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速400 km轮轨制动大蠕滑黏着试验研究(四)——多种介质条件下极低黏着特性及黏着系数 被引量:2
1
作者 常崇义 陈波 +1 位作者 蔡园武 李果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针对时速400 km高速列车轮轨在多种介质条件下的制动大蠕滑极低黏着特性及黏着系数,通过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模拟不同速度下轮轨间分别采用喷水、防冻液、普通润滑油15W-40及齿轮箱润滑油75W-90等介质的工况,研究轮轨间多种介质对制动... 针对时速400 km高速列车轮轨在多种介质条件下的制动大蠕滑极低黏着特性及黏着系数,通过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模拟不同速度下轮轨间分别采用喷水、防冻液、普通润滑油15W-40及齿轮箱润滑油75W-90等介质的工况,研究轮轨间多种介质对制动大蠕滑极低黏着特性和黏着系数的影响,并探讨水介质条件下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齿轮箱润滑油条件下超大蠕滑率对黏着系数的作用。结果表明:水介质条件下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是影响黏着系数的关键因素之一,极低粗糙度水平下速度超过100 km·h^(-1)后便进入极低黏着状态;轮轨间不同介质条件下,黏着系数随速度的提高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其中齿轮箱润滑油75W-90和防冻液在高速下更易导致极低黏着系数的出现;特别是在齿轮箱润滑油75W-90条件下黏着力系数在黏着饱和点之后随纵向蠕滑率的增加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即使纵向蠕滑率增加到90%也未观察到黏着力系数再次上升的现象,标志着对这类齿轮箱润滑油仅利用防滑控制技术提高黏着利用的可能性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界面 第三介质 极低黏着 黏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实测轮轨蠕滑曲线模拟
2
作者 张洪吉 安博洋 +3 位作者 王小韬 陶功权 丁昊昊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77,共7页
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直接影响着轮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列车的运行安全。为在轮轨接触数值模型中合理地表征实测黏着-蠕滑曲线的影响,在KP模型和改进FASTSI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黏着-蠕滑特征参数初值计算方法,结合遗传算法设计参数拟合过... 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直接影响着轮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列车的运行安全。为在轮轨接触数值模型中合理地表征实测黏着-蠕滑曲线的影响,在KP模型和改进FASTSI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黏着-蠕滑特征参数初值计算方法,结合遗传算法设计参数拟合过程并选取合适的适应度函数,形成了一种获取描述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特征参数的通用方法,随后以160 km/h速度的实测蠕滑数据为例,分析对比了本文算法拟合蠕滑曲线的计算效率及与理想工况下局部接触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1)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拟合不同速度工况对应的实测黏着-蠕滑曲线时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提出的拟合特征参数取值范围提高了遗传算法收敛速度,与遍历法相比计算速度提高18.5倍;(2)考虑潮湿环境实测轮轨黏着-蠕滑曲线时,轮轨黏滑分布、切向接触应力较干态理想工况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接触斑最大切向接触应力减小、滑动区面积随蠕滑率增大的速度减缓等。本文算法满足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数值仿真要求,可更真实地模拟实际环境条件下的轮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曲线 轮轨黏着-特性 遗传算法 轮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轨蠕滑的高速列车制动非线性振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鲁昌霖 王志伟 +1 位作者 王权 莫继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9,共10页
为了揭示在制动工况下轮轨蠕滑对高速列车非线性振动的影响,考虑Polach轮轨蠕滑和盘片Stribeck摩擦,建立了高速列车盘式制动系统的3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制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并与线路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 为了揭示在制动工况下轮轨蠕滑对高速列车非线性振动的影响,考虑Polach轮轨蠕滑和盘片Stribeck摩擦,建立了高速列车盘式制动系统的3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制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并与线路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低速下盘式制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对比分析了Polach轮轨蠕滑模型与双线性轮轨蠕滑模型的差异;探究了平均蠕滑率和轨面条件对制动系统振动的影响;揭示了轮轨黏着与盘式制动系统非线性行为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双线性轮轨蠕滑模型,Polach轮轨蠕滑模型受车速影响更为明显,更加符合实际服役情况;平均蠕滑率增大、轨面条件变差将导致混沌运动出现时的制动压力更小,混沌-周期振动交替出现的次数增加,制动系统振动行为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ch轮轨蠕滑 盘式制动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轨冲角下高速轮轨稳态滚动接触的蠕滑特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乾 徐红霞 +1 位作者 成棣 张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在分析轮轨接触蠕滑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建立三维轮轨稳态滚动接触模型,研究直线线路上轮轨冲角对高速列车轮轨滚动接触面间蠕滑力和蠕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接触斑内的纵向蠕滑... 