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eller matrix analysis for all optical fiber co-existence of birefringence-polarization dependent gain-mode coupling at a single wavelength
1
作者 尚超 吴重庆 +4 位作者 李政勇 杨双收 高凯强 余贶琭 冯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18,共6页
Birefringence (polarization-related phase-shift), polarization dependent gain (PDG) and mode coupling are three factors that may synchronously influence the transmission of single-wavelength polarized light in opt... Birefringence (polarization-related phase-shift), polarization dependent gain (PDG) and mode coupling are three factors that may synchronously influence the transmission of single-wavelength polarized light in optical fibers. This paper obtains a new Mueller matrix analysis, which can be used under conditions that all these three factors are existing and changing. According to our transmission model, the state of polarization (SOP) changes along an optical mierostructure fiber with co-existence of birefringence-PDG-mode coupling were simula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which show the phenomena of SOP constringency,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theoretical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eller matrix birefringence polarization dependent gain mode coup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spee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a 43-Gb/s RZ-DQPSK transmission system over 1200 km of standard single-mode fibre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凤 张晓光 +3 位作者 翁轩 席丽霞 张阳安 张文博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43-149,共7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he designed optical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or shows a good performance under the real-time variation of differential group delay, state of polarization and principal state of po...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he designed optical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or shows a good performance under the real-time variation of differential group delay, state of polarization and principal state of polarization in a (40×43)-Gb/s dense-wavelength-multiplexing, 1200-km enhanced return-to-zero differential-quadrature-phase-shift- keying (RZ-DQPSK) system. Th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tolerance of the system is improved by 26 ps using the optical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or. The short and long time stabilities are tested with the bit error ratio recor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or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toler-ance bit error ratio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 splitting induced by electro-optic birefringence in a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by polarized electroluminescence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杰 俞金玲 +2 位作者 程树英 赖云锋 陈涌海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57-460,共4页
The mode splitting induced by electro-optic birefringence in a P-I-N InGaAs/GaAs/A1GaAs vertical-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 has been studied by polarize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at room temperature. T... The mode splitting induced by electro-optic birefringence in a P-I-N InGaAs/GaAs/A1GaAs vertical-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 has been studied by polarize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olarized EL spectra with E||[110] and E || [150] directions, are extracted for different injected currents. The mode splitting of the two orthogonal polarized modes for a VCSEL device is determined, and its value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ing injected current due to electro-optic birefringence;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polarized EL is a powerful tool to study the mode splitting and polarization anisotropy of a VCSEL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splitting electro-optic birefringence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polarized elec- troluminesc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all-normal-dispersion Yb-doped mode-locked fiber lasers 被引量:2
4
作者 池俊杰 李平雪 +6 位作者 杨春 赵自强 李尧 王雄飞 钟国舜 赵鸿 姜东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68-273,共6页
