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二元熔盐体系用于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与水氧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苏加鑫 张佳琪 +3 位作者 柴姝名 王衍坤 汪思波 方元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2,共2页
近年来,开发用于水氧化反应的聚合物薄膜光阳极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碳化氮类半导体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尤为瞩目。本研究聚焦高结晶度的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与调控,发展了二元熔盐体系用于开展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 近年来,开发用于水氧化反应的聚合物薄膜光阳极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碳化氮类半导体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尤为瞩目。本研究聚焦高结晶度的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与调控,发展了二元熔盐体系用于开展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及其水氧化性能研究。优化后的电极能够在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的1.23 V的电压偏置下,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实现了365μA·cm^(-2)的最佳光电流密度,约为无定形PCN光阳极的18倍。在这一过程中,NH_(4)SCN促进了SnS_(2)种子层的生长,而K_(2)CO_(3)增强了薄膜的结晶性。原位电化学分析表明,这种盐的组合提高了光激发电荷转移效率,并将SnS_(2)层的厚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电极电阻尽量小。这项研究阐明了盐在合成聚七嗪亚胺光阳极中的作用,并为设计基于高结晶碳化氮的功能薄膜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熔盐 聚七嗪亚胺 离子热制备法 水氧化 光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含分散红类染料基团的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娜 隋郁 +3 位作者 印杰 刘燕刚 朱子康 王宗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771-1775,共5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 4种侧链含偶氮染料发色团分散红 -1 9的新型聚 (氨酯 -酰亚胺 ) ( PUI) :先合成含染料发色团的二异氰酸酯 ,再进一步和二酐单体缩合生成 PUI.用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DSC和 TGA等手段对合成的 PUI进行表征 .所有 ...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 4种侧链含偶氮染料发色团分散红 -1 9的新型聚 (氨酯 -酰亚胺 ) ( PUI) :先合成含染料发色团的二异氰酸酯 ,再进一步和二酐单体缩合生成 PUI.用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DSC和 TGA等手段对合成的 PUI进行表征 .所有 PUI在~ 4 90 nm处都有一强吸收峰 .PUI可溶于强极性非质子溶剂 ,如NMP,DMAc,DMF,DMSO和 1 ,4 -丁内酯 ,有些甚至在常用的低沸点溶剂如 THF中也可溶解 .PUI的特性粘数在 0 .1 6~ 0 .31 d L/ g范围内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在 1 71~ 2 1 1℃范围内 ,明显高于侧链型非线性光学聚氨酯 ( PU) .以刚性相对较大的六氟异丙叉基二 ( 3,4 -邻苯二甲酸酐 ) ( 6FDA)和甲苯 -2 ,4 -二异氰酸酯( TDI)为单体的 PUI具有比以二苯醚 -3,3′,4 ,4′-四甲酸二酐 ( OPDA)和 4 ,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 ( MDI)为单体的 PUI更高的 Tg.PUI的 TGA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失重台阶 ,起始热分解温度大约在 30 0℃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二阶非线性光学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MA封端聚(氨酯-酰亚胺)的本体法合成及γ射线辐射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成飞 曹巍 +2 位作者 翟彤 曾心苗 郭建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7,21,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封端剂,用本体聚合法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均苯四酸二酐和聚碳酸酯二醇合成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酰亚胺)(PUI),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动态力学性能(DMA)、热重分析(TGA)和热机械分析(TMA)等...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封端剂,用本体聚合法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均苯四酸二酐和聚碳酸酯二醇合成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酰亚胺)(PUI),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动态力学性能(DMA)、热重分析(TGA)和热机械分析(TMA)等方法探讨了γ射线辐熙对所得PUI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射线辐照下,PUI发生交联反应,不饱和度和结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tanδ值显著下降,并明显向高温方向移动,并且,辐照剂量越大,移动也越大。辐照后PUI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辐照剂量为50kGy和75kGy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本体聚合 合成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丹 曾少敏 +1 位作者 胡虔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HBPUI)。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旋转黏度计、差式扫描...