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隔声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贺 王权雄 +2 位作者 崔强 韩光 王彬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4期139-143,共5页
通过自主设计的撞击声隔声量评价实验模型,研究了聚合物隔声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刚性砂浆类材料,聚合物隔声复合材料对撞击声具有更显著的改善效果,隔声效果排序为:丁苯乳液>苯丙乳液>VAE乳液,随聚合物掺量增加,... 通过自主设计的撞击声隔声量评价实验模型,研究了聚合物隔声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刚性砂浆类材料,聚合物隔声复合材料对撞击声具有更显著的改善效果,隔声效果排序为:丁苯乳液>苯丙乳液>VAE乳液,随聚合物掺量增加,涂层的隔声性能先增强后逐渐达到平衡;涂层的粘结强度、拉伸强度、桥接裂缝性能力均随聚合物掺量增加而增强,其中丁苯乳液与隔声填料的相容性更好;改性轮胎橡胶粉与乳液结合后隔声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均优于玻化微珠,聚合物隔声复合材料的隔声效果均随着涂覆厚度的增加而增强,8 mm以上厚度的涂层能将60 cm高落球撞击声降至75 dB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声 物理力学性能 聚合物乳液 改性轮胎橡胶粉 玻化微珠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孔隙结构演变特征及强度预测
2
作者 李刊 魏智强 +1 位作者 路承功 蒲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1,共10页
为提高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水化速率,利用纳米SiO_(2)对其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为进一步明确复合材料强度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纳米SiO_(2)对聚合物水泥砂浆水化进程、抗压强度... 为提高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水化速率,利用纳米SiO_(2)对其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为进一步明确复合材料强度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纳米SiO_(2)对聚合物水泥砂浆水化进程、抗压强度、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孔隙量及孔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然后重点探讨了抗压强度与孔径分布和孔隙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抗压强度与孔径分布和孔隙量两类孔隙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砂浆试件在早期及后期强度均高于聚合物水泥砂浆基准试件,且平均孔径、中值孔径降低,最可几孔径变小,大孔和毛细孔比例大幅降低,过渡孔比例增加,凝胶孔比例变化较小,改性砂浆的孔隙结构得到极大细化。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对孔径分布参数来说,平均孔径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最高;对孔隙量参数来说,毛细孔孔隙量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最高,且考虑孔径分布和孔隙量两方面的孔隙结构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孔隙结构 聚合物水泥基材料 多元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组分影响因素的HP-FRCC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翁志英 胡海楠 +2 位作者 耿丽 曹悫 吴应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125-133,共9页
为制备适用于砖墙体面层加固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降低其成本同时保证其力学性能,采用一种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P-FRCC)用于砖墙体面加固,进而对HP-FRCC的流动度和力学强度进行研究分析,采用跳桌测试法及抗压抗拉测试,分析不同... 为制备适用于砖墙体面层加固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降低其成本同时保证其力学性能,采用一种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P-FRCC)用于砖墙体面加固,进而对HP-FRCC的流动度和力学强度进行研究分析,采用跳桌测试法及抗压抗拉测试,分析不同水胶比、减水剂、石灰石粉、聚甲醛POM纤维掺量制备的HP-FRCC的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增大水胶比以及石灰石粉掺量能够改善流动性能,而纤维掺量的增大会导致流动度的降低。当POM纤维掺量为2.5%,石灰石粉掺量为35%~40%时,HP-FRCC力学性能最优,而随着水胶比的提高,力学性能下降,拉伸延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POM纤维与HP-FRCC基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粘结力,纤维的存在促进抗拉强度以及延性的提高。减水剂掺量为2.0%时强度、拉伸延性最小但流动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配合比 流动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温对超细复合掺合料胶凝体系的影响
4
作者 陈彦文 张昊男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9期25-29,共5页
通过实验室近似模拟高海拔地区高地温环境,研究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孔结构的影响,分析在不同温度下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水泥的最优取代率,结合微观手段分析超细复合掺合料最优掺量时胶凝体系的反应机理... 通过实验室近似模拟高海拔地区高地温环境,研究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孔结构的影响,分析在不同温度下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水泥的最优取代率,结合微观手段分析超细复合掺合料最优掺量时胶凝体系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掺加超细复合掺合料能提高水泥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最优取代率的抗压强度能够提高10%~21%,在高温下强度增长缓慢;超细复合掺合料体系的收缩率表现优于纯水泥体系,在适当高温环境下可保持体系稳定,但80℃的养护温度会增大体系的体积收缩率;超细复合掺合料能降低体系的平均孔径,提高密实度,生成更多钙矾石、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 超细复合掺合料 水泥基胶凝材料 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高韧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增韧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彰钰 佘伟 缪昌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提升混凝土基体的韧性,基于贝壳珍珠层独特“砖-泥”结构,采用水泥石与有机聚合物制备出具有仿生“砖-桥-泥”结构的高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仿生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韧性及... 