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地区湿地保护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邱万保 赵英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在鄱阳湖区域,选取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都昌北鄱阳湖湿省级地公园5个典型湿地保护地为研究地;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研究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在鄱阳湖区域,选取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都昌北鄱阳湖湿省级地公园5个典型湿地保护地为研究地;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研究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野外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调查研究地的资源保护与破坏现状、湿地保护地存在的问题、保护地存在问题的成因、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建议,问卷有效率93.64%。依据调查数据,分析鄱阳湖地区湿地保护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湿地保护现状较为理想,湿地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在受访者中,83.50%工作人员认为湿地水鸟种类增加或维持不变、74.76%工作人员认为湿地水鸟数量增加或维持不变、73.78%工作人员认为湿地水鸟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最适数量、63.11%工作人员认为湿地水鸟繁殖能力增加或不变。②各保护地的湿地保护现状差异明显,在受访者中,62.38%工作人员认为鄱阳湖地区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水量减少、湿地污染、湿地占用等方面。80.58%工作人员认为湿地生态旅游存在负面影响,其中63.10%工作人员认为生态旅游存在严重影响;33.01%工作人员认为湿地保护地的不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影响或一般影响;82.52%工作人员认为湿地水量减少是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53.40%工作人员认为湿地污染是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③鄱阳湖地区湿地破坏的成因包括鄱阳湖地区湿地保护法规不完善、湿地保护的政府间联动机制不健全、湿地工作人员构成不合理。④改进措施,完善地方湿地立法、政府间部门联动机制、地区人才培养机制及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全霞 周帆琦 +4 位作者 沙茜 李金成 肖繁荣 赵冬冬 朱文宇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雀形目的种数最多,占鸟类种数的43.02%;居留型方面,以迁徙鸟类为主,占比69.77%,留鸟仅占比30.23%;区系类型方面,古北种85种,占比49.42%,东洋种57种,占比33.14%,广布种30种,占比17.44%;生态类型方面,鸣禽的种类最多,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中。结果显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季节差异显著,且涨渡湖水上森林是鹭鸟活动和栖息的集中分布区,建议将该区域划为重点保护与监测区,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渡湖湿地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季节动态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李小平 王灵艳 +1 位作者 苏守香 易善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50-57,共8页
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采用样方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421种,隶属116科312属。药用植物生活型以草本类为主,占总种数的64.13%;以全... 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采用样方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421种,隶属116科312属。药用植物生活型以草本类为主,占总种数的64.13%;以全草入药的药用植物占比最高,占总种数的46.08%;药性以寒性药用植物数量最多,占总种数的31.59%;药味以苦味药用植物占比最高,占总种数的53.44%;药效以清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1.33%;药用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最高,占总属数的41.08%。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总蕴藏量有限,建议加大林下药用植物人工培育力度,增加保护区中药材总蕴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资源多样性 生活型 分布区类型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
4
作者 张辛阳 谢曦临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3,共10页
运用线路法和生态学典型样方法,对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梁子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利用、合理开发及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95种,隶属于86科291属... 运用线路法和生态学典型样方法,对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梁子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利用、合理开发及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95种,隶属于86科291属.含20种以上的大科和较大科为该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含4种以下寡种属和单种属是组成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主要部分.86个科可划分为7个分布区类型和4个变型,291个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变型,且保护区内含中国特有属2属2种,体现出一定的古老孑遗性.保护区内共有96种植物群落类型,Patrick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3~21之间,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0.355 7~2.836 2之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0.502 5~0.926 7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在0.351 8~0.957 4之间.可见,保护区中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符合保护区所处的北亚热带中纬度地域特点,交汇过渡性明显,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为保护区内的珍稀保护动物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本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梁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钱升平 余定坤 +2 位作者 罗浩 唐超群 缪泸君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3-47,80,共6页
【目的】进一步掌握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为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线法于2024年7―9月开展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并拍照后进行鉴定,并对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进... 【目的】进一步掌握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为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线法于2024年7―9月开展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并拍照后进行鉴定,并对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记录两栖动物1目5科9属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1种,新增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和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2种分布新记录和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大树蛙(Zhangixalus dennysi)、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3种实体记录。(2)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物种8种,占80.0%,广布种2种,占20.0%。(3)多样性分析表明,记录到的两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6040和0.7279,Pielou均匀度为0.6966;生境类型对两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灌草丛生境多样性指数水平均最高。【结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建议在鄱阳湖岛屿内建设或者修复两栖动物繁殖地类型的静水栖息地,以实现保护区两栖动物种群的高效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研究
6
