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发展历程与应用展望
1
作者 丁凤林 张仲恺 +1 位作者 高俊 汤海滨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针对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回顾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梳理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在放电功率、推力器尺寸、重量方面和传统霍尔推力器的优势地位,以及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实施可行性,分析了嵌套式霍尔推... 针对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回顾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梳理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在放电功率、推力器尺寸、重量方面和传统霍尔推力器的优势地位,以及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实施可行性,分析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将来可能的应用场景,最终对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未来开展超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嵌套式霍尔推力器 系统设计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在电推进中的应用
2
作者 田滨 安炳晨 +1 位作者 谢侃 杨素兰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电推进技术因其比冲远高于传统化学推进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世界各国已发展了许多成熟的在轨电推进产品,随着航天任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仍在不断推进。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电推进技术的研究... 电推进技术因其比冲远高于传统化学推进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世界各国已发展了许多成熟的在轨电推进产品,随着航天任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仍在不断推进。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电推进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算法不仅可以基于数据对电推进器的参数进行模型训练,预测推进器性能并进行优化,还可用于电推进器中等离子体数学物理模型的分析与求解。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可大幅提高求解相关偏微分方程的精度和效率,并为方程求解提供最优决策。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算法在电推进物理机理、方程求解以及型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关注了离子推进器、霍尔推进器、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和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算法在提高电推进系统性能、优化设计和降低计算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还为未来电推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智能学习算法 等离子体行为预测 数据驱动 偏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A级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中和器电子引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佳豪 马隆飞 +3 位作者 贺建武 罗军 康琦 段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8-274,共7页
为解决低轨道吸气式离子电推力器的电中和问题,设计了一套抗氧化能力强、长寿命的1 A级氙工质感性耦合等离子体中和器,实验研究了发射孔径对其电子引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射孔径的变化,会对中和器电子引出电压、饱和电流和工... 为解决低轨道吸气式离子电推力器的电中和问题,设计了一套抗氧化能力强、长寿命的1 A级氙工质感性耦合等离子体中和器,实验研究了发射孔径对其电子引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射孔径的变化,会对中和器电子引出电压、饱和电流和工质利用系数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在部分孔径下发现了电子束流随引出电压上升时出现二次跃变现象,根据工质利用系数和电子引出功耗比确定出中和器最优发射孔径为1.5 mm;电子束流引出为1 A时,工质利用系数达到27.7,电子引出功耗比为94.6 W/A。同时,测试了中和器温度对工作稳定性的影响,中和器热平衡状态下与点火初期相比中和器电子引出性能下降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电推进系统 中和器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 发射孔径 电流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质流量对ECR离子源束流影响研究
4
作者 牟浩 耿海 +3 位作者 吴先明 蒲彦旭 谈人玮 杨涓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3-800,共8页
栅格进气道电子回旋共振(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ECR)离子源推进剂供给压强低、无阴极,有应用于吸气式电推进系统的潜力。流量对离子源的束流影响显著,当流量超过临界流量时,离子束流的增长受到抑制。为明晰限制离子束流增长的... 栅格进气道电子回旋共振(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ECR)离子源推进剂供给压强低、无阴极,有应用于吸气式电推进系统的潜力。流量对离子源的束流影响显著,当流量超过临界流量时,离子束流的增长受到抑制。为明晰限制离子束流增长的根本原因,开展不同流量下氮工质栅格进气道ECR离子源的Langmuir探针诊断实验,并基于诊断结果计算了寻常(ordinary,O)波截止区和电子获能指标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流量低于临界流量时,随着流量增加,离子密度快速增加,限制离子束流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中性气体密度。当流量超出临界流量时,O波截止区几乎覆盖整个等离子体产生区域,这导致电子能量获取效率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此时,限制离子束流增长的主要因素转变为电子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 等离子体诊断 流量 吸气式电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夏广庆 王冬雪 +1 位作者 薛伟华 张家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7-863,共7页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是一种新概念磁等离子体推进装置,以其电离率高、无电极烧蚀、寿命长、比冲高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新型推力器在未来长寿命深空探测器和卫星的动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螺旋波等离子体推...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是一种新概念磁等离子体推进装置,以其电离率高、无电极烧蚀、寿命长、比冲高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新型推力器在未来长寿命深空探测器和卫星的动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该推力器的研究进展、现状和关键技术,总结了国外在研的四种典型的推力器结构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国内螺旋波技术在电推进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等离子体推力器 螺旋波等离子体 射频等离子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推进研究的技术状态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50
