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电压下PDMS/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荷积聚和输运特性
1
作者 张琛 吕泽鹏 +3 位作者 徐子航 曹丹 张馨月 吴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55-4066,I0041,共13页
介电弹性体(dielectric elastomers,DE)常与柔性电极配合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换能设备中。在高压直流作用下DE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和输运过程会引起局部电场畸变,加速绝缘老化及损伤失效,进而影响换能设备长期可靠运行。该文通过红外光谱... 介电弹性体(dielectric elastomers,DE)常与柔性电极配合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换能设备中。在高压直流作用下DE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和输运过程会引起局部电场畸变,加速绝缘老化及损伤失效,进而影响换能设备长期可靠运行。该文通过红外光谱、热刺激电流、宽带介电谱、电导测量和直流击穿测试方法表征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宏观介电性能;采用电声脉冲法(pulse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得到20 kV/mm下不同样品的动态空间电荷分布。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可以有效降低PDMS低频下的介电损耗,降低直流电导率,提高直流击穿场强。其二,在较高掺杂浓度(>2 phr)的复合材料中,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粒子由于疏水基团相互排斥在PDMS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击穿和电导性能仍有所缓慢提升。此外,热刺激电流和多层阻挡结构的空间电荷测量结果表明引入纳米SiO_(2)增大了深陷阱电荷量和陷阱密度,降低了PDMS的离子电离率和负载流子迁移率,进一步解释了直流高压下复合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得到抑制的现象。研究通过添加纳米填料改善直流电压下PDMS的绝缘性能,可用于提升换能装置中DE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 空间电荷 陷阱 迁移率 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DA-G/PDMS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2
作者 程春芬 潘佳俊 +2 位作者 唐孔科 夏兆鹏 刘志涛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0,共11页
为解决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散热问题,开发了一种高导热、高电绝缘性能的柔性热管理材料。通过选用氮化硼(BN)和石墨烯纳米片(GNPs)作为杂化导热填料,选取聚多巴胺(PDA)对杂化导热填料表面进行改性,然后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采用... 为解决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散热问题,开发了一种高导热、高电绝缘性能的柔性热管理材料。通过选用氮化硼(BN)和石墨烯纳米片(GNPs)作为杂化导热填料,选取聚多巴胺(PDA)对杂化导热填料表面进行改性,然后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采用热压法制备了不同填料质量分数的B-PDA-G/PDMS导热绝缘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探究填料B-PDA-G与单一BN对PDMS膜导热性能的影响,并评估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B-PDA-G/PDMS膜在低填料质量分数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电绝缘性和导热性能。当BN与GNPs的质量比为5∶5,填料质量分数为30%时B-PDA-G/PDMS导热绝缘膜的面内导热率最高可达7.63 W/(m·K),相较于BN/PDMS和纯PDMS膜分别提高了2.8倍和27.3倍。B-PDA-G/PDMS作为封装材料应用于电热织物中表现出良好的导热和散热性能,表明其在柔性可穿戴设备和电子器件的热管理中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聚多巴胺(PDA) 导热绝缘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P投影光刻方法的PDMS柔性磁轴编码驱动器
3
作者 李鹏举 张聪 李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传统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磁轴编码的方法依赖于固定模具单向磁化、喷墨3D打印和重编码等方法,存在编码自由度不足、编码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报告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投影光刻的紫外(UV)光固化方法,利用光敏PDMS将磁性颗粒的... 传统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磁轴编码的方法依赖于固定模具单向磁化、喷墨3D打印和重编码等方法,存在编码自由度不足、编码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报告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投影光刻的紫外(UV)光固化方法,利用光敏PDMS将磁性颗粒的重定向与图案化分块UV曝光相结合,实现对PDMS材料的快速、图案化、多自由度的磁性编程。本文对该方法加工的PDMS磁轴编码驱动器的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展示了该方法在柔性变形装置与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光处理投影光刻 光敏聚二甲基硅氧烷 磁响应驱动器 磁轴编码 柔性变形装置 软体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热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