We report on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n all-normal-dispersion (ANDi) Yb-doped mode-locked fiber laser, in which nonlinear polarization rotation (NPR) is used to realize mode-locking without any dis... We report on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n all-normal-dispersion (ANDi) Yb-doped mode-locked fiber laser, in which nonlinear polarization rotation (NPR) is used to realize mode-locking without any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coupled nonlinear Schr6dinger (CNLS) equation, a model simulating the mode-locked process of an all-normal-dispersion ring fiber laser is developed, which shows that the achievement of stable mode-locking depends on the alignment of the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PC) along the fast-polarization axis of the fiber, the birefringence intensity, and the net cavity dispersion.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table mode-locked pulses with pulse duration 300 ps and average output power 33.9 mW at repetition rate 36 MHz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normal-dispersion nonlinear polarization rotation mode-LOCKED Yb-doped fiber la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ellent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reflector based on guided mode resonance effect
5
作者 许程 许林敏 +3 位作者 强颖怀 朱亚波 刘炯天 麻健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277-280,共4页
A broad band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reflector working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C+L band is proposed using the guided mode resonance effect of a periodic surface relief element deposited by a layer of silicon medium... A broad band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reflector working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C+L band is proposed using the guided mode resonance effect of a periodic surface relief element deposited by a layer of silicon medium. It is shown that this structure can provide high reflection (R 〉 99.5%) and wide angular bandwidth (θ≈ 20°, R 〉 98%) for both TE and TM polarizations over a wide spectrum band 1.5 μm-l.6 μm.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by rigorous coupled wave analysis that the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reflector proposed here is tolerant of a deviation of grating thickness, which makes it very easy to fabricate i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reflector guided mode resonance rigorous coupled wav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套管的双管结构单偏振单模反谐振光纤
6
作者 刘旭安 郭婧 +2 位作者 陈超琦 陈达如 姜小刚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5,共5页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单偏振单模空芯反谐振光纤,并对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单偏振单模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传统的多边形包层管反谐振结构不同,所提出的光纤由两个相同的薄壁管组成,它们对称地位于外包层内部,且各自内部再套嵌一个半...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单偏振单模空芯反谐振光纤,并对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单偏振单模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传统的多边形包层管反谐振结构不同,所提出的光纤由两个相同的薄壁管组成,它们对称地位于外包层内部,且各自内部再套嵌一个半径稍小的套管。套管的加入可以增加高阶模的限制损耗,使光纤实现单偏振单模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光纤在1450 nm到17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单偏振特性,在1639 nm到1672 nm波长范围内,单偏振单模特性,带宽为33 nm。该光纤可用于开发高性能单偏振单模光纤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光纤 反谐振光纤 高双折射 单偏振单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的理论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梦驰 陈述 俞根娥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系统地研究了有关偏振模色散(PMD)的一些理论,包括PMD的起因、估算、模式耦合、标称值的确定等。指出了双折射是引起PMD的首要原因,说明了光纤材料的形状、应力、弯曲、扭转及电磁场等因素都能导致双折射。而模式耦合则是... 系统地研究了有关偏振模色散(PMD)的一些理论,包括PMD的起因、估算、模式耦合、标称值的确定等。指出了双折射是引起PMD的首要原因,说明了光纤材料的形状、应力、弯曲、扭转及电磁场等因素都能导致双折射。而模式耦合则是影响PMD的一系列特性(例如PMD与长度的依赖关系等)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模色散 双折射 模式耦合 单模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波纹波导模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朱世秋 王峨锋 +4 位作者 李宏福 闫铁昌 冯进军 李浩 刘迎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69-1872,共4页