6
作者 毛根旺 韩先伟 +1 位作者 杨涓 何洪庆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共5页
论述了各类电推进器的工作原理、研究状况 ,在分析其主要工作特点的基础上 ,并根据国外成功应用的实例 ,说明了各类电推进器的适用场合。并就电推进器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电推进 电热发动机 等离子体发动机 静电推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过程和性能初探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尚民 田立成 +4 位作者 张家良 张天平 冯玮玮 陈新伟 高军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2,共9页
针对平板烧蚀型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μ-PPT),开展了放电过程研究和性能表征。根据放电过程的电学测量和等离子体区域的发光行为分析,研究了μ-PPT的基本放电特点和放电形态演变。从空间分布看,μ-PPT放电空间可分为3个区域(阴极区、... 针对平板烧蚀型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μ-PPT),开展了放电过程研究和性能表征。根据放电过程的电学测量和等离子体区域的发光行为分析,研究了μ-PPT的基本放电特点和放电形态演变。从空间分布看,μ-PPT放电空间可分为3个区域(阴极区、弧柱区和阳极区),随着放电间隙的减少,阳极区逐渐消失。从时间分布看,μ-PPT放电是由多个幅度不同的脉冲放电构成,放电回路和放电间隙的阻抗分布决定放电脉冲的数量,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单脉冲放电。根据μ-PPT等离子体区的电流片模型,估算了μ-PPT元冲量和推力等基本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和烧蚀量对μ-PPT性能参数有重要的影响,相同脉冲放电能量时,放电间隙越大,元冲量越大,烧蚀量也越大,导致比冲越小。放电时空形态是影响μ-PPT的元冲量和比冲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放电回路和放电间隙的阻抗优化研究是提高μ-PPT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电学特性 光学特性 性能预估 微电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乐 李自然 +2 位作者 尹乐 吴建军 周进 《火箭推进》 CAS 2006年第2期32-36,共5页
简要介绍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的基本工作原理;回顾了国内外脉冲等离子推力器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它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电推进 微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亚楠 丁卫东 +2 位作者 程乐 李悦 孙安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358-5370,共13页
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是一种高性能微型电推进系统。它利用放电电弧在腔体内部烧蚀管壁材料,材料消融产生的等离子体在压力梯度下加速喷射产生推力。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输出参数可调节范围宽的特... 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是一种高性能微型电推进系统。它利用放电电弧在腔体内部烧蚀管壁材料,材料消融产生的等离子体在压力梯度下加速喷射产生推力。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输出参数可调节范围宽的特点。与传统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相比,在低功率条件下,其推功比和总体效率有较大提升,在微小卫星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毛细管型推力器研究包括推力器结构设计、关键部件及电源研制、工作机制研究、工作特性诊断、性能参数优化等,本文调研了日本、美国、德国等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毛细管放电 烧蚀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电推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推进技术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71
10
作者 于达仁 乔磊 +1 位作者 蒋文嘉 刘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F0002,共12页
为了促进国内电推进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电推力器的种类和特点,并结合国外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及在轨应用情况,介绍了中国电推进技术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国内外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深空探测、商... 为了促进国内电推进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电推力器的种类和特点,并结合国外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及在轨应用情况,介绍了中国电推进技术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国内外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深空探测、商业航天、重力场测量、引力波探测等空间任务对推进器的高比冲、长寿命、宽调节范围、低成本、高精度等需求,提出了国内电推进技术应该将小型离子推力器、大型霍尔推力器、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以及无拖曳控制推力器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技术 发展过程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推进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11
作者 田立成 王小永 张天平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3期7-14,共8页
