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中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技术(特邀)
1
作者 周宏冰 陶汝茂 +9 位作者 辛雄 张昊宇 刘辰旭 王信宇 舒强 楚秋慧 林宏奂 王建军 颜立新 景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2,共15页
建立了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多通道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数理模型,首次仿真研究了合成路数、初始状态、相位残差、动态噪声等对不同控制方案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步数随路数增多而增大,约为... 建立了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多通道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数理模型,首次仿真研究了合成路数、初始状态、相位残差、动态噪声等对不同控制方案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步数随路数增多而增大,约为路数的4.5倍,而光束独立取样和基于多抖动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速度均不随路数变化。在光束同时取样方案中,相位残差会影响偏振控制从而导致合成效率下降,基于多抖动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可通过增大参考光振幅来改善,当参考光振幅与合振幅之比大于10时,0.1 rad相位残差导致的合成效率下降低于5%,然而在动态噪声条件下控制效果不佳,需要开发更好的方法来提升偏振误差信号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偏振控制 多抖动法 相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退火算法在无端偏振控制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伟文 章献民 +1 位作者 陈抗生 邹英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0-824,共5页
构造了由四个相移范围在0~2π的电光晶体波片组成的偏振控制器,利用模拟退火法作为其反馈控制算法.仿真计算表明,该偏振控制器是无端的,在较优的控制参量下,其输出的偏振态是稳定的,光强波动小于1%.对于四波片偏振控制器,模拟退火算法... 构造了由四个相移范围在0~2π的电光晶体波片组成的偏振控制器,利用模拟退火法作为其反馈控制算法.仿真计算表明,该偏振控制器是无端的,在较优的控制参量下,其输出的偏振态是稳定的,光强波动小于1%.对于四波片偏振控制器,模拟退火算法的控制参量研究表明,为得到较佳的控制效果,可把内外循环次数各限制为3次,以减少处理器时间;其初温T0应取在0.1附近;温度更改常数p宜取在0.2左右;状态产生常数s对输出的稳定性影响最大,仿真说明设在0.005~0.01间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无端偏振控制器 模拟退火算法 控制参量 偏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可调谐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侯国付 李乙钢 +5 位作者 吕可诚 迟荣华 陈胜平 盛秋琴 宁鼎 董孝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10-1513,共4页
利用闪耀光栅构成可调谐Littrow外腔 ,对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波长调谐输出进行了实验研究 激光调谐输出波长范围 70nm 针对光纤内的双折射效应对激光的输出功率的影响 ,实验中使用了在线光纤偏振控制器 ,从而有效地减小了调谐曲... 利用闪耀光栅构成可调谐Littrow外腔 ,对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波长调谐输出进行了实验研究 激光调谐输出波长范围 70nm 针对光纤内的双折射效应对激光的输出功率的影响 ,实验中使用了在线光纤偏振控制器 ,从而有效地减小了调谐曲线的起伏及其与荧光谱的差别 ,并得到了窄线宽、线偏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可调谐 掺YB^3+ 双包层光纤 光纤激光器 偏振控制器 镱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混沌偏振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颜森林 何龙庆 +1 位作者 吴海勇 王海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提出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激光混沌的偏振耦合控制以及部分偏振控制方法,偏振耦合控制能控制耦合相互作用以控制激光混沌,部分偏振控制是控制部分偏振耦合效应以控制激光混沌.数值模拟了偏振耦合控制混沌和某一个环的部分偏振控制混沌,它... 提出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激光混沌的偏振耦合控制以及部分偏振控制方法,偏振耦合控制能控制耦合相互作用以控制激光混沌,部分偏振控制是控制部分偏振耦合效应以控制激光混沌.数值模拟了偏振耦合控制混沌和某一个环的部分偏振控制混沌,它们都能实现把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激光混沌控制到稳定态和周期态上;通过实时调控光的偏振方向,这两种混沌控制方法都能实时地、动态地、有效地控制激光混沌进入到稳定态和周期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控制 光纤 激光器 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驱动器光纤前端系统偏振控制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军 李明中 +3 位作者 邓青华 唐军 罗亦鸣 隋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3-806,共4页
针对ICF驱动器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光脉冲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通过实验分析了光纤系统的偏振特性,实验探索了不同的偏振控制技术。并针对系统窄光谱(pm级)、短脉冲(ns级)的特点以及系统末级输出对时间特性的要求,采用空间平均的退偏振方... 针对ICF驱动器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光脉冲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通过实验分析了光纤系统的偏振特性,实验探索了不同的偏振控制技术。并针对系统窄光谱(pm级)、短脉冲(ns级)的特点以及系统末级输出对时间特性的要求,采用空间平均的退偏振方式,能有效实现光信号的完全退偏。光纤系统增加退偏器后输出稳定性达到了1.72%,大大提高了系统输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偏振控制 退偏器 前端 光纤系统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偏振旋转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自动锁模电路 被引量:7
6
作者 易波 贾文 +2 位作者 徐军 陈国梁 梅理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94-3000,共7页
