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叶木莲群落幼苗、幼树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1
作者 况小宝 李婷 +3 位作者 林国江 张称称 徐佳文 杨清培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2,共8页
探究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为该濒危植物的针对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江西省玉京山落叶木莲群落更新层进行调查,结合Hegyi单木竞争模型量化了186株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落叶木莲幼苗、幼树受到... 探究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为该濒危植物的针对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江西省玉京山落叶木莲群落更新层进行调查,结合Hegyi单木竞争模型量化了186株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落叶木莲幼苗、幼树受到的竞争压力以种间竞争为主,种间竞争指数为1390.66,占总竞争指数的61.55%;落叶木莲幼苗、幼树所受种内、种间和总竞争指数与胸径的关系均符合指数函数,证明其所受的3种竞争强度均随胸径的增加而变小。此外,落叶木莲幼苗、幼树所受竞争强度在胸径小于2.80 cm的表现为种间高于种内,随后呈相反趋势。在生长进程中,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竞争压力整体以种间竞争为主,种内和种间竞争会逐渐减弱,且种内竞争占总竞争强度的比重会逐渐升高。针对落叶木莲的保护,应在群落更新层中适当移除竞争力较强的非濒危树种,以缓解竞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极小种群 物种更新 竞争模型 阳性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红大杜鹃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
2
作者 刘德团 姚刚 +2 位作者 曹毓蓉 朱培高 马永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897,共9页
朱红大杜鹃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弄清物种的濒危原因对于开展有效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研究植物的繁育系统,了解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弄清物种濒危或极小种群形成原因的关键一步。目前为止,有关朱红... 朱红大杜鹃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弄清物种的濒危原因对于开展有效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研究植物的繁育系统,了解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弄清物种濒危或极小种群形成原因的关键一步。目前为止,有关朱红大杜鹃繁育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以模式标本产地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的朱红大杜鹃为研究对象,从花部特征、花冠反射光谱、花蜜量和糖浓度、访花昆虫、人工授粉处理实验方面,研究了朱红大杜鹃的传粉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朱红大杜鹃具有适应凤蝶传粉的一系列特征,如花冠大、花冠管长、花蜜量少、花瓣呈大红色、花瓣的反射光谱峰值在350—400 nm之间;(2)碧翠凤蝶和玉斑美凤蝶是朱红大杜鹃的有效传粉者,黄熊蜂和红腹蜂为盗蜜者或盗粉者;(3)朱红大杜鹃既能自交,也能异交,属于混合交配系统,但依赖于传粉者,有效传粉者数量较少,自然座果率低,存在传粉限制。研究结果可为朱红大杜鹃的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也可为杜鹃花科其他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植物 同域分布 花部综合征 访花昆虫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综述
3
作者 杨忠兴 华朝朗 +4 位作者 陈春祥 赵昌奎 胡艳萍 吴明慧 张天壁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生种群扩繁到3550多株。34株野生种群分布区已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防火隔离带,实施了病虫害防治、抗旱、抗寒、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开展了原生境及其种群动态监测,野外种群得到了强有力保护;建立樟木箐种群回归点1处,保存株数1600多株,2023年回归种群首次开展采种育苗;巧家县境内建立了近地保护点11处,保存株数1100多株,建立迁地保护点13处、种子库1个,保存株数850多株。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巧家五针松的基因保存、种群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五针松 极小种群 拯救保护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
4
作者 赵剑斌 旷全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92-94,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详细分析,我们考察了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分布、分类和现有利用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极小种群植物,其中部分尚未被记录到文献中。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详细分析,我们考察了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分布、分类和现有利用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极小种群植物,其中部分尚未被记录到文献中。同时,社会经济因素对这些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保育策略和政策建议,强调了将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该研究为马关县及类似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关县 极小种群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策略 可持续利用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合欢盆距兰种群和群落特征及保育策略
5
作者 吴齐 邓小祥 +8 位作者 亓秀金 吕浩 朱路 禹瑞敏 王秋月 陈远 周满 程瑾 罗毅波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合欢盆距兰(Gastrochilusrantabunensis)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已知种群均分布于人为干扰频繁的森林边缘,生境破碎化严重。为科学有效地推进其保育工作,通过野外调查系统解析了合欢盆距兰的生境特点、附生特性及群落特征。结... 合欢盆距兰(Gastrochilusrantabunensis)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已知种群均分布于人为干扰频繁的森林边缘,生境破碎化严重。为科学有效地推进其保育工作,通过野外调查系统解析了合欢盆距兰的生境特点、附生特性及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新宁县和会同县共有6个合欢盆距兰种群,种群间个体数量差异显著,总个体数约700株。各种群均位于居民区附近的森林边缘区域,种群分布范围小,且部分生境开始退化。合欢盆距兰的主要宿主为黄连木,其分布模式受宿主落叶性和健康状况影响,附生高度与宿主高度和胸径呈正相关;群落间物种相似度较低,但包含部分共有种。合欢盆距兰偏好沿水渠或溪流的森林边缘生境,可能是其适应研究区域内气候的特殊策略。人为干扰可能有助于创造合欢盆距兰适宜的生境,但持续性干扰可能产生胁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通过异交授粉结合种子无菌萌发技术扩繁幼苗并回归原生境,以提升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维持种群规模;以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中利于长期监测的临水森林边缘生境为试点,优先选择黄连木为宿主实施迁地保护和回归;同时需建立长期监测体系,通过保护小区设立、生境维护以及科普教育等措施系统推进合欢盆距兰的保护工作。研究能够为以单一物种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小区建设提供实践方针,并为其他极小种群物种的生态恢复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合欢盆距兰 种群调查 附生 森林边缘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研究
6
作者 平艳梅 张贵良 +6 位作者 李继乖 郑静楠 平珊瑚 余泳洁 张贵生 张昆 王东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24-29,共6页