作者 吕俊娥 马露 +1 位作者 高会军 谢昆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根据1990、2000、2010和2020年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0年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泊数量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湖泊面积呈扩张—加速扩张—扩张减缓的阶段性... 根据1990、2000、2010和2020年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0年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泊数量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湖泊面积呈扩张—加速扩张—扩张减缓的阶段性增长趋势。近30年湖泊总面积扩大88 676.49 hm^(2),其中,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面积分别增长23 897.12、57 176.60和7 602.77 hm^(2),增长幅度分别为5.63%、12.75%和1.50%。通过对保护区1 000 hm^(2)以上湖泊面积分析,西区湖泊以色林错、仁错面积变化率较大,东区湖泊以错愕、乃日平错以及蓬错变化显著。近30年色林错保护区气候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和蒸发量减少,气候呈现出暖湿化发展趋势。冰川萎缩速率、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与色林错保护区湖泊阶段性变化规律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面积 遥感监测 气候因素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琴 孙婉 +6 位作者 钱薇雅 邢雨辉 张振华 张晨岭 汪俊琦 常青 胡超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112种,其中轮虫32属67种,枝角类17属31种,桡足类13属14种.后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636.31 ind./L,季节变化对密度有极显著的影响,空间变化对其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洪泽湖保护区共有15种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14~0.84,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22~0.95,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pH、水温(WT)、总氮(TN)、透明度(SD)是影响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水平.本研究可为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及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依湖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肖遥 岳春芳 +1 位作者 王庆杰 张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明晰其空间分异驱动因素,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前提。基于200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玛依湖保护区遥感生态指数(RSEI),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确定研究期间的典型年份,进而分析生态环...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明晰其空间分异驱动因素,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前提。基于200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玛依湖保护区遥感生态指数(RSEI),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确定研究期间的典型年份,进而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了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相关性及其变化潜在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玛依湖保护区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2009年处于最低值为0.28;由突变检验确定,2013年为研究期间的突变点;各典型年份,生态环境质量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其中2009年,中湖区和下湖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下降为主,但总体上看,近20 a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2)全局莫兰特指数(Moran's I)0.64~0.71,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空间分布呈簇状,高-高聚集区分布在保护区中央,低-低聚集区分布在保护区四周,并且近20 a高-高聚集区域面积有扩张的趋势。(3)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表明,除模型因子绿度和干度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外,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依湖保护区 生态环境质量 Mann-Kendal检验 莫兰特指数(Moran's I) 地理探测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21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面积变化研究
9
作者 杨岩岩 张国明 +5 位作者 洪畅 严平 哈斯 董苗 王一娇 周彦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和目视解译,并结合保护区周边4个气象站1970−2021年气温、降水、蒸散量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内面积>1 km2湖泊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和目视解译,并结合保护区周边4个气象站1970−2021年气温、降水、蒸散量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内面积>1 km2湖泊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51 a保护区的湖泊呈现扩张、稳定和萎缩3种变化趋势,但大部分湖泊处于扩张状态.其中:大型湖泊均呈扩张之势,并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节点,前期扩展缓慢,后期出现明显扩展增速;中型湖泊面积变化呈现扩张、稳定和萎缩3种趋势;小型湖泊面积变化呈现扩张和萎缩2种趋势;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湖泊自身的规模无关,只与其补给和支出平衡有关.2)沙子湖、小沙子湖是部分河段被沙埋的流经湖,多年湖面积变化较小,湖泊周围沙丘未出现大范围朝湖向移动.3)保护区湖泊的面积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和降水对湖泊面积的影响大于蒸发.保护区内湖泊属降雨和冰川融水补给型湖泊,且冰川融水的补给量大于降水.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控制下水资源演变过程,可作为进一步评估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泊面积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间碳储量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10
作者 龙文芹 职露 +3 位作者 郭娅迪 邹滨 曾立志 高浩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92,共8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西洞庭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长时序碳储量的评估将为区域生态系统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该文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算西洞庭湖近20 a的碳储量...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西洞庭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长时序碳储量的评估将为区域生态系统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该文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算西洞庭湖近20 a的碳储量,以此探讨西洞庭湖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碳储量重点变化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近20 a碳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范围为113.5×10^(4)~125.7×10^(4)t;碳储量相对变化率仅2003年达到3.2%,其余时期均小于2%;20 a内西洞庭湖核心区每年碳储量均居子区域首位,其次为试验区;西洞庭湖大部分区域碳储量保持不变或变化较小,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重点变化区域呈聚集、线型及零散等多样化空间分布特征,其土地利用类型具有相应的变化强度;西洞庭湖试验区碳储量变化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核心区碳储量主要与降水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推进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双碳”目标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洞庭湖 碳储量 INVEST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锋敏 杨敬爽 +3 位作者 郭小萌 张萌 程爽 李明远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38,42,共4页
本文简述了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其自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波涌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其中雀形目鸟类物种数量最多;鸟类的种类及个体数量逐渐增加。保护区鸟类组成以水鸟为主。该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冬候鸟迁徙通道,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多样性高;冬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多,多样性低。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也存在明显变化。夏季,不同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树林>芦苇丛>泥滩>湖泊;冬季则为树林>泥滩>芦苇丛>湖泊。研究区域内捕鱼、放牧等干扰鸟类栖息和觅食的情况较为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鸟类保护工作。本研究对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保护管理和栖息地修复等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物种多样性 季节 生境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关系 被引量:46