为了提升混凝土基体的韧性,基于贝壳珍珠层独特“砖-泥”结构,采用水泥石与有机聚合物制备出具有仿生“砖-桥-泥”结构的高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仿生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韧性及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水泥的脆性断裂模式,仿生水泥基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延性断裂特征,包括峰后曲线渐进下降、跨中挠度大幅增加等.基于有机聚合物的多尺度桥接-伸展效应,仿生水泥基材料内部呈现明显的裂纹偏转及分支现象,体现了仿生“砖-桥-泥”结构的内外协同增韧机制.仿生水泥基材料能够在保证95%抗折强度的基础上,将水泥基体的韧性提高179.45%,可为解决混凝土增韧降脆问题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 仿生增韧 “砖-泥”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石墨烯制备工艺及其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蔡锦文 冯可芹 +2 位作者 王海波 刘艳芳 陈思潭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解决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易团聚、难分散、与金属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差、高温下易与Al、Ti、Fe等金属发生界面反应的问题,对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制得镀铜石墨烯,研究了镀覆过程中镀覆温度、镀覆时间、镀液pH对镀铜石墨烯镀层连... 为解决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易团聚、难分散、与金属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差、高温下易与Al、Ti、Fe等金属发生界面反应的问题,对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制得镀铜石墨烯,研究了镀覆过程中镀覆温度、镀覆时间、镀液pH对镀铜石墨烯镀层连续性、完整性的影响,优化镀覆工艺参数,获得了质量优良的表面修饰石墨烯;并将其分别添加到铁基摩擦材料和W-Mo-Cu复合材料中,对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在50℃、pH为12.5的化学镀液中镀覆30 min可以获得连续性、完整性较好的镀层,从而制得缺陷密度较小、质量较好的表面修饰石墨烯;在铁基摩擦材料中添加0.8%(质量分数)表面修饰石墨烯可以使材料晶粒细化并获得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组织,材料硬度提高30%,磨损率降低约70%,摩擦系数下降约12%;添加了0.2%(质量分数)表面修饰石墨烯的W-Mo-Cu材料,其组织均匀性和致密度均获得了提高,电导率提升约21%,硬度提高8%。证实了表面修饰石墨烯的添加能够促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石墨烯 工艺参数 铁基摩擦材料 W-Mo-Cu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吸水树脂对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收缩和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铖 王振地 +3 位作者 史鑫宇 李庭忠 孙国星 梁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92-198,共7页
本工作基于高原干燥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收缩问题,研究了不同掺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超吸水树脂(SAP-YF)与商用聚丙烯酸型超吸水树脂(SAP-S)对水泥基材料在干燥环境下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AP掺量的增大,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与... 本工作基于高原干燥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收缩问题,研究了不同掺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超吸水树脂(SAP-YF)与商用聚丙烯酸型超吸水树脂(SAP-S)对水泥基材料在干燥环境下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AP掺量的增大,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与强度逐渐减小,干燥收缩则无明显变化;在考虑不影响强度及最大程度减缩的前提下,SAP-YF在水灰比为0.20条件下的最优掺量为0.20%,减缩率为28.21%;XRD与TG结果表明在养护至7 d时,掺有SAP的试件组的水化程度和固相组成含量的增幅相比于对照组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掺入SAP后,净浆试件基体内部的相对湿度能够维持在有利于胶凝材料水化的环境中,可持续7 d或更长时间,从而加速了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进程。基于XRD、TG试验与理论研究,建立了干燥环境下含SAP水泥基材料固相组成随养护时间的演变模型,这可为热力学模型计算及高原干燥环境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吸水树脂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 收缩性能 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NNS的掺杂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
8
作者 代德钊 王若鹏 +4 位作者 王赛 李文慧 韩雨荷 卢琼 安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6,共12页
为了发挥纳米贵金属与聚合物基体的协同光催化作用,采用RGO对六方氮化硼纳米片(h-BNNS)进行C元素、O元素掺杂,得到多孔掺杂氮化硼材料(BCNO),通过水热法将银纳米粒子(Ag NPs)负载在BCNO基体上制备BCNO/Ag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 为了发挥纳米贵金属与聚合物基体的协同光催化作用,采用RGO对六方氮化硼纳米片(h-BNNS)进行C元素、O元素掺杂,得到多孔掺杂氮化硼材料(BCNO),通过水热法将银纳米粒子(Ag NPs)负载在BCNO基体上制备BCNO/Ag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以CO_(2)光催化还原为反应模型测试BCNO/Ag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非金属掺杂改性后的氮化硼仍然具有稳定的多晶结构;负载Ag NPs后,Ag NPs的等离子共振效应不仅显著增强了BCNO基体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而且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当银的加入量为3.0%、复合样品焙烧温度为130℃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CO_(2)还原成CO的转化率为4.68μmol/(g·h)。因此,通过掺杂改性后的h-BNNS能够更好地稳定负载纳米贵金属,充分发挥纳米银与BCNO两者的协同光催化性能,为有机-无机纳米光催化剂的有效复合及性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氮化硼 纳米银 复合材料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吸波剂增强钢渣-水泥基双层结构吸波材料的制备