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HBPUI)。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旋转黏度计、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电子拉力机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线性聚氨酯-酰亚胺(LPUI)相比,HBPUI具有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Tg;HBPUI的热分解温度达到300℃以上,与高度支化聚氨酯相比,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力学测试表明,HBPUI的拉伸强度随硬段含量和[A2]/[B3]的增大而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支化 聚氨酯-酰亚胺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酸结构及其亚胺化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金盈 曾广赋 +2 位作者 朱丹阳 黄燕 苏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利用变温透射红外光谱方法,通过跟踪聚酰胺酸(PAA)的亚胺化过程,对由均苯四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酸及经过加热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PI)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对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红外谱峰进行合理的归属,... 利用变温透射红外光谱方法,通过跟踪聚酰胺酸(PAA)的亚胺化过程,对由均苯四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酸及经过加热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PI)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对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红外谱峰进行合理的归属,发现聚酰胺酸在亚胺化过程中有—COO-和—NH2+存在,—COO-中羰基的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位于1607和1406 cm-1,NH2+的伸缩振动则有3200、3133、2938、2880、2820和2610 cm-1等多个精细谱带。并根据对—COO-和—NH 2+谱峰的归属,提出聚酰胺酸生成聚酰亚胺的机理为聚酰胺酸中COOH的H+转移到聚酰胺酸中的NH上,形成NH2+,然后脱水环化生成聚酰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亚胺化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PN阻尼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冬雁 蔡伟民 +3 位作者 张巨生 于金姝 周德瑞 李会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6-59,69,共5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体与聚醚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高温固化的聚醚氨酯 ,用于与体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化研究 ,并对所获得的IPN体系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 .动态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聚氨酯软段中—OH与—NCO的比例、软硬...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体与聚醚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高温固化的聚醚氨酯 ,用于与体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化研究 ,并对所获得的IPN体系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 .动态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聚氨酯软段中—OH与—NCO的比例、软硬段的相对含量以及交联密度 ,对体系的相容性及阻尼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检测结果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醚氨酯 IPN PMMA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酸改性酰胺酰亚胺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左晓兵 蒋锡群 杨昌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6-99,共4页
以偏苯三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及间/对苯二甲酸(m/p-PTA)合成的酰胺酰亚胺二元酸(AIDA- 或AIDA- ),与己二酸、新戊二醇及甘油熔融共缩聚得到酰胺酰亚胺聚酯多元醇,采用该多元醇与封闭型多异氰酸酯经高温脱封交联后成功地制得一种交联型... 以偏苯三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及间/对苯二甲酸(m/p-PTA)合成的酰胺酰亚胺二元酸(AIDA- 或AIDA- ),与己二酸、新戊二醇及甘油熔融共缩聚得到酰胺酰亚胺聚酯多元醇,采用该多元醇与封闭型多异氰酸酯经高温脱封交联后成功地制得一种交联型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膜。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膜的热分解稳定性、耐溶剂性、拉伸强度和模量,与无酰胺酰亚胺基团改性的聚氨酯膜相比有显著提高,其中以AIDA- 改性的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膜的综合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酸 改性 酰胺酰亚胺聚氨酯 合成 性能 聚酯多元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酰亚胺)泡沫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成飞 郭建梅 翟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4-25,共2页
