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奕斐 张董晓 +3 位作者 东浩 付娜 张红凯 冯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93-1898,共6页
背景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目的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 背景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目的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资料,对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文共纳入15例女性副乳腺PCM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妊娠后2~5年内发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特点与乳腺部位的PCM相类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5例患者经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局部病灶消失,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副乳腺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副乳腺PCM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副乳腺 粉刺性乳痈 中医药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变化 被引量:31
2
作者 付嘉 熊斌 +3 位作者 司传平 方艳秋 谭岩 李继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以探讨PCM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58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组13例(22%)、亚急性组25例(43%...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以探讨PCM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58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组13例(22%)、亚急性组25例(43%)和慢性组20例(34%)。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及乳腺癌对照组16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型PC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及ELISA检测TGF-β水平。结果:三组PCM组与正常组相比,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数量,外周血PBMC中Foxp3表达及血浆TGF-β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急性PCM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乳腺癌组三项指标均升高(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CD4+CD25+CD127-Treg数量及功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CD4^+CD25^+CD127^-调节性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引导穿刺抽液与区段切除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8
3
作者 贾巍 张红真 +3 位作者 王文娟 赵光远 姜玉荣 YIN Changheng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749-375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引导穿刺抽液与区段切除肿块的复发性及治疗效果满意度,寻求更加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9例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治疗组)和101例区段手术切除(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引导穿刺抽液与区段切除肿块的复发性及治疗效果满意度,寻求更加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9例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治疗组)和101例区段手术切除(对照组)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将两组患者复发率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和区段切除肿块的总复发率为29.21%和21.78%,治疗组的总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37;P=0.285)。(2)疼痛程度和治疗时间在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3;P=0.102),外表美观在治疗组中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穿刺抽液治疗既具有区段切除的治疗效果,且有更好的患者满意度。穿刺抽液作为更有效、更经济的诊治方法,对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 穿刺抽液 区段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 被引量:19
4
作者 马骥 王嵩 +1 位作者 王夕富 马国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方法:5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全部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压脂平扫和动态增强3D T1WI压脂扫描;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其MRI表现并进行分型。结果:浆细胞性乳...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方法:5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全部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压脂平扫和动态增强3D T1WI压脂扫描;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其MRI表现并进行分型。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可分为炎症型、脓肿型和混合型;炎症型13例(25.5%),病灶局限在乳晕周围(11/13),斑片样或结节样,T1WI呈等低信号(8/13)或等高信号(5/13),压脂T2WI呈高信号(9/13)、高等信号(3/13)或等信号(1/13),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1/13)或结节样均匀强化(2/13);脓肿型34例(66.7%),多数多发(32/34),似卷发样或蜂窝状,境界模糊不清,少数单发(2/34),结节或囊状,T1WI呈等、低信号(30/34)或等高信号(4/34),压脂T2WI呈高等信号(29/34)、高低信号(4/34)或等信号(1/34),增强后脓肿壁呈环状强化;混合型4例(7.8%),脓肿伴细管状低信号的窦道瘘管。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90例 被引量:45
5
作者 倪毅 殷飞 薛博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比较中医药、乳管镜介入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按1∶1∶1完全随机化分为3组,A组30例,中药治疗;B组30例,乳管镜介入治疗,C组,30例,中药联合乳管镜介入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0.0%,分... 目的比较中医药、乳管镜介入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按1∶1∶1完全随机化分为3组,A组30例,中药治疗;B组30例,乳管镜介入治疗,C组,30例,中药联合乳管镜介入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0.0%,分别与中药组和乳管镜介入治疗组比较,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6.7%,与其他2组分别比较,P<0.05;联合治疗组平均疗程(4.95±2.16)周,与其他2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联合乳管镜介入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治愈率高,疗程短,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乳管镜介入治疗 联合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诊断 被引量:9
6
作者 欧阳羽 朱明霞 +1 位作者 李琳 唐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37-1739,共3页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以进一步认识该病并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分别为:肿块影20例,团片影20...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以进一步认识该病并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分别为:肿块影20例,团片影20例,结节影3例,乳晕下导管扩张2例,阴性表现2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但有一定的常见表现。仔细分析其钼靶摄影表现,并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及查体,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浆细胞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浆细胞性乳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宇 黄艳芳 +4 位作者 李平 胡金辉 蒋博 周湘乐 谭非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3-1130,共8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与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DCIS和PCM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DCIS和45例...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与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DCIS和PCM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DCIS和45例PCM患者的MRI图像,从2种病变的T1预扫高信号、强化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是否离心或向心扩散、动态增强曲线形态、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信号特点、表观扩散系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DCIS多见段样分布,成簇环状强化,T1预扫导管分支状高信号,动态增强延迟向心性扩散;PCM多见区域性分布,内部不均质强化及增强延迟离心扩散;PCM组乳头内陷、DWI中心高信号,邻近皮肤增厚及窦道形成均明显高于DCIS组(P<0.05)。