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杨洪 丁钧 +1 位作者 郭鹏 张治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同期8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9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慢性乙肝组、常规体检健康人员98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水平。将肝癌组按照随访1年期间是否转移分为26例转移组、63例未转移组、11例失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血清CHI3L1水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CHI3L1联合检测对肝癌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的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miR-106b水平升高,且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肝癌组,随肝脏疾病程度不断增加,其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谷丙转氨酶(ALT)、肿瘤> 3 cm占比、CHI3L1、细胞周期素A2(CCNA2)、肿瘤分期>Ⅲ期占比、细胞周期分子CDKN3、异常凝血酶原、谷氨酰转肽酶(GGT)、miR-106b、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肿瘤数量多发占比、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ALT、CCNA2、肿瘤> 3 cm、AST、GGT、肿瘤分期>Ⅲ期、AFP、CHI3L1、多发肿瘤、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TBA。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06b、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3.65%、准确度为84.27%、AUC值为0.776高于单项检测敏感度、准确度、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细胞周期分子CDKN3和血清CHI3L1、miR-106b水平升高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肝癌转移发生情况,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 壳多糖酶3蛋白1 微小RNA-106b 肝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岚 肖建平 +4 位作者 石皓 苏靖娜 赵頔 赵丽 唐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酪氨酸激酶-1 糖基化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o样激酶1(PLK1)的敲低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娜娜 高晨 陈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40,共7页
目的研究敲低Polo样激酶1(PLK1)后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评测LAH4-L1载体对小干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iGFP)的递送效率;反转录PCR检测PLK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蛋白水平;敲低PLK1水平后,采用CCK-8法检... 目的研究敲低Polo样激酶1(PLK1)后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评测LAH4-L1载体对小干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iGFP)的递送效率;反转录PCR检测PLK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蛋白水平;敲低PLK1水平后,采用CCK-8法检测HeLa细胞活性和生长抑制情况。结果 LAH4-L1-siPLK1纳米复合物可下调HeLa细胞PLK1约70%,并降低PLK1蛋白的表达,敲低PLK1后,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另外,LAH4-L1载体的基因递送效率能够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敲低HeLa细胞PLK1抑制癌细胞生长,LAH4-L1是一个较好的基因递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宫颈癌 polo激酶1(plk1) 基因沉默 LAH4-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00下调polo样激酶1表达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红鸽 范秉琳 +2 位作者 嵇晓辉 蔡新华 朱武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00(miR-100)对人肝癌HepG2细胞中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oligofectamine介导,将miR-100 mimics转染入HepG2细胞中,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P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microRNA-100(miR-100)对人肝癌HepG2细胞中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oligofectamine介导,将miR-100 mimics转染入HepG2细胞中,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P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AnnexinⅤ-FITC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miR-100 mimics成功转染HepG2细胞,转染效率为(88.75±2.22)%。转染48 h后,miR-100 mimics组HepG2细胞Plk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组[(0.71±0.01)vs(0.95±0.01)、(0.92±0.02)、(0.93±0.02),均P<0.01];转染72 h后,miR-100 mimics组Plk1蛋白几乎不表达,同时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组[(26.95±6.72)%vs(15.03±5.12)%、(6.88±3.71)%、(9.00±3.37)%,均P<0.05]。结论:miR-100能够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EPG2细胞 microRNA-100 polo激酶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其对Polo样激酶1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琼 白明 +3 位作者 辛建保 陶晓南 金阳 苏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32-838,共7页
利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抑制剂氯化锂作用于A549细胞,观察细胞形态与增殖的改变及其对Polo样激酶1(Plk1)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GSK3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细胞... 利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抑制剂氯化锂作用于A549细胞,观察细胞形态与增殖的改变及其对Polo样激酶1(Plk1)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GSK3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细胞周期蛋白B1和Plk1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Plk1mRNA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氯化锂对Plk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mmol/L氯化锂作用48h后,A549细胞即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减慢并发生G2/M期阻滞;Plk1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53蛋白表达增强,而细胞周期蛋白B1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氯化锂作用24h后,可见pGL2-Plk1转染组中荧光素酶活性增高(与对照质粒相比,P<0.05),48h后更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氯化锂减慢A549细胞增殖,导致G2/M期阻滞,并能增强Plk1启动子活性,促进Plk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polo激酶1 糖原合成酶激酶3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o样激酶1在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监测点中的功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尚增甫 徐勤枝 周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2-607,共6页
