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1
作者 李美成 刘礼华 +3 位作者 薛建军 肖天鹏 梁乐天 赵连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An improved type of elliptical jacket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was developed by using a modifi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with special treatment.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elliptical jacket, the shape ... An improved type of elliptical jacket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was developed by using a modifi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with special treatment.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elliptical jacket, the shape of the stress jacket was transmuted. The cross-section of fiber consists of 5 layers: substrate, outer cladding, stress jacket, inner cladding and core. The cross sectional component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probe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birefringence.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is improved. The temperature cycling test of the fiber wound into gyroscope coil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ber possesses superior performance at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compared with other fibers. The high homogeneity is achieved by well-controlled modifi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 A homogeneous length of 8 km fiber is obtained. With advantages in homogeneity and length, the fiber has great potential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fiber gyroscopes, fiber hydrophone and other optical fiber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 PROPERTY elliptical jacket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stress applying p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μm 9芯4模保偏光纤设计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沈骁 金思成 韦玮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共9页
针对光纤通信传输容量日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1.55μm新型结构9芯4模的保偏光纤。在纤芯周围设置椭圆形应力棒以及空气孔阵列,以实现保偏和降低芯间串扰的效果;使用异质纤芯结构以及沟槽结构,以降低芯间串扰和提高光纤的抗弯曲... 针对光纤通信传输容量日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1.55μm新型结构9芯4模的保偏光纤。在纤芯周围设置椭圆形应力棒以及空气孔阵列,以实现保偏和降低芯间串扰的效果;使用异质纤芯结构以及沟槽结构,以降低芯间串扰和提高光纤的抗弯曲性能。该光纤最多拥有72个独立的传输信道。在C+L波段上,每个纤芯内偏振模式间的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0^(-4),相邻模式间的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0^(-3),光纤的最大芯间串扰低于-30 dB/100 km,弯曲损耗小于0.2 dB/km,相关性能满足通信系统的传输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空分复用 多芯少模光纤 保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套管的双管结构单偏振单模反谐振光纤
3
作者 刘旭安 郭婧 +2 位作者 陈超琦 陈达如 姜小刚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5,共5页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单偏振单模空芯反谐振光纤,并对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单偏振单模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传统的多边形包层管反谐振结构不同,所提出的光纤由两个相同的薄壁管组成,它们对称地位于外包层内部,且各自内部再套嵌一个半...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单偏振单模空芯反谐振光纤,并对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单偏振单模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传统的多边形包层管反谐振结构不同,所提出的光纤由两个相同的薄壁管组成,它们对称地位于外包层内部,且各自内部再套嵌一个半径稍小的套管。套管的加入可以增加高阶模的限制损耗,使光纤实现单偏振单模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光纤在1450 nm到17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单偏振特性,在1639 nm到1672 nm波长范围内,单偏振单模特性,带宽为33 nm。该光纤可用于开发高性能单偏振单模光纤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光纤 反谐振光纤 高双折射 单偏振单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稀疏投影重建
4
作者 张国庆 常素萍 +3 位作者 茅昕 王国强 刘尚军 卢文龙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针对稀疏投影下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重建时存在的伪影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正则化迭代重建算法。基于光弹原理与断层扫描分析光纤轴向残余应力的二维分布重建,在稀疏投影测量中,现有的滤波反投影法实现Radon逆变换进行应力... 针对稀疏投影下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重建时存在的伪影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正则化迭代重建算法。基于光弹原理与断层扫描分析光纤轴向残余应力的二维分布重建,在稀疏投影测量中,现有的滤波反投影法实现Radon逆变换进行应力重建存在伪影噪声问题;分析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测量的离散投影模型,针对稀疏投影导致的不适定问题,引入广义正则项,分析了应力的正则化迭代重建;通过深度学习,从样本中学习广义正则项的具体形式,并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对5种保偏光纤的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稀疏投影测量中同时具备很好的伪影噪声抑制与细节特征保持能力,在投影数目为36个视角时均方根误差为0.1985 MPa、峰值信噪比为47.3445 dB、结构相似性指数达到0.9951,分别提升59.7%、18.4%、1.34%;单个样本的重建时间低于1 s,可以实现应力的快速、准确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偏光纤 残余应力 光弹法 稀疏投影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孤子可调控全保偏“9”字腔锁模光纤激光器