9
作者 李华伟 王倩 +3 位作者 王荣 刘飞宇 谢汶桦 刘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4-111,共8页
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制备水泥基吸波材料对其资源化利用与城市空间电磁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钢渣作为制备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掺合料,协同石墨粉与碳纤维配制的复合吸波剂制得一种双层结构水泥基吸波材料。通过力学与电学性能测试得... 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制备水泥基吸波材料对其资源化利用与城市空间电磁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钢渣作为制备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掺合料,协同石墨粉与碳纤维配制的复合吸波剂制得一种双层结构水泥基吸波材料。通过力学与电学性能测试得到了性能优异的钢渣-水泥基体,探究了复合吸波剂作用下钢渣-水泥基材料的力学电学性能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理。基于单层结构设计方法,采用渐进阻抗原则设计了双层结构,制备出吸波性能优异的双层结构水泥基材料。研究表明:钢渣与复合吸波剂的掺入会削弱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可以有效提升其导电能力,进而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吸波性能。双层结构能够显著提升水泥基材料的吸波性能,在最优设计参数条件下,两种配方的吸波材料最小反射损失分别达到-29.79 dB与-36.66 dB,并具有1.39 GHz与1.37 GHz的超高有效带宽。本研究对复合吸波剂作用下钢渣-水泥基吸波材料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的双层结构水吸波材料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设计灵活性与多样性,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钢渣 水泥基材料 复合吸波剂 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回收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力学与导电性能
10
作者 王艳 高腾翔 +2 位作者 张少辉 李文俊 牛荻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4-282,共9页
将碳纤维生命周期内产生的预浸料、织物及复合材料废弃物通过切割与粉碎制备短切回收碳纤维(CRCF)、回收碳纤维球(RCFS)及回收碳纤维粉(RCFP),研究不同形态回收碳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力学与导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CRCF阻裂作... 将碳纤维生命周期内产生的预浸料、织物及复合材料废弃物通过切割与粉碎制备短切回收碳纤维(CRCF)、回收碳纤维球(RCFS)及回收碳纤维粉(RCFP),研究不同形态回收碳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力学与导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CRCF阻裂作用与RCFP填充孔隙作用使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显著提升,但RCFS的团聚导致其提升效果不显著。CRCF在水泥基材料内部搭接形成导电通路,电阻率随CRCF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下降幅度超过90%,且渗滤阈值的掺量随CRCF长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RCFS掺入基体后以孤立的球状形态分散在基体中,RCFP表面残留的树脂会阻碍导电通路的形成,这两种形态的回收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电阻率降低幅度均小于10.7%。将CRCF水泥基材料中的电阻分为纤维通路电阻、纤维接触电阻和隧道传输电阻,建立了导电模型,模型误差为9.24%~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碳纤维形态 机械回收 水泥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和纳米材料增强水泥基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占魁 孙磊 魏国庆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4期31-41,63,共12页
新型水泥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实践应用,其中以纤维和纳米材料为主的材料在水泥基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传统纤维增强混凝土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而玄武岩纤维、植物纤维等许多具有... 新型水泥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实践应用,其中以纤维和纳米材料为主的材料在水泥基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传统纤维增强混凝土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而玄武岩纤维、植物纤维等许多具有高性能和生态环境特性的新型纤维的研究也受到大量关注;纳米材料作为改性水泥基材料的重要核心材料,对于增强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效果显著。本文概述了纤维和纳米材料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纤维和纳米材料对于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纳米材料 水泥基复合材料 高性能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编织网与聚丙烯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圆柱轴压试验
12
作者 杨卓宇 黄海林 +1 位作者 高亚强 谭永杰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6期5-10,共6页
