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PLGA纳米粒制备及其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1
作者 邹兰 谢金金 +4 位作者 王茹静 杨欢 杜鑫 糜丹丹 石三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30-3937,共8页
目的 制备姜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方法 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纳米粒。以乳酸与羟基乙酸比例、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 PLGA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粒径、 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 目的 制备姜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方法 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纳米粒。以乳酸与羟基乙酸比例、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 PLGA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粒径、 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透析袋法测定体外释药,荧光光谱法考察光学特性,评价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结果 最优工艺为乳酸与羟基乙酸比例50∶50,PLGA用量60 mg,表面活性剂(PVA)浓度3%。所得PLGA纳米粒呈球形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49.70±7.27) nm,PDI为0.28±0.04,Zeta电位为(-10.18±1.00) mV,168 h内累积释放率为(39.21±1.44)%,具有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激发波长依赖性和光学稳定性。与PBS组、 PBS+光照组、姜黄素+光照组、制剂组比较,制剂+光照组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P<0.01),创面表皮厚度减小(P<0.05,P<0.01)。结论 姜黄素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结合光动力疗法可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 制备工艺 超声乳化法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性聚(L-乳酸)/单宁酸接枝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娅洁 杜乐 +3 位作者 胡健 孙滔 云雪艳 董同力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4,29,共6页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最后,采用紫外光照表面接枝法制备了一系列抗菌性PLBI-pTA薄膜,对其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疏水性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接枝pTA后,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结晶度均降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升高,最高可达328.1%,使PLBI-pTA薄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薄膜的水接触角由72.20°减小至30.47°,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提高。另外,随着pTA含量的增加,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逐渐提升,最高可达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聚(衣康酸-co-丁二醇) 光敏单宁酸 力学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丙交酯和聚L-乳酸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0
3
作者 娄玲 尹静波 +4 位作者 高战团 梁奇志 董丽松 陈学思 景遐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从左旋 L-乳酸经高温催化反应得到低聚 L-乳酸 ,再经高温裂解减压蒸馏制得单体 L-丙交酯( LL A) ,理论收率高达 80 %以上。LL A经纯化 ,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开环聚合得到聚 L-丙交酯 (聚 L-乳酸 ,PLLA) ,其粘均分子量可达到 4 0万。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l-丙交酯 l-乳酸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PEG-ASP)_n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1 位作者 廖凯荣 周长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5-298,共4页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为典型的非晶态聚合物;共聚物的亲水性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和粘附效率均明显优于PL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PEG-ASP)n共聚物 合成方法 表面接触角 细胞培养 亲水性 粘附能力 粘附效率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5
作者 曹田 尹静波 +2 位作者 罗坤 陈红丹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9-371,共3页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n(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 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行颧弓骨折内固定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世成 郑谦 +7 位作者 赵宗林 刘磊 李声伟 王翰章 熊成东 邓先模 罗福成 罗朝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陷性骨折,分子量高达60万kD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的机械性能足够维持骨段的稳定性并支撑其愈合。结论: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同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一样,对颧弓骨折具有良好的骨内固定效果,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显著优点是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颧弓骨折 内固定 聚乳酸 PD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一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邓联东 姚芳莲 +2 位作者 孙多先 姚春梅 董岸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9,共4页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且随着PEDLLA中PDLLA含量的增加,mPEG嵌段熔点降低,随着PD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EDLLA降解速率增大。载药纳米粒呈核壳结构,载药量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D l-乳酸) 两亲性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修饰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接枝化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燕铭 张振方 +3 位作者 于琦 王连永 孔德领 俞耀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11-2014,共4页