通过螺旋波纹波导的耦合波方程,考虑到波的左右旋转方向及波的前向和反向等因素,给出了波导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模式,由耦合方程的特点和布拉格条件分析了各模式之间的关系,给出对应于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和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返波管的模... 通过螺旋波纹波导的耦合波方程,考虑到波的左右旋转方向及波的前向和反向等因素,给出了波导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模式,由耦合方程的特点和布拉格条件分析了各模式之间的关系,给出对应于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和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返波管的模式耦合特点,并给出耦合关系和波导的模式耦合规则。结合螺旋波纹波导的色散方程,讨论了不同波纹周期和波纹起伏程度对模式耦合的影响:波纹周期的增大,使得电子注的加速电压变大;如果波纹周期太小,则工作模式线性变得很差。阐述了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克服模式竞争的机理。纹起伏程度较大,工作模式和非工作模式分离程度变大,对克服模式竞争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波纹波导 布拉格条件 极化 模式耦合 模式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DM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崔虎 徐文成 +2 位作者 陈泳竹 陈伟成 刘颂豪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8-522,共5页
本文导出了四波长光波在双折射光纤中传输所满足的一般非线性耦合方程.研究了色散平坦光纤中4×10Gb/sDWDM系统的偏振模色散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偏振模色散对不同信道间隔的4×10Gb/sDWDM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振模色... 本文导出了四波长光波在双折射光纤中传输所满足的一般非线性耦合方程.研究了色散平坦光纤中4×10Gb/sDWDM系统的偏振模色散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偏振模色散对不同信道间隔的4×10Gb/sDWDM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振模色散限制了DWDM系统有效带宽内的信道数量及其传输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DM系统 偏振模色散 光纤双折射 色散平坦光纤 光密集波分复用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一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剑飞 于晋龙 +2 位作者 王剑 胡浩 杨恩泽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6-150,共5页
偏振模色散(PMD)对10Gbit/s及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PMD的补偿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PMD引起的脉冲展宽对接收信号频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MD的补偿技术。在用保偏光纤模拟... 偏振模色散(PMD)对10Gbit/s及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PMD的补偿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PMD引起的脉冲展宽对接收信号频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MD的补偿技术。在用保偏光纤模拟PMD效应的10Gbit/s的传输线路中实现了一阶PMD的自动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号功率谱 MD补偿 一阶偏振模 自动补偿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激电相对相位谱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儒军 何继善 +1 位作者 白宜诚 汤井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2n系列伪随机多频信号含有多个在对数坐标上呈等间距分布的主频率,是电法勘探的理想场源。多频激电相对相位谱法采用上述信号作为场源,充分反映了该信号作为电法勘探场源的优点。在多频激电相对相位谱法中,相对相位谱定义为φr(ω)=[kφ... 2n系列伪随机多频信号含有多个在对数坐标上呈等间距分布的主频率,是电法勘探的理想场源。多频激电相对相位谱法采用上述信号作为场源,充分反映了该信号作为电法勘探场源的优点。在多频激电相对相位谱法中,相对相位谱定义为φr(ω)=[kφ(ω)-φ(kω)]/(k-1)。根据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激电效应与耦合感应的关系,证明相对相位谱测量具有如下优点:可以消除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因时间不同步而引起的测量误差,提高了观测精度;对电磁耦合感应进行了一阶线性校正,可以压制耦合感应。通过改变Cole Cole模型中的频率相关系数c和频比k来分析相对相位谱与相位谱的差异,发现相对相位谱与相位谱在形态上一致,对异常具有同等的反应能力;它们之间的差值与频比k成反比、与频率相关系数c成正比。野外实测的多频激电相对相位谱和相位谱说明,激电相对相位谱测量对耦合感应具有良好的压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随机多频信号 激发极化 相对相位谱 耦合感应 COLE-COLE模型 谱激电法 激电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DP的保偏光纤偏振模式耦合仿真及实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大钢 申彤 +1 位作者 王学勤 杨远洪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4-916,940,共4页
光相干域偏振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保偏光纤中的偏振模式耦合测量和分析。针对保偏光纤中的多点偏振耦合情况,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光路逐点分析和光谱相干矩阵分析,这些方法计算量大且不利于计算机实现。从光波传播特点及宽谱干涉特点出... 光相干域偏振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保偏光纤中的偏振模式耦合测量和分析。针对保偏光纤中的多点偏振耦合情况,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光路逐点分析和光谱相干矩阵分析,这些方法计算量大且不利于计算机实现。从光波传播特点及宽谱干涉特点出发,研究了保偏光纤中多点偏振耦合的仿真技术和方法,并编写了专用程序进行仿真。利用扫描迈克尔逊实现了多偏振模式耦合的测量,仿真数据与实验吻合。研究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能简便、准确地生成多耦合点干涉条纹。从而为保偏光纤中多点偏振模式耦合干涉的测量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域偏振技术 偏振模式耦舍 保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偏光纤模式耦合分析及其相干检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振武 温国强 +2 位作者 张红霞 陈信伟 刘铁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2-1286,共5页
当保偏光纤存在结构不均匀或者受到外部扰动时,将使其内部传输的一部分偏振光耦合到与其正交的偏振态上去。分析了保偏光纤内偏振光模式耦合的原理,给出了基于白光干涉法的偏振模式耦合检测方法,并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保偏光纤的偏振模... 当保偏光纤存在结构不均匀或者受到外部扰动时,将使其内部传输的一部分偏振光耦合到与其正交的偏振态上去。分析了保偏光纤内偏振光模式耦合的原理,给出了基于白光干涉法的偏振模式耦合检测方法,并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保偏光纤的偏振模式耦合的耦合强度和耦合点发生的空间位置进行了测试。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迈克尔逊干涉仪扫描臂的反射镜移动,改变干涉仪两臂之间的光程差,来补偿由于偏振耦合而形成的两偏振光从保偏光纤出射时的光程差,实现了对偏振耦合的测量。为提高检测系统的灵敏度,需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高频调制,通过频谱搬移和相干解调,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干扰和噪声,使输出信号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5.1 dB,耦合强度测试最小值也由-57.6 dB提高到-62.7 dB,增强了测试系统检测微弱偏振耦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偏光纤 白光干涉 模式耦合 相干解调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BG色散补偿结构中OOK传输性能对比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现彬 王颖莉 +1 位作者 杨彦彬 贾英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1,共5页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以其使用方便、造价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逐步得到应用,而其色散补偿能力也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文章对比研究了NRZ、33%RZ和CSRZ三种开关键控(OOK)调制格式在预补偿、对称补偿和后补偿三种FBG色...