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是一类从酵母到人类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调控因子.Plk1随有丝分裂进程定位于不同位点,调节分裂期进入、纺锤体形成和胞质分裂等过程.Plk1能够与磷酸化的... 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是一类从酵母到人类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调控因子.Plk1随有丝分裂进程定位于不同位点,调节分裂期进入、纺锤体形成和胞质分裂等过程.Plk1能够与磷酸化的停靠蛋白结合,从而在不同空间被激活以满足其在细胞周期中的不同功能.Plk1还参与G2和M期DNA损伤监测点的调节,对于DNA损伤恢复后重新进入有丝分裂期是必须的.目前,Plk1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在DNA损伤监测点中发挥的重要功能正在被广泛研究.Plk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且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对于Plk1功能的深入研究为以Plk1为靶的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监测点 polo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olo样激酶1对鼻咽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红丽 王栢耀 袁亚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229,共8页
目的:探索抑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运用siRNA和小分子抑制剂BI2536抑制CNE-1和CNE-2细胞内PLK1的表达或磷酸化,通过MTT法检测抑制... 目的:探索抑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运用siRNA和小分子抑制剂BI2536抑制CNE-1和CNE-2细胞内PLK1的表达或磷酸化,通过MTT法检测抑制PLK1对NP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对辐射后DNA损伤位点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及曲线拟合计算对辐射后细胞放射生物参数和放射增敏比(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SER)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制PLK1可以明显抑制NP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和有丝分裂灾难。抑制NPC细胞PLK1联合射线辐射后,NP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CNE-1:P<0.05;CNE-2:P<0.05),且随着BI2536浓度的增大克隆形成能力下降更加明显(CNE-1:P<0.05;CNE-2:P<0.05);细胞生存分数明显降低(均P<0.05);核中γ-H2AX位点数目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siR-PLK1转染CNE-1和CNE-2后SER分别为1.1988和1.3198,BI2536处理CNE-1和CNE-2后SER分别为1.5508和1.2028。结论:抑制PLK1可以抑制NPC细胞增殖,诱导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和有丝分裂灾难,并能显著提高NPC细胞辐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激酶1 鼻咽癌 小分子抑制剂B12536 辐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Polo样激酶1的筛选与鉴定
8
作者 都建 程里 +2 位作者 陈立建 陈滢 安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1)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1)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的阳性相互作用蛋白中包括Plk1,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两者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两者共定位于有丝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期的中体。结论:Plk1是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中体的成熟,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以及DNA的损伤应答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其与14-3-3ζ的相互作用为14-3-3蛋白家族参与有丝分裂(M期)的调控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polo激酶1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有丝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o样激酶1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丽丽 王海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720-723,共4页
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PLK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LK1在人类80%肿瘤类型中均过表达,且该激酶的高表达是多数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PLK1是近几年医学领域的研... 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PLK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LK1在人类80%肿瘤类型中均过表达,且该激酶的高表达是多数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PLK1是近几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细胞中高表达,有望成为治疗CRPC的新靶点。本文就PLK1的基本结构与功能、PLK1与CRPC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及抑制PLK1治疗CRPC的研究进行综述,为PLK1在CRPC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激酶1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合成致死 联合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用于Polo-box结构域的Polo样激酶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爱红 常玉杰 +1 位作者 江程 孙海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Polo样激酶1(Plk1)的过度表达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多个不同结构的作用于ATP结合口袋和底物结合位点的小分子Plk1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Polo-box结构域(PBD)是Plks特有的结构域,对Plk1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 Polo样激酶1(Plk1)的过度表达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多个不同结构的作用于ATP结合口袋和底物结合位点的小分子Plk1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Polo-box结构域(PBD)是Plks特有的结构域,对Plk1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与底物的结合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另一个靶向型Plk1抑制剂研究的潜在靶点。