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化木质素/PVA基碳纤维前驱体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宋俊 王梦蝶 +1 位作者 王林锋 李传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25,共7页
为了制备性能最佳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前驱体,采用1,10-二溴癸烷对硫酸盐木质素(KL)进行烷基化改性,然后将烷基化木质素(KLS)与聚乙烯醇(PVA)以不同比例共混,通过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KLS/PVA复合纤维,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纺丝液对复合纤维... 为了制备性能最佳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前驱体,采用1,10-二溴癸烷对硫酸盐木质素(KL)进行烷基化改性,然后将烷基化木质素(KLS)与聚乙烯醇(PVA)以不同比例共混,通过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KLS/PVA复合纤维,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纺丝液对复合纤维形貌、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化程度随着1,10-二溴癸烷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当KL与1,10-二溴癸烷的质量比为1∶0.2(KLS2)时,KLS分子质量达到9.15×10^(6)g/mol,溶解性相对较好;当KLS2与PVA的比例为7∶3时,KLS2/PVA溶液具有较好的可纺性,所得纤维表面均一光滑,断裂强度达224 MPa,热失重后纤维残碳量达33.18%,为后续制备低成本碳纤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木质素 聚乙烯醇 烷基化改性 干湿法纺丝 碳纤维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法测定碳纤维原丝含油率
2
作者 刘俊彦 史纪友 +2 位作者 张育红 王贺团 沈志刚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5-860,共6页
研究了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在碳纤维原丝含油率快速测试方面的应用,考察了萃取溶剂、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和试样加量等因素对碳纤维原丝含油率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SEM和FTIR等方法验证了加速溶剂萃取法的完整性与特异性。实验结... 研究了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在碳纤维原丝含油率快速测试方面的应用,考察了萃取溶剂、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和试样加量等因素对碳纤维原丝含油率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SEM和FTIR等方法验证了加速溶剂萃取法的完整性与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法的各加标组分的回收率为94.6%~113.9%,定量准确,重复性好;该方法测定的碳纤维原丝含油率与按GB/T 6504—2017规定的方法测试的结果一致,且萃取时间由120 min缩短至20 min,萃取溶剂用量由200 mL降至20mL,实现了环保、高效的碳纤维原丝含油率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含油率 碳纤维 碳纤维原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牵伸对微纳层叠带状PAN原丝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缪顺福 谭晶 +3 位作者 赵儒硕 杨卫民 程礼盛 魏鹤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采用新型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了层叠带状聚丙烯腈(PAN)碳纤维原丝,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原丝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凝固浴牵伸倍数对微纳层叠带状PAN原丝截面形态、结晶性能、力学... 采用新型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了层叠带状聚丙烯腈(PAN)碳纤维原丝,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原丝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凝固浴牵伸倍数对微纳层叠带状PAN原丝截面形态、结晶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固浴牵伸倍数的提高,层叠带状PAN原丝的厚度显著减小,线密度显著降低;层叠带状PAN原丝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随着牵伸倍数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凝固浴牵伸倍数为5.5倍时,获得的层叠带状PAN原丝的性能较好。当凝固浴牵伸倍数从5.5倍增加至6.5倍时,原丝的拉伸强度由26.08 MPa降低至23.36 MPa。实验结果表明,凝固浴牵伸倍数为5.5倍下制备的层叠带状PAN原丝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结晶度为39.1%,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26.08及6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聚丙烯腈 带状碳纤维原丝 凝固浴牵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含量对聚丙烯腈热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寿春 温月芳 +2 位作者 杨永岗 郑经堂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共聚单体含量是影响PAN树脂在预氧化过程中反应特征的因素之一,通过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 射线衍射法探讨了衣康酸含量对共聚PAN的热失重、放热量、环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衣康酸含量的质量分数从1.4%增加至4.3%时,共聚PAN在预...  共聚单体含量是影响PAN树脂在预氧化过程中反应特征的因素之一,通过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 射线衍射法探讨了衣康酸含量对共聚PAN的热失重、放热量、环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衣康酸含量的质量分数从1.4%增加至4.3%时,共聚PAN在预氧化过程中放热量、热失重逐步降低;当衣康酸含量的质量分数超过4.3%时,其放热量和热失重逐渐增加。含4.3%衣康酸的聚丙烯腈树脂有最小的热失重、放热量和较低的环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含量 聚丙烯腈 热行为 预氧化稳定化 炭纤维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制备低成本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磊 黄元波 +4 位作者 郑云武 刘灿 张彦华 邸明伟 郑志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5,190,共8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木质素作为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其高达60%以上的含碳量,是制备碳纤维的理想原料。