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a novel biodegradable β-cyclodextrin-containing polymer
1
作者 朱久进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9年第4期217-221,共5页
A novel cyclodextrin-containing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graftingβ-cyclodextrin onto the backbone of poly(D,L-lactic acid)(PLA).First,mono(6-(2-aminoethyl)amino-6-deoxy)-β-cyclodextrin(β-CD-6-en)was prepared by sulf... A novel cyclodextrin-containing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graftingβ-cyclodextrin onto the backbone of poly(D,L-lactic acid)(PLA).First,mono(6-(2-aminoethyl)amino-6-deoxy)-β-cyclodextrin(β-CD-6-en)was prepared by sulfonylation and amination ofβ-cyclodextrin and modified poly(D,L-lactic acid)(MPLA)was prepared by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PLA.Then,grafting ofβ-cyclodextrin derivative to MPLA backbone was carried out by N-acylation reaction of MPLA andβ-CD-6-en in dimethyl formamide.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d l-lactic acid Β-CYCLOdEXTRIN β-cyclodextrin polym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一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邓联东 姚芳莲 +2 位作者 孙多先 姚春梅 董岸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9,共4页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且随着PEDLLA中PDLLA含量的增加,mPEG嵌段熔点降低,随着PD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EDLLA降解速率增大。载药纳米粒呈核壳结构,载药量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d L-乳酸) 两亲性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中间体——D,L-丙交酯的合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1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4,58,共5页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利用DSC、XRD、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DLLA的性能和结构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乙二醇作为稀释剂,能降低DLLA的馏出温度,避免了DLLA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炭化现象,并使DLLA的平均产率由36.8%提高至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甲醚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邓联东 孙多先 +2 位作者 姚芳莲 霍建中 董岸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 (D ,L 乳酸 ) (PDLLA) /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PEDLLA) ,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PEDLLA纳米胶束 ,运用动态光散射法、氢核磁光谱法、芘荧光探针技术、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EDLLA纳米胶...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 (D ,L 乳酸 ) (PDLLA) /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PEDLLA) ,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PEDLLA纳米胶束 ,运用动态光散射法、氢核磁光谱法、芘荧光探针技术、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EDLLA纳米胶束。结果表明 ,胶束呈核壳结构 ,粒径为纳米级 ,受PDLLA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相中共聚物浓度的影响 ,PEDLLA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小于 2 4 3× 10 -6mol/L ,且随着PDLLA链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 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纳米沉淀技术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消旋乳酸直接熔融聚合-二异氰酸酯TDI熔融扩链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1 位作者 王浚 李雄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以外消旋乳酸(D,L-LA)直接熔融聚合合成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PDLLA)进行扩链,用粘均分子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DSC、X-射线衍射等对扩链产物进行了表征。在SnCl2催化下,NCO/OH=1,160... 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以外消旋乳酸(D,L-LA)直接熔融聚合合成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PDLLA)进行扩链,用粘均分子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DSC、X-射线衍射等对扩链产物进行了表征。在SnCl2催化下,NCO/OH=1,160℃下反应60min,可得到Mη为扩链前3.42倍的可溶性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IR1、H NMR表明熔融聚合-TDI熔融扩链产物引入了NH和苯环,DSC、XRD等表征发现扩链使Tg、Tm和结晶度等相应提高。但是,温度过高、时间过长、NCO/OH过大时,易生成可溶性差的交联副产物,较多副产物的混杂会导致Tg和结晶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消旋乳酸(d L-LA)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扩链 聚乳酸 生物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外消旋乳酸在TDI中的扩链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1 位作者 王浚 侯晓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7,共4页
