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负荷弹性的充电桩共享时间窗冲突控制策略
1
作者 黄小庆 段建焱 +4 位作者 李隆意 张琪媛 朱彬 黄会 于慎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81-2991,I0011,共12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桩共享是缓解当前充电难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充电桩共享中存在的EV与EV、EV与共享桩之间的时间冲突问题,该文基于EV充电负荷弹性可调节,提出一种充电桩共享时间窗冲突问题的求解策略。首先,分析共享...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桩共享是缓解当前充电难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充电桩共享中存在的EV与EV、EV与共享桩之间的时间冲突问题,该文基于EV充电负荷弹性可调节,提出一种充电桩共享时间窗冲突问题的求解策略。首先,分析共享充电桩时间窗冲突问题,提出基于EV充电时间弹性的共享充电思路;接着,建立计及时间冲突的共享车桩匹配模型,利用差分思想,将非凸非线性约束转化为线性约束;在满足EV充电需求的前提下,收缩EV充电时段区间,以解决EV与EV、EV与共享充电桩之间的时间冲突问题;引入二进制辅助变量,使原非线性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模型。进一步,针对模型中约束随决策量激增问题,提出基于充电时间调节的改进车桩匹配方法。结果表明,论文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共享车桩匹配成功数、共享桩使用率,算法求解效率高,能解决大规模充电桩共享中多重时间冲突导致车桩匹配成功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共享充电 时间窗冲突 车桩匹配 充电负荷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Bi-GRU和交叉注意Transformer的多模态情感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嘉华 陈景霞 白义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多模态语音情感识别是近年来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不同模态的数据存在异构性和不一致性,将不同模态信息有效地融合起来并学习到高效的表示形式是一个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序信息建模和交... 多模态语音情感识别是近年来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不同模态的数据存在异构性和不一致性,将不同模态信息有效地融合起来并学习到高效的表示形式是一个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序信息建模和交叉注意力的多模态语音情感识别模型.首先采用时间卷积网络(Time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提取语音、文本和视频数据的深层时序特征,使用双向门控递归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捕捉序列数据的上下文信息,提高模型对序列数据的理解能力.然后基于交叉注意力机制和Transformer构建多模态融合网络,用于挖掘并捕获音频、文本和视觉特征之间交互的情感信息.此外,在训练过程中引入弹性网络正则化(Elastic Net Regularization)防止模型过拟合,最后完成情感识别任务.在IEMOCAP数据集上,针对快乐、悲伤、愤怒和中性四类情感的分类实验中,准确率分别为87.6%、84.1%、87.5%、71.5%,F1值分别为85.1%、84.3%、87.4%、71.4%.加权平均精度为80.75%,未加权平均精度为82.80%.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较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多模态情感识别 时间卷积网络 交叉注意力机制 弹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WO-TEB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自主路径规划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凯 韩西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解决移动机器人自主进行路径规划时存在的规划效率低、动态性不足、环境适应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白鲸优化算法(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IBWO)和时间弹性带(timed elastic band,TEB)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准... 为解决移动机器人自主进行路径规划时存在的规划效率低、动态性不足、环境适应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白鲸优化算法(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IBWO)和时间弹性带(timed elastic band,TEB)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准对立学习机制和自适应螺旋捕食策略改进的IBWO算法进行全局规划,从而获取全局寻优阶段的最佳路径。其次,在局部规划阶段,采用改进的两阶段TEB算法,根据当前实时环境对全局最佳路径进行局部调整及优化。最后,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仿真及试验,仿真结果表明IBWO-TEB算法较其他算法在行驶距离、规划时长方面均更短;试验验证了IBWO-TEB算法优良的真实性能,可有效帮助移动机器人完成自主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优化算法 时间弹性带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波资料弹性参数反射波旅行时反演
4
作者 李青阳 李斐 +3 位作者 曾亚丽 段沛然 任雄风 葛炳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09,共8页