充分调研分析了国外空间电推进技术及典型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电推进在GEO卫星位置保持和轨道转移、深空探测主推进、中低轨道航天器无拖曳控制与高精度姿态控制、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维持等领域的空间应用情况。对电推进在国内不同领域... 充分调研分析了国外空间电推进技术及典型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电推进在GEO卫星位置保持和轨道转移、深空探测主推进、中低轨道航天器无拖曳控制与高精度姿态控制、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维持等领域的空间应用情况。对电推进在国内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包括GEO卫星位置保持和全电推进、近地小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主推进、低轨航天器无拖曳控制和轨道维持、(超)低轨小卫星编队飞行及(微)小卫星精确轨道控制和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维持等任务。电推进技术正朝着高功率、大推力、低功率、微小推力、宽功率范围推力连续可调、高比冲、长寿命和多模式方向发展。针对电推进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及电推进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拟开展的电推进技术研究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推进 应用需求 技术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推力器真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先伟 何洪庆 +3 位作者 毛根旺 屈崑 唐金兰 杨涓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微波等离子推力器(MPT)具有寿命长、效率高和比冲高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MPT真空实验系统,以及中(~1kW)、低(~100W)功率MPT结构的介绍,重点论述了MPT在真空环境下的启动和稳定工作特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 微波等离子推力器(MPT)具有寿命长、效率高和比冲高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MPT真空实验系统,以及中(~1kW)、低(~100W)功率MPT结构的介绍,重点论述了MPT在真空环境下的启动和稳定工作特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出了MPT初步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30W~1kW功率范围内,MPT真空环境下启动可靠,工作稳定;氦气(He)的比冲远高于氩气(Ar)的比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推力器 谐振器 圆柱体 同轴谐振腔 真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形成的PIC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广庆 徐宗琦 +3 位作者 邹存祚 郝剑昆 陈茂林 王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9-265,共7页
建立了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等离子体形成过程的一维全粒子PIC模型,讨论了放电过程中电子加热模型和等离子体膨胀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等离子体的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氩气工质,在射频电流90A/m^2和... 建立了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等离子体形成过程的一维全粒子PIC模型,讨论了放电过程中电子加热模型和等离子体膨胀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等离子体的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氩气工质,在射频电流90A/m^2和工作压强0.05-0.15Pa的条件下,可产生双层等离子体,其密度为1.3×10^15-2.8×10^15 m^-3,双层电势降为10-30V,可加速氩离子束流,喷射速度为3-12km/s,双层加速效应对推进器的性能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螺旋波等离子体 双层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模拟 PIC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努森模型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烧蚀边界层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磊 刘向阳 +1 位作者 武志文 王宁飞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6-352,共7页
为了准确描述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ulsed Plasma Thruster,PPT)烧蚀工作过程与流场入口的本质关系,通过克努森双峰速度分析函数对烧蚀边界层以及内部返流作用机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针对K-B模型在PPT烧蚀研究中的缺陷,通过化学反应动力... 为了准确描述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ulsed Plasma Thruster,PPT)烧蚀工作过程与流场入口的本质关系,通过克努森双峰速度分析函数对烧蚀边界层以及内部返流作用机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针对K-B模型在PPT烧蚀研究中的缺陷,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仿真获取烧蚀粒子产物,并由内部自由度修正K-B模型中能量守恒形式,分析热化反应所造成的烧蚀多组分及其质量分布特性对烧蚀内外层热力学状态和内部流动的影响,进一步发展适用于PPT烧蚀特性的克努森模型。根据动量守恒确立流动非平衡层的物理边界关系,并针对平行板型PPT的几何尺寸和电参数,实例评估了影响"滞后烧蚀"速率大小和分布范围的流体层等离子体物性参数和状态条件。文中的研究方法为PPT烧蚀与等离子流动耦合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克努森层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电子源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兴达 张兴民 +2 位作者 李建鹏 张天平 孙新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94-2400,共7页
射频电子源以其结构简单、不易受污染、寿命长、瞬时启动等优点,可以作为离子和霍尔电推进的中和器,显著提升其寿命和性能。为了研究射频电子源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放电室等离子体整体模型和非双极流动模型开展了射频电子源性能的仿真评... 射频电子源以其结构简单、不易受污染、寿命长、瞬时启动等优点,可以作为离子和霍尔电推进的中和器,显著提升其寿命和性能。为了研究射频电子源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放电室等离子体整体模型和非双极流动模型开展了射频电子源性能的仿真评估,并对研制的1A级电子源样机开展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引出电子电流与收集电压、小孔直径、工质流率、射频功率相关,各参数相互耦合且存在最优组合,样机额定工作点下,电子源放电损耗为99W/A,工质利用率系数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电子源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 整体模型 引出电流 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H-4卫星电推进系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海林 沈岩 +1 位作者 魏延明 陈君 《火箭推进》 CAS 2006年第5期22-27,共6页