2,4-甲苯二异氰酸酯在四氢呋喃中对外消旋乳酸直接熔融聚合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进行扩链,用-Mη、FT-IR、1H-NMR、DSC、XRD等对扩链产物进行表征。SnCl2催化、NCO/OH为2时,66℃回流反应60 min,可得M-η为扩链前3.04倍的可溶性聚乳酸... 2,4-甲苯二异氰酸酯在四氢呋喃中对外消旋乳酸直接熔融聚合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进行扩链,用-Mη、FT-IR、1H-NMR、DSC、XRD等对扩链产物进行表征。SnCl2催化、NCO/OH为2时,66℃回流反应60 min,可得M-η为扩链前3.04倍的可溶性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扩链产物中NH和苯环的引入使Tg、Tm和结晶度等相应提高。但时间过长、NCO/OH过大时,易生成可溶性差的交联副产物,较多副产物的混杂会导致Tg和熔融热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外消旋乳酸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溶液扩链 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料比对胆酸改性聚(D,L-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军 汪朝阳 +2 位作者 侯晓娜 罗玉芬 宋秀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23,共4页
以功能分子胆酸改性聚外消旋乳酸(PDLLA),采用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胆酸-聚(D,L-乳酸)共聚物。用特性黏数[η]、FT-IR1、H-NMR、DSC、GPC、XRD等进行系统表征,考察了不同投料比对共聚物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胆酸和乳酸投料比(物质的量... 以功能分子胆酸改性聚外消旋乳酸(PDLLA),采用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胆酸-聚(D,L-乳酸)共聚物。用特性黏数[η]、FT-IR1、H-NMR、DSC、GPC、XRD等进行系统表征,考察了不同投料比对共聚物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胆酸和乳酸投料比(物质的量)的减小,共聚物含有的胆酸单元核心逐渐减少。当胆酸和乳酸的投料比为1∶15,有4个胆酸核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最大,-Mw为12700,分散度-Mw/-Mn为1.68。基本上只含有一个胆酸单元核心的星型高分子,其具有一定的结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料比 胆酸 改性聚(d L-乳酸) 直接熔融聚合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的体外可降解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舒静 任丽丽 +2 位作者 王鹏 王鉴 王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研究了中等分子量(-Mη=1.10×105)的聚D,L-乳酸在体外不同环境中的可降解性能,包括不同pH值溶液(37℃)和自然土壤。降解性能采用失重率、分子量变化、溶液pH值变化等来进行评价,并对试样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结... 研究了中等分子量(-Mη=1.10×105)的聚D,L-乳酸在体外不同环境中的可降解性能,包括不同pH值溶液(37℃)和自然土壤。降解性能采用失重率、分子量变化、溶液pH值变化等来进行评价,并对试样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聚D,L-乳酸在体外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受降解环境的影响较大;失重和分子量的减小并不平行;在不同pH值溶液和土壤中的分子量变化在一定时间内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随溶液pH值的增大,降解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体外可降解性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的合成及生理盐水降解性
9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2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王继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660,共4页
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ct2)的作用下,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PDLLA分子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ZnOct2质量分数为0.5%,聚合温度为170℃,聚合时间为7h。考察了PDLLA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情况,... 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ct2)的作用下,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PDLLA分子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ZnOct2质量分数为0.5%,聚合温度为170℃,聚合时间为7h。考察了PDLLA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情况,采用XRD对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LLA降解时,先生成不溶于生理盐水的低聚物,然后生成可溶性的低聚物,并有(D,L)丙交酯形成,质量损失迅速增加,最终降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d L-丙交酯 生理盐水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构选择性催化剂对D,L-乳酸聚合物微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高勤卫 李明子 董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4,99,共4页
以L-和D,L-乳酸为原料熔融缩聚制备聚乳酸,采用旋光度法1、H核磁共振法和13C核磁共振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催化剂对聚乳酸微结构的影响。D,L-乳酸采用非立构选择性催化剂萘磺酸缩聚时,所得的聚乳酸为消旋的非晶态聚合物。而采用SnC... 以L-和D,L-乳酸为原料熔融缩聚制备聚乳酸,采用旋光度法1、H核磁共振法和13C核磁共振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催化剂对聚乳酸微结构的影响。D,L-乳酸采用非立构选择性催化剂萘磺酸缩聚时,所得的聚乳酸为消旋的非晶态聚合物。而采用SnCl2/对甲苯磺酸和SnCl2/萘磺酸等立构选择性催化体系时,D,L-乳酸缩聚所得的聚乳酸是L-构型为主的结晶聚合物,且SnCl2/萘磺酸体系的聚乳酸具有更高的光学活性。采用不同催化剂,D,L-乳酸可缩聚制备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聚乳酸 缩聚反应 微结构 立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PDLLA-(MAh-PEG)_n-PDLLA的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陈佳 王远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28,32,共4页
丙交酯(LA)开环聚合时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合成含活性基团的可降解聚合物,是目前对聚乳酸(PLA)类材料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得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的交替预聚物(MAh... 丙交酯(LA)开环聚合时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合成含活性基团的可降解聚合物,是目前对聚乳酸(PLA)类材料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得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的交替预聚物(MAh-PEG)n;然后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MAh-PEG)n为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得聚(D,L-乳酸)(PDLLA)与(MAh-PEG)n的共聚物PDLLA-(MAh-PEG)n-PDLL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MAh-PEG)n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所下降。这种聚合物的主链含有不饱和双键和亲水性的链段,预计将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聚乙二醇 聚(d L-乳酸) 共聚 不饱和双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乳酸-均苯三酚星形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2