本文介绍了Plk1的PBD功能,从小分子化合物和含有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短肽及其衍生物两个方面综述了作用于PBD的Plk1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类抑制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激酶1 polo-box结构域 抑制剂 抗肿瘤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Polo样激酶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凯来 卢帅 +3 位作者 高毅平 杨培 唐伟方 陆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有丝分裂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人类80%的肿瘤类型中,PLK1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该激酶很少表达。临床治疗中,该激酶的过度表达是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有丝分裂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人类80%的肿瘤类型中,PLK1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该激酶很少表达。临床治疗中,该激酶的过度表达是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PLK1抑制剂可以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多个阶段产生作用,如阻碍中心体成熟、纺锤体形成和胞质分裂等,从而诱导分裂混乱、扰乱周期进程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因此,对PLK1的研究是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PLK1抑制剂的临床前研究及若干化合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激酶1 有丝分裂 肿瘤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2/Mst1信号通路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12
作者 穆怀彬 李静 +1 位作者 李燕 卢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大鼠颈静脉输注5、10及15μg/kg的rhBNP溶液,其余大鼠颈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心脏超声检测LVIDd、LVIDs、LVEDV、LVESV;BL-420生物机能实验检测LVEDP、±dp/dt max;测量BW、THW/BW、LVW/BW;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生成;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NF2、Mst1、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均升高(P<0.05),±dp/dt max、Bcl-2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降低(P<0.05),±dp/dt max、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新活素可显著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加快心肌组织血管新生,这与抑制NF2/Mst1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脏重构 血管生成 神经细丝蛋白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调节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陈光华 庞宗林 +1 位作者 杨云心 李惠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0-1704,1713,共6页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组)、MG组、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厚朴酚+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MG+Nec-1组)。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肝脏病理组织形态;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血清ALT、AST、AMY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IL-1β、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胰腺和肝细胞水肿、出血,炎症细胞增加,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SAP组比较,MG组和Nec-1组胰腺和肝损伤明显减轻,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下降(P<0.05),MG组和Nec-1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Nec-1对SAP的效果优于MG和Nec-1。结论:MG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减轻SAP大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olo样激酶1表达靶向DNA错配修复相关通路并抑制卵巢癌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娟 何苗 +3 位作者 袁春兰 李红梅 邓小梅 肖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1-878,共8页
目的:观察Polo样激酶1(PLK1)在卵巢癌(O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抑制PLK1表达对耐5-氟尿嘧啶(5-FU)的OC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2011年4月~2018年12月的126名OC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LK1在OC组织及邻近正常... 目的:观察Polo样激酶1(PLK1)在卵巢癌(O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抑制PLK1表达对耐5-氟尿嘧啶(5-FU)的OC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2011年4月~2018年12月的126名OC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LK1在OC组织及邻近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体外构建耐5-FU的OC细胞系(OVCAR3-5FU_(res)和SKOV3-FU_(res))。将PLK1重组质粒和PLK1-sh RNA慢病毒载体(sh-PLK1)分别转染到OVCAR3、SKOV3、OVCAR3-5FU_(res)和SKOV3-5FU_(res)细胞中。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串联亲和纯化和质谱分析确定PLK1在OC细胞中的结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OC细胞系中,PLK1水平显著上调(P<0.05);并且在大多数OC组织中,PLK1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上调(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LK1高表达OC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显著短于PLK1低表达OC患者(P<0.001)。OC中PLK1水平的升高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和错配修复缺陷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与阴性对照细胞相比,转染sh-PLK1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PLK1重组质粒的OVCAR3和SKOV3细胞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细胞。通过串联亲和纯化和质谱分析确定人Mut S蛋白同系物2(hMSH2)是PLK1在OC细胞中的结合蛋白,并且h MSH2基因敲除使sh-PLK1转染的OVCAR3-5FU_(res)细胞的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抑制PLK1表达通过靶向h MSH2提高了OC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激酶1 卵巢癌 DNA错配修复 人MutS蛋白同系物2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ublecortin样激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孟庆彬 于健春 +6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周炜洵 李霁 周立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LK1在胃癌及癌旁...