结论:DCIS与PCM在MRI上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方式;DCIS多呈导管分支样及段样分布,内部强化方式呈向心性扩散;PCM多为区域分布,内部呈不均质强化伴邻近皮肤增厚、乳头内陷,部分DWI中心高信号对应强化环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导管内原位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X线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毅 马丽华 黄其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 评价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钼靶检查的价值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观察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X线钼靶照片表现,并与乳腺癌病例进行对照分析,重点研究两种病变在临床及X线表现上的差异。结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 目的 评价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钼靶检查的价值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观察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X线钼靶照片表现,并与乳腺癌病例进行对照分析,重点研究两种病变在临床及X线表现上的差异。结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在X线钼靶片上表现为:腺体密度不均匀性增高其中夹杂有条索状致密影,乳头周围皮肤增厚。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检查仍是简便及基本的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及触诊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 乳腺炎 乳腺癌 X线钼靶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隆仙琴 林红军 +3 位作者 武心萍 李杰 丁文波 王玉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程长,病变复杂,以往的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差。文中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45例患者行... 目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程长,病变复杂,以往的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差。文中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45例患者行常规超声及RTE,分析其声像图表现,所有患者均获手术或肿块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大体可分为3型:晕周型、象限型和脓肿型;RTE大部分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灶弹性评分<3分,应变率比值<3.08。结论常规超声联合RTE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栗翠英 林红军 +3 位作者 胡建群 马文婷 叶新华 邓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①超声表现分为4型,Ⅰ型:导管扩张型,乳晕处大导管扩张,1例(2%);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回声,2...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①超声表现分为4型,Ⅰ型:导管扩张型,乳晕处大导管扩张,1例(2%);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回声,27例(51.9%);Ⅲ型:周边有弱回声带的稍高或不均匀回声包块,10例(19.2%);Ⅳ型: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部分伴有瘘管形成,14例(26.9%);②两个发病年龄高峰30~40岁及50~60岁,84.6%(44/52)病灶位于乳晕处,乳头凹陷者34.6%(18/52),53.8%(28/52)者大导管扩张;③术前诊断为炎性包块者46例,占88.5%,其中急性、亚急性诊断符合率95%。结论:导管扩张症超声表现不一,仅靠超声图像容易误诊,结合临床病史、体征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急性、亚急性者较容易诊断,慢性者较难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228例泌乳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莉颖 陆德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38-3040,共3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与泌乳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2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陷程度与泌乳素水平的关系,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探索影响疾病复发的因素。结果:泌乳素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与泌乳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2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陷程度与泌乳素水平的关系,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探索影响疾病复发的因素。结果:泌乳素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陷程度并无明显关系,疾病治愈前后的泌乳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t=2.347,P=0.02)。在月经状况、乳头情况、合并疾病、病灶大小及泌乳素水平因素中,仅泌乳素水平与疾病的复发有一定的关联(P=0.038)。结论:疾病治愈后,泌乳素水平有显著的降低,泌乳素的升高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泌乳素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梅 杨斌 李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目前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文中评价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其联合试验对于PCM的诊断效能,以期找出首选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疑似PCM并且进行... 目的目前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文中评价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其联合试验对于PCM的诊断效能,以期找出首选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疑似PCM并且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PCM54例。分别计算2种方法及其联合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高频超声各项统计指标均优于钼靶X线检查,并且其正确率、Youden指数2项指标尚优于联合试验;联合试验中并联试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最高,阴性似然比最低,串联试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最高。结论高频超声对于PC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故适于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将其与钼靶X线组成联合试验,特别是串联试验,可较好的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钼靶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导管扩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进展概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翔 张喜平 贾鹏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152-154,共3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疑难疾病,以往由于认识不够而诊断困难,目前西医除手术外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且手术治疗后多易复发。目前中医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进展,对于各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均有良好疗效,且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术后该病的复发率。...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疑难疾病,以往由于认识不够而诊断困难,目前西医除手术外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且手术治疗后多易复发。目前中医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进展,对于各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均有良好疗效,且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术后该病的复发率。通过文献复习,期望对近5年中医治疗该病的进展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易误诊为乳腺癌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莉 何英 孙海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25-1425,共1页
患者女,34岁,20天前发现右乳结节,直径约1cm,轻触痛,局部无红肿,无乳头溢液,此后持续存在并增长至5cm×4cm。查体:右乳头轻度内陷,内上象限扪及直径约5cm的包块,触痛(+),表面红肿,质硬,右腋窝下数个肿大淋巴结。超声:于右乳2~... 患者女,34岁,20天前发现右乳结节,直径约1cm,轻触痛,局部无红肿,无乳头溢液,此后持续存在并增长至5cm×4cm。查体:右乳头轻度内陷,内上象限扪及直径约5cm的包块,触痛(+),表面红肿,质硬,右腋窝下数个肿大淋巴结。超声:于右乳2~5点近乳晕区探及6.28cm×2.8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对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灿 杨萌萌 +1 位作者 徐其锋 蔡文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13-3617,共5页