作者 李亚莎 田泽 +3 位作者 王璐敏 庞梦昊 曾跃凯 赵光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为分析表面接枝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石墨烯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纯PDMS、未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以及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接枝密度分别为6%和12%)改性PDMS进行建模,从微观角度对比... 为分析表面接枝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石墨烯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纯PDMS、未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以及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接枝密度分别为6%和12%)改性PDMS进行建模,从微观角度对比分析改性后PDMS热力学性能的提升。模拟结果表明,在PDMS中掺杂石墨烯或在石墨烯表面接枝KH550后再与PDMS混合,均能改善PDMS热导率、玻璃化转变温度、自由体积、均方位移及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结合能等热力学性能。在含水模型中,接枝密度为6%和12%的表面接枝KH550石墨烯改性PDMS相较于纯PDMS 250 K热导率分别提高25.6%和21.6%,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70 K和77 K。对比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的含水与不含水的模型可知,水分子能够提高均方位移,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减小自由体积,同时水分子扩散系数及结合能随温度与接枝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减少冰闪电压对电力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研发输电线路融冰、疏水性材料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硅烷偶联剂 KH550 热导率 扩散系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硅溅射的PMMA和PDMS亲水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叶雄英 李子尚 +1 位作者 冯金扬 马增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96-2102,共7页
为了提高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材料的微流体通道的浸润性,通过溅射SiO2对PMMA和PDMS进行了表面亲水改性处理。首先,对PMMA和PDMS进行氧等离子刻蚀,改变其表面形貌;然后,溅射SiO2进行表面亲水改性处理,由不... 为了提高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材料的微流体通道的浸润性,通过溅射SiO2对PMMA和PDMS进行了表面亲水改性处理。首先,对PMMA和PDMS进行氧等离子刻蚀,改变其表面形貌;然后,溅射SiO2进行表面亲水改性处理,由不同溅射时间得到不同厚度的SiO2薄膜。在亲水处理后一段时间之内对PMMA和PDMS表面分别进行接触角测量,评价不同条件下的改性效果,并对改性后的样片进行黏接性测试。结果表明:氧等离子刻蚀后,溅射时间10min以上的PMMA表面可在10天内保持极亲水的状态;溅射时间15min后的PMMA在35天之内接触角不超过10°;PDMS的亲水性可保持10天,接触角不超过60°;高温老化处理能延缓PDMS表面疏水性的恢复。实验结果显示:氧等离子刻蚀之后,溅射SiO2的方法可使PMMA和PDMS获得较长时间的表面亲水改性效果。另外,亲水改性处理后的PDMS之间仍可实现有效黏接,改性PMMA与未改性PDMS也能有效黏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亲水改性 溅射 二氧化硅 等离子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S的人工视网膜神经微电极阵列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壮晖 李刚 +2 位作者 周洪波 张华 赵建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31-1736,共6页
为了利用柔顺性材料实现电极位点与靶细胞的良好接触,同时保证微电极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电极制作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硅基表面沉积金属层、光刻图形化以及电镀形成电极基本结构,然后通过PDMS浇注、湿法刻蚀、... 为了利用柔顺性材料实现电极位点与靶细胞的良好接触,同时保证微电极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电极制作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硅基表面沉积金属层、光刻图形化以及电镀形成电极基本结构,然后通过PDMS浇注、湿法刻蚀、释放以及键合完成基于PDMS微电极制作.其中,微电极绝缘层制作和电极位点暴露采用浇注PDMS并结合外力夹压固化和PDMS湿法刻蚀来实现.使用该方法制作的PDMS电极,结构稳定、可靠性好,具有良好的贴附性.同时,通过SEM和阻抗测试对所制作的微电极进行了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的测试和评价.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方法制作的PDMS微电极,电化学阻抗降低了近60%(频率1 kHz处),基于该方法制作的PDMS微电极在力学和电学性能方面均具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 聚二甲基硅氧烷 电镀 人工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体芯片结构的PDMS二次倒模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晓剑 张斌珍 +3 位作者 杨潞霞 范新磊 姚徳启 王春水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30,33,共4页