针对目前陆上勘探主要采集的纵波资料与日益增长的弹性多参数模型预测需求之间的矛盾,文中从经典弹性动力学中本构方程出发,通过将本构方程分解为胀缩与剪切张量,推导出弹性介质中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该方程可以完美匹配纵... 针对目前陆上勘探主要采集的纵波资料与日益增长的弹性多参数模型预测需求之间的矛盾,文中从经典弹性动力学中本构方程出发,通过将本构方程分解为胀缩与剪切张量,推导出弹性介质中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该方程可以完美匹配纵波资料,同时波形信息中同时存在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响应,具备反演弹性多参数模型功能,基于此搭建了基于纵波资料弹性参数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理论框架。由于全波形反演的高度非线性,准确的初始速度建模尤为重要,文中引入反射波波形反演理论,通过沿波路径成像恢复背景模型中、低波数信息,提高成像准确度,同时避免周期性跳跃导致反演失败。为验证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均匀模型对比不同震源激发下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与声波方程、弹性波方程波的传播特征,并给出辐射模式验证试验;然后利用Sigsbee 2A重采样模型验证了反演方法在背景速度模型恢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旅行时反演 纵波资料 弹性参数 声-弹方程耦合模式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姿传感器在冻雨区输电线路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庆昊 刘天宇 王璋奇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5-603,共9页
冻雨作为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常导致高压输电线路积冰,当积冰达到一定的厚度后,覆冰的脱落会引发导地线间的闪络,进而导致城市电力供应大面积中断.在冻雨频发区域,故障线路相较于正常线路而言,呈现出导线位移和张力变化较大的显著特征... 冻雨作为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常导致高压输电线路积冰,当积冰达到一定的厚度后,覆冰的脱落会引发导地线间的闪络,进而导致城市电力供应大面积中断.在冻雨频发区域,故障线路相较于正常线路而言,呈现出导线位移和张力变化较大的显著特征.这些新的特征对现有监测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位姿传感器的冻雨区输电线路监测方法.首先分析了无线位姿传感器的优势,开发对应的上位机,设计了一种将传感器安装在直线塔悬垂绝缘子串上,利用测量的倾角结合串长计算实时档距的方案;其次,算法解决实时线长难以测量的问题,并结合实时档距和实时线长得到导线动态张力提出一种基于导线弹性变形的输电线路监测算法,依据相似准则搭建四塔三线输电线路缩比实验平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利用位姿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实现对线路张力和位移进行实时精准监测,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姿传感器 冻雨 输电线路 解析解 实时档距 弹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TT-iTransformer时序预测的容器群伸缩策略研究
6
作者 陈奇超 叶楠 曹炳尧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8-98,共11页
Kubernetes默认的HPA策略因其特有的响应性机制而存在扩缩容滞后的局限。为了提高资源的响应性能和资源利用率,本文引入了基于时序资源负载预测的弹性伸缩策略,预测部分创新得提出了WTT-iTransformer模型对集群资源进行预测。已知iTrans... Kubernetes默认的HPA策略因其特有的响应性机制而存在扩缩容滞后的局限。为了提高资源的响应性能和资源利用率,本文引入了基于时序资源负载预测的弹性伸缩策略,预测部分创新得提出了WTT-iTransformer模型对集群资源进行预测。已知iTransformer不仅在长期序列预测表现优异,还可通过变量序列作为token嵌入获取了多变量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增加了小波变换卷积层WTConv2d和多尺度时间卷积网络的WTT-iTransformer模型可以更精确地从时、频域两方面提取资源时间序列的长期特征与依赖关系,更符合容器使用特征的预测。基于该模型的负载变化预测,能够实现高、低流量发生的初期进行快速扩缩容,以解决反应滞后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WTT-iTransformer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更低的训练误差,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集群负载的变化趋势,改进的弹性伸缩策略与Kubernetes传统的HPA相比更加智能、稳定,在负载特征明显、突发性负载较多的场景展现出显著提升,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bernetes 时序预测模型WTT-iTransformer 负载预测 混合弹性伸缩策略 小波变换卷积 时间卷积网络 i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球壳冲击噪声时频特性仿真及试验
7
作者 陈添宝 彭子龙 +2 位作者 孙瑶 柯慧程 王重凯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8-505,621,共9页
针对球形薄壳结构碰撞瞬态噪声预报及传播规律的问题,结合时域有限元法和瞬态边界元法,建立了一种弹性壳体碰撞瞬态噪声时域特征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通过时域有限元法建立球壳碰撞的瞬态动力学数值模型,得到球壳之间发生弹性碰撞时产... 针对球形薄壳结构碰撞瞬态噪声预报及传播规律的问题,结合时域有限元法和瞬态边界元法,建立了一种弹性壳体碰撞瞬态噪声时域特征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通过时域有限元法建立球壳碰撞的瞬态动力学数值模型,得到球壳之间发生弹性碰撞时产生的动力学响应;其次,结合瞬态边界元法,实现了弹性球壳碰撞噪声的辐射声场重现;最后,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了主动球壳冲击速度、球壳厚度和尺寸对碰撞辐射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壳碰撞冲击噪声的主要成分为加速度噪声。仿真结果、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三者基本吻合,验证了该仿真方法能够精细捕捉弹性壳体的振速分布和噪声特征,弥补了常规频域间接法对短时宽带瞬态噪声模拟部分失真的不足,为冲击噪声的分析、预测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壳 冲击噪声 弹性碰撞 时域有限元 时域边界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EB的机器人电机运动规划算法
8