采用一步发泡法制备了聚(氨酯-酰亚胺)泡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泡沫的泡孔结构,并对泡沫的吸隔声性能、力学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泡沫具有比较均匀的泡孔结构,在125~8000Hz范围内的平均隔声量可达25.5dB(泡沫厚度... 采用一步发泡法制备了聚(氨酯-酰亚胺)泡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泡沫的泡孔结构,并对泡沫的吸隔声性能、力学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泡沫具有比较均匀的泡孔结构,在125~8000Hz范围内的平均隔声量可达25.5dB(泡沫厚度为22mm),拉伸断裂强度可达2006.4kPa,氧指数可达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泡沫 泡孔结构 吸隔声性能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氧指数 拉伸断裂强度 热稳定性 结构表征 模塑发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文求 马宁 +3 位作者 陈川 严薇 易昌凤 徐祖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2,共4页
以季戊四醇(PAT)、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通过两步法制得了两种新型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PUITPP和PUIIPP)。研究发现:PUITPP在40℃时预聚反应的时间为40min,酰亚胺... 以季戊四醇(PAT)、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通过两步法制得了两种新型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PUITPP和PUIIPP)。研究发现:PUITPP在40℃时预聚反应的时间为40min,酰亚胺化反应在120℃反应2h后完成。高度支化PUITPP和PUIIPP均为晶相分明的半结晶态,分子链间距(d)分别为0.3896nm和0.4089nm。这两种嵌段共聚物分别在228.5℃和215.8℃附近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它们在N2中呈现出两个失重台阶,对应的热分解温度(Td)分别在230℃和630℃,玻璃化温度则分别为220℃和325℃。另外它们能溶于少数几种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且对无机稀酸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超支化聚合物 聚酰亚胺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液晶聚(氨酯-酯)的酚羟基氨基甲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7
10
作者 连彦青 李明琦 +1 位作者 周其庠 刘德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5-87,91,共4页
以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对苯二酚为原料 ,以二氧六环 ,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 ,- NCO/- OH=1 /1 0~ 1 /4( mol/mol) ,反应温度 60~ 80℃ ,反应时间 4~ 8h,采用红外定性跟踪反应过程。经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 以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对苯二酚为原料 ,以二氧六环 ,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 ,- NCO/- OH=1 /1 0~ 1 /4( mol/mol) ,反应温度 60~ 80℃ ,反应时间 4~ 8h,采用红外定性跟踪反应过程。经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的确定 ,合成出了高纯度的氨酯单体 :双 ( 4′-羟苯基 ) - 2 ,4-甲苯二氨酯 ,以氨酯单体、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酰氯为原料的溶液聚合得到新型的液晶聚氨酯。这就改变了先合成含酯键的介晶二醇或二酚 ,再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液晶聚氨酯 -酯的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性液晶 聚氨酯 TLC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酯-聚氨酯药物释放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卓仁禧 王均 毛海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207-1211,共5页
报道了一类新型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药物释放材料聚磷酸酯-聚氨酯的合成和表征,研究了这类聚合物的体外降解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性能.
关键词 聚磷酸酯 聚氨酯 药物释放材料 P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杂萘联苯结构聚醚酰亚胺共聚物的物理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锦艳 蹇锡高 +1 位作者 葛岩 张守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49-850,共2页
芳香聚酰亚胺是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但是全芳聚酰亚胺如Kapton不熔、不溶给其加工应用带来困难[1].1982年,美国GE公司首先开发出聚醚酰亚胺(PEI)(商品名为Ultem 1000),根除了聚酰亚胺难于加工成型的弱点,获得了商业上的成... 芳香聚酰亚胺是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但是全芳聚酰亚胺如Kapton不熔、不溶给其加工应用带来困难[1].1982年,美国GE公司首先开发出聚醚酰亚胺(PEI)(商品名为Ultem 1000),根除了聚酰亚胺难于加工成型的弱点,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2].但是,由于引入柔性键,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217℃)低于一般的全芳聚酰亚胺,使它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能,保持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课题组以前的工作表明,由2-(4-氨基苯基)-4-[4-(4-氨基苯氧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DA)得到的聚芳酰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溶解性能[3].