基于河口县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面临灭绝风险等因素,厘清河口县53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分布数量及分布地并研究出针对性拯救保护措施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资源调查数据以及实地调查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 基于河口县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面临灭绝风险等因素,厘清河口县53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分布数量及分布地并研究出针对性拯救保护措施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资源调查数据以及实地调查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河口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构建完整的保护体系。经过系统研究分析,成功厘清了河口县53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分布数量和具体分布地。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包括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小区(点)进行就地保护,开展生境恢复;实施迁地保护,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纳入近地保护;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扩繁,保存种质资源,通过种质收集、人工扩繁、野外回归等科技手段促进其繁殖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植物保护 河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进烜 蔡文婧 +5 位作者 郑静楠 李柱存 秦燕 王勇 余昌元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朋 许涵 +2 位作者 陈洁 雷婕 罗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5-694,共10页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因其分布范围狭窄且个体数量稀少,加之解濒技术不完善等随时面临灭绝风险,亟需进行拯救性保护。由于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和致濒机理存在差异,针对特定物种开展基础性研究有助于为其保护和种群复壮提供科...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因其分布范围狭窄且个体数量稀少,加之解濒技术不完善等随时面临灭绝风险,亟需进行拯救性保护。由于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和致濒机理存在差异,针对特定物种开展基础性研究有助于为其保护和种群复壮提供科学依据。坡垒(Hopea hainanensis)曾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关键树种和表征种,但在人类活动和更新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尽管已开展了较多研究工作,但资源现状不明、机理性研究缺乏、未来研究重点不清和科研未能有效指导保育实践等问题仍十分突出,长期性、深入性和系统性研究亟待加强。该文在全面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区域、野生种群数量、适应性、就地和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技术和潜在濒危机制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坡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坡垒的保护和拯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坡垒 种群现状 濒危机制 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华木莲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9
作者 张称称 林国江 +3 位作者 徐佳文 肖智勇 黄康 杨清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5,共6页
以江西省玉京山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华木莲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华木莲种群受到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竞争指数为1321.96,占总竞争指数的59.48%)... 以江西省玉京山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华木莲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华木莲种群受到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竞争指数为1321.96,占总竞争指数的59.48%),且种间竞争绝大部分来自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竞争指数为946.15,占总竞争指数的42.57%)。华木莲的种内、种间、总竞争强度均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小。胸径为14 cm左右时是华木莲竞争格局变化的重要拐点,在胸径小于14 cm阶段,华木莲所受竞争压力以种间竞争为主,之后则受到强度相当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华木莲个体的相对生长速率随其承受竞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未来应在群落内人为创造更多林窗、疏林等适生生境,增加华木莲小径级个体基数,且对群落内竞争力较强的毛竹和常绿非濒危树种进行适当择伐,缓解华木莲中、大径级个体的种间竞争压力,以促进华木莲天然种群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 极小种群 毛竹扩展 阳性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文 杨琳祥 +5 位作者 木正春 马永鹏 谢孟 万有名 李正红 马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目的】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组培快繁体系,探究其种子萌发、增殖壮苗、生根诱导、移栽基质等不同环节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作为萌发材料,探究光暗条件以及不同... 【目的】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组培快繁体系,探究其种子萌发、增殖壮苗、生根诱导、移栽基质等不同环节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作为萌发材料,探究光暗条件以及不同灭菌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增殖壮苗和诱导生根试验中,以种苗培养的继代苗为外植体,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增殖壮苗和生根诱导的最适条件。在炼苗及移栽试验中,以成功诱导生根的组培苗为材料,炼苗9 d后移栽至5种不同的基质中,分析波叶杜鹃在不同移栽基质中的成活率。【结果】75%乙醇处理1 min+1%NaClO溶液处理10 min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66.67%。种苗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WPM+1.0 mg/L 6-BA;增殖壮苗的最佳培养基为WPM+0.5 mg/L NAA+1.5 mg/L ZT,pH 4.5,增殖系数为3.13。在生根诱导培养基中,横置于培养基表面的茎尖生根良好,植入培养基的茎尖均无不定根形成,且培养40 d时,植入培养基的外植体基部均腐化变黑;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0.5 mg/L NAA+1.0 mg/L IBA,生根率达88.00%。移栽基质V_(腐殖土)∶V_(珍珠岩)∶V_(蛭石)=2∶1∶1最适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80.0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波叶杜鹃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其他杜鹃花科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开展回归引种、复壮野生种群和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叶杜鹃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Box-Behnken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柄醉鱼草与大叶醉鱼草的遗传多样性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诺 陈高 +1 位作者 申仕康 葛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了解濒危物种的演化历史,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对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126个个体)和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20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解析,并提出对无柄醉鱼草的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各居群的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0.606、0.775,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162、1.729,两个物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广布种大叶醉鱼草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狭域种无柄醉鱼草;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遗传分化系数(F ST)分别为0.043和0.024,两个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可划分为2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相关性;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可划分为3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相关。