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erary Construction of Liang Qichao's China Dream in Late Qing Dynas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ang Qichao's Political Novels
1
作者 Xiao Aiy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9-284,共6页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l fictions,which fully embody his deep thinking over China’s destiny at that time under impacts of western politics as well as his practical activities.H is political fiction does not only pioneer new forms and contents of modern fiction,but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leading numerous writers to construct a"Chinese Dream"literature by granting politics as theme of fiction and shaping of political heroes.W hat’s more,his political fiction also becomes a basi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影响 梁启超 小说 文学 中国 晚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亲王奕譞隐执朝政的方式与限度
2
作者 刘文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光绪十年甲申易枢后,醇亲王奕譞奉懿旨与军机处商办紧要事件,有人称之为“隐执朝政”。经梳理分析,醇亲王参与政务处理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奉懿旨与议重要政事,二是政事交由神机营、海军衙门议复,三是重要折件“过府”。醇亲王意见、... 光绪十年甲申易枢后,醇亲王奕譞奉懿旨与军机处商办紧要事件,有人称之为“隐执朝政”。经梳理分析,醇亲王参与政务处理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奉懿旨与议重要政事,二是政事交由神机营、海军衙门议复,三是重要折件“过府”。醇亲王意见、建议上达的方式亦有三种,一是召见时面奏,二是呈递奏折,三是致函军机大臣转奏。由此,可对光绪十年至十六年期间清廷的中枢权力运作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可推知醇亲王隐执朝政是有一定限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亲王奕譞 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 晚清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北京戏剧改良与义务戏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常英 宋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3,共8页
清末北京义务戏深受戏剧改良运动影响,其演进过程呈现出多种新元素,不仅促进戏剧改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风俗改变。一方面,戏剧改良运动促进艺人与报人合作开演义务戏,推动义务戏在传统表演形式中增添许多近代元素,如戏剧内容革... 清末北京义务戏深受戏剧改良运动影响,其演进过程呈现出多种新元素,不仅促进戏剧改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风俗改变。一方面,戏剧改良运动促进艺人与报人合作开演义务戏,推动义务戏在传统表演形式中增添许多近代元素,如戏剧内容革新、舞台元素多样化和女性群体加入。另一方面,义务戏受到近代启蒙思想影响,热心助赈的新艺人成为义演主体,成为启蒙与宣教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义务戏也促进社会风俗改良,艺人社会形象得以重塑,其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清末北京义务戏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北京地区 戏剧改良 义务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缘·文化·政治:晚清新小说的父子伦理叙事
4
作者 赵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在20世纪初“道德革命”和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一方面批判中国传统父为子纲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新学中汲取话语资源建构父子关系,呈现出血缘亲情、伦理文化和国族政治相互交织的文... 在20世纪初“道德革命”和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一方面批判中国传统父为子纲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新学中汲取话语资源建构父子关系,呈现出血缘亲情、伦理文化和国族政治相互交织的文学景观。从审父叙事与慈父想象、子承父志、子报父仇三个方面分析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内容和写作策略,可以看到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与晚清伦理变革、救亡革命思潮之间交汇互动和互为生发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新小说 父子伦理 血缘 文化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限渗入到广泛传播——清末民初中小学教科书的民主政治启蒙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鸥 吴小鸥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70,共9页
教科书不但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还是思想启蒙的利器。伴随着新式教育发展,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教科书中最早出现民主政治零星思想开始,清末民初教科书通过对现代政法制度的宣扬、对公民自治活动的引导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提倡等维度呈现... 教科书不但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还是思想启蒙的利器。伴随着新式教育发展,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教科书中最早出现民主政治零星思想开始,清末民初教科书通过对现代政法制度的宣扬、对公民自治活动的引导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提倡等维度呈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展现了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并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民主政治启蒙特点。正是通过小小教科书的大大启蒙,青年学生成为近代民主化力源并把握方向的新兴社会群体,而且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使民主政治由少数知识精英群体关注而成为浸润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思想,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既有观念,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将民主作为基本价值加以崇尚做出了基础性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教科书 民主政治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学校体育改革的制度更新: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文鹏 王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晚清政府为了缓解内忧外患的紧张局面,试图透过自上而下若干领域的制度更新,以回应社会各界现实关切的同时,实现其延续江河日下王权的政治图景。