本文以DHPZ-DA与对苯二胺或间苯二胺为聚酰亚胺的共聚二胺单体,与等当量的含双酚A结构的双醚酐(BPA二酐)单体利用'-步法”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共聚物,用DSC、TGA、MA等方法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二氮杂萘酮 物理性能 杂萘联苯 共聚物 热性能 力学性能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和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卫华 杨兵 +2 位作者 王新灵 唐小真 王岩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线型聚醚聚氨酯 ( PEG-PU) ,以其作为基体 ,与高氯酸钠 ( Na Cl O4)复合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 FT-IR)、傅立叶变换拉曼吸收光谱( FT-Raman)和交流复阻抗谱 ( IA)...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线型聚醚聚氨酯 ( PEG-PU) ,以其作为基体 ,与高氯酸钠 ( Na Cl O4)复合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 FT-IR)、傅立叶变换拉曼吸收光谱( FT-Raman)和交流复阻抗谱 ( IA)对该体系中聚合物 -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和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聚氨酯中羰基和醚氧基团与钠离子有不同的络合能力 ,二者都参与离子传输过程 .PEG-PU/Na Cl O4复合膜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 ,且导电行为符合 Arrhenius公式 .在一定盐浓度下 (体系氧 /钠摩尔比为 1 2时 ) ,离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聚氨酯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红外光谱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改性聚醚氨酯及其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贯华 计剑 +1 位作者 王东安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利用氢键稳定的溶液互穿技术对聚醚氨酯(PEU)进行改性.用ATR-FTIR对十八烷基-聚氧乙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氧乙烯-十八烷基(MSPEO)与PEU共混膜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PEO中的氨基甲酸酯链段与PEU基材之间发生了氢键缔合的作... 利用氢键稳定的溶液互穿技术对聚醚氨酯(PEU)进行改性.用ATR-FTIR对十八烷基-聚氧乙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氧乙烯-十八烷基(MSPEO)与PEU共混膜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PEO中的氨基甲酸酯链段与PEU基材之间发生了氢键缔合的作用.通过水化处理PEO及十八烷基自发地富集在基材表面.根据氢键缔合和表面自迁移原理,设计了两种RGD改性聚醚氨酯的方法:(1)将含RGD端基的聚氧乙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氧乙烯偶联物(MPEO-RGD)与PEU进行共混改性,利用RGD端基及PEO的自迁移特性获得RGD富集的表面;(2)将含甲磺酸酯端基的聚氧乙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氧乙烯偶联物(MPEO-mesyl)与PEU共混成膜,并对膜片进行水化处理,使甲磺酸酯端基富集在PEU表面,浸泡于RGD的PBS溶液中,在膜片表面成功地原位接枝了RGD.对两种RGD改性方法获得的表面进行了内皮细胞的培养,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方法均大大提高了PEU的细胞相容性,其中方法(1)共混改性的表面细胞相容性略优于方法(2)的接枝改性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RGD 聚醚氨酯 表面改性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醚酰亚胺/聚醚砜共混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根稳 龚春丽 +1 位作者 文胜 解孝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5-860,共6页
以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和聚醚砜(PES)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出了SPEI/PES共混型质子交换膜,并经热重分析、AFM、SEM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混膜较纯SPEI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溶胀性;在室温环境下,... 以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和聚醚砜(PES)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出了SPEI/PES共混型质子交换膜,并经热重分析、AFM、SEM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混膜较纯SPEI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溶胀性;在室温环境下,共混膜在干态和湿态时均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与纯SPEI膜相比,共混膜的形态结构更为致密,这将有利于降低甲醇的渗透性.采用交流阻抗法和隔膜扩散法分别考察了膜的质子传导性和阻醇性能,对于共混质量比为50/50的膜来说,其质子传导率达到了5.5mS·cm-1的水平,能满足质子交换膜的需求,但其甲醇渗透系数明显降低,仅为市用Nafion112膜的5%,这表明该共混膜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酰亚胺 聚醚砜 质子交换膜 电导率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A_2和CB_2型单体合成端羟基超支化聚(脲-氨酯)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超 颜德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202-2204,共3页