完成了14个基于碳纤维编织网与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圆柱的轴压性能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破坏形态,测得了各试件平均压应力-混凝土应变曲线、平均压应力-碳纤维编织网应变曲线及各试件极限承载力柱状图,分析了加固... 完成了14个基于碳纤维编织网与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圆柱的轴压性能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破坏形态,测得了各试件平均压应力-混凝土应变曲线、平均压应力-碳纤维编织网应变曲线及各试件极限承载力柱状图,分析了加固层水泥基复合材料中聚丙烯纤维含量、碳纤维编织网包裹层数及网格大小等参数对试件轴压性能及破坏机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编织网与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圆柱可明显提高其极限承载力;试件主要破坏形态为纵向压劈破坏,脆性破坏特征明显;加固层少量聚丙烯纤维含量(质量比0.05%,0.15%,0.25%)的改变对试件承载力的提高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试件承载力随碳纤维编织网包裹层数的增加而提高;相比于2 cm网格碳纤维编织网,1 cm网格碳纤维编织网对试件承载力的提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编织网 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圆柱 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泥基材料气泡调控中的应用现状
13
作者 周红 郑淑珍 +4 位作者 乔文秀 徐守芳 李因文 马登学 马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4,共9页
水泥基材料中的气泡调控一直以来都是学科难题,通过多因素提高水泥基材料中气泡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对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能和耐久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气泡调控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泥基材料气泡调控中起到... 水泥基材料中的气泡调控一直以来都是学科难题,通过多因素提高水泥基材料中气泡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对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能和耐久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气泡调控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泥基材料气泡调控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文中首先对新拌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和破灭过程进行了简单介绍,综述了影响气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引气型外加剂、减水剂及纳米颗粒等对气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引气型外加剂的合成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水泥基材料中气泡对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气泡稳定性 水泥基材料 流变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红外和雷达波隐身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14
作者 马超 解帅 +3 位作者 王永超 冀志江 吴子豪 王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红外和雷达波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和雷达回波信号来提高目标的隐蔽性。将相变材料与炭黑封装为相变单元,并将其与膨胀珍珠岩-磁粉/水泥复合材料结合,研制出一种兼具红外和雷达波隐身的双功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对其吸波... 红外和雷达波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和雷达回波信号来提高目标的隐蔽性。将相变材料与炭黑封装为相变单元,并将其与膨胀珍珠岩-磁粉/水泥复合材料结合,研制出一种兼具红外和雷达波隐身的双功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对其吸波性能和热性能进行试验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炭黑对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的影响较小,潜热仅降低了约1.9%;500次冷热循环后,相变材料的潜热留存率为78.3%,循环稳定性较好。相变单元和膨胀珍珠岩均可以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吸波能力,且反射损耗在-5~-15 dB可调。相变单元通过吸收大量热量来降低目标外表面温度,削弱红外辐射。相变材料的加入会增加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相变材料高储热密度和珍珠岩低热导率的共同作用使得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隔热效应更加显著,从而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仿真结果表明:磁损耗仅出现在水泥基体中,相变单元通过电阻损耗来影响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热量传递在相变单元处受阻,传导热通量在相变单元边缘处的传输过程出现弯曲。当相变材料相变完成后,热量趋于均匀分布。因此,水泥基复合材料可通过损耗电磁波来降低雷达回波信号,通过相变材料吸收目标的热量来降低红外辐射,从而实现不同复杂环境下建筑材料的红外和雷达波等多波段隐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红外隐身 雷达波隐身 相变材料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超声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叶姝君 梁浩 +3 位作者 刘圣洁 宋雷 赵之仲 彭庚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提高水泥颗粒的分散均匀性,研究功率超声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萘系减水剂FDN-C为减水剂,采用功率超声对水泥浆体进行预分散处理,在不同水灰质量比(0.50、0.55)、超声功率(250、500、750... 为提高水泥颗粒的分散均匀性,研究功率超声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萘系减水剂FDN-C为减水剂,采用功率超声对水泥浆体进行预分散处理,在不同水灰质量比(0.50、0.55)、超声功率(250、500、750 W)、超声时间(0~4 min)下测试浆体的流动度和泌水率,研究功率超声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相同时,水泥浆体的流动度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泌水率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超声功率为750 W时,不同水灰质量比的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和泌水率均最大;超声功率相同时,超声作用4 min后2种水灰质量比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均最大,水灰质量比为0.50水泥浆体的泌水率随超声时间的增大而呈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超声作用3 min时,水灰质量比为0.55水泥浆体的泌水率继续增大。相比减水剂,功率超声在更短时间内改变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超声功率为750 W、超声时间为2 min时和超声功率为500 W、超声时间为4 min时改变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功率超声 流变性 流动度 泌水率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条带法受压区增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分析