5
作者 赵天麒 李保群 +3 位作者 杜斯伦 张景凯 李明宇 王天枢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2,共9页
提出了一种可自启动的全保偏“9”字腔光纤激光器,通过调节泵浦功率实现不同的多孤子脉冲输出。当泵浦功率达到224 mW时,激光器可实现多脉冲态锁模自启动,在维持锁模状态下泵浦功率最低可降至47 mW。激光器在泵浦功率为143 mW、101 mW、... 提出了一种可自启动的全保偏“9”字腔光纤激光器,通过调节泵浦功率实现不同的多孤子脉冲输出。当泵浦功率达到224 mW时,激光器可实现多脉冲态锁模自启动,在维持锁模状态下泵浦功率最低可降至47 mW。激光器在泵浦功率为143 mW、101 mW、89 mW、76 mW、65 mW和55 mW时分别观察到松散束缚态脉冲、2~5个多孤子脉冲和稳定的单脉冲输出现象。脉冲重复频率均为8.68 MHz,其中松散束缚态脉冲的信噪比高达70.4 dB,主脉冲脉宽约为5.78 ps,相邻两脉冲间距约为50.04 ps;单脉冲状态下信噪比为65.8 dB,脉宽约为6.17 ps,平均输出功率为0.305 mW,单脉冲能量为0.035 nJ。此外,还测量了10 h内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证明了该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实验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多孤子动力学,并且该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可自启动、稳定性好、锁模脉冲可切换等优点,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偏光纤激光器 多孤子 束缚态孤子 非线性放大环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μm新型超低损耗单模单偏振空芯反谐振光纤的设计
6
作者 谢兆鑫 盖浩杰 王学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7,共9页
为了激光在中红外波段实现更低损耗、单模、单偏振的稳定传输,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包层嵌套式结构的抗弯曲空芯反谐振光纤构型。利用有限元法优化了其结构参数,在模拟仿真上证明了光纤的宽带低损耗单偏振的传输特性。该光纤在波长2.9~3.3μ... 为了激光在中红外波段实现更低损耗、单模、单偏振的稳定传输,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包层嵌套式结构的抗弯曲空芯反谐振光纤构型。利用有限元法优化了其结构参数,在模拟仿真上证明了光纤的宽带低损耗单偏振的传输特性。该光纤在波长2.9~3.3μm范围内限制损耗小于0.01 dB/km,高阶模抑制比大于1 000,在3μm波长处的限制损耗低至0.001 4 dB/km。通过引入不同的嵌套管厚度破坏了光纤结构的对称性,理论研究了光纤的单偏振特性,在波长2.996~3.004μm内,偏振消光比大于10 000,具有极其稳定的单偏振效果。此外,根据理论分析表明该光纤还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性能,当y方向的弯曲半径大于5 cm时,仍能保证激光单偏振传输,弯曲损耗小于3.11 dB/km。所设计的空芯反谐振光纤构型在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 单偏振 单模 中红外波段 空芯反谐振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errors induced by λ/4 wave plate in fiber-optic current sensor system
7
作者 杨瑞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399-403,共5页
1/4λ wave plate is a key element in the fiber-optic current sensor system. When a retardation error or an orientation error of birefringence axes of 1/4λ wave plate with respect to the hi-bi fiber axes occurs in the... 1/4λ wave plate is a key element in the fiber-optic current sensor system. When a retardation error or an orientation error of birefringence axes of 1/4λ wave plate with respect to the hi-bi fiber axes occurs in the 1/4λ wave plate, the sensor system will output a wrong result of the measured current.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two errors to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whole system were studied and the errors functions were deduced by establishing the measurement function of the current sensor system with Jones matrixes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at the greater the orientation error or the retardation error, the larger the final error, and that these two errors cannot be compensated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λ wave PLATE RETARDATION polarization optical fiber JONES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ome‑wid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ho family in cotton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iber development
8
作者 HE Man WANG Xingfen +6 位作者 LIU Shang CHENG Hailiang ZUO Dongyun WANG Qiaolian LV Limin ZHANG Youping SONG Guoli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2年第3期228-242,共15页
Background:Cotton is the source of natural fibers globally,fulfilling 90%of the textile industry’s requirements.However,fiber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biological process comprising four stages.Fiber develops from a s... Background:Cotton is the source of natural fibers globally,fulfilling 90%of the textile industry’s requirements.However,fiber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biological process comprising four stages.Fiber develops from a single cell,and cell elongation is a vital process in fiber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pertinent to understand and exploit mechanisms underlying cell elongation during fiber development.A previous report about cell division control protein 42(CDC-42)with its key role in cell elongation in eukaryotes inspired us to explore its homologs Rho GTPases for understanding of cell elongation