作者 坚葆林 张博文 李许军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针对传统时间弹性带(Time elastic band,TEB)算法在稠密障碍物环境中存在的全局路径偏离、路径不平滑及机器人运动不连续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电机控制优化的改进TEB平滑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机器人静态位姿进行动态自适应采样,确保... 针对传统时间弹性带(Time elastic band,TEB)算法在稠密障碍物环境中存在的全局路径偏离、路径不平滑及机器人运动不连续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电机控制优化的改进TEB平滑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机器人静态位姿进行动态自适应采样,确保机器人在高密度障碍物区域中紧密跟随全局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TEB优化目标函数的扩展,利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引入轨迹连续性代价约束,减少电机的频繁加减速行为,实现机器人的路径平滑与运动连续。通过仿真对比试验,验证了所提改进TEB算法相较于现有基准算法,在保持电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能够规划出更贴近全局路径的平滑轨迹,使机器人高效穿越稠密障碍物区域。本研究为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能力与电机控制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弹性带 电机控制 动态自适应 五次多项式插值 轨迹连续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某特殊设防类建筑隔震结构一体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9
作者 张龙飞 刘翔宇 +2 位作者 董一桥 刘帮 刘志强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结合云南省昆明市某特殊设防类建筑设计项目,介绍一种基于《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特殊设防类建筑一体化隔震设计方法。采用YJK软件进行结构设计,选取7条符合规范要求的地震动时程,借助ETABS分析平台对结构分别进行设防、罕遇与极罕遇地... 结合云南省昆明市某特殊设防类建筑设计项目,介绍一种基于《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特殊设防类建筑一体化隔震设计方法。采用YJK软件进行结构设计,选取7条符合规范要求的地震动时程,借助ETABS分析平台对结构分别进行设防、罕遇与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讨论特殊设防类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橡胶支座的拉、压极限应力控制指标。分析发现:隔震技术有效降低了结构的水平向地震响应;在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楼面水平加速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楼面水平加速度,以及隔震橡胶支座的拉、压应力与水平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隔震橡胶支座水平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隔震橡胶支座的拉、压力限值分别以1 MPa、20 MPa控制,结果偏于安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隔震结构达到了“设防地震不坏、罕遇地震可修、极罕遇地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设防类建筑 一体化隔震设计 极罕遇地震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转换层的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10
作者 田轲 郝晋升 +1 位作者 李艳敏 张勃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共12页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点有限元分析、穿层柱屈曲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构件配筋设计时采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包络值可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构件的弹塑性损伤、钢筋和钢材的塑性变形、构件的性能等级均在合理范围;不连续楼板可以可靠传递地震力、转换节点安全可靠、穿层柱的计算长度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损伤 屈曲稳定分析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Elastic Net结合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在亚组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佩 许军 +2 位作者 黄福强 刘颖欣 安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0-1206,共7页
目的针对临床试验中的生存数据,基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提出一种亚组识别方法。方法将Adaptive Elastic Net应用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称为惩罚模型),通过检验协变量与治疗组别的交互项来识别亚组相关协变量。采用基于极大似然的change-poin... 目的针对临床试验中的生存数据,基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提出一种亚组识别方法。方法将Adaptive Elastic Net应用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称为惩罚模型),通过检验协变量与治疗组别的交互项来识别亚组相关协变量。采用基于极大似然的change-point算法寻找预测计分的截断点以对患者进行亚组分类。采用二阶段适应性设计,以评价治疗效果是否存在于所识别的获益亚组人群中。对比四种模型(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单变量模型,以及不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单变量模型)的亚组识别效果。