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笔谈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宜勇 贾康 +2 位作者 祁述裕 焦若水 刘成晨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124,共19页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作为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阶段,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作为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阶段,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全面促进社会经济有序优质发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日益精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五年规划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初步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鞍钢 周绍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共24页
“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十四五”时期(2020—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初步评估,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 “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十四五”时期(2020—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初步评估,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效果显著,民生持续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全保障更加稳固,综合国力处在世界前列。“十四五”时期的突出成果为制定国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更坚实的发展基础、更高的发展水平、更优的发展质量、更强的发展能力,也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迎来了良好开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生态文明 综合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3
作者 朱圣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1952年新中国为加强高等院校建设进行院系调整,于1953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内设生物化学专业课,并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56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中的首个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计划兼顾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基... 1952年新中国为加强高等院校建设进行院系调整,于1953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内设生物化学专业课,并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56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中的首个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计划兼顾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基础,并以重基础、重实践、启发式为主要原则。科研计划则有三个重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神经生化、核酸在遗传信息表达中的作用。张龙翔的蛋白质课题组最早在国内合成八肽,并测定胰蛋白酶自溶过程中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变化,测定了大熊猫乳酸脱氢酶M链序列以此提出分类新依据。后期进行分子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长法和茹炳根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构建了新型导向溶栓剂。沈同和王镜岩研究大脑在低温和缺氧条件下的代谢,王镜岩进而研究神经肽。沈同和朱圣庚发展了多种分离纯化核酸的方法,朱圣庚通过逆转座子整合遗传信息,并借助噬菌体展示芯片分离到多种特异抗原,并制得相应抗体。陈同度研究蛋白质变性过程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以及营养学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王志美协助陈同度继续吴宪的蛋白质变性理论研究。生化教研室十分重视社会服务,做好帮助兄弟院校培训师资的工作,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以及出版生物化学教材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人才,充分发挥课题组作用,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然而生物化学正面临一些概念上的巨大转变,以及大科学工程的需要,因此我们仍坚持教研室的组织形式,以便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展开研讨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发展历史 专业设置 教学计划 科研成果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自然灾害的城市应急组织协同网络演变
4
作者 李华 白乐 申宇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6-254,共9页
为剖析机构改革历程中城市应急组织的协同关系,首先,以西安市24部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为数据样本,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参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和救助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状态;然后,从时序视角探究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轨迹... 为剖析机构改革历程中城市应急组织的协同关系,首先,以西安市24部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为数据样本,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参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和救助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状态;然后,从时序视角探究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轨迹,判定密度、集中度、平均距离等指标特性;最后,以“核心度-限制度”二维框架划分机构角色,从机构特征、功能定位、组建模式3个维度分析机构角色变迁历程;采用迭代相关收敛(CONCOR)算法和E-I指数分析法刻画网络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关系的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经过机构改革,应急组织协同网络集中度由0.5776增至0.7235,表明网络结构由多主体松散协作的离散型网络,转变为以市应急管理局为核心的紧密型网络;机构最高核心度由0.342增至0.369,最低限制度由0.166降至0.087,表明演变趋势呈现出指挥职责统一化的特点;网络组织遵循核心-边缘的治理结构,核心组织与边缘组织的界限日益清晰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城市应急组织 协同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战略实施中的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概念辨析、协同困境与治理路径
5
作者 朱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组成,明确其实施路径、提升其治理效能至关重要。从政策协同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老龄事业与产业的概念生成及其演变历程进行梳理...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组成,明确其实施路径、提升其治理效能至关重要。从政策协同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老龄事业与产业的概念生成及其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并明晰了二者的概念边界:老龄事业以政府主导的社会服务为核心,聚焦于社会公平与基本保障;老龄产业则以市场驱动的经济活动为导向,着重满足多样化需求与推动经济增长。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困境在于政策领域本身的复杂性、横向的部门间权责交叉、纵向的宏观设计与地方执行不完全吻合等。基于上述问题,秉持整体性治理、动态适配、公平效率共生和多元共治原则,提出了“十五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与产业在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和工具协同上的治理路径与实践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龄事业 老龄产业 银发经济 社会治理 “十五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规划面临的发展环境、趋势及重大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倪红福 林淑君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50,共13页
基于中国“十五五”规划面临的历史经验起点,系统研究了经济发展思路转变、规划编制方法创新、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国际经济形势演变等关键要素。对中国外部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判断发现,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基于中国“十五五”规划面临的历史经验起点,系统研究了经济发展思路转变、规划编制方法创新、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国际经济形势演变等关键要素。对中国外部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判断发现,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经贸环境、规则和治理体系面临剧变。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问题的分析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但多重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但重点领域存在风险,科技自立自强成效初步显现但核心领域短板依然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但区域差距仍需缩小,人力资本水平稳步提升但人口结构问题面临挑战。对此,中国“十五五”规划应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协调机制、大力实施宏观经济增量政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推进重点领域防风险促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规划 经济发展思路 规划编制 经济社会发展 国内外经济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及规划方法
7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曾坚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30,共13页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损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韧性势在必行。针对雨洪调节供给与需求计算的尺度差异性显著、水文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突出、评估结果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性不足等问题,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和“流空间”理...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损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韧性势在必行。针对雨洪调节供给与需求计算的尺度差异性显著、水文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突出、评估结果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性不足等问题,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和“流空间”理论,提出支持跨尺度分析的系统协调理论范式;运用多元水文水力模型、神经网络等智慧技术,建立“供需智慧测算-跨尺度比较-关键区划定”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路径和“单元识别-图斑提取-格局优化”规划转译方法。以闽三角地区为例,开展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实证研究,通过“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总体安全观提供规划理论支持、方法框架及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跨尺度 雨洪安全格局 韧性城市 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
8
作者 王璞 刘宏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9,共7页
针对标准人工鱼群算法(AFSA)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航迹规划时,存在航迹求解精度低、难以跳出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的自适应人工鱼群算法(IAAFSA)。该算法引入鱼群自适应策略,动态调整鱼群的步长和拥挤度因子,以平衡前期探索能力与后... 针对标准人工鱼群算法(AFSA)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航迹规划时,存在航迹求解精度低、难以跳出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的自适应人工鱼群算法(IAAFSA)。该算法引入鱼群自适应策略,动态调整鱼群的步长和拥挤度因子,以平衡前期探索能力与后期求解精度;引入PSO的社会认知观点,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在鱼群迭代求解过程中进行精英策略的交叉繁衍,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提高算法在全局搜索中寻到更优解的能力。实验中,使用MATLAB对两个具有不同地形特点的地图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IAAFSA在解决三维航迹规划问题时具有更好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航迹规划 自适应人工鱼群算法 社会认知 精英策略 交叉繁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众包模式下的总体城市意象特色分析方法与广州市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戈 李佳宇 +2 位作者 郭文博 兰文龙 朱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引入“认知众包”这一概念,以社交媒体数据为信息抓手,以广州市为分析对象,逐级阐释“理论探析—信息提炼—转译分析”的意象特色解析流程:通过意象特色属性与社媒数据的特征拟合,构建场景特色与攻略特色结合的数字化总体城市意象特色体... 引入“认知众包”这一概念,以社交媒体数据为信息抓手,以广州市为分析对象,逐级阐释“理论探析—信息提炼—转译分析”的意