during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Result:We classified 2066 Rho proteins from 8 Gossypium species into 5 and 8 groups within A and D sub-genomes,respectively.Asymmetric evolution of Rho members was observed among five tetraploids.Population fixation statistics between two short and long fiber genotypes identified highly diverged regions encompassing 34 Rho genes in G.hirustum,and 31 of them were retained through further validation by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Moreover,a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characterized genome-wide expression patteren of Rho genes based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transcriptome data.Twenty Rho genes from five modules were identified as hub genes which were potentially related to fiber development.Interaction networks of 5 Rho genes based on transcriptional abundance and gene ontology(GO)enrichment emphasized the involvement of Rho in cell wall biosynthesis,fatty acid elongation,and other biological processes.Conclusion:Our study characterized the Rho proteins in cotton,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cell elongation of cotton fiber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cotton fiber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fiber Cell polarity Rho family Association analysis WG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偏光纤制备及其参数测试原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雪莲 杨鹏 +1 位作者 刘永建 宁鼎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术(传输近场),分别测量了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和几何尺寸,保偏光纤模场直径、数值孔径、几何尺寸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此标准化测试系统操作流程简单、结果精确;模场直径为6.26μm,数值孔径为0.23,包涂直径80μm/135μm/165μm(精度±0.7μm);终检测试合格的光纤成品随机抽样16.25%,高低温老化实验后拍长、串音变化小。所研制的保偏光纤性能稳定,几何尺寸精确、结构均匀、损耗低,具有优良保偏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保偏光纤 化学气相沉积 折射近场 远场扫描法 视频灰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动力学特性
10
作者 樊林林 杨玲珍 +3 位作者 王娟芬 丁伟杰 李一潇 齐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7,共7页
实验利用光纤的非线性克尔效应在掺铒光纤激光器中实现混沌激光的输出,详细研究了泵浦电流和偏振态等因素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分别对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输出功率,动态演变、互相关特性及光谱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实验利用光纤的非线性克尔效应在掺铒光纤激光器中实现混沌激光的输出,详细研究了泵浦电流和偏振态等因素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分别对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输出功率,动态演变、互相关特性及光谱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混沌光纤激光器及其偏振分量的输出功率随泵浦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随着泵浦电流的增加,混沌激光偏振分量历经周期、混沌和自脉冲的输出状态,与混沌激光器输出的动态演变步调一致。不同偏振态下,混沌激光偏振分量同样可实现从周期到混沌脉冲串的动态演变过程,偏振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与系统的输出状态密切相关。实验对不同泵浦电流的光谱进行了分析,光谱的形状不随激光器输出的不同状态而改变,其中心波长基本保持不变。实验结果对研究新型偏振可控光纤激光器及多路光纤传感等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工作对于探索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光纤激光器 偏振 自相关 动力学特性 自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低温下CFRP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数值分析
11
作者 谢剑 王雪寒 刘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共13页
为进一步了解极地低温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在现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CFRP筋表面特征的数值模型,分析64种工况,研究低温下CFRP筋直径、肋高、肋宽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对黏结性能的影... 为进一步了解极地低温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在现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CFRP筋表面特征的数值模型,分析64种工况,研究低温下CFRP筋直径、肋高、肋宽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对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CFRP筋表面特征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CFRP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传递,能够反映低温下CFRP筋与混凝土的损伤情况与黏结破坏机制;低温可显著提高CFRP筋-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在低温下,随着CFRP筋直径的增加,C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降低,同时弱化了低温对黏结强度的增强效应;随着CFRP筋肋高的增加,CFRP筋-混凝土的低温黏结强度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肋高为筋材直径8%时黏结强度达到最大值;CFRP筋肋宽的变化主要影响黏结滑移曲线的形状;相比常温试件,在低温下试件发生拔出破坏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筋 极地低温 混凝土 黏结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纤维负载氧化铋的压电效应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露娴 宋安琪 +3 位作者 周扬 孙平 王德强 魏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82,共10页