在分析轮轨接触蠕滑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建立三维轮轨稳态滚动接触模型,研究直线线路上轮轨冲角对高速列车轮轨滚动接触面间蠕滑力和蠕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接触斑内的纵向蠕滑力随着轮轨冲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约9.67%,因此轮轨冲角的增大会降低列车的牵引性能;横向蠕滑力随着轮轨冲角的增大而增大,轮轨冲角为6mrad时的横向蠕滑力是其为0mrad时的7.3倍左右;在横向蠕滑力和纵向蠕滑力的相互作用下接触斑内存在小自旋蠕滑;轮轨冲角对纵向蠕滑率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横向蠕滑率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冲角时最大横向蠕滑率值相差约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轮轨关系 轮轨冲角 稳态滚动接触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和摩擦功 被引量:45
5
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刘兴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8-292,共5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 2种型面轮对与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摩擦功 .在摩擦功分析计算中利用了 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 ,并考虑了轮轨的结构变形的影响 .分析计算表明 ,在轮对运动状态相同的情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 2种型面轮对与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摩擦功 .在摩擦功分析计算中利用了 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 ,并考虑了轮轨的结构变形的影响 .分析计算表明 ,在轮对运动状态相同的情况下 ,磨耗型轮对与轨道之间的蠕滑率和摩擦功与锥型轮对和轨道之间的蠕滑率和摩擦功相差甚大 .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现行铁路中正在推广使用的磨耗型轮对并不能减少轮轨接触表面之间的磨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 滚动接触 摩擦功 磨损 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谐波磨耗对直线线路上高速轮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乾 程树 +1 位作者 张海 周新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8,共9页
通过理论分析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得到谐波磨耗车轮的名义滚动圆半径与谐波阶数和车轮圆周不圆顺幅值(波深)的关系;以CRH2型高速动车组为例,使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以2位轮对为谐波磨耗车轮的头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 通过理论分析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得到谐波磨耗车轮的名义滚动圆半径与谐波阶数和车轮圆周不圆顺幅值(波深)的关系;以CRH2型高速动车组为例,使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以2位轮对为谐波磨耗车轮的头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5种谐波阶数(1,3,6,11和15阶)和2种波深(0.1和0.3mm)条件下谐波磨耗车轮与无谐波磨耗车轮的接触斑内横向、纵向蠕滑率/力。结果表明:车轮产生谐波磨耗后,随着谐波阶数和波深的增加,纵向蠕滑力增加明显而纵向蠕滑率变化幅度不大,横向蠕滑率减少明显而横向蠕滑力变化幅度不大;与车轮无谐波磨耗时相比,纵向蠕滑率增大至14倍;当达到车轮谐波磨耗6阶、波深0.3mm后发生轮轨接触脱离,且轮轨接触脱离现象随着谐波阶数和波深的增加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谐波磨耗 高速列车 轮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横移对高速轮轨稳态滚动接触蠕滑力和蠕滑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乾 徐红霞 +1 位作者 黄碧坤 张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3,共6页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非线性功能,基于轮轨滚动接触理论,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建立高速轮轨稳态滚动接触的大规模有限元模型,分析CRH2型动车组在CHN60钢轨直线线路上运行且其轮对横移量在0~6 mm范围变化时的蠕滑力和蠕...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非线性功能,基于轮轨滚动接触理论,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建立高速轮轨稳态滚动接触的大规模有限元模型,分析CRH2型动车组在CHN60钢轨直线线路上运行且其轮对横移量在0~6 mm范围变化时的蠕滑力和蠕滑率.结果表明:随着轮对横移量的增大,车轮接触斑内纵向蠕滑力合力的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24.4倍,列车总的纵向蠕滑力几乎是呈线性急剧减小,表明轮对横移量的增大会降低列车的牵引性能;横向蠕滑力合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约42.4%,变化趋势低于纵向蠕滑力合力,列车左轮与右轮总的横向蠕滑力随着轮对横移量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影响列车的横向稳定性与脱轨系数;纵向蠕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约124.8%;与纵向蠕滑率相比,横向蠕滑率很小且几乎不随轮对横移发生变化,表明轮对横移对横向蠕滑率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横移 高速轮轨关系 轮轨稳态滚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粘着-蠕滑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金雪岩 刘启跃 王夏秋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39,共4页