目的探讨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对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乳管镜中药灌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症状(乳房红肿、疼痛、肿块... 目的探讨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对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乳管镜中药灌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症状(乳房红肿、疼痛、肿块)评分、补体(C3、C4)、免疫调节相关指标(lgM、lgG、lgA、IL-1β、IL-6、IL-35、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补体、lgM、lgG、lgA、IL-1β、IL-6、TNF-α降低(P<0.05),IL-35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补体C3、C4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汤 中药灌注 乳管镜 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益气汤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宏燕 王如然 +5 位作者 张玉杰 陈明国 许华颖 黄浩然 赵杉 李俊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益气汤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血清IL-10、IL-17、CCL-18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采用回顾性、抽样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诊治的118例P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扶正益气汤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血清IL-10、IL-17、CCL-18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采用回顾性、抽样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诊治的118例P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扶正益气汤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8 d,记录治疗前后IL-10、IL-17、CCL-18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59/60),对照组为84.5%(49/5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CL-1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7显著减少,IL-10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0、IL-17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细胞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炎与炎症因子CCL-18、IL-17、IL-10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0.0%、0.0%和1.7%(1/60),对照组分别为10.3%(6/58)、12.1%(7/58)和15.5%(9/58),观察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益气联合抗生素治疗在PCM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调节血清IL-10、IL-17的表达,降低CCL-18的表达,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益气汤 浆细胞性乳腺炎 IL-10 IL-17 CC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论治浆细胞性乳腺炎31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宇飞 蔡文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观察从风论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1例证属风湿夹杂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该类患者均为2009年2月—2012年6月本院乳腺科住院病人,治疗以疏散风热、健脾理湿为原则,具体方法为口服消风散加减,并配合其他疗法,观察... 目的:观察从风论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1例证属风湿夹杂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该类患者均为2009年2月—2012年6月本院乳腺科住院病人,治疗以疏散风热、健脾理湿为原则,具体方法为口服消风散加减,并配合其他疗法,观察该类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改善情况。结果:3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结论:从风论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风邪 消风散加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漏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君 黄晓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超声表现并分析其超声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3例PCM的超声表现及超声漏误诊原因。结果:213例中超声检出病灶者209例,其中局限性病灶195例,均为单发病灶,14例... 目的: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超声表现并分析其超声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3例PCM的超声表现及超声漏误诊原因。结果:213例中超声检出病灶者209例,其中局限性病灶195例,均为单发病灶,14例为弥漫性导管扩张。超声诊断为PCM者48例,诊断正确率22.54%,误诊40例,误诊率18.78%,漏诊4例,漏诊率1.88%。209例患者超声表现为单纯导管扩张14例、单纯囊肿22例、实性肿块110例、囊实混合肿块63例,146例病灶内部探及血流信号,其中94例血流丰富。结论:PCM超声表现复杂多样,诊断较困难,极易漏误诊,仔细观察声像图并结合临床表现,有望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辨证要点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帅 刘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辨证要点,以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用药特点,运用"以方测证"的方法来探求其各期证型。结果:1996—2015年间,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23篇。肿块期共...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辨证要点,以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用药特点,运用"以方测证"的方法来探求其各期证型。结果:1996—2015年间,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23篇。肿块期共有22张处方,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柴胡,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解毒药,其次是活血止痛药,寒凉药占60.20%;脓肿期共有12张处方,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金银花,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解毒药,其次是补气药,寒凉药占70.33%;瘘管期共有16张处方,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当归,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解毒药,其次是补血药,寒凉药占44.64%;围手术期共有5张处方,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当归,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血药,其次是清热解毒药,寒凉药占62.06%。结论:肿块期的主要辨证为肝气郁滞,热毒炽盛;脓肿期多为热毒壅盛,气血两虚;瘘管期主要辨证为热毒未清之证;围手术期多为气血两虚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中医药治疗 文献分析 以方测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表观扩散系数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杨义文 胡春洪 +2 位作者 朱默 杨玲 马新星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7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肿块型PCM及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测量病灶、同侧胸大肌及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平均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即rADC1=病灶平均ADC值/同侧胸大肌平均ADC值;rADC2=病灶平均ADC值/对侧正常乳腺腺体平均ADC值;根据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数据绘制病灶的TI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各项MRI表现及TIC类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rADC值的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ADC、rADC值与TIC类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因子后,对各联合因子绘制ROC,探讨ADC、rADC联合TIC类型对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肿块型PCM病灶多位于乳晕后区,形态多呈不规则形,边缘多无毛刺,常伴有导管扩张,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强化,TIC多为Ⅰ型或Ⅱ型(90.5%)。肿块型PCM的平均ADC值、平均rADC1、rADC2值分别为(1.17±0.09)×10^-3mm^2/s、0.79±0.08、0.61±0.10,均高于乳腺癌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的诊断阈值为1.47×10^-3mm^2/s,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为0.897,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7.4%,rADC值诊断的灵敏度低于ADC值,但特异度较高;联合TIC类型后,ADC、rADC值的诊断效率、灵敏度均增加,除rADC1外,特异度均增加。结论 MRI平均ADC值、rADC值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后,可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