采用超声剥离法制备压电性能优良的氧空位氧化铋(BiO_(2-x)),利用绿原酸将BiO_(2-x)负载在聚醚醚酮(PEEK)纤维表面,制备了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肩袖补片材料,研究了该材料对巨噬细胞极化和成骨细胞分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BiO_(2-x)... 采用超声剥离法制备压电性能优良的氧空位氧化铋(BiO_(2-x)),利用绿原酸将BiO_(2-x)负载在聚醚醚酮(PEEK)纤维表面,制备了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肩袖补片材料,研究了该材料对巨噬细胞极化和成骨细胞分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BiO_(2-x)后,PEEK纤维不仅表面性能(粗糙度、亲水性和表面能等)明显改善,而且压电性能也显著提高(压电系数为3.8pC/N,开路电压为0.97V,短路电流为575.6μA).该材料不仅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型M2极化,而且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在修复肩袖撕裂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纤维 表面改性 压电性能 巨噬细胞极化 成骨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偏振互易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全光纤振动传感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宇亮 梁新钰 +4 位作者 李宣健楠 张孟炜 刘鹏 王青于 陈宸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170,共7页
文中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抑制功能的全光纤、微型化振动传感器,实现电力设备振动信号精确捕获。通过在保偏光纤上制作微型悬臂梁,将外部振动转为两个正交偏振态之间的相位变化,实现对外部振动的测量。为有效抑制环境温度对光纤传感器的干... 文中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抑制功能的全光纤、微型化振动传感器,实现电力设备振动信号精确捕获。通过在保偏光纤上制作微型悬臂梁,将外部振动转为两个正交偏振态之间的相位变化,实现对外部振动的测量。为有效抑制环境温度对光纤传感器的干扰,在传感器中形成了偏振互易式光路结构,有效消除温度双折射而引入的相位误差。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传感器在100 Hz~6 kHz范围内具有平坦的响应频带,振动测量灵敏度达到87.76 mV/(m·s^(2)),且在25℃至6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为验证所提出传感器对电力设备振动的监测有效性,在实验室开展了变压器油中燃弧过程中设备外壳的振动冲击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有效捕获燃弧过程设备外壳的振动波形,燃弧过程振动持续时间约为20 ms,振动主频率为800 Hz,最大振幅达4.2 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感 光纤传感 偏振互易 温度抑制 全光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晓曼 刘文静 +3 位作者 陈单单 洪剑寒 王鸿博 CAVACO-PAULO Artur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7,共9页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改性方法,分析归纳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聚酯纤维亲水改性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其在纺织和环保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分析表明,未来应该在优化现有聚酯纤维改性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发展更环保的亲水改性新方法,提高改性纤维的稳定性并实现多功能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亲水基团 亲水改性 后整理 多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光器TMI抑制
15
作者 崔国栋 赵鸿 +2 位作者 张利明 张大勇 吕华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696,共5页
高功率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器在功率光谱合成、相干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高功率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中,模式不稳定(TMI)效应是限制其功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TMI效应对高功率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 高功率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器在功率光谱合成、相干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高功率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中,模式不稳定(TMI)效应是限制其功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TMI效应对高功率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影响,提出了TMI效应的抑制方法。文章采用长波泵浦技术,输出功率100 mW的单频激光器作为种子源,相位调制器将种子源线宽展宽至25 GHz,经三级放大,最终实现了线宽25 GHz、功率2.2 kW、中心波长1064 nm、消光比98%的线偏振窄线宽激光输出,光束质量M_(x)^(2)=1.2、M_(y)^(2)=1.21。分析了泵浦波长对TMI效应的影响:由于光线芯径较小(20μm),增益光纤对泵浦光吸收系数较高(1.8 dB/m@976 nm),纤芯温度较高,加上泵浦光量子亏损引入的热,导致纤芯折射率发生变化,较低功率下发生TMI效应,当泵浦波长向长波偏移时,泵浦光的量子亏损降低,同时泵浦吸收系数也降低,无论在光纤全长、还是单位长度上的热分布均减小,增大了TMI阈值,提升了线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线偏振 窄线宽 模式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光纤旋转地震仪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兰鑫 陈彦钧 +4 位作者 王文伯 曹瑜珈 黄慧敏 张丁凡 李正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94-4610,共17页
地表运动的旋转量观测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及工程勘察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agnac效应的光纤陀螺由于其全固态、高灵敏度和宽频响特性等优势,受到旋转地震仪研究和开发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光纤旋转地震仪的灵敏度一般采用长光纤环... 地表运动的旋转量观测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及工程勘察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agnac效应的光纤陀螺由于其全固态、高灵敏度和宽频响特性等优势,受到旋转地震仪研究和开发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光纤旋转地震仪的灵敏度一般采用长光纤环,然而随着光纤长度的增加,光纤环内的热相位噪声、光源的相对强度噪声等限制了其灵敏度性能提高.本文针对影响光纤旋转地震仪灵敏度的噪声展开了深入分析,利用保偏光纤的快慢轴提出了双偏振工作方案,对其光学结构和解调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抑制热相位噪声与光源相对强度噪声.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三分量双偏振光纤旋转地震仪DP-Rot3C,并对其进行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结果显示,该仪器的灵敏度达到了20 nrad·s^(-1)·√Hz^(-1),与法国Bluseis-3A相当,且在0.01~125 Hz频率范围内响应平坦,在-300~+300°/s的量程范围内非线性度小于6 ppm(1 ppm=0.0001%),具有高精度、宽频带、大量程、高线性度的特性.DP-Rot3C还运用于人工主动源观测、高铁地震观测、天然地震观测等领域,为工程勘探、地震研究等应用提供了高精度观测地表运动旋转量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旋转地震仪 双偏振结构 旋转地震学 相对强度噪声 热相位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控制算法的电缆局部放电光纤传感定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志恒 杨森 +3 位作者 陈前 郝雷 刘志宾 孟晓凯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34,共14页