Hyperbranched polymer with alternating ureido and urethano units was prepared by direct polymerizarion of 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 A 2) with diethanolamine(DEOA, CB 2)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 In the reaction,... Hyperbranched polymer with alternating ureido and urethano units was prepared by direct polymerizarion of 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 A 2) with diethanolamine(DEOA, CB 2)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 In the reaction, one isocyanato group of IPDI reacts fast with amino group of DEOA, generating an intermediate with one isocyanato group and two hydroxyl groups. Now the intermediate formed is a new kind of AB 2 type monomer. Further self-condensation of this AB 2 species leads to hyperbranched poly(urea-urethan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characterized with in situ FTIR.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hen the feed ratio of IPDI to DEOA is equal to \{1∶\}1, no gelation is observed i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ithin initial several hours is lower than 20 ℃. Cross-linking would occur i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during initial period is high. The degree of branching(DB) of the resulting hyperbranched poly(urea-urethane) is 46.5%-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型单体 CB2型单体 端羟基超支化聚(脲-氨酯) 二异氰酸酯 二乙醇胺 超支化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杂萘类三联苯结构聚芳酰胺酰亚胺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秀玲 卢冶 +1 位作者 李建丰 蹇锡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427,共4页
采用 Yamazaki膦酰化聚合体系 ,以自制的新型二胺 2 -( 4 -氨基苯基 ) -4 -[4 -( 4 -氨基苯氧基 ) -联苯基 ]-二氮杂萘酮 -1 ( )为单体 ,与自制的芳香二酸进行直接溶液缩聚反应 ,高产率地合成了一类新型含杂萘类三联苯结构聚芳酰胺酰亚... 采用 Yamazaki膦酰化聚合体系 ,以自制的新型二胺 2 -( 4 -氨基苯基 ) -4 -[4 -( 4 -氨基苯氧基 ) -联苯基 ]-二氮杂萘酮 -1 ( )为单体 ,与自制的芳香二酸进行直接溶液缩聚反应 ,高产率地合成了一类新型含杂萘类三联苯结构聚芳酰胺酰亚胺 .新型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 .4 9~ 0 .80 d L .g- 1 ( DMAc,( 2 5± 0 .5 )℃ ) ;以 MS、FT-IR、1 H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二胺单体 及其聚合物的结构 ;利用 DSC、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 .结果表明 ,新型聚芳酰胺酰亚胺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 =5 90~ 6 2 8K) ,氮气氛中 1 0 %热质量损失温度在 71 0~ 74 4K,聚合物 PIa~ PId的表面电阻系数的数量级为 1 0 1 5Ω,体积电阻系数的数量级为 1 0 1 6Ω .cm.X-射线衍射证明所有聚合物均为无定型结构 .聚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1 -甲基吡咯烷酮和间甲酚等极性有机溶剂中可溶解并能浇注得到透明韧性薄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苯结构 聚芳酰胺酰亚胺 合成 杂环高聚物 溶解性 杂萘酮 耐热性能 I程塑料 电绝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基聚合物电解质在固态钠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强 胡勇胜 +3 位作者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周志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EO]/[Na+]=15)SPE具有相对高的电导率(σ≈10^(-3)S·cm^(-1),80°C)、高的耐氧化能力(4.86 V vs Na+/Na)和热稳定性高达350°C。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Na TFSI基SPE不仅对金属钠电极能够呈现出优异的界面稳定性,而且在Na|SPE|NaCu_(1/9)Ni_(2/9) Fe_(1/3) Mn_(1/3)O_2电池中展现出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钠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涂料的性能 被引量:20
19
作者 胡波年 王金银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2-304,共3页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二羟甲基丙烯等原料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树酯(PUA)。通过改变反应条件,研究和分析了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浓度对树脂合成的影响,并对PUV涂料基本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强 戚兴国 +5 位作者 容晓晖 胡勇胜 周志彬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713-718,共6页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交流阻抗(EIS)和恒电位直流(DC)极化等方法研究了Li FTFSI/PEO(EO/Li^+摩尔比为16)电解质的理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 FTFSI/PEO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σ≈10^(-5) S/cm),较高的氧化电位(4.63 V vs.Li/Li^+),并且耐热温度高达256℃。锂硫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类SPEs展现出相对高的首周放电比容量(881 m A·h/g),有效地抑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电池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