13
作者 张丽丽 殷峻暹 +1 位作者 蒋云钟 王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775,共8页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群落-水文参数直方图和计算敏感性指数,分析植被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研究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植被群落对水文情势变化的耐...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群落-水文参数直方图和计算敏感性指数,分析植被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研究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植被群落对水文情势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苔草群落、假俭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敏感性较低;苔草-廖子草群落、苔草-虉草群落和虉草-苔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喜欢相对湿润的环境;南荻群落所能承受的水文条件变化范围较窄,喜欢相对干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植被群落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59
14
作者 张月 张飞 +4 位作者 王娟 任岩 Abduwasit Ghulam Hsiang-te KUNG 陈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082-7097,共16页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72—2013年,研究区的生态干扰度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但其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生态干扰度类型之间的转化速率有加快的趋势。(2)1972—2013年,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及景观分离度(DIVISION)4项景观格局指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区域的景观指数较为稳定。(3)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干扰程度有密切的一致性。生态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边缘密度指数(ED)<景观丰度密度(PR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景观分离度(DIVISION)。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可为干旱区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生态干扰度 时空动态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繁殖期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章旭日 邵明勤 +3 位作者 许婷 简敏菲 倪才英 胡斌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9-653,共5页
2009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样点法调查了南矶山自然保护区3种生境鸟类多样性。共记录鸟类106种47 516只,分属10目35科70属。优势种为豆雁Anser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雁Anseranser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国家重点保护鸟... 2009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样点法调查了南矶山自然保护区3种生境鸟类多样性。共记录鸟类106种47 516只,分属10目35科70属。优势种为豆雁Anser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雁Anseranser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种,CITES公约收录13种。6个湖泊共记录水鸟47种38 378只,分属6目14科29属。其中,战备湖水鸟种数最多,常湖水鸟个体数最多;白沙湖的多样性指数H′最高,其次为战备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湖泊 水鸟 南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 被引量:40
16
作者 蔡海生 朱德海 +1 位作者 张学玲 赵小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751-4757,共7页
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 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变化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鹏 赖格英 黄小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6,共8页
水位变化是影响湖泊水文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构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模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对主湖区及湿地保护区水位变化节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 水位变化是影响湖泊水文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构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模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对主湖区及湿地保护区水位变化节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水利枢纽工程提升了大湖北部水位,使南北水位差减小,将影响鄱阳湖枯水期的流速及自净能力.吴城和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水位变化受水利枢纽工程的影响较小,吴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在水位低于13.8 m时与大湖脱离,不再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但水利枢纽工程会影响蚌湖与大湖脱离时间;南矶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南部,水位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很小.水利枢纽工程条件下,湖泊水位受人工控制,枯水年和平水年湖泊水位的变化基本一致;枯水年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的影响大于平水年,但对湖泊南部的水位变化影响仍然较小.模型模拟结果可以揭示在目前调度方案下,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变化节律的影响规律,为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EFDC模型 水位变化 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晓凤 顾署生 +2 位作者 李勇 钱卫民 廖为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5-419,共5页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基本概念入手,根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建立了一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应用说明,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潜力 指标体系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被引量:45
19
作者 葛刚 李恩香 +1 位作者 吴和平 吴志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初步确定区内有外来入侵植物12科16属19种,其中菊科最多,有4种。研究表明:对鄱阳湖湿地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有裸柱菊、野胡萝卜、野老鹳草、空心莲子草等4种,外来植物入侵主要由人为活动... 通过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初步确定区内有外来入侵植物12科16属19种,其中菊科最多,有4种。研究表明:对鄱阳湖湿地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有裸柱菊、野胡萝卜、野老鹳草、空心莲子草等4种,外来植物入侵主要由人为活动无意引入和自然传入共同作用产生,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受到湖泊水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体重金属的富集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涂宗财 庞娟娟 +5 位作者 郑婷婷 唐平平 王辉 张露 沙小梅 陈雪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8-883,共6页
为研究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以鄱阳湖吴城6种常见淡水鱼(鲤、鳙、鲢、草鱼、青鱼、鳊)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鱼心脏、肝脏、鳃丝和肌肉等部位中铜、锌、铅、镉4种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评价其健... 为研究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以鄱阳湖吴城6种常见淡水鱼(鲤、鳙、鲢、草鱼、青鱼、鳊)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鱼心脏、肝脏、鳃丝和肌肉等部位中铜、锌、铅、镉4种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在鱼体不同器官中的富集程度不同,Cd在肝脏中的含量最高,Cu在肝脏和心脏中的含量最高,Pb在肝脏中的富集含量最低,Zn在各器官的总体含量要高于其他3种元素。4种重金属在鱼肌肉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内外标准。目标危险系数(THQ)分析结果表明,Pb导致的健康风险最高,Cd最低,单一重金属THQ值和复合重金属TTHQ值均小于1,说明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低,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淡水鱼 重金属 富集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