研究了用于制作微流体芯片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PDMS之间的倒模方法。首先,通过使用同一个微流体芯片模具倒出多个相同的PDMS负模结构;接着分别在各负模结构上溅射不同种类、不同厚度的金属,然后再对溅射过金属的负模上浇铸PDM... 研究了用于制作微流体芯片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PDMS之间的倒模方法。首先,通过使用同一个微流体芯片模具倒出多个相同的PDMS负模结构;接着分别在各负模结构上溅射不同种类、不同厚度的金属,然后再对溅射过金属的负模上浇铸PDMS并固化以进行二次倒模,最后对二次倒模出的PDMS微流体结构表面粘连、结构完整性、尺寸等进行观测,从而通过比较得到倒模溅射所需的最佳金属和溅射金属薄膜的最优厚度。此方法倒出的PDMS微流体结构完整性好,不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PDMS倒模的方法,而且解决了PDMS与PDMS之间直接倒模时所遇到的相互粘连和结构撕裂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 聚二甲基硅氧烷 溅射 倒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b-PPO共聚物膜的组分比对其微观结构及传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威 纪树兰 +2 位作者 高静 张伟 秦振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7,42,共7页
通过羟氨缩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软-硬"段的PDMS-b-PPO共聚物,利用1 HNMR测定组分比,采用溶剂挥发法将其制备成膜并用于乙醇/水的渗透汽化分离,考察了PDMS-b-PPO共聚物的组分比对小分子在膜中溶解扩散性及膜微观结构的影... 通过羟氨缩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软-硬"段的PDMS-b-PPO共聚物,利用1 HNMR测定组分比,采用溶剂挥发法将其制备成膜并用于乙醇/水的渗透汽化分离,考察了PDMS-b-PPO共聚物的组分比对小分子在膜中溶解扩散性及膜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法测定了PDMS-b-PPO膜的溶解度参数,采用比重法计算了乙醇和水分子在膜中的相互作用参数及扩散系数,并通过AFM和EDS等手段对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DMSb-PPO膜具有微相分离的特征结构,随着膜中PDMS浓度的增加,膜的微相分离结构更加明显,乙醇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醚嵌段共聚物(pdms-b-PPO) 渗透汽化 乙醇 微相分离 溶解-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臭氧光照技术的PDMS表面改性参数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雅雅 崔建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5,共7页
目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微流控芯片研制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其本身的疏水特性是影响微流控芯片整体键合效果的主要障碍。为了在短时间内成功实现PDMS与基底材料的有效键合与封装,设计一种可在普通实验室开展的低成本且高效的PDMS... 目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微流控芯片研制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其本身的疏水特性是影响微流控芯片整体键合效果的主要障碍。为了在短时间内成功实现PDMS与基底材料的有效键合与封装,设计一种可在普通实验室开展的低成本且高效的PDMS材料改性方法。方法基于紫外臭氧光照改性法对PDMS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深入研究紫外光照射时间、距离及通氧时间对PDMS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在50℃水浴环境下通过测量不同时间PDMS基片与盖片(PDMS或玻璃)的键合强度,从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相比于传统紫外光照射表面改性法的键合时间(大于50 h),本工艺可在6 h内成功实现PDMS的有效封装,并确定了P—P键合和P—G键合的最优参数组合,两者平均键合强度均大于200 k Pa。结论整个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作为普通实验室开展微流控实验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紫外臭氧光照 聚二甲基硅氧烷 键合强度 最优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原位固化3D打印装置及工艺
10
作者 苏炼 封森文 +2 位作者 谢英睿 栾丛丛 姚鑫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3-981,共9页