作者 罗玉芬 汪朝阳 +1 位作者 叶瑞荣 莫阳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38,47,共3页
以廉价易得的D,L-乳酸和均苯三酚为原料,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星形聚D,L-乳酸(SPDLLA)。用特性黏度[η]、FTIR、1H NMR、GPC、XRD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Mw最高可达到7600,并发现所合成的SPDLLA... 以廉价易得的D,L-乳酸和均苯三酚为原料,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星形聚D,L-乳酸(SPDLLA)。用特性黏度[η]、FTIR、1H NMR、GPC、XRD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Mw最高可达到7600,并发现所合成的SPDLLA的Tg、Tm均小于线形聚D,L-乳酸(LPDLLA)的Tg、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熔融缩聚 星形聚合物 d L-乳酸 均苯三酚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并[1,2-d∶5,4-d′]二噁唑-2,6-二(1,4-亚萘基)的合成及表征
13
作者 崔天放 魏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88,共3页
采用4,6-二氨基-1,3-苯二酚盐酸盐和1,4-萘二甲酸为原料,在磷酸、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聚苯并[1,2-d∶5,4-d′]二噁唑-2,6-二(1,4-亚萘基)(PNBO),并对制得的PNBO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P_2O_5添加量为84%(wt,质量分数),减... 采用4,6-二氨基-1,3-苯二酚盐酸盐和1,4-萘二甲酸为原料,在磷酸、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聚苯并[1,2-d∶5,4-d′]二噁唑-2,6-二(1,4-亚萘基)(PNBO),并对制得的PNBO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P_2O_5添加量为84%(wt,质量分数),减压、氮气保护条件下,制得的PNBO产率达到86.73%,黏度达到17.95dL/g,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1 2-d∶5 4-d′]二噁唑-2 6-二(1 4-亚萘基) 4 6-二氨基-1 3-苯二酚盐酸盐 1 4-萘二甲酸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环丙沙星及利福平的聚合物胶束制备及其抗菌性能分析
14
作者 何清玲 陈柳婷 +3 位作者 孙泽月 刘飞 卢嘉驹 孔祥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79-587,共9页
为提高抗生素在病灶感染处的渗透与富集能力,减少单一抗生素的使用剂量,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采用化学偶联法合成聚乳酸羟基乙酸-透明质酸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于封装抗生素。该共聚物在水中可自组装为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胶束(Micell... 为提高抗生素在病灶感染处的渗透与富集能力,减少单一抗生素的使用剂量,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采用化学偶联法合成聚乳酸羟基乙酸-透明质酸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于封装抗生素。该共聚物在水中可自组装为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胶束(Micelles,MS),以透析法将疏水药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利福平(Rifampicin,RFP)封装在MS中,构建了CIP@MS的单一载药胶束及CIP/RFP@MS的双载药胶束;对合成物质的结构、形貌、临界胶束浓度以及载药率进行测试与表征,将MS、CIP@MS、CIP/RFP@MS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共培养以探索载药胶束的体外抗菌作用,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以评估载药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聚乳酸羟基乙酸-透明质酸聚合物在水中可自组装约为142 nm大小的球形胶束,载药后粒径增大约为194 nm;CIP在CIP@MS中的载药率为1.42%,CIP和RFP在CIP/RFP@MS中的载药率分别为1.09%和1.41%;CIP@MS对S.aureus和E.coli的抗菌率分别为27.7%和99.9%,CIP/RFP@MS对S.aureus和E.coli的抗菌率分别达到85.4%和100.0%。该研究为双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及抗菌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透明质酸 胶束 环丙沙星 利福平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聚乳酸的合成及其管型材料性能的测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永言 夏淑贞 +1 位作者 吴蒙 王海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以无毒的辛酸亚锡作催化剂,将丙交酯聚合成聚乳酸(PLA)。研究了在760~0.05mmHg范围内压力改变对PLA分子量的影响,并将PL制成内径为2mm的管型材料,经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降解性能等试验,结果都表明此管材可用作引导神经再生导管材料。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合作用 神经导管 丙交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聚酯微球的体外降解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刚 平其能 刘拥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研究聚乳酸 羟基乙酸及聚乳酸微球降解的过程及机制。方法 :用 5种方法分别研究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外观形态及表面状态 ;②测定干燥失重 ;③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④测定介质pH值 ;⑤测定介质中乳... 目的 :研究聚乳酸 羟基乙酸及聚乳酸微球降解的过程及机制。方法 :用 5种方法分别研究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外观形态及表面状态 ;②测定干燥失重 ;③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④测定介质pH值 ;⑤测定介质中乳酸含量。结果 :聚乳酸 羟基乙酸微球的降解呈现明显外形改变和蚀解 ,聚乳酸微球降解表现为明显的溶胀和伴有孔洞形成。两者均降解成为分子量分布小的低聚物 ,介质中乳酸量明显增加以及pH显著下降。共聚物微球的降解速度随羟基乙酸比例的增加而加快。结论 :聚乳酸 羟基乙酸微球的降解为表面溶蚀与本体蚀解结合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聚乳酸 微球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聚乳酸及其亲/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罗彦凤 王远亮 +4 位作者 潘君 谷俐 罗琦 苏爱华 夏烈文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7-51,59,共6页