结合野外居群现状,建议对无柄醉鱼草划分保护单元,重点对丹珠居群和独龙江隧道口居群开展就地保护,同时采取种质资源收集、人工繁育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濒危物种 无柄醉鱼草 大叶醉鱼草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文忠 康洪梅 +2 位作者 向振勇 张珊珊 彭宗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拯救与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适应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名录和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在回顾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相关... 拯救与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适应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名录和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在回顾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相关概念形成、物种名录确定和拯救保护计划制定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开展云南蓝果树毛枝五针松等的种群调查分析及拯救保护行动实践,基于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既涵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又涵盖包括种苗繁育、近地保护、回归引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的种群恢复与重建措施。望本文的归纳总结,能为我国各省区制定并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保护方法 技术要点 植物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中国首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实践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文忠 李永杰 +5 位作者 张珊珊 余昌元 康洪梅 史富强 陈勇 张快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49-154,共6页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保护小区规划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包括功能区划、保护管理工程、恢复措施、监测方案等内容,分组建队伍和准备工作、组织考察和汇总资料、分析问题和初步设计、再次考察和落实保障、完善规划和评审实施5个步骤完成;保护小区建设主要包括保护工程、管理工程、种群恢复工程等内容;保护小区管理则涵盖保护管理、监测巡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强调了保护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要突出有效保护现存种群的重点,还要为种群恢复重建预留空间,方法上不仅要依托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和包含3S在内的先进技术,还要注重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作为对全国首个建成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总结,本文为制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就地保护 植物保护小区 云南蓝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70
14
作者 臧润国 董鸣 +5 位作者 李俊清 陈小勇 曾宋君 江明喜 李镇清 黄继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130-7135,共6页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急需优先抢救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目前,有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原因及相应解濒技术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已有的植物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对极小种群植物并不完全适用,迫切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和保...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急需优先抢救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目前,有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原因及相应解濒技术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已有的植物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对极小种群植物并不完全适用,迫切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和保育技术。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2016YFC0503100)"的研究意义、内容、目标及展望。项目拟针对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保护与恢复技术的研究,拟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研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更新复壮的技术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应用技术标准和示范基地,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致濒机制 就地保护 扩繁技术 迁地保护 回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究进展与未来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30
15
作者 孙卫邦 刘德团 张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05-1617,共13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是为了“抢救性保护”我国濒临高度灭绝风险的野生植物、指导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而提出来的保...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是为了“抢救性保护”我国濒临高度灭绝风险的野生植物、指导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而提出来的保护生物学领域的新概念,该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项拯救纳入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是一项科学性强、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高、周期长的系统工程,“抢救性保护”与“系统研究”并重是科学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途径。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系统研究,是指导或支撑其有效保护的重要工作。该文重点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调查与评估、生态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遗传多样性方面对近年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工作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奠定新的理论基础。该文还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究现状及其未来拯救保护工作需求,对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未来的保护研究重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思考。