针对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3D打印的前驱体中加入的特定添加剂的缺陷以及PDMS固化时间长的问题,提出基于热场辅助的PDMS原位固化打印新方法,设计搭建原位固化3D打印平台.通过正交试验获取打印成型平台面与成型面丝材的最优工艺参数组... 针对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3D打印的前驱体中加入的特定添加剂的缺陷以及PDMS固化时间长的问题,提出基于热场辅助的PDMS原位固化打印新方法,设计搭建原位固化3D打印平台.通过正交试验获取打印成型平台面与成型面丝材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基于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打印了倾斜结构、仿生结构及Y型气管支架3种典型复杂结构,实现了在打印平台内PDMS制件的原位快速固化成型.该方法拓展了PDMS及同类热固性材料在复杂结构件打印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原位固化 3D打印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弹性PDMS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力 牛志皓 杨潍旭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0-253,281,共5页
常用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超弹性聚合物,但迄今对其理论分析均采用线弹性本构假设,没有通过实验证明其是否有效.首先基于超弹性本构对PDMS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接触力学和静电感应性能进行仿真;其次通过光刻和复型工艺制... 常用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超弹性聚合物,但迄今对其理论分析均采用线弹性本构假设,没有通过实验证明其是否有效.首先基于超弹性本构对PDMS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接触力学和静电感应性能进行仿真;其次通过光刻和复型工艺制备了PDMS金字塔织构,构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实验装置,并将实验与理论结果对比.研究表明:随着施加压力增大,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接触面积和开路电压均随之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相比于超弹性本构,采用线弹性本构高估了金属与PDMS的接触面积,低估了使摩擦纳米发电机开路电压稳定所需施加的压力;采用超弹性PDMS本构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更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弹性本构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接触变形 静电感应 摩擦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PDMS微型分流器的研制
12
作者 黄成军 杨承 +1 位作者 李建军 于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本文采用三层光刻工艺制作了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的V形微分流器。引入牺牲层技术,解决了不同胶层间的界面互融问题,讨论了不同胶层间显影液对图形质量的影响。所制得的分流器工艺简单,结构形貌良好,具有良好... 本文采用三层光刻工艺制作了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的V形微分流器。引入牺牲层技术,解决了不同胶层间的界面互融问题,讨论了不同胶层间显影液对图形质量的影响。所制得的分流器工艺简单,结构形貌良好,具有良好的微流控制作用,满足器件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分流器 牺牲层技术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氮烷疏水改性介孔分子筛填充PDMS制备杂化复合膜及渗透汽化性能
13
作者 纪树兰 高静 +1 位作者 刘威 秦振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4-960,共7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介孔分子筛疏水改性,并将其掺杂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涂覆在聚砜基膜上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对疏水改性介孔分子筛进行了BET测试及FT-IR等表征.BET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前后孔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从FT-IR图中看出,...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介孔分子筛疏水改性,并将其掺杂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涂覆在聚砜基膜上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对疏水改性介孔分子筛进行了BET测试及FT-IR等表征.BET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前后孔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从FT-IR图中看出,改性后介孔分子筛的羟基峰明显减小甚至消失并且出现烷基等特征峰.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形貌结构,并研究了分子筛添加量、料液浓度和操作温度等对杂化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1,3,3-四甲基二硅氮烷对介孔分子筛疏水改性最有效;疏水改性后介孔分子筛/PDMS杂化复合膜对醇/水溶液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当分子筛填充质量分数为20%、操作温度为40℃、进料液质量分数为3%时,杂化膜对乙醇/水体系的分离因子最高为9.8,渗透通量为1 002 g/(m2·h),对正丁醇/水体系的分离因子最高为65.4,渗透通量为1402 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杂化复合膜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疏水改性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基光子器件的耦合光栅与波导研究