合成了基于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 (MPLA)和丁二胺的新型改性聚乳酸 (BM PLA) ,旨在提高聚乳酸的亲水性 ,克服聚乳酸和MPLA在降解过程中的酸性 ,并为进一步引入多肽和胶原等生物信号分子提供活性基团。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到了丁二胺已成功引... 合成了基于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 (MPLA)和丁二胺的新型改性聚乳酸 (BM PLA) ,旨在提高聚乳酸的亲水性 ,克服聚乳酸和MPLA在降解过程中的酸性 ,并为进一步引入多肽和胶原等生物信号分子提供活性基团。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到了丁二胺已成功引入到MPLA中。利用接触角和吸水率评价了BMPLA的亲 /疏水性变化 ,表明丁二胺改性所得BMPLA的亲水性相对于PDLLA和MPLA已大大改善 ,测定了材料在 12周降解过程中的 pH变化 ,表明丁二胺改性聚乳酸不表现酸致自加速降解特征 ,未出现pH陡降现象 ,已完全克服了聚乳酸和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降解过程中的酸性。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丁二胺改性聚乳酸是一族新型的具有优良亲水性和良好降解行为的组织工程材料 ,预示着它可望具有优良的细胞亲和性 ,在组织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乳酸 马来酸酐 二胺 生物材料 亲水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胆固醇-g-聚乳酸液晶/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丙红 李建华 +3 位作者 杨静 徐宠恩 田金环 周长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0-1366,共7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胆固醇(CHOL)为共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了胆固醇-g-聚(D,L-乳酸)(CHOL-g-PDLLA)低聚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考察了其液晶特性.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HOL/PDLLA和CHOL-g-PDLLA...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胆固醇(CHOL)为共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了胆固醇-g-聚(D,L-乳酸)(CHOL-g-PDLLA)低聚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考察了其液晶特性.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HOL/PDLLA和CHOL-g-PDLLA/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其形貌、界面相容性、孔隙率、拉伸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OL-g-PDLLA为一种热致胆甾型液晶,液晶温度区间为21.8~74.5℃;CHOL-g-PDLLA/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形态良好,表面均匀光滑,孔隙率在70%~75%之间,且其界面相容性优于相应的CHOL/PDLLA.随着CHOL和CHOL-g-PDLLA含量的增加,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但CHOL-g-PDLLA/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显著大于CHOL/PDLLA.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结果显示,CHOL-g-PDLLA/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优于相应的PDLLA和CHOL/PDLLA纳米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乳酸 胆固醇-g-聚乳酸 液晶 纳米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载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明星 董静 +2 位作者 杨亚江 杨祥良 徐辉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研究聚乳酸包裹雷公藤甲素纳米粒的制备 ,并探讨其载药性质。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甲素 (TP)聚乳酸 (PLA)纳米粒 ,考察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 ,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态... 目的 :研究聚乳酸包裹雷公藤甲素纳米粒的制备 ,并探讨其载药性质。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甲素 (TP)聚乳酸 (PLA)纳米粒 ,考察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 ,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 (FT IR)及X 射线粉末衍射 (X ray)初步研究了其载药性质。结果 :优选出适合处方的包合工艺为 :水相与有机相的比例为 4 0∶15 (v/v)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 1% ,药物的浓度为 0 3% ,TP与PLA的比例为 1∶15 (w/w) ,包封率为 74 2 7% ,载药量的百分率为 1 36 % ,所得纳米粒形态光滑规整 ,其粒径分布均匀 ,FT IR及X ray表明TP被有效地包裹在纳米粒中。结论 :此方法适合制备脂溶性药物聚合物纳米粒 ,适合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乳化溶剂蒸发法 雷公藤甲素 聚乳酸 纳米粒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型石杉碱甲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萍 郜琪臻 +3 位作者 徐晖 魏静 丁平田 陈大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9-262,279,共5页
目的 制备能够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缓释石杉碱甲的注射型生物可降解微球。方法 选用端基不封口的PLA或PLGA、采用简单的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详细考察了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用透析法测定微球的体外药... 目的 制备能够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缓释石杉碱甲的注射型生物可降解微球。方法 选用端基不封口的PLA或PLGA、采用简单的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详细考察了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用透析法测定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结果 成功地将石杉碱甲包裹入聚合物中;制得的微球表面光滑,但不同材料制得的微球内部结构不同,粒径全部小于250gm,粒径分布较窄,载药量的质量分数在4%~6.5%内,包封率的质量分数在45%~65%内,比用端基封口的聚合物制备的微球包封率高15倍以上;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有石杉碱甲的3种微球能够在5~7周内缓释药物。结论 利用生物可降解型微球缓释石杉碱甲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微球 聚乳酸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