为提高长距离高压电缆局部放电信号光纤检测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解决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的偏振衰弱和相位漂移问题,搭建接入偏振控制器的光纤传感检测系统模型对电缆局部放电超声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偏振控制的自适应矩... 为提高长距离高压电缆局部放电信号光纤检测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解决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的偏振衰弱和相位漂移问题,搭建接入偏振控制器的光纤传感检测系统模型对电缆局部放电超声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偏振控制的自适应矩估计最大值优化算法(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 max,Adamax).通过调整偏振控制器的驱动电压以减小偏振衰弱,基于MATLAB对算法的衰减率、噪声幅度、控制精度等参数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比Adam算法平均迭代步数降低了约35%,控制收敛精度可达到10-4级.在15 km高压电缆系统进行了光纤传感局部放电定位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偏振控制算法定位精度为±12 m.验证了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偏振控制器和改进算法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为基于大数据的高压输电设备绝缘状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系统 偏振衰弱 改进Adamax算法 高压电缆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中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技术(特邀)
18
作者 周宏冰 陶汝茂 +9 位作者 辛雄 张昊宇 刘辰旭 王信宇 舒强 楚秋慧 林宏奂 王建军 颜立新 景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2,共15页
建立了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多通道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数理模型,首次仿真研究了合成路数、初始状态、相位残差、动态噪声等对不同控制方案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步数随路数增多而增大,约为... 建立了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多通道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数理模型,首次仿真研究了合成路数、初始状态、相位残差、动态噪声等对不同控制方案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步数随路数增多而增大,约为路数的4.5倍,而光束独立取样和基于多抖动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速度均不随路数变化。在光束同时取样方案中,相位残差会影响偏振控制从而导致合成效率下降,基于多抖动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可通过增大参考光振幅来改善,当参考光振幅与合振幅之比大于10时,0.1 rad相位残差导致的合成效率下降低于5%,然而在动态噪声条件下控制效果不佳,需要开发更好的方法来提升偏振误差信号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偏振控制 多抖动法 相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应力的自感知
19
作者 席翔 李海龙 +5 位作者 陈友元 裴景奇 廖城坤 薛琳 储洪强 冉千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导电性能,但其介电性能的报道较为罕见。文中采用LCR测量仪测量C/C的相对介电常数,采用电流源和纳伏表通过四电极法测量C/C的电阻率,研究了C/C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随压应变的变化规律。... 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导电性能,但其介电性能的报道较为罕见。文中采用LCR测量仪测量C/C的相对介电常数,采用电流源和纳伏表通过四电极法测量C/C的电阻率,研究了C/C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随压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单位应变下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率(528±8)是电阻率变化率(111±5)的4.7倍,说明C/C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其微观结构的改变更敏感。此外,压应变下C/C介电性能的增强归因于应变诱导的微缺陷提供了部分电子和空穴参与空间电荷极化的场所,以及压应变改善了极化连续性。单位压应变下增加的参与极化的电子或空穴的数量为(1.37±0.02)×10^(10)。C/C的相对介电常数低于碳纤维和石墨,可归因于碳基体中较高的孔隙率及较多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自感知 极化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的视神经损伤评估
20
作者 詹煌雄 张磊 +5 位作者 门淑君 王嘉敏 金梓 霍力 沈梅晓 王媛媛 《光电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6,共9页
视神经损伤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对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基于保偏光纤元器件构建的扫频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对损伤前后的离体猪眼视神经成像,观察视神经内的微观结构,并通过探... 视神经损伤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对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基于保偏光纤元器件构建的扫频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对损伤前后的离体猪眼视神经成像,观察视神经内的微观结构,并通过探测光偏振态的斯托克斯参数Q、U、V反映视神经组织内的双折射特性。发现V横截面图对视神经的双折射特性具有较好的表征能力,通过阈值法对V横截面图对应的高双折射区域和无双折射或低双折射区域进行分割。V横截面图中的高双折射区域平均面积和平均高度的演化与视神经的损伤、修复和糜烂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实验表明,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对视神经损伤前后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感知能力,对视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至关重要,可以为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 视神经损伤 神经纤维 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