该文可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调查评估 生态生物学特性 繁殖技术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毛枝五针松的野生资源状况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云 蒋宏 +2 位作者 杨文忠 张珊珊 向振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2011年7~11月,在文山州西畴县、马关县和麻栗坡县采用社会学田野调查和植物学群落调查方法,对极小种群植物毛枝五针松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枝五针松野生资源稀少,仅有358株,木材蓄积量仅为22.8444m3。其中麻栗坡县是毛枝五... 2011年7~11月,在文山州西畴县、马关县和麻栗坡县采用社会学田野调查和植物学群落调查方法,对极小种群植物毛枝五针松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枝五针松野生资源稀少,仅有358株,木材蓄积量仅为22.8444m3。其中麻栗坡县是毛枝五针松的集中分布区,有335株;西畴县和马关县为零星分布区,分别有13株和10株。毛枝五针松对水湿和光照条件要求高,受到偷砍盗伐的严重威胁,对极小种群毛枝五针松的保育,不仅要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管理,还需通过人工扩繁种苗,逐步恢复和扩大其种群数量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物种 毛枝五针松 野生资源 调查方法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显坤 谢春平 +2 位作者 汤庚国 南程慧 徐燕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更好地了解濒危植物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 C.B.Shang)种群的结构与现状,为该树种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安徽祁门地区浙江楠的种群结构... 【目的】更好地了解濒危植物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 C.B.Shang)种群的结构与现状,为该树种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安徽祁门地区浙江楠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祁门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保持一定水平。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第I、第V和第VI径级均为负值,说明幼树前期死亡率较高,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期望值(ex)最大值出现在第III径级,Deevey III型曲线斜率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曲线有一定波动,表明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无干扰和非完全随机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249和0.134,偏离0的程度低,种群较为稳定,这与时间序列预测结论基本一致。【结论】目前,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采取种群就地保护、封山育林保护生境、加强种群幼苗抚育管理,建立基因通道和确保遗传多样性条件下加强回归引种等将更有利于种群的生长发育,促进种群恢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种群结构 数量动态 极小种群 祁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气候因子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洪梅 张珊珊 +1 位作者 史富强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的濒危机理,运用解析木的原理,结合1979—2009年的气象数据,对两株云南蓝果树风倒木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气候因子对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的径向、高度和年轮宽度的... 为探讨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的濒危机理,运用解析木的原理,结合1979—2009年的气象数据,对两株云南蓝果树风倒木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气候因子对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的径向、高度和年轮宽度的年增长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材积年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云南蓝果树生境自1979—2009年年平均气温缓慢地升高,年总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值呈总体减少趋势;年均径向、高度生长量和年轮宽度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年均材积生长量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蓝果树 树木生长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优先度分析(英文)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文忠 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我国于1997~2003年完成第1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加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随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完善,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陆续提出了各种... 我国于1997~2003年完成第1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加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随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完善,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陆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本文在总结2005~2013年间云南省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所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基础上,分析了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的起源和关系,并对保护名录中的物种进行逐个比较。最后,结合国家和省的保护需求,将云南省7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成5级,按优先度实施保护行动:第一批优先保护10个物种,第二批优先保护13个物种,第三批保护15个物种,第四批保护10个物种,第五批保护29个物种,为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优先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在中山五桂山的种群分布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晓熹 申长青 +5 位作者 洪文君 李柏君 刘强 黄久香 孙红梅 廖浩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3,23,共4页
[目的]对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野生种群在中山五桂山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进行调查。[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东中山五桂山四药门花的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山五桂山的四药门花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分布范围狭窄;... [目的]对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野生种群在中山五桂山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进行调查。[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东中山五桂山四药门花的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山五桂山的四药门花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分布范围狭窄;林下缺乏四药门花的幼苗,自然更新困难,种群呈衰退型;部分大树为砍伐后萌生的植株,原生境人为干扰严重,濒临灭绝。[结论]人为干扰以及四药门花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使其种群衰退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四药门花资源,建议加强对四药门花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宣传教育,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药门花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