50岁者占78.6%,息肉最大径大于1cm者占91.7%,息肉为单发者占100%;而在非恶性息肉中分别为29.9%、13.2%、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结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腺癌是3种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对于有症状者应行手术治疗。年龄大于50岁、最大径大于1cm的单发息肉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对于无症状者,应综合分析、考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病变 胆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和CT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肖子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67-667,共1页
目的 评价超声和CT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90例 ,对其超声和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和CT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 94.4%和 41.1%。结论 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超声... 目的 评价超声和CT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90例 ,对其超声和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和CT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 94.4%和 41.1%。结论 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超声明显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声检查 CT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显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绍文 丁青薇 +2 位作者 卓俊骅 周静兰 于利华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本文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35例病理诊断结果,其中胆固醇性息肉25例,乳头状腺瘤3例,单纯性脉瘤2列,上皮乳头样增生1例,上皮腺瘤样增生1例,粘膜腺瘤局限性癌变1例,慢性胆囊炎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9... 本文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35例病理诊断结果,其中胆固醇性息肉25例,乳头状腺瘤3例,单纯性脉瘤2列,上皮乳头样增生1例,上皮腺瘤样增生1例,粘膜腺瘤局限性癌变1例,慢性胆囊炎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94.3%,探讨了不同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肿瘤 胆囊炎 超声波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癌变倾向的临床基础研究——附DNA图象分析及CEA抗原表达
8
作者 刘金钢 余云 +2 位作者 张铬链 王之章 姜卫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采用多功能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11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及形态特征原位定量研究;并应用免疫组化单抗技术分析了本病抗CEA单抗的抗原表达特征。探讨各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变化及癌变倾向,并为本病术前定性诊断和治疗方... 采用多功能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11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及形态特征原位定量研究;并应用免疫组化单抗技术分析了本病抗CEA单抗的抗原表达特征。探讨各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变化及癌变倾向,并为本病术前定性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 病变 癌变 图象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连华 韩鹏 +2 位作者 姜波 李楠 费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2-928,共7页
目的探讨微血流成像(MFI)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血流灌注特征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肿瘤性息肉组(n=24)和非肿瘤性息肉组(n=49)。所有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前均行常规... 目的探讨微血流成像(MFI)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血流灌注特征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肿瘤性息肉组(n=24)和非肿瘤性息肉组(n=49)。所有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前均行常规超声、MF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MFI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血流灌注特征的差异。运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CDFI和MFI观察血流灌注特征与CEUS的一致性,并评价MFI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MFI和CDFI在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血流灌注特征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684,P<0.001),MFI较CDFI能更准确显示息肉内血流灌注特征。CDFI和MFI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血流灌注特征评价与CEUS的一致性分别为0.118和0.816。MFI鉴别诊断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0%、93.88%和87.67%。结论MFI显示息肉的血流灌注特征与CEU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能准确鉴别诊断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新的超声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血流成像 胆囊息肉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小隆起性病变31例分析
10
作者 刘益明 何三光 +2 位作者 沈魁 何云杰 王泽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58-61,共4页
本文报告了胆囊小隆起性病变31例,其病变最大直径在15mm以下。其中肿瘤性病变10例(良性及恶性);非肿瘤性病变20例;两者混合型1例。90%病例有类似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依靠B超、CT和X线胆囊造影。病理学检查可做出准... 本文报告了胆囊小隆起性病变31例,其病变最大直径在15mm以下。其中肿瘤性病变10例(良性及恶性);非肿瘤性病变20例;两者混合型1例。90%病例有类似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依靠B超、CT和X线胆囊造影。病理学检查可做出准确分类。本组病例均行胆囊切除术而治愈。B超提示病变直径大于10mm,有潜在的恶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小隆起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