因此,基于木质素基碳纤维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文中详细综述...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木质素作为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其高达60%以上的含碳量,是制备碳纤维的理想原料。因此,基于木质素基碳纤维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文中详细综述了木质素为前驱体制备碳纤维的研究进展。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包括:木质素的提取、前驱体的制备、原丝的预氧化和氧化原丝的碳化阶段,重点分析了木质素作为碳纤维前驱体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碳纤维 前驱体 热稳定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艳芝 朱波 +1 位作者 王延相 蔡华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2-17,共6页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糠酸 (IA)自由基溶液共聚合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合成了聚丙烯腈纺丝溶液 ,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 (PAN)原丝。在原丝牵伸的最后一段用CoSO4水溶液浸渍改性。利用SEM、TEM和热稳...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糠酸 (IA)自由基溶液共聚合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合成了聚丙烯腈纺丝溶液 ,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 (PAN)原丝。在原丝牵伸的最后一段用CoSO4水溶液浸渍改性。利用SEM、TEM和热稳定化过程研究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CoSO4能催化PAN原丝的热稳定化、环化反应 ,缩短预氧化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原丝 改性 结构 性能 炭纤维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中的二甲基亚砜残留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建军 王成国 +1 位作者 陈娟 尹玉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85,共2页
建立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中二甲基亚砜(DMSO)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三氟乙酸-水(体积比为29∶1∶70)混合溶液,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 建立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中二甲基亚砜(DMSO)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三氟乙酸-水(体积比为29∶1∶70)混合溶液,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05nm,柱温为常温。研究结果表明,在DMSO的质量浓度为1.00-100.00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 9,最低检出限为0.3mg/L,平均回收率为9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另外,利用建立的HPLC方法,对原丝中残留的DMSO在水中的溶出规律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二甲基亚砜(DMSO)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PAN-based carbon fiber precur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开发与炭纤维原丝质量 被引量:32
8
作者 贺福 赵建国 +1 位作者 王润娥 李庚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我国研制炭纤维已有三十年的历史,至今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就炭纤维质量和产量的综合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十二年左右的差距。我们差就差在原丝质量没有真正过关,不能规模化生产出优质炭纤维。当然,除原丝质量外还有其... 我国研制炭纤维已有三十年的历史,至今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就炭纤维质量和产量的综合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十二年左右的差距。我们差就差在原丝质量没有真正过关,不能规模化生产出优质炭纤维。当然,除原丝质量外还有其它因素。原丝质量是制约我国炭纤维工业化的“瓶颈”之处,攻坚已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丝 碳纤维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改性对PAN原丝及预氧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1 位作者 张旺玺 蔡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在各种温度和时间条件下 ,将本实验室纺的 PAN原丝进行连续化学改性处理 ,借助 IR光谱、DSC、TG、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 ,选出了最佳的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 ,并对化学改性的原丝、预氧丝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结论 :化学改性能缩短... 在各种温度和时间条件下 ,将本实验室纺的 PAN原丝进行连续化学改性处理 ,借助 IR光谱、DSC、TG、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 ,选出了最佳的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 ,并对化学改性的原丝、预氧丝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结论 :化学改性能缩短预氧环化时间 ,缓解纤维的放热和吸热 ,优质原丝应具有高纯度、高强度、高取向度性质。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原丝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性 PAN原丝 预氧纤维 结构性能 影响 聚丙烯腈 原丝 改性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预氧丝皮芯结构的影响因素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美杰 王威强 +3 位作者 王启芬 马婕 胡秀颖 王成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在恒温和梯度升温两种模式下,对不同纤度、横截面形状的3种聚丙烯腈原丝进行了预氧化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元素分析等技术研究了预氧丝的皮芯结构及氧元素的扩散。结果表明,对于恒温模式,在250℃加热1h的预氧丝已经产生了明... 在恒温和梯度升温两种模式下,对不同纤度、横截面形状的3种聚丙烯腈原丝进行了预氧化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元素分析等技术研究了预氧丝的皮芯结构及氧元素的扩散。结果表明,对于恒温模式,在250℃加热1h的预氧丝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皮芯结构,而对于梯度升温模式,直到275℃才开始出现皮芯结构;原丝的横截面形状不影响氧的扩散,在相同加热条件下,肾形截面预氧丝的皮层厚度与圆形截面的相同;原丝纤度越小,越容易获得均质的预氧丝。原丝的细旦化以及适当的梯度升温预氧化工艺是获得优质预氧丝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纤维 原丝 预氧丝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组成演变 被引量:7