通过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600)及其胆固醇衍生物与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PSL)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研究了这类载体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及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转染不同细胞的性能.... 通过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600)及其胆固醇衍生物与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PSL)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研究了这类载体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及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转染不同细胞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复合质量比大于5∶1时,各载体均能与DNA形成结构稳定的复合物.同时转染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在侧链引入一定数目的胆固醇,可以明显提高载体对于癌细胞HepG2和Hela的转染效率.这类新型的载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较高的转染效率以及易于进行靶向修饰等特点,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中将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 胆固醇 聚乙烯亚胺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组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简选 于浩 +3 位作者 金君 王毅 刘珍叶 齐广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5,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组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poly-(L-His)/ERGO/GCE),研究了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A、DA和UA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且这3种物质的氧...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组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poly-(L-His)/ERGO/GCE),研究了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A、DA和UA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且这3种物质的氧化峰能完全分离.据此建立了在大量AA存在下同时测定DA和UA的新方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DA和U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0×10-7~3.0×10-5mol·L-1和5.0×10-7~3.0×10-5mol·L-1,检出限分别为3.0×10-7和5.0×10-7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组氨酸 石墨烯 多巴胺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结晶成核剂癸二酸二苯甲酰肼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艳华 范寅清 +2 位作者 颜世峰 陈学思 尹静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31,共4页
以癸二酸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得到癸二酰氯,再与苯甲酰肼反应合成得到聚L-乳酸新型成核剂———癸二酸二苯甲酰肼。考察了该成核剂对聚L-乳酸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癸二酸二苯甲酰肼在115℃使聚L-乳酸的半结晶时间t1/2从2... 以癸二酸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得到癸二酰氯,再与苯甲酰肼反应合成得到聚L-乳酸新型成核剂———癸二酸二苯甲酰肼。考察了该成核剂对聚L-乳酸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癸二酸二苯甲酰肼在115℃使聚L-乳酸的半结晶时间t1/2从26.5 min缩短到2.7 min;在1℃/min降温速率下结晶温度从105.88℃升高到122.68℃,结晶焓由1.379 J/g提高到30.87 J/g,说明癸二酸二苯甲酰肼对聚L-乳酸有显著的结晶成核作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低含量癸二酸二苯甲酰肼对聚L-乳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癸二酸 苯甲酰肼 结晶速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的固态缩聚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建华 鲍时根 +1 位作者 朱玉俊 许健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33,44,共3页
采用熔融 /固态缩聚方法制备了聚L 乳酸。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预聚物颗粒大小对固态缩聚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真空干燥箱 ,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反应 ,有利于最终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
关键词 l-乳酸 固态缩聚 熔融法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速度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中间体——D,L-丙交酯的合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1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4,58,共5页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利用DSC、XRD、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DLLA的性能和结构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乙二醇作为稀释剂,能降低DLLA的馏出温度,避免了DLLA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炭化现象,并使DLLA的平均产率由36.8%提高至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D l-丙交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OMMT体系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玉霞 王星光 +2 位作者 王文昭 王翔宇 聂鑫鑫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7,共5页
采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有机改性蒙脱土(PLA/OMMT)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含量的OMMT对PLA结晶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LA结晶时间接近30 min;加入OMMT后能够明显提高结晶速率,改善球... 采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有机改性蒙脱土(PLA/OMMT)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含量的OMMT对PLA结晶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LA结晶时间接近30 min;加入OMMT后能够明显提高结晶速率,改善球晶尺寸分布。但是OMMT的加入量存在阈值,超过3%时,反而会使体系的成核速率以及结晶速率下降,球晶尺寸分布开始变宽,而且整个体系的结晶度也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有机改性蒙脱土 结晶行为 成核速率 结晶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L乳酸中乳酸单体含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世亮 储成顶 +3 位作者 朱玉俊 鲍时根 何志侠 宣尔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28,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药用辅料聚L乳酸中乳酸单体的残留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色谱的条件,以甲醇-0.1mol.L磷酸二氢钾(5+95)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量为0.8mL.min-1,柱温为40℃。乳酸的质量浓度在2.00~1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高呈...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药用辅料聚L乳酸中乳酸单体的残留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色谱的条件,以甲醇-0.1mol.L磷酸二氢钾(5+95)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量为0.8mL.min-1,柱温为40℃。乳酸的质量浓度在2.00~1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高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50mg·L-1。对方法进行了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样品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l乳酸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乙基纤维素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勤卫 李明子 +1 位作者 董晓 钱军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7-20,共4页