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LK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122例胃癌患者中,51例存在DCLK1高表达。DCLK1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29)、脉管癌栓(P=0.029)密切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DCLK1高表达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0%和37.0%,明显低于DCLK1低表达者的65.8%和64.5%(P均=0.001)。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CLK1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36)。结论 DCKL1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相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潜在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cortin激酶-1 胃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罗样激酶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威 陈爱山 +3 位作者 殷红专 尹剑桥 闫兆鹏 刘宝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细胞系中保罗样激酶1(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组织67例、配对癌旁肝硬化组织27例及正常肝组织5例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West...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细胞系中保罗样激酶1(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组织67例、配对癌旁肝硬化组织27例及正常肝组织5例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细胞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1%(51/67),其中强阳性44.8%(30/67),在配对的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而5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无明显表达。高分化HCC中Plk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HCC(P<0.01);无包膜侵犯的HCC组织中Plk1蛋白的表达高于有包膜侵犯的HCC组织(P<0.05);Plk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及门静脉有无癌栓无关。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中均存在Plk1蛋白的过表达。结论 Plk1在HCC中表达率较高,其阳性表达可能是HCC发生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早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病理学 细胞培养 保罗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调节仔猪空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珂珂 孙雨晴 +4 位作者 万晶 邓波 门小明 吴杰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12-3916,共5页
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 GLP-2)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信号传导机制。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9mol/L p GLP-2(p GLP-2组)和10-9mol/L p GLP-2、10μmol/L U0126(p GLP-2... 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 GLP-2)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信号传导机制。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9mol/L p GLP-2(p GLP-2组)和10-9mol/L p GLP-2、10μmol/L U0126(p GLP-2+U0126组),对照组不添加以上试剂,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测定IPEC-J2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ZO-1)、occludin、claudin-1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PEC-J2细胞培养液中添加p GLP-2显著增加了ZO-1、occludin、claudin-1以及p42-ERK1/2、p44-ERK1/2的蛋白表达量(P<0.05);与p GLP-2组相比,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ERK1/2的抑制剂U0126,显著降低了ZO-1、occludin、claudin-1以及p42-ERK1/2、p44-ERK1/2的蛋白表达量(P<0.05)。综合得出,ERK1/2通路是p GLP-2调控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一条重要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胰高血糖素肽-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肠道GLP-1分泌的影响
19
作者 邹雅倩 陈靓 +2 位作者 慕佳 王雅靖 陈絮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7-345,共9页
目的:研究青钱柳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低剂量青钱柳(400 mg/kg)... 目的:研究青钱柳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低剂量青钱柳(400 mg/kg)、高剂量青钱柳(800 mg/kg)以及二甲双胍(150 mg/kg),连续灌胃给药8周,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记录摄食量,测定空腹血糖值。给药8周后,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测定大鼠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百分含量、空腹胰岛素、GLP-1、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肝脏组织中糖原水平、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活性;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GCG、PC1/3及肝脏组织中GK mRNA表达的相对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GL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青钱柳低、高剂量组可有效控制大鼠摄食量,稳定体质量,正向调节T2DM动物基本状态;青钱柳低、高剂量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百分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青钱柳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HE染色结果表明,青钱柳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病理损伤;肝脏及结肠组织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结果表明,青钱柳可显著提高循环及结肠组织中GLP-1表达及分泌水平(P<0.05,P<0.01),提高肝脏GK活性及mRNA表达,恢复肝糖原水平(P<0.05,P<0.01)。结论:青钱柳可有效稳定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调节GLP-1合成与分泌,对肝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肝肠轴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肽-1 葡萄糖激酶 肝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