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样本量较小、删失率较高、获益亚组占比较小以及样本量不超过协变量个数的情况下,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在获益亚组的识别上有明显的优势;而其他情况下,则是不含主效应的单变量模型较优。在二阶段适应性设计中,这两种模型进行亚组识别的Ⅰ类错误均控制在0.05左右;当潜在获益亚组时,相比于传统设计,适应性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效能。结论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适用于生存数据的亚组识别;相比于传统设计,二阶段适应性设计更适用于潜在获益亚组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失效时间模型 适应性设计 change-point算法 精准医疗 ADAPTIVE elastIC 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ptive Elastic Net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的亚组识别方法的应用拓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红霞 康佩 +3 位作者 刘颖欣 黄福强 陈征 安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8,共8页
目的针对适应性设计下的Adaptive Elastic Net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亚组识别方法进行更多适用条件下的研究,以获得该方法最佳应用效果所对应的参数。方法基于前期所提出的亚组识别方法,进一步探讨协变量间相关性、二阶段显著性水准([α1]... 目的针对适应性设计下的Adaptive Elastic Net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亚组识别方法进行更多适用条件下的研究,以获得该方法最佳应用效果所对应的参数。方法基于前期所提出的亚组识别方法,进一步探讨协变量间相关性、二阶段显著性水准([α1]和[α2])、协变量与样本量比例对该方法的影响。通过模拟研究,探讨含/不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在不同情形下的亚组识别效果。结果协变量间的相关性r=0、0.3、0.5时,检验效能(power)表现稳定;在二阶段自适应设计中,当[α1]和[α2]分别为0.035和0.015时,模型的power最高;固定样本量n的情况下,power随着待选协变量个数与n比例的上升而下降,比例升到1之后power呈现平稳趋势;对于不同生存时间的参数分布,单变量模型表现出不同的模式,而惩罚AFT模型相对稳定。结论协变量间的相关性不影响检验power;(0.035,0.015)可作为自适应设计显著性水准的参考设置;获益亚组与非获益亚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小时,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性AFT模型(Penalized,Eq_in)优于不含协变量主效应的单变量AFT模型(Univariate,Eq_ex);当协变量数量与样本量的比值小于1时,“Univariate,Eq_ex”的power更高;否则,“Penalized,Eq_in”的效果会更好;生存数据的参数分布对单变量模型的影响较大,但对惩罚模型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失效时间模型 ADAPTIVE elastIC NET 适应性设计 生存数据 亚组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聚合物驱渗流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会影 史博文 +5 位作者 毕永斌 沈文霞 许严芮 尹洪军 夏惠芬 赵欣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7-861,共15页
聚合物驱已成为国内外化学驱中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方法之一,其在大庆油田的60年开发稳产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约13%.聚合物驱主要机理为改善流度比,提高注入液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驱油效率.近几年,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驱已成为国内外化学驱中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方法之一,其在大庆油田的60年开发稳产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约13%.聚合物驱主要机理为改善流度比,提高注入液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驱油效率.近几年,聚合物溶液黏弹性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波及面积从而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作用机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文章从聚合物溶液黏弹特性、聚合物驱微观可视化实验、岩心驱替实验及驱油机理理论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论述了国内外关于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实验手段及方法,给出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产生的法向应力能够进一步对水驱后残余油产生“拉”“拽”作用,从而使其比纯黏性流体进一步提高在多孔介质内的微观波及效率及驱油效率,明确了弹性湍流是产生表观增稠的本质,对提高驱油效率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黏弹性聚合物驱渗流机理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弹性湍流产生的条件、黏弹性对不同尺寸孔隙内不同类型原油采收率的贡献及弹性与油藏润湿性的协同影响等机理成为未来研究的挑战与方向.论文的归纳能够为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机理深入研究及矿场设计优选聚合物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聚合物 渗流机理 松弛时间 驱油效率 弹性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建筑韧性目标的减隔震设计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振超 张家浩 +2 位作者 霍静轶 黄漪澜 计静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为培养土木工程类学生防灾减灾设计能力,本文以《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核心内容,提出建筑物在遭受设防地震时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并根据使用功能及损坏后果提出Ⅰ、Ⅱ类建筑性能目标。