轮轨粘着-蠕滑特性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变量。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分析机车轴重、轮径、增粘块和轮轨间冲角等参数对轮轨粘着-蠕滑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若轴重增大、轮径减小和轮轨间冲角增大,则车轮粘着系数下降。
关键词 轮轨 粘着-特性 试验 铁路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行工况下高速轮轨稳态滚动接触蠕滑特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肖乾 黄碧坤 +1 位作者 徐红霞 秦娟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87,共7页
以LMA型踏面车轮和CHN60钢轨为对象,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法,分析全滑动制动、全滑动牵引、蠕滑制动以及蠕滑牵引4种工况下的高速列车轮轨稳态滚动接触蠕滑特性。结果表明:全滑动制动工况下纵向蠕滑力的... 以LMA型踏面车轮和CHN60钢轨为对象,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法,分析全滑动制动、全滑动牵引、蠕滑制动以及蠕滑牵引4种工况下的高速列车轮轨稳态滚动接触蠕滑特性。结果表明:全滑动制动工况下纵向蠕滑力的合力为蠕滑制动工况下的6.5倍左右,全滑动牵引工况下纵向蠕滑力的合力为蠕滑牵引工况下的1.7倍左右;接触斑内的蠕滑力矢量在全滑动工况下均指向同一方向,制动时与运动方向相反,牵引时与运动方向相同,而在蠕滑工况下其存在自旋效应;全滑动工况下的纵向蠕滑率均大于蠕滑工况下的,而蠕滑工况下的横向蠕滑率均远大于全滑动工况下的;纵向蠕滑率在全滑动工况下的分布只有1个峰值区域,而在蠕滑工况下则存在2个峰值区,前一工况下的横向蠕滑率分布区域较散,数值相当小,最大仅为0.064%,而后一工况下的分布则相对集中,其最大值可达0.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轮轨接触 特性 运行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轨道下高速列车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新建 肖乾 +1 位作者 程树 杨逸航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1,共8页
针对柔性轨道下因谐波磨耗车轮激励而引发钢轨和轮对振动时的轮轨蠕滑问题,在分析柔性轨道下轮轨间滚动接触振动对轮轨蠕滑特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和CRH2型高速列车,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柔性轨道下高速列车的... 针对柔性轨道下因谐波磨耗车轮激励而引发钢轨和轮对振动时的轮轨蠕滑问题,在分析柔性轨道下轮轨间滚动接触振动对轮轨蠕滑特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和CRH2型高速列车,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柔性轨道下高速列车的动力学数值模型;选取6种典型谐波磨耗(阶数分别为1,6和11阶;对应波深分别为0.1和0.3mm)车轮,进行轮轨滚动接触振动特性、轮轨蠕滑力和蠕滑率的分析。结果表明:车轮谐波磨耗阶数和波深的增加均导致钢轨垂向加速度、轮对垂向加速度、轮轨垂向力及轮轨蠕滑力和蠕滑率的大幅增加,且与阶数的影响相比,波深对滚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更大;当车轮的谐波磨耗取11阶和0.3mm波深时,轮轨垂向力最大值、钢轨垂向加速度最大值、轮对垂向加速度最大值和平均值、纵向蠕滑率平均值、纵向蠕滑力绝对平均值、横向蠕滑力最大值、纵向蠕滑力最大值分别约为车轮无谐波磨耗时的7.27,49.6,20.35,15.18,7.8,9.064,6.7和8.57倍;考虑柔性轨道后,轮轨接触脱离时间明显增加,轮轨蠕滑率和蠕滑力也有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轨道 高速列车 车轮谐波磨耗 滚动接触 轮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旋转车轮轮轨接触蠕滑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运华 李芾 +1 位作者 张丽平 傅茂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3,共6页
分析了独立旋转车轮轮轨接触蠕滑率的计算方法,定义了车轮滚动系数,对车轮横移、摇头、曲线半径及车轮滚动系数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蠕滑率对其横移比较敏感,同常规轮对相比,独立旋转车轮的... 分析了独立旋转车轮轮轨接触蠕滑率的计算方法,定义了车轮滚动系数,对车轮横移、摇头、曲线半径及车轮滚动系数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蠕滑率对其横移比较敏感,同常规轮对相比,独立旋转车轮的踏面型状对其蠕滑率影响显著;车轮摇头对横向蠕滑率影响较大,但对纵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影响甚微;车轮滚动系数对纵向蠕滑率影响比较明显,对横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略有影响;曲线半径仅对独立旋转车轮的自旋蠕滑率有较大影响,对纵向蠕滑率和横向蠕滑率则影响甚微。最后,利用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文中给出的蠕滑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旋转车轮 轮轨接触 车轮滚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蠕滑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丹 丁旺才 +1 位作者 郭富强 马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共9页