16
作者 常兵 潘云锋 李贺东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采用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替代混凝土梁的受压区,制备受压区局部增强混凝土梁,使超筋混凝土梁破坏模式由混凝土脆性破坏转变为局部受压区增强材料的压缩延性屈服,提高了超筋混凝土梁的延性。为研究受压区局部增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采用... 采用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替代混凝土梁的受压区,制备受压区局部增强混凝土梁,使超筋混凝土梁破坏模式由混凝土脆性破坏转变为局部受压区增强材料的压缩延性屈服,提高了超筋混凝土梁的延性。为研究受压区局部增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采用有限条带法,建立截面弯矩-曲率模型,采用MATLAB对受压区局部增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进行分析,在验证试验结果基础上开展参数化分析。研究表明:模型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增大受压区局部增强高度、提高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极限强度、屈服应变均会对提高超筋混凝土梁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压区局部增强 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延性 受压本构 有限条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水树脂水泥基材料自养护外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叶华 赵建青 张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1-44,共4页
以自制的高分子吸水树脂 (SAP)作为新型的水泥基材料自养护外加剂 .利用吸水树脂优良的保水性能来抑制水泥水化早期干燥现象 ,为水化提供较长时间内持续、稳定的水分供应及充分的内部相对湿度 ,保证水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达到自养护的目... 以自制的高分子吸水树脂 (SAP)作为新型的水泥基材料自养护外加剂 .利用吸水树脂优良的保水性能来抑制水泥水化早期干燥现象 ,为水化提供较长时间内持续、稳定的水分供应及充分的内部相对湿度 ,保证水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达到自养护的目的 .考察了掺加吸水树脂的水泥试样的强度、流动度、凝结时间等性能 ,并通过测定化学结合水量研究了吸水树脂对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掺加SAP能够提高水泥净浆的水化程度和胶砂试样的机械强度 ,尤其是对 3天、7天和 2 8天三个龄期的抗折强度均可提高10 %~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水泥基材料 自养护外加剂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纳米SiO_2的制备及钻井液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毛惠 邱正松 +4 位作者 付建国 沈忠厚 黄维安 刘均一 马永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64-2570,共7页
以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AMD),并以该三元共聚物为基体,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研制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微纳米钻井液添加剂SDNP。借助TEM、粒径分布和GPC实验表征SDNP的微观... 以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AMD),并以该三元共聚物为基体,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研制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微纳米钻井液添加剂SDNP。借助TEM、粒径分布和GPC实验表征SDNP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相对分子质量,讨论SDNP对水基钻井液流变性及滤失性的影响,通过抗温性能、粒度分布、抑制性和润滑性室内实验综合评价和分析SDNP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DNP可显著改善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能,提高动塑比,使钻井液粒径分级合理,滤失量降低明显,耐温高达180℃以上,且抑制性和润滑性能突出,当SDNP质量分数为0.5%时,页岩回收率高达94%,而页岩膨胀率仅为2.3%,相对于基浆极压润滑系数降低率高达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钻井液 微纳米 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和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9
作者 王茹 王培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105,共5页
论述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和机理研究进展。性能研究进展方面主要从聚合物改性、聚合物和外加剂复合改性以及聚合物和其他填料复合改性水泥基材料3个方面进行了讨论。而聚合物改性机理则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聚... 论述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和机理研究进展。性能研究进展方面主要从聚合物改性、聚合物和外加剂复合改性以及聚合物和其他填料复合改性水泥基材料3个方面进行了讨论。而聚合物改性机理则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聚合物对水泥水化的影响以及聚合物与无机胶凝相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 性能 机理 微观结构 水泥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及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机敏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明清 李卓球 刘清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2-54,共3页
主要从水泥及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压敏性、温敏性和电磁屏蔽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机敏性 智能材料 水泥 水泥基复合材料 压敏性 温敏性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