以预期抗... 为培养土木工程类学生防灾减灾设计能力,本文以《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核心内容,提出建筑物在遭受设防地震时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并根据使用功能及损坏后果提出Ⅰ、Ⅱ类建筑性能目标。以预期抗震韧性目标为导向,提出一种面向两区八类建筑的“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策略,以实现《导则》对Ⅰ、Ⅱ类建筑进行减隔震设计时正常使用要求,提高震后建筑维持和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选取某医技楼和学校作为Ⅰ类和Ⅱ类建筑的典型算例,以震后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指标提出预期韧性目标,并对其按照韧性设防策略进行隔震与减震设计。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采用SAUSG-RES提取工程需求参数进行韧性等级评定。结果表明,两区八类建筑采用韧性设防策略后,结构在遭受设防地震时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经过简单修复后可恢复使用功能,达到韧性一星等级;在遭受罕遇地震后经过适度修复可恢复使用功能,达到高韧性等级。韧性设防策略不仅完善了传统抗震设防的不足,而且衔接《导则》要求与工程设计习惯,为抗震设计课程高阶性改革提供了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设防策略 隔震技术 减震技术 韧性等级评价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ne-cor自动聚焦成像算子的弹性波微地震逆时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杰 唐正威 +1 位作者 韩盛元 王海成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80,共13页
微地震震源定位是微地震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微地震震源位置可以通过微地震信号的逆时反传来确定。在弹性介质逆时定位过程中,微地震信号中的P波、S波会耦合在一起,在震源聚焦结果中产生假象,影响震源方位的拾取。提出了基于Tene-cor聚焦... 微地震震源定位是微地震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微地震震源位置可以通过微地震信号的逆时反传来确定。在弹性介质逆时定位过程中,微地震信号中的P波、S波会耦合在一起,在震源聚焦结果中产生假象,影响震源方位的拾取。提出了基于Tene-cor聚焦成像算子的弹性波微地震逆时定位算法,首先,通过纵横波解耦的弹性波方程得到P波和S波的逆时波场,然后,施加Tene-cor成像算子对解耦的逆时波场记录进行互相关成像得到震源位置。分别利用合成数据和野外实际数据测试了该算法的定位效果。数值算例表明,该定位算法除了能够压制成像结果中因波场耦合导致的串扰噪声外,还可以聚焦因干涉成像产生的辐射状假象,在不同检波器采集条件、频带缺失和速度模型不精确的条件下,该算法相较于传统定位成像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震源定位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逆时定位 聚焦函数 弹性波解耦 成像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各向异性TI介质中的P/S波快速解耦技术及在弹性波逆时偏移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辉 尹国庆 +8 位作者 徐珂 王志民 王海应 梁景瑞 来姝君 左佳卉 鲜成钢 申颍浩 赵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0-683,共14页
随着多分量采集技术的发展,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在三维各向异性介质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耦合的P波场和S波场,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串扰噪声,降低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针对具有倾斜各向异... 随着多分量采集技术的发展,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在三维各向异性介质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耦合的P波场和S波场,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串扰噪声,降低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针对具有倾斜各向异性对称轴的三维横向各向同性(Transverse Isotropy,TI)介质,提出了一种矢量弹性波场快速解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移剖面的成像质量.该方法首先通过坐标转换,将观测系统坐标系的垂直轴旋转到TI介质的对称轴方向,在新坐标系下,根据具有垂直对称轴的三维横向各向同性(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VTI)介质中的分解算子,推导出三维TI介质解耦算子表达式.接着引入一种在空间域快速计算分解波场的方法,来实现空间域矢量P波场和S波场分离,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最后,通过点积成像条件,将提出的P/S波分解方法引入到三维TI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中,得到高精度的PP和PS成像.与以往的波场分解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数值稳定和计算效率高的特点.数值算例表明,应用上述三维TI分解算子得到的偏移剖面有效压制了噪声,提高了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各向异性介质 弹性波逆时偏移 矢量P/S波场分解 多分量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深部地热岩体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17