11
作者 童元建 王统帅 +1 位作者 王小谦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99,123,共4页
通过对聚丙烯腈(PAN)原丝到碳纤维制备过程各阶段纤维质量和组成的变化的分析,研究了预氧化过程、低温碳化过程和高温碳化过程C、N、H和O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预氧化过程中伴随着O的结合,纤维中部分N、C和H发生脱除,N和H的脱除量随着O... 通过对聚丙烯腈(PAN)原丝到碳纤维制备过程各阶段纤维质量和组成的变化的分析,研究了预氧化过程、低温碳化过程和高温碳化过程C、N、H和O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预氧化过程中伴随着O的结合,纤维中部分N、C和H发生脱除,N和H的脱除量随着O的增加量线性增加,其中1/4左右的H在此阶段脱除;低温碳化阶段是纤维大量脱除非碳成分的过程,N、H、O的脱除量占碳纤维制备过程总脱除量的50%左右,低温碳化也是C损失最大的一个阶段,占C总损失量的60%左右;高温碳化过程是纤维中N、H和O进一步脱除的过程,经过1250℃的高温碳化后,原来原丝中的N和H原子剩余量分别为13.7%和6.5%,O在此阶段几乎全部脱除,并且N和H的脱除量随高温碳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通过对各阶段脱除原子数的相对含量的进一步分析,推测了预氧化过程PAN纤维的环化机理以及碳化阶段非碳成分的脱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原丝 碳纤维 预氧化 碳化 组成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是发展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5
12
作者 贺福 杨永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4,共2页
我国研制PAN基碳纤维已有30多年历史,至今未能工业化。原因很多,但PAN原丝质量没有真正过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PAN原丝 创新 中国 碳纤维工业 质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碳粘接碳纤维复合材料(CBCF)抗氧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师建军 张宗波 +3 位作者 冯志海 张大海 王筠 徐彩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8-734,共7页
以全氢聚硅氮烷(PHPS)为原料,采用浸渍-热转化方法,在低密度碳粘接碳纤维复合材料(CBCF)中短切碳纤维表面成功包覆硅氧氮(SiON)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碳纤维表面的SiON涂层进行了形貌... 以全氢聚硅氮烷(PHPS)为原料,采用浸渍-热转化方法,在低密度碳粘接碳纤维复合材料(CBCF)中短切碳纤维表面成功包覆硅氧氮(SiON)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碳纤维表面的SiON涂层进行了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Si、O、N元素组成,在PHPS浓度为3wt%和5wt%条件下制备的涂层均匀、致密,随着PHPS浓度的提高,涂层厚度增加,但易发生结块。当PHPS浓度为10wt%和20wt%时,制备的SiON涂层出现结块并且存在裂纹。采用热重分析和等温氧化实验对纯CBCF和SiON涂层改性的CBCF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进行考核,结果显示碳纤维表面包覆SiON涂层能够显著提高CBCF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随着PHPS浓度增大,低密度CBCF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氢聚硅氮烷 碳粘接碳纤维复合材料 浸渍-热转化法 SiON涂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先驱体转化法浸渍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所俊 郑文伟 +1 位作者 肖加余 陈朝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32,共4页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剧降低PCS/DVB溶液的粘度 ,有利于浸渍。PCS/DVB溶液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50℃~ 6 0℃ ,2MPa。PCS熔融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30 0℃ ,2MPa。采用PCS/DVB溶液法浸渍时的浸渍效率优于PCS熔融法。经四个浸渍裂解周期后溶液法制备的材料密度 (1.53g/cm3~ 1.6 1g/cm3)明显优于先驱体熔融法 (1.4 3g/cm3~ 1.52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编织物 先驱体转化 C5/SiC 碳化硅 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纤维微观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海燕 王成国 +1 位作者 白玉俊 陈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6,72,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纤维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皮层组织致密,芯部疏松;原丝制备时形成的皮芯结构在预氧化、炭化过程中明显改善,但是不能消除;在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纤... 利用透射电镜、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纤维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皮层组织致密,芯部疏松;原丝制备时形成的皮芯结构在预氧化、炭化过程中明显改善,但是不能消除;在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纤维中始终存在沿轴向的层状结构。预氧化和高温炭化阶段是成分变化较大的阶段,也是化学反应最剧烈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原丝 预氧丝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剂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贾文杰 王成国 王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5-57,共3页