14
作者 刘启发 张琳 +3 位作者 赵子岳 胡金高娃 宾璟橦 成谢锋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2,共5页
基于柔性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优异特性,面向紫外和可见光波段进行光子器件基础研究和设计。通过单模波导以消除模间传输损耗,基于布拉格条件的数值解析和有限元仿真优化设计耦合光栅结构,实现了光栅刻蚀比为0.9、周期为570 nm的... 基于柔性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优异特性,面向紫外和可见光波段进行光子器件基础研究和设计。通过单模波导以消除模间传输损耗,基于布拉格条件的数值解析和有限元仿真优化设计耦合光栅结构,实现了光栅刻蚀比为0.9、周期为570 nm的峰值损耗为6 dB的单模波导集成型耦合光栅。结果表明,基于PDMS的芯片光子结构可以实现低损耗波导传输和高效波导光子获取。该工作为PDMS基柔性芯片光子集成器件奠定了理论和设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 单模波导 耦合光栅 布拉格条件 柔性光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S的金属可调谐光栅
15
作者 徐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2-746,共5页
介绍了一种制备周期可调谐金属光栅的新技术。首先采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栅结构制备至硅衬底,并在其上蒸镀一层薄的银以增强衍射效率,然后采取金属举离工艺,最后转移光栅结构至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利用PDMS高弹性的特点,通过控制P... 介绍了一种制备周期可调谐金属光栅的新技术。首先采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栅结构制备至硅衬底,并在其上蒸镀一层薄的银以增强衍射效率,然后采取金属举离工艺,最后转移光栅结构至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利用PDMS高弹性的特点,通过控制PDMS的纵、横向机械拉伸程度,对金属光栅周期进行连续调谐,获得预定的目标周期。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光栅调谐范围超过其初始周期的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可调谐金属光栅 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 机械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表面防腐超疏水TiO_(2)/PDMS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薛鑫宇 尹正生 +2 位作者 蒋永锋 包晔峰 杨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59,共7页
针对碳钢腐蚀电位相对更负、更容易发生腐蚀的特点,在Q235钢表面制备超疏水TiO_(2)/PDMS涂层以提高其耐蚀性能。采用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TiO_(2)并进行改性,然后与PDMS混合,用溶胶凝胶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过渡层的T... 针对碳钢腐蚀电位相对更负、更容易发生腐蚀的特点,在Q235钢表面制备超疏水TiO_(2)/PDMS涂层以提高其耐蚀性能。采用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TiO_(2)并进行改性,然后与PDMS混合,用溶胶凝胶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过渡层的TiO_(2)/PDMS超疏水涂层。借助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其表面涂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疏水性能,用电化学试验和浸泡试验测试其防腐性。结果表明:TiO_(2)/PDMS涂层表面具有独特的微纳结构,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4.3°;其腐蚀电位由碳钢的-0.77 mV正移至超疏水涂层的-0.24 mV,腐蚀电流密度则下降两个数量级,即从5.02×10^(-6)A·cm^(-2)下降至3.95×10^(-8)A·cm^(-2);超疏水涂层的交流阻抗值高于碳钢基底3个数量级。经过7 d的3.5wt.%NaCl溶液浸泡,超疏水涂层并未发生失重。制备的TiO_(2)/PDMS超疏水涂层具有超疏水效果和良好的长期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聚二甲基硅氧烷 溶胶凝胶法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颗粒对多孔PDMS薄膜构建柔性传感器灵敏度和响应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任伟 吕娜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6-179,共4页
通过在PDMS膜中加入Na Cl微米颗粒形成孔结构,制得以多孔PDMS膜构建的柔性电容传感器,测试了不同Na Cl质量分数下的灵敏度,同时对系统耐久性与响应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PDMS薄膜形成了较为光滑的表面,加入Na Cl颗粒的薄膜形成了... 通过在PDMS膜中加入Na Cl微米颗粒形成孔结构,制得以多孔PDMS膜构建的柔性电容传感器,测试了不同Na Cl质量分数下的灵敏度,同时对系统耐久性与响应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PDMS薄膜形成了较为光滑的表面,加入Na Cl颗粒的薄膜形成了大量的孔隙结构。Na Cl颗粒质量分数为20%的多孔传感器的灵敏度为0.68 k Pa^-1,相对于无孔PDMS薄膜传感器得到显著改善。当压力增大时,灵敏度减小。对颗粒进行更长时间研磨后得到更小粒径,获得更高的薄膜传感器灵敏度。孔结构能够促进薄膜传感器对外界压力形成更明显的数值反馈。当对传感器施加5.0 Pa压力后,传感器实现了4 s以内的响应时间,可满足快速反应的要求。压力施加与去除的迟滞变化曲线基本重合,传感器只存在很低的迟滞。传感器弯曲前后灵敏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pdms薄膜 柔性传感器 NaCl颗粒 灵敏度 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PDMS/PSf复合膜及其乙醇/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国军 王乃鑫 +2 位作者 李杰 闫浩 纪树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09,共7页