作为晚清改革内容之一的学校体育,也承担着相同的现实诉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 晚清政府为了缓解内忧外患的紧张局面,试图透过自上而下若干领域的制度更新,以回应社会各界现实关切的同时,实现其延续江河日下王权的政治图景。作为晚清改革内容之一的学校体育,也承担着相同的现实诉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晚清(1902-1911)学校体育改革成果—政策文本的分析后发现:(1)清末学校体育政策的类型、制定主体与政策内容较为单一;(2)形成了以权威工具为主,能力工具和象征劝告工具为补充的政策工具类型体系;(3)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是建章立制,以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改革 体育政策 政策文本 政策类型 政策工具 清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人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胜 田正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而且也应当成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想斋日记》 《朱峙三日记》 士人心态 晚清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加文 曾绍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因其废旧 (科举 )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 1 0 0 0多年的教育制度 ,又因其倡新(学 )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 ,通过对清末“新...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因其废旧 (科举 )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 1 0 0 0多年的教育制度 ,又因其倡新(学 )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 ,通过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特征、局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 ,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的废除 ,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发展扫清了最严重的一道障碍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 ,促进了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 ,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官派出国留学和鼓励自费留学 ,培养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人才 ;新式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 ,推动了“新学”的传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近代化 清朝末年 新政 留学教育 人才培养 《奏定学堂章程》 课程 教育史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方与清末教育现代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建华 翟海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端方是清末新政时期的重要官员 ,赴欧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 ,具有革新思想。他对清末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在任地方督抚期间 ,他大力兴办新式学校 ,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女子教育 教育行政体系 学前教育 教育改革 清朝末年 高等教育 科举制度 教育史 留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广智 赵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9-60,共12页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藏大臣 清末 西藏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伟 刘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6,共12页
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和使用无确定限度的特点。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绪末年,在州县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背景下,州县公费改革再起... 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和使用无确定限度的特点。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绪末年,在州县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背景下,州县公费改革再起;而随着清理财政的推行,宣统年间又循着"化私为公"的路径,开始了大规模的州县公费改革。但由于这一改革直接关乎各省财政利益,所以各地办法不一,实施力度有别,改革在实践中并没有实现"公私分离"、"财政统一"的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州县 办公经费 公费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廷芳与清末新政法律改革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建胜 张礼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6-100,共5页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传统法制体系的历史性终结,推动中华法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廷芳 清朝末年 法律改革 新政 法律思想 法律结构 法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7,共6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书院改制,使以书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被近代学堂所取代。从书院到学堂,这不仅仅有教育机构名称的更替,也包括以学习西方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近代转化,还包括了从传统松散的、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书院改制,使以书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被近代学堂所取代。从书院到学堂,这不仅仅有教育机构名称的更替,也包括以学习西方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近代转化,还包括了从传统松散的、与科举分途的教育组织机构到建立合科举为一途的近代国家教育系统的三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书院改制 学堂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末检察制度的创立谈法制变革的阻力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媛 蔡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101,共6页