以丙烯腈、衣康酸为共聚单体反应制得聚丙烯腈原丝 ,通过调整上油工艺控制原丝的含油率 ,讨论了 4种油剂对原丝性能及预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上油处理的原丝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升高 ;预氧化过程毛丝和断丝较少 ,无熔粘 ;预氧... 以丙烯腈、衣康酸为共聚单体反应制得聚丙烯腈原丝 ,通过调整上油工艺控制原丝的含油率 ,讨论了 4种油剂对原丝性能及预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上油处理的原丝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升高 ;预氧化过程毛丝和断丝较少 ,无熔粘 ;预氧化环化反应程度不同 ,与国外预氧丝相比密度偏低。改性氨基硅油基本达到碳纤维专用油剂的性能 ,可用于聚丙烯腈原丝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衣康酸 油剂 聚丙烯腈 原丝 预氧化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法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方泉 陈惠芳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1-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聚丙烯腈 (PAN)原丝的质量指标 ,讨论了影响原丝质量的因素。叙述了PAN聚合体及纺丝原液对原丝质量的影响 ,并论述了干湿法纺丝工艺的特点及对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 ,阐述了PAN原丝油剂及生产过程中原料的纯化...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聚丙烯腈 (PAN)原丝的质量指标 ,讨论了影响原丝质量的因素。叙述了PAN聚合体及纺丝原液对原丝质量的影响 ,并论述了干湿法纺丝工艺的特点及对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 ,阐述了PAN原丝油剂及生产过程中原料的纯化及生产环境的净化对原丝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 湿法 聚丙烯腈原丝 高性能碳纤维 纺丝 油剂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原丝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2
18
作者 马晓军 赵广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该文以木材苯酚液化物为原料,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后熔融纺丝,将熔纺纤维置于甲醛和盐酸溶液中固化处理后制成碳纤维原丝,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碳纤维原丝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丝的拉伸强度随收丝辊转速和固化处理时间的增... 该文以木材苯酚液化物为原料,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后熔融纺丝,将熔纺纤维置于甲醛和盐酸溶液中固化处理后制成碳纤维原丝,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碳纤维原丝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丝的拉伸强度随收丝辊转速和固化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在盐酸浓度15%、固化升温速率15℃/h时,拉伸强度和模量达到最大值;原丝的拉伸模量与其拉伸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收丝辊转速72 r/min、固化液盐酸浓度18.5%、固化升温速率10℃/h和固化时间4 h条件下,制备出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356 MPa和31 GPa的木材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原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原丝 木材液化物 拉伸强度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微结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银洁 李秀涛 +2 位作者 宋扬 石晓斌 许春来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
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方法制备了两种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SEM、EDS表征手段分析了材料复合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征,获得了工艺过程中碳纤维、基体、界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材料致密化周期减... 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方法制备了两种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SEM、EDS表征手段分析了材料复合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征,获得了工艺过程中碳纤维、基体、界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材料致密化周期减少,热处理时间缩短,对纤维的损伤减轻,能充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利用率,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 碳纤维 前驱体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300碳纤维热处理对C_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松 陈朝辉 +1 位作者 索相波 郑文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0-42,46,共4页
以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T300碳纤维增强3D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T300碳纤维预先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够弱化Cf/SiC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减少碳纤维在复合过程的损伤,显著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纤... 以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T300碳纤维增强3D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T300碳纤维预先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够弱化Cf/SiC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减少碳纤维在复合过程的损伤,显著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纤维经热处理后制备的Cf/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从未经处理的154MPa,4.8MPa·m1/2提高到437MPa,20.4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00碳纤维 热处理 CF/SIC 先驱体浸渍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