DFH-4平台是我国新研制的大容量、长寿命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为了延长平台寿命、增加平台载荷,需要考虑引入电推进系统执行南北位保任务。针对几种国际上已经得到应用且相对较成熟的电推进系统,从工程角度对其在DFH-4上的应用价值进行了... DFH-4平台是我国新研制的大容量、长寿命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为了延长平台寿命、增加平台载荷,需要考虑引入电推进系统执行南北位保任务。针对几种国际上已经得到应用且相对较成熟的电推进系统,从工程角度对其在DFH-4上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初步设计了电推进系统在DFH-4平台上执行南北位保任务的应用方案,分析了电推进系统对卫星平台、其它轨道和姿态参数、控制策略以及星上其它系统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DFH-4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离子推力器热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兴达 李建鹏 +2 位作者 张兴民 张天平 龙建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14,共8页
为了分析射频离子推力器热特性,建立了射频离子推力器整体热模型,基于二维流体模型,对11cm射频离子推力器开展了放电室等离子体仿真,获得了电子温度、电势分布等关键参数;以等离子体仿真结果和实测束电流为输入,获得了各热源的热通量;... 为了分析射频离子推力器热特性,建立了射频离子推力器整体热模型,基于二维流体模型,对11cm射频离子推力器开展了放电室等离子体仿真,获得了电子温度、电势分布等关键参数;以等离子体仿真结果和实测束电流为输入,获得了各热源的热通量;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了关键部组件的温度分布,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放电室内电子温度约为3.6eV^3.9eV,等离子体电势最高20V,发热损耗主要来自带电粒子轰击放电室壁面和栅极造成的能量沉积、激发原子的热辐射以及射频线圈自身的发热损耗,温度仿真与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最大误差7%,仿真得到的温度分布可以作为输入参数进一步研究栅极受热形变及对束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 热模型 能量沉积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型微波等离子推力器磁场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涓 杨铁链 +3 位作者 许映乔 孟志强 毛根旺 谭小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在2.45 GHz同轴型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中加入磁场可以提高推力器的性能。这是由于磁场的存在,在推力器启动阶段会形成电子回旋共振区;稳定工作时,等离子体获得的焦尔热比没有磁场时高,这些都增加了等离子体吸收的微波能量。以氩气为工质... 在2.45 GHz同轴型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中加入磁场可以提高推力器的性能。这是由于磁场的存在,在推力器启动阶段会形成电子回旋共振区;稳定工作时,等离子体获得的焦尔热比没有磁场时高,这些都增加了等离子体吸收的微波能量。以氩气为工质,对外加磁场微波等离子推力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推力器可以达到较高的耦合效率。对等离子体羽流的诊断则表明,外加磁场提高了推力器谐振腔内工质气体的电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等离子体 微波 推力器 磁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放电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输出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亚楠 葛崇剑 +2 位作者 程乐 丁卫东 耿金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了研究毛细管放电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输出特性,借助电学诊断手段展开实验研究,获得了推力器典型放电波形,系统研究了不同毛细管内径和施加电压对等离子体等效阻抗、沉积能量效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微冲量测量台架,测试了不同参数下毛... 为了研究毛细管放电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输出特性,借助电学诊断手段展开实验研究,获得了推力器典型放电波形,系统研究了不同毛细管内径和施加电压对等离子体等效阻抗、沉积能量效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微冲量测量台架,测试了不同参数下毛细管推力器输出元冲量,并通过计算获得了推力器比冲、总体效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毛细管内径不断增大时,能量沉积效率不断下降,元冲量下降,比冲降低。主电容电压增大时,放电能量不断增大,能量沉积效率降低,元冲量和单次等效烧蚀质量不断增大,但推力器比冲和总体效率均先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毛细管腔体长度为16mm,内径3mm,主电容2.5μF,充电电压为2kV时,输出元冲量350.79±7.50μN·s,比冲531s,总体效率可达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放电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电推进系统 元冲量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电离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磊 刘向阳 +2 位作者 汤海滨 黄玉平 王宁飞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推进剂烧蚀产物的电离过程直接制约着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特性,是决定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工作效能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描述PPT放电电离特性,提出了基于热化反应的烧蚀边界层和等离子层耦合模型,并以LES-6 PPT为例进行数值研究,揭... 推进剂烧蚀产物的电离过程直接制约着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特性,是决定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工作效能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描述PPT放电电离特性,提出了基于热化反应的烧蚀边界层和等离子层耦合模型,并以LES-6 PPT为例进行数值研究,揭示了脉冲电流激励下PTFE烧蚀与离子化过程所产生的多种组分在放电室内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烧蚀并电离出的等离子体主要以一阶电离形式存在,其中C、F元素的离子化区域分别集中在上、下游放电通道内;高度电离且短期存在的C、F离子(二价和三价)主要出现在放电初期;等离子体各种组分浓度的峰值时刻与羽流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该研究为探究PPT放电能量分配及损失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烧蚀 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