作者 黄建平 杨秀金 +3 位作者 张鑫 王扬州 陈亮 高建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世界的日益关注,因此对于深部地热岩体的高精度成像格外重要。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是利用耦合纵横波直接成像,从而得到耦合波场的成像结果;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串扰假象,导致成像结果不够清晰;...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世界的日益关注,因此对于深部地热岩体的高精度成像格外重要。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是利用耦合纵横波直接成像,从而得到耦合波场的成像结果;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串扰假象,导致成像结果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基于解耦的弹性波方程,实现纵横波场的分离;通过利用内积成像条件,对两个典型的干热岩模型进行数值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耦合波场成像结果,基于解耦方程分离得到的弹性波成像剖面具有更清晰的同相轴,深部能量更加均衡,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深部地热岩体的高质量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热岩体 弹性波成像 纵横波分离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弹性波逆时偏移
18
作者 陈生昌 李代光 龚新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4-1953,共10页
为了得到物理意义明确、地质可解释的偏移成像结果,当前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需要在偏移过程中对外推的弹性波场进行P/S波分解,以消除物理上相互不匹配的波型在偏移成像结果中产生的交叉噪声.给定具有地震波运动学特征准确的地下介质光... 为了得到物理意义明确、地质可解释的偏移成像结果,当前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需要在偏移过程中对外推的弹性波场进行P/S波分解,以消除物理上相互不匹配的波型在偏移成像结果中产生的交叉噪声.给定具有地震波运动学特征准确的地下介质光滑模型,本文首先给出了作为地震数据线性反演的偏移所对应的一般正演表达式;再利用各向同性弹性波方程,推导出了适合弹性介质光滑模型的P/S波解耦的弹性波方程,即纵波弹性波方程和横波弹性波方程;最后对各向同性弹性波逆时偏移提出了新方法和新认识.对于纯P(或S)波震源激发得到的地震数据的各向同性弹性波逆时偏移,提出了对外推的弹性波场无需进行P/S波分解,在偏移成像结果中也不会出现交叉噪声的新方法;对于P/S波复合震源激发得到的地震数据的各向同性弹性波逆时偏移,提出了即使对外推的弹性波场进行P/S波分解,在偏移成像结果中还会出现交叉噪声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光滑偏移模型 逆时偏移 无P/S波分解 交叉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框-筒结构组合减隔震抗震性能研究
19
作者 郭远翔 刘璐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52,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减震、隔震技术逐渐在高层结构中应用,并且提出了减震、隔震装置联合使用的新型组合减隔震技术。本文为研究高层组合减隔震结构中阻尼器布置位置对隔震效果的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某框架-核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减震、隔震技术逐渐在高层结构中应用,并且提出了减震、隔震装置联合使用的新型组合减隔震技术。本文为研究高层组合减隔震结构中阻尼器布置位置对隔震效果的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某框架-核心筒结构采取传统抗震、隔震、隔震-隔震层减震和隔震-非隔震层减震4种抗震方案,并选取7条地震波,通过Perform-3D软件对其分别进行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结构宏观指标发现:相比隔震结构,组合减隔震结构能有效降低地震响应;黏滞阻尼器设置在非隔震层的组合减隔震结构抗震效果最佳,提高了结构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减隔震 框架-核心筒结构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价格弹性矩阵的深谷电价多目标定价策略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恒宇 韩冬 +1 位作者 任曦骏 梁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8-967,共10页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未来能源电力的发展形态,由此导致的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使系统净负荷曲线呈现剧烈的波动性和显著的深谷特征,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以及供需平衡提出了新挑战。为此,提出...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未来能源电力的发展形态,由此导致的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使系统净负荷曲线呈现剧烈的波动性和显著的深谷特征,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以及供需平衡提出了新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价格弹性矩阵的需求侧深谷电价多目标定价模型。首先,确立基于模糊隶属度的深谷时段划分方法,并利用贝叶斯判别法对时段划分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估。其次,针对用户需求响应的动态性,建立具有时变特征的价格弹性矩阵模型衡量用户的响应程度。最后,以用户满意度和系统峰谷差作为待优化的两个目标,建立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的深谷电价定价模型,并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得到其Pareto最优解。为了检验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中国华东地区某省的实际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可在高比例新能源渗透情景下降低峰谷差,促进用户用电行为向深谷时段转移,缓解电力系统在深谷时段的运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谷电价 需求响应 时变价格弹性矩阵 贝叶斯判别 PARETO解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