针对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NPR)原理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稳定性差和不能自行进入锁模状态的问题,本文设计了自动锁模电路,用于对激光器进行实时调控以获得稳定的锁模输出。该项设计利用高速光电探测器(PD)将NPR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输出的... 针对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NPR)原理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稳定性差和不能自行进入锁模状态的问题,本文设计了自动锁模电路,用于对激光器进行实时调控以获得稳定的锁模输出。该项设计利用高速光电探测器(PD)将NPR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输出的光信号转化为电脉冲信号,经过线性放大、整形处理后输出至单片机进行计数;单片机根据快速锁模判定算法判断该激光器的输出状态,并自动反馈调节加装在光纤激光器上的电控偏振控制器(PC),从而实现激光器的锁模稳定状态输出。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重复频率为6.238MHz的NPR被动锁模激光器,自动锁模电路能够在6ms内检测到失锁状态,在最长10.24s内自动搜索达到稳定锁模工作状态。对于重复频率在16MHz以下的NPR被动锁模激光器,自动锁模电路都能够快速地实现自行启动或将启动后因故失锁的状态调节回锁模状态,达到预先的设计要求,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及性能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被动锁模 电控偏振控制器 自动锁模电路 非线性偏振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理论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姚建永 张森 +2 位作者 王臻 周琦 刘孟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5,共3页
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特别是干涉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优点。给出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的结构。重点给出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中信号光与参考光干涉原理以及影响干涉光强因素的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单模光纤偏振控制器结构、工作原... 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特别是干涉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优点。给出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的结构。重点给出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中信号光与参考光干涉原理以及影响干涉光强因素的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单模光纤偏振控制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对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传感臂偏振态的控制。最后,给出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的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偏振控制器 光纤干涉仪 干涉原理分析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Mach-Zehnder光纤干涉传感系统中的偏振衰落控制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周末 张溪默 +2 位作者 封皓 靳世久 安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8-476,共9页
针对偏振衰落现象导致信号关联的二义性使分布式双Mach-Zehnder光纤干涉传感系统难以实现高精度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偏振衰落的方法来保持系统检测信号的稳定性。利用系统的偏振模型分析了偏振衰落的来源,指出传感光纤偏振特性的... 针对偏振衰落现象导致信号关联的二义性使分布式双Mach-Zehnder光纤干涉传感系统难以实现高精度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偏振衰落的方法来保持系统检测信号的稳定性。利用系统的偏振模型分析了偏振衰落的来源,指出传感光纤偏振特性的不一致使系统检测信号对输入偏振态敏感是造成信号相关性恶化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控制输入偏振态、搜索偏振态工作点的抗偏振衰落思想。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输入偏振态的两个参量对信号相关系数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偏振控制对算法的要求,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验证。现场实验表明,该算法可快速搜索偏振态工作点,持续稳定系统检测信号的相关性;结果证实了提出的偏振衰落控制方法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学 MACH-ZEHNDER干涉仪 干涉传感 偏振衰落 偏振控制 相关系数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可转单波片偏振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伟文 金晓峰 +2 位作者 章献民 陈抗生 邹英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基于PLZT波片的相对相位延迟量可变性和其折射率椭球主光轴的可转性,提出后反馈单个PLZT可变可转波片偏振控制器.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扰动寻优,仿真结果显示这种控制器是有效的:能将任意输入偏振态转换为稳定的线偏振光而其光强达到总... 基于PLZT波片的相对相位延迟量可变性和其折射率椭球主光轴的可转性,提出后反馈单个PLZT可变可转波片偏振控制器.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扰动寻优,仿真结果显示这种控制器是有效的:能将任意输入偏振态转换为稳定的线偏振光而其光强达到总光强的98%以上,在控制过程中相移能在限定范围内变化,避免了由复位重置可能引起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控制器 电光效应 PLZT 可变可转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偏振态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文 金晓峰 +1 位作者 章献民 陈抗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3-447,共5页