为探究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间蠕滑特性的影响,建立了4种不同轮轨关系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以实测车轮谐波磨耗为依据,对比分析了4种模型的轮轨振动特性,得到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轮轨关系模型。基于柔性轮轨... 为探究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间蠕滑特性的影响,建立了4种不同轮轨关系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以实测车轮谐波磨耗为依据,对比分析了4种模型的轮轨振动特性,得到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轮轨关系模型。基于柔性轮轨分析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蠕滑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谐波磨耗下扣件刚度和速度对蠕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轮下的振动响应要高于刚性轮,而刚性轨下的振动响应要大于柔性轨。其发生机理表现为柔性体的固有模态与谐波激励频率相近引发模态共振,使得柔性体的振动响应大于刚性体。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柔体更能反映轮轨真实接触状态;车轮谐波磨耗的阶次和幅值对柔性轮轨关系下的蠕滑特性影响显著,整体呈现出随阶次和幅值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且高阶次下,幅值对蠕滑特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发现扣件刚度对蠕滑特性的影响与速度呈现相关性,当速度低于250 km/h时,扣件刚度对蠕滑率/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仍呈现出随刚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当速度高于300 km/h时,扣件刚度对蠕滑率/力的影响比较明显,呈现随刚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谐波磨耗 柔性轮轨 扣件刚度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赫兹接触轮轨蠕滑力数表TPLR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学松 张卫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46-651,共6页
本文介绍了直线轨道上单轮对运动状态蠕滑率和蠕滑力关系律数表的编制方法。
关键词 滚动接触 轮轨接触 TPLR 机车车辆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旋转车轮轮轨蠕滑率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丽平 李芾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3,共6页
通常情况下轮轨之间的接触有两种可能 :一点接触或两点接触。而独立旋转车轮应尽量避免两点接触 ,为此用一种有别于相关文献的独立车轮蠕滑率公式推导方法 ,导出了独立旋转车轮一点接触蠕滑率计算公式。定义了车轮滚动系数 ,指出该参数... 通常情况下轮轨之间的接触有两种可能 :一点接触或两点接触。而独立旋转车轮应尽量避免两点接触 ,为此用一种有别于相关文献的独立车轮蠕滑率公式推导方法 ,导出了独立旋转车轮一点接触蠕滑率计算公式。定义了车轮滚动系数 ,指出该参数对独立旋转车轮以及蠕滑控制轮对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并分析了轮对运动 (横向和摇头 )和车轮滚动系数对滚动接触蠕滑率的影响 ,通过分析得知 :车轮踏面外形对蠕滑率影响十分敏感 ,应谨慎选择独立旋转车轮的踏面 ;车轮滚动系数对纵向蠕滑率影响比较明显 ,对横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的影响很小。用已经建立的带独立旋转车轮的车辆模型 ,对目前分析使用较多的两类形式的独立旋转车轮蠕滑率公式通过阶跃响应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旋转车轮 踏面 铁路 机车车辆 轮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蠕滑最小化的钢轨打磨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郭战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5,共7页
根据对轮轨蠕滑形成机理的研究,指出轮轨接触的滚动半径差是影响轮轨蠕滑的重要参数;利用车辆动力学软件NUCARS和选用不同钢轨廓形,仿真计算滚动半径差对轮轨关系的影响,据此提出应通过钢轨打磨,消除或减弱轮轨蠕滑,从而实现轮轨关系的... 根据对轮轨蠕滑形成机理的研究,指出轮轨接触的滚动半径差是影响轮轨蠕滑的重要参数;利用车辆动力学软件NUCARS和选用不同钢轨廓形,仿真计算滚动半径差对轮轨关系的影响,据此提出应通过钢轨打磨,消除或减弱轮轨蠕滑,从而实现轮轨关系的改善,达到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目的。理论计算和现场钢轨打磨试验表明,在大秦重载铁路实施钢轨打磨后,滚动半径差减小,钢轨的廓面形状与车轮形成贴合型接触,降低了轮轨蠕滑力和横向力以及轮轨滚动阻力,改善了轮轴转向特性,使钢轨的平均侧磨减少了将近50%,钢轨的通过总重从9×108 t增加到15×108 t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轮轨关系 滚动半径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摇头运动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学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6-502,共7页
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单轮对的摇头运动对其左右轮轨滚动接触斑上蠕滑率/力的影响。在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关系分析方面,利用了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计算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可知,轮对摇头角运动参量是影响轮轮... 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单轮对的摇头运动对其左右轮轨滚动接触斑上蠕滑率/力的影响。在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关系分析方面,利用了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计算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可知,轮对摇头角运动参量是影响轮轮之间横向蠕滑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滚动接触 摇头运动 轮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轮轨蠕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军 刘迎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715,共9页