采用浸渍法将不同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在聚砜基膜表面形成分离层,从而制备优先透醇渗透汽化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与接触角仪对复合膜表面的形貌和疏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均致密均匀无缺陷,并且乙烯基PDMS(Vi-PDMS... 采用浸渍法将不同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在聚砜基膜表面形成分离层,从而制备优先透醇渗透汽化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与接触角仪对复合膜表面的形貌和疏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均致密均匀无缺陷,并且乙烯基PDMS(Vi-PDMS)复合膜具有更好的疏水性.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端基PDMS复合膜的溶胀度以及成膜湿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发现Vi-PDMS复合膜比羟基PDMS(OH-PDMS)复合膜具有更好的耐溶胀性和抗湿性.考察了铸膜液中Vi-PDMS含量、进料液中乙醇浓度以及进料液温度对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Vi-PDMS质量分数为15%,进料液中乙醇质量分数为5%,料液温度为60℃时,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857.1g/(m^2·h),分离因子为8.9.通过对复合膜的长期稳定性考察表明,该复合膜在700h内可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渗透汽化 复合膜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PVDF优先透有机物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珊 汪朝晖 汪效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商品化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涂膜材料制备PDMS/PVDF优先透有机物渗透汽化复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涂敷方法、基膜热处理工艺、PDMS浓度、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 以商品化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涂膜材料制备PDMS/PVDF优先透有机物渗透汽化复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涂敷方法、基膜热处理工艺、PDMS浓度、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膜120℃下热处理,用10%的PDMS溶液,采用浸涂加真空涂敷的方法涂膜,110℃下交联固化6h制备的复合膜性能最佳。该复合膜在60℃时,分离5%的乙醇水溶液,分离因子可达到21.35,通量为331.21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渗透汽化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半透膜采样装置的制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润 戴飞鸿 陈少瑾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499,共5页
水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是经典的分析化学难题,传统分析方法既费时又费材料,且只能测定某一时间点的浓度。三油酸甘油脂半透膜被动采样器虽能克服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但对膜的要求较高。通过在一个固定于不锈钢网上,扁平、密封... 水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是经典的分析化学难题,传统分析方法既费时又费材料,且只能测定某一时间点的浓度。三油酸甘油脂半透膜被动采样器虽能克服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但对膜的要求较高。通过在一个固定于不锈钢网上,扁平、密封的商品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袋夹层中均匀涂布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作出一种新的半透膜被动采样器。用此被动采样器在混合多氯联苯(PCBs)的过饱和水溶液中反复模拟采样,测得半透膜最佳富集时间、时间和富集量的关系曲线以及其它特性。使用气质联用仪测得的数据证明此装置可用于水体中多氯联苯等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采集和定量分析,其线性富集时间可达9d,富集率大约为3×103~6×103倍,为今后的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富集率好、费用低廉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 半透膜采样器 多氯联苯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