清末法制变革的倡行者尽管在司法改革的必要性上形成普遍共识,但是对司法权是否应当独立于君权这一关键问题的认知却存在歧义。检察制度在清末得以顺利创立的主要原因在于检察制度的相关内容既与权力争夺的重心关联不大,也不触及传统的... 清末法制变革的倡行者尽管在司法改革的必要性上形成普遍共识,但是对司法权是否应当独立于君权这一关键问题的认知却存在歧义。检察制度在清末得以顺利创立的主要原因在于检察制度的相关内容既与权力争夺的重心关联不大,也不触及传统的伦常纲教,同时还有利于君主利用司法权的分散来操控司法。从清末检察制度创立可以看出,法制变革的最大阻力来自利益相关者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如何协调与平衡法制变革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决定法制变革成败的关键。法制变革的顶层设计必须警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纷争对法制变革的阻力,而设计者对自身利益与改革目标两者之间得失权衡所表现出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检察制度 法制变革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的私塾改良及其成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贾国静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4,共5页
清末,新式学堂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难以承担起初等教育的重任,由此教育领域里出现了先由民间倡导后由官方推行的一场私塾改良运动。这场运动大致分为调查劝导、召开观摩会设立研究所、甄别改造塾师、认定四个步骤。由于缺乏强有力... 清末,新式学堂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难以承担起初等教育的重任,由此教育领域里出现了先由民间倡导后由官方推行的一场私塾改良运动。这场运动大致分为调查劝导、召开观摩会设立研究所、甄别改造塾师、认定四个步骤。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领导,来自塾师的抵抗以及私塾根深蒂固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这场改良运动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而收效甚微。这表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私塾改良 收效甚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待访录》在清末的传播源、影响及其现代意义--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为线索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际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34,共12页
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为线索,阐述了《待访录》在清末中国的传播源、影响及其现代意义。《待访录》作为一个抗议专制皇权的民权寓言出现在清末中国的思想界,以杭州与温州瑞安为中心向广东、上海、四川、湖南等地传播,成为推动辛亥革... 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为线索,阐述了《待访录》在清末中国的传播源、影响及其现代意义。《待访录》作为一个抗议专制皇权的民权寓言出现在清末中国的思想界,以杭州与温州瑞安为中心向广东、上海、四川、湖南等地传播,成为推动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清末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民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在清末赴日留学浪潮中,法政留学教育尤其突出,从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有数千人赴日学习法政。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 在清末赴日留学浪潮中,法政留学教育尤其突出,从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有数千人赴日学习法政。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其负面影响和局限也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教育 影响 清朝未期 日本 法政教育 法律教育 留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初期湖南改制书院兴办学堂的章程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丰 周小喜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清末新政初期湖南改书院兴学堂的过程中,为了使各地兴学育才有章可循,订立办学章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902年初,湖南巡抚俞廉三通过考察比较东西各国学堂制度以及山东学堂章程,制定并推行了《开办大学堂章程》及《开办蒙养小中... 在清末新政初期湖南改书院兴学堂的过程中,为了使各地兴学育才有章可循,订立办学章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902年初,湖南巡抚俞廉三通过考察比较东西各国学堂制度以及山东学堂章程,制定并推行了《开办大学堂章程》及《开办蒙养小中学堂章程》,全省迅速形成有序的学堂体系。随后,清政府先后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与《奏定学堂章程》又成为湖南办学的新标准,先后得到了省府的大力推行。俞廉三不仅重视办学章程的制定,也以各种方式督促地方严格按章程办学,从而使得新政初期湖南书院改制的数量和速度都明显领先于其他各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湖南 学堂 章程 书院改制 湖南书院 大学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玉红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22-125,131,共5页
清末新政时期,官方为获得新政需要的社会基础,强调民众素质的重要性,推行社会教育,并把图书馆建设视为社会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这种在开启民智、普及教育立场上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有其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对近代图书馆事业也有重要... 清末新政时期,官方为获得新政需要的社会基础,强调民众素质的重要性,推行社会教育,并把图书馆建设视为社会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这种在开启民智、普及教育立场上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有其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对近代图书馆事业也有重要的贡献:广泛宣传了近代图书馆的观念,推动了近代图书馆的普及建设,强化了近代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末年川藏边路之“新政”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君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10-15,共6页
清政府晚期为了达到“筹边援藏”、“固边图藏”的目的,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与新政,而“利交通、速文告”便是其中的重要施政之一。为此,清政府在川边与西藏之间采取了辟治道路、安设店栈、改革乌拉制度、设立塘站、架设邮政线路等措施... 清政府晚期为了达到“筹边援藏”、“固边图藏”的目的,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与新政,而“利交通、速文告”便是其中的重要施政之一。为此,清政府在川边与西藏之间采取了辟治道路、安设店栈、改革乌拉制度、设立塘站、架设邮政线路等措施。文章对相关的过程进行了仔细地梳理,认为清政府实施的开通“边路”等开边新政措施不仅深得边地民众人心、促进了川边藏地的发展,更是川边藏地现代化的先声,同时,对于整个西南边疆尤其西藏地方的稳定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川藏 边路 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