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种蠕滑理论黏滑分界线的解析推导及其应用
- 1
-
-
作者
程畅
王垚韡
陆晨旭
陈迪来
-
机构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出处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0-1063,共14页
-
基金
上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1210750300)
上海启明星计划(22YF1447600)。
-
文摘
解析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蠕滑、自旋对黏滑区分布的影响,并快速确定接触斑黏滑分布.为此,推导了Kalk⁃er简化理论和Polach理论的黏滑边界线解析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轮轨磨耗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蠕滑率及接触斑长短轴比值较小时,两种理论得到的黏滑分区及应力分布一致性较好,随着蠕滑率和长短轴比值增加,结果逐渐出现差异.轨面湿滑状态下,滑动区比例会明显增加,但是磨耗速率降低了20%~30%;制动等级对磨耗速率有显著影响,与常用制动相比,紧急制动使得磨耗大幅增加;列车速度提高使得轮轨滑动速度增加,加剧了磨耗速率.
-
关键词
polach理论
HERTZ接触
黏滑分区
轮轨蠕滑
轮轨磨耗
-
Keywords
polach theory
Hertz contact
stick-slip division
wheel-rail creep
wheel-rail wear
-
分类号
TH21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H21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