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是轮轨相互作用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基础.现有的几种计算蠕滑力的理论模型均建立在Hertz接触条件和半空间假设的基础上,已经无法完成对复杂的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使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来求解轮轨的三维弹性... 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是轮轨相互作用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基础.现有的几种计算蠕滑力的理论模型均建立在Hertz接触条件和半空间假设的基础上,已经无法完成对复杂的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使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来求解轮轨的三维弹性/弹塑性接触问题,得出了在不同的轴重、牵引力矩、摩擦系数、踏面形状、横向力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力.提出用轮轨接触的轮周位移计算蠕滑率的新方法,并对在各种参数下所得到的蠕滑率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轴重 横向力 踏面 轮轨相互作用 滚动接触 求解 半空间 弹塑性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轨蠕滑和轮对蛇行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贵春 唐华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60,共4页
列车通过桥梁时,车桥系统将发生动力相互作用。选取轮对的横摆和摇头作为独立的自由度,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学理论,给出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建立了轮对及车辆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桥梁结构振动微分方程。... 列车通过桥梁时,车桥系统将发生动力相互作用。选取轮对的横摆和摇头作为独立的自由度,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学理论,给出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建立了轮对及车辆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桥梁结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车辆和桥梁两个子系统之间力和位移的协调条件,把二者耦合起来求解。以主跨为300 m的铁路斜拉桥和DF4型内燃机车为例,利用威尔逊-θ法,模拟机车过桥的全过程,求解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结构的横向动力响应随车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车速对扭转振动的影响不明显,而偏载对扭转振动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 轮对 蛇行 轮轨接触几何学 车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轮轨黏着一蠕滑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俭朴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3,共3页
机车车辆轮轨黏着问题与机车运行存在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牵引轴重必将加大滑动区面积,但随着蠕滑率的不断加大,黏着系数随着轴重增加而减少。黏着控制实质是蠕滑率控制,目的是有效识别和抑制机车空转和滑行,使机车牵... 机车车辆轮轨黏着问题与机车运行存在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牵引轴重必将加大滑动区面积,但随着蠕滑率的不断加大,黏着系数随着轴重增加而减少。黏着控制实质是蠕滑率控制,目的是有效识别和抑制机车空转和滑行,使机车牵引力或制动力在接近轮周牵引力峰值点工作,充分发挥轮轨可用黏着潜力,提高黏着利用率,并根据国内机车黏着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轮轨 黏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率变化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王彩芸 刘启跃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1,共6页
从研究影响轮轨滚动接触几何关系的机制出发,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横移量和摇头角变化速率对轮轨接触质点间蠕滑力/率、接触斑黏滑区的分布等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横移量、摇头角的变化速率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具有... 从研究影响轮轨滚动接触几何关系的机制出发,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横移量和摇头角变化速率对轮轨接触质点间蠕滑力/率、接触斑黏滑区的分布等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横移量、摇头角的变化速率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横移量变化速率的增加,轮轨接触斑间的横向蠕滑力/率、蠕滑力密度等增大,同时滑动区逐渐增大,黏着区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当列车在加速过程中要适当考虑增黏措施;随着摇头角的变化速率的增大,轮轨接触斑间的纵向蠕滑力/率、蠕滑力密度等增大,而横向蠕滑力/率、蠕滑力密度等减小,接触斑上滑移区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接触斑切向力达到饱和处于全滑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横移量变化速率 摇头角变化速率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