为克服基于梯度算法偏振控制器的局部收敛和附加复位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偏振态控制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波片快轴0°、45°交替定位的四波片延迟量控制型偏振控制器中,研究了经该算法反馈控制后偏振控制器的输出偏振态光... 为克服基于梯度算法偏振控制器的局部收敛和附加复位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偏振态控制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波片快轴0°、45°交替定位的四波片延迟量控制型偏振控制器中,研究了经该算法反馈控制后偏振控制器的输出偏振态光强变化和波片相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偏振控制器能将任意输入偏振态转换为固定的线输出偏振态,输出偏振态的光强波动小于2%.该算法能控制波片相移在限制范围内作小步长变化,可消除波片偏压突变引起附加偏振态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控制 遗传算法 波片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振动误差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宋凝芳 张春熹 +1 位作者 李立京 林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2-704,共3页
光纤陀螺的振动误差直接影响其使用精度 .为解决振动问题 ,分析了陀螺振动特性的主要误差源 .推导了闭环光纤陀螺光功率和输出关系的表达式 ,得出了光纤缺陷以及光纤、器件尾纤受振动产生寄生应力导致传输光偏振性能和光强变化是引起振... 光纤陀螺的振动误差直接影响其使用精度 .为解决振动问题 ,分析了陀螺振动特性的主要误差源 .推导了闭环光纤陀螺光功率和输出关系的表达式 ,得出了光纤缺陷以及光纤、器件尾纤受振动产生寄生应力导致传输光偏振性能和光强变化是引起振动误差的根本原因的结论 ;对陀螺振动性能受结构谐振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 ;提出了改善光纤陀螺振动性能的具体措施 ,包括光纤环及尾纤固化工艺、优化结构设计以及改进闭环控制 .结果表明 ,经改进后的陀螺 ,振动条件下其动态精度接近静态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螺仪 振动 误差 光纤 有限元分析 闭合回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宽带稳定偏振拍长的新型多孔光纤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建强 石志东 +1 位作者 刘珍 季敏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9,共6页
为制作宽带稳定的光纤偏振控制器件,提出了一种具有宽带稳定偏振拍长的多孔光纤模型.该模型通过调节纤芯附近一对特殊气孔和本底气孔的大小、形状以及气孔的间距,在包层中引入特定非对称结构.由于多孔光纤的偏振拍长对这些特定的非对称... 为制作宽带稳定的光纤偏振控制器件,提出了一种具有宽带稳定偏振拍长的多孔光纤模型.该模型通过调节纤芯附近一对特殊气孔和本底气孔的大小、形状以及气孔的间距,在包层中引入特定非对称结构.由于多孔光纤的偏振拍长对这些特定的非对称结构参量的误差扰动不敏感,而利用这些特定非对称结构产生的具有不同变化趋势的双折射相互补偿可以抑制双折射的非线性变化,因此不仅能有效降低偏振拍长的波长敏感性,而且能够同时降低偏振拍长对包层结构参量误差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以偏振拍长的相对变化率小于±4%为限,在1 550nm波长窗口附近工作带宽达到200nm,同时包层结构几何参量的误差容限达到0.1μm量级,为实际拉制具有宽带稳定偏振拍长的多孔光纤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工艺结构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光纤光学 光束传播法 多孔光纤 模式双折射 偏振拍长 波长敏感性 波片 偏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解调用偏振无关光纤干涉仪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齐龙舟 肖浩 +1 位作者 李芳 刘育梁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2,共4页
针对光纤激光传感器信号解调过程中,干涉仪输出干涉条纹可见度受输入光偏振态变化以及两臂单模光纤双折射效应的影响,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光纤干涉仪消除偏振衰落技术,通过在Michelson光纤干涉仪上加两个法拉第旋转镜来提高输出条纹可见度... 针对光纤激光传感器信号解调过程中,干涉仪输出干涉条纹可见度受输入光偏振态变化以及两臂单模光纤双折射效应的影响,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光纤干涉仪消除偏振衰落技术,通过在Michelson光纤干涉仪上加两个法拉第旋转镜来提高输出条纹可见度。使用琼斯矩阵法对干涉仪系统进行理论计算,证明法拉第旋转镜旋转角度在理想的45°附近时能达到很好的消偏振效果,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有效地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光纤激光传感器 光纤干涉仪 法拉第旋转镜 偏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Mach-Zehnder光纤干涉仪中的模拟退火偏振控制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溪默 曾周末 +2 位作者 封皓 靳世久 安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30,共7页
基于双Mach-Zehnder光纤干涉仪的分布式光纤油气管道安全检测及预警系统运行时,由于光纤等效双折射和输入偏振态扰动的影响,常出现相位偏移而导致用于报警定位的两路检测信号相关性下降而产生定位误差。本文提出基于双臂检测信号相关系... 基于双Mach-Zehnder光纤干涉仪的分布式光纤油气管道安全检测及预警系统运行时,由于光纤等效双折射和输入偏振态扰动的影响,常出现相位偏移而导致用于报警定位的两路检测信号相关性下降而产生定位误差。本文提出基于双臂检测信号相关系数的模拟退火算法对输入偏振态进行实时控制,在系统信号相关性恶化时,通过反馈控制改变输入偏振态以恢复信号的良好相关性。现场实验表明,基于双臂检测信号相关系数的模拟退火偏振控制算法,可快速寻找到偏振态最优点,使检测信号维持良好的相关性;相较采用偏振控制之前,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Mach-Zehnder干涉仪 光纤双折射 相关系数 模拟退火算法 偏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保偏器件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楷 徐长春 +2 位作者 葛强 吴许强 俞本立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在单模光纤构成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存在偏振衰落问题,将导致干涉效率降低。而为了消偏振衰落采用全保偏器件的光纤传感器成本过于高昂,影响其实用性。以马赫-泽德干涉仪为基础,用反馈信号控制偏振控制器加起偏器的结构消除了偏振衰落... 在单模光纤构成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存在偏振衰落问题,将导致干涉效率降低。而为了消偏振衰落采用全保偏器件的光纤传感器成本过于高昂,影响其实用性。以马赫-泽德干涉仪为基础,用反馈信号控制偏振控制器加起偏器的结构消除了偏振衰落,构造了基于部分保偏器件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实验得到系统输出信噪比稳定在60 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光纤传感器 消偏振衰落 偏振控制器 起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自适应和主动相位控制的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玉朋 粟荣涛 +2 位作者 李霄 马阎星 许晓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共2页