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以其使用方便、造价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逐步得到应用,而其色散补偿能力也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文章对比研究了NRZ、33%RZ和CSRZ三种开关键控(OOK)调制格式在预补偿、对称补偿和后补偿三种FBG色散补偿结构中的传输性能,仿真结果表明OOK调制格式在FBG色散对称补偿结构中具有最好的传输性能。当在FBG色散对称补偿结构中单独考虑非线性效应和偏振模色散(PMD)时33%RZ具有较好的传输特性,而当综合考虑残留色散、非线性效应和PMD时,CSRZ系统传输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色散补偿 非线性效应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对称光子晶体的简正耦合模(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萍 谈振兴 +1 位作者 廖清华 黄永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5,共5页
对一维对称光子晶体中的色散介质采用洛仑兹振子模型,通过考虑色散介质层两侧的边界条件,得到了表征色散介质层的转移矩阵。对线性层及色散δ层均采用传输矩阵的方法,研究了一维含色散介质的光子晶体微腔中的简正耦合模。由于光与色散... 对一维对称光子晶体中的色散介质采用洛仑兹振子模型,通过考虑色散介质层两侧的边界条件,得到了表征色散介质层的转移矩阵。对线性层及色散δ层均采用传输矩阵的方法,研究了一维含色散介质的光子晶体微腔中的简正耦合模。由于光与色散介质的相互作用,纵腔模将分裂成简正耦合模。通过改变色散介质的相关参数,详细研究了简正耦合模频率的移动、均匀展宽效应和失谐效应。发现两个简正的耦合模的频率间距主要依赖于振子的耦合强度,与约化的振子的HWHM线宽无关。失谐效应则会使其中的一个峰降低,而另一个峰相对拉高,这一现象可以通过Fabry-P啨rot腔得到很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响应 简正模耦合 色散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线性啁啾光纤光栅补偿偏振模色散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月辉 张霞 +3 位作者 刘开贤 黄永清 陈雪 任晓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9-761,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啁啾光纤光栅补偿偏振模色散的新方案 ,对光纤光栅由于挤压而产生的群时延差进行了理论计算 ,并实验测量了一被挤压的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的两偏振方向的群时延曲线 ,测量的结果证明这种方案切实可行 .
关键词 偏振模色散(PMD) 光纤光栅(FBG) 群时延差(D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问题及其补偿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文玉 赵继军 +1 位作者 纪越峰 徐大雄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8,共4页
当光纤通信系统单信道速率升级到40Gbit/s及以上时 ,色度色散 (CD)和偏振模色散 (PMD)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补偿的必要性、关键技术。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色度色散 偏振模色散 色散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蒙红云 冯德军 +5 位作者 赵春柳 杨石泉 武志刚 董新永 李杰 董孝义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6,共4页
随着光通信传输码率的提高 ,偏振模色散 (PMD)的影响越来越大 ,它限制了信号的传输距离 ,降低了信号的质量 ,所以必须对 PMD进行补偿。简要介绍了 PMD的产生机制及目前高速光通信中常用的几种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模色散 补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色散效应对脉冲展宽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宋扬 王丽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8-571,共4页
为了研究光通信系统中光纤色散特性对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基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色散特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脉冲展宽、光纤内部的偏振模色散、色度色散、波导色散和模间色散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了折射率n=1.... 为了研究光通信系统中光纤色散特性对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基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色散特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脉冲展宽、光纤内部的偏振模色散、色度色散、波导色散和模间色散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了折射率n=1.516和n=1.458的标准单模光纤经过10km传输距离后色散导致脉冲展宽的结果,比较了传输波长在850nm和1310nm时多模光纤的色散效应,通过对不同光源LD(Δλ=1nm)和LED(Δλ=70nm)的比较,分析了光谱宽度对脉冲展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石英光纤在系统传输波长为1.27μm处群速度色散等于0;折射率渐变多模光纤工作在常见的850nm以及1310nm通信窗口时,其模内色散表现为负色散;色度色散和模间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随光纤的数值孔径、材料折射率和光源光谱线宽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脉冲展宽 群速度色散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模色散对量子密钥分发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宝彬 裴昌幸 +1 位作者 陈南 易运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0-833,共4页
受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单光子偏振态在光纤传输过程中会发生随机缓变,从而在接收端引起误码增加.为保证密钥分发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种精确的偏振角旋转测量方法,以便对发送偏振态进行预校正.论文将双平衡探测结构引入BB84模型中,利用半... 受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单光子偏振态在光纤传输过程中会发生随机缓变,从而在接收端引起误码增加.为保证密钥分发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种精确的偏振角旋转测量方法,以便对发送偏振态进行预校正.论文将双平衡探测结构引入BB84模型中,利用半正定算子值测量建立了接收端在偏振模影响下的误码率模型.其中双平衡结构利用Wollaston棱镜检测偏转角,并用双路输出消除探测器误差带来的影响,可使分辨率提高到0.1°.利用误码率模型计算表明,这种新的密钥分发方法可将误码率降低至3.0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量子密钥分发 偏振模色散 WOLLASTON棱镜 BB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