聚L-乳酸(PLLA)和乙基纤维素(EC)的三氯甲烷溶液以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后,浇膜制备PLLA-EC可降解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所得共混物。共混物的PLLA组分可能形成结晶,且其熔点随着EC含量的... 聚L-乳酸(PLLA)和乙基纤维素(EC)的三氯甲烷溶液以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后,浇膜制备PLLA-EC可降解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所得共混物。共混物的PLLA组分可能形成结晶,且其熔点随着EC含量的增加而略微降低,结晶度和晶体完整度均显著下降。同时,共混物的亲水性随着E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这些因素影响着PLLA-EC共混物的降解性能,当EC含量高于30%时,PLLA-EC共混物在磷酸缓冲液中的降解速率迅速增大,并在EC为80%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乙基纤维素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温度及压力对降解型PLLA/β-TCP骨折内固定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立 董刚 +4 位作者 陈琳 陈爱政 姚亚东 康云清 尹光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5,100,共5页
讨论了以PLLA和β-TCP为原料以高温低压力条件下的模压成型作为成型手段,制备了β-TCP/PLLA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影响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较低的成形压力(5 MPa)、20... 讨论了以PLLA和β-TCP为原料以高温低压力条件下的模压成型作为成型手段,制备了β-TCP/PLLA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影响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较低的成形压力(5 MPa)、200℃的成形温度,β-TCP粉末含量为20%时,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约为80 MPa,抗压强度约为75 MPa,基本满足骨折内固定的要求,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N-(2-羟乙基)-L-谷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静夏 潘仕荣 +2 位作者 王炜 朱伟杰 王琴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 :合成具有良好水溶性、生物相容性、低毒和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以期作为键合药物的载体 .方法 :以L -谷氨酸为单体 ,经r -羧基的苄基保护 ,与光气 /甲苯液反应制备L-谷氨酸苄酯的羧酸酐 ,均聚得L -谷氨酸苄酯 (PBLG) ,然后经... 目的 :合成具有良好水溶性、生物相容性、低毒和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以期作为键合药物的载体 .方法 :以L -谷氨酸为单体 ,经r -羧基的苄基保护 ,与光气 /甲苯液反应制备L-谷氨酸苄酯的羧酸酐 ,均聚得L -谷氨酸苄酯 (PBLG) ,然后经由 2 -氨基乙醇胺解得聚 [N - ( 2 -羟乙基 ) -L -谷酰胺 ](PHEG) .结果 :对所合成物进行了UV、IR、HNMR、相对分子质量、羟基含量的表征 ,证实此物为PHEG .结论 :合成的聚 [N - ( 2 -羟乙基 ) -L -谷酰胺 ]的侧链上具有大量的羟基 ,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和反应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聚谷氨酸苄酯 聚[N-(2-差基-l-谷酰胺] 药物载体 离分子材料 合成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聚丁二烯基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炼 魏志勇 +1 位作者 高军 齐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3-426,共4页
以乙二醇和L-乳酸熔融直接缩聚制备双端羟基聚L-乳酸预聚物(PLLA),并用1H1、3C-NMR、DSC、XRD对PLLA结构和性能分析表征。以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偶联剂,端羟基聚L-乳酸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偶联反应制备橡胶改性聚乳酸基... 以乙二醇和L-乳酸熔融直接缩聚制备双端羟基聚L-乳酸预聚物(PLLA),并用1H1、3C-NMR、DSC、XRD对PLLA结构和性能分析表征。以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偶联剂,端羟基聚L-乳酸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偶联反应制备橡胶改性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并用FT-IR,1H1、3C-NMR对聚合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DSC测试结果表明聚氨酯有聚丁二烯段和聚乳酸段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基本在130℃。随着聚丁二烯含量的增加,结晶衍射峰逐渐消失,聚氨酯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断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聚氨酯呈微相分离结构和弹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聚丁二烯 聚氨酯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甲醚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联东 孙多先 +2 位作者 姚芳莲 霍建中 董岸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 (D ,L 乳酸 ) (PDLLA) /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PEDLLA) ,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PEDLLA纳米胶束 ,运用动态光散射法、氢核磁光谱法、芘荧光探针技术、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EDLLA纳米胶...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 (D ,L 乳酸 ) (PDLLA) /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PEDLLA) ,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PEDLLA纳米胶束 ,运用动态光散射法、氢核磁光谱法、芘荧光探针技术、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EDLLA纳米胶束。结果表明 ,胶束呈核壳结构 ,粒径为纳米级 ,受PDLLA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相中共聚物浓度的影响 ,PEDLLA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小于 2 4 3× 10 -6mol/L ,且随着PDLLA链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 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纳米沉淀技术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缬氨酸修饰石墨电极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刚 陆嘉星 +3 位作者 徐承天 高剑南 陈良 张五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8-80,共3页
聚L-缬氨酸修饰石墨电极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陈刚,陆嘉星,徐承天,高剑南,陈良,张五昌(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关键词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近年来,用化学修饰电极进行不对称合成日益... 聚L-缬氨酸修饰石墨电极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陈刚,陆嘉星,徐承天,高剑南,陈良,张五昌(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关键词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近年来,用化学修饰电极进行不对称合成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2].Non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缬氨酸 修饰电极 不对称还原 苯甲酰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