进行了非保偏放大器与保偏放大器的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通过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对非保偏放大器进行偏振自适应控制,使非保偏放大器输出激光的消光比达到11.5dB,与保偏放大器在同一偏振方向上的光功率占总功率的93.4%。利用单... 进行了非保偏放大器与保偏放大器的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通过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对非保偏放大器进行偏振自适应控制,使非保偏放大器输出激光的消光比达到11.5dB,与保偏放大器在同一偏振方向上的光功率占总功率的93.4%。利用单抖动法进行非保偏放大器与保偏放大器的主动相位控制,实现相干合成。实验结果表明:SPGD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偏振自适应控制,偏振自适应控制前后相干合成远场的条纹对比度从80.1%提高到87.2%,相干合成的效果提升明显;通过增加参与合成的放大器路数,并在各路激光中引入多级功率放大器,能够得到更高的合成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放大器 相干合成 偏振自适应控制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μm波长光纤偏振参数自动测试仪 被引量:9
17
作者 孟洲 胡永明 +1 位作者 陈哲 蕺运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1.3μm 波长的光纤偏振参数自动测试仪. 它利用光路集成封装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方便、可靠、自动地进行1.3μm 光纤及其器件偏振参数的测试,对于消光比为40dB以下的偏振态测量,误...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1.3μm 波长的光纤偏振参数自动测试仪. 它利用光路集成封装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方便、可靠、自动地进行1.3μm 光纤及其器件偏振参数的测试,对于消光比为40dB以下的偏振态测量,误差优于0.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偏振参数 光路集成封装 消光比 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偏振稳定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宏奂 卢振华 +4 位作者 王建军 陈德怀 邓青华 李明中 李小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偏振特性,针对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窄光谱、短脉冲的特点以及该原型装置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稳定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新方法。采用脉冲方式偏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幅度调... 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偏振特性,针对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窄光谱、短脉冲的特点以及该原型装置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稳定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新方法。采用脉冲方式偏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幅度调制器,通过光纤偏振稳定装置在线检测幅度调制器泄漏连续激光的偏振态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光纤前端系统偏振态的自动稳偏,解决了波导幅度调制器长时间工作后消光比下降的问题。光纤前端系统长时间工作输出的稳定度达到了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前端 光纤系统 偏振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姚建永 张森 +2 位作者 王臻 周琦 刘孟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8,共4页
文章介绍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的结构。阐述了光纤偏振控制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对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传感臂偏振态的控制。同时,给出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中信号光与参考光的干涉原理以及影响干涉光强的因素。最后,... 文章介绍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的结构。阐述了光纤偏振控制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对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传感臂偏振态的控制。同时,给出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中信号光与参考光的干涉原理以及影响干涉光强的因素。最后,文章介绍了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系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偏振控制器 光纤干涉仪 干涉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干涉系统光学湍流测量原理及其偏振噪声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苑克娥 梅海平 饶瑞中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光纤干涉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探测灵敏度大等优点,可用于直接测量大气湍流折射率起伏。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的光学湍流测量原理,描述了低双折射单模光纤中光束偏振态变化诱导的偏振信号衰落现象,并通过偏振态的邦加球... 光纤干涉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探测灵敏度大等优点,可用于直接测量大气湍流折射率起伏。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的光学湍流测量原理,描述了低双折射单模光纤中光束偏振态变化诱导的偏振信号衰落现象,并通过偏振态的邦加球分析和详细的公式推导,得出了干涉仪可见度和相移噪声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控制输入光偏振态与干涉仪本征向量之间的夹角在零度左右,可有效地抑制偏振噪声,最后给出了偏振控制器实现偏振控制的原理,为构建稳定的光学湍流测量光纤干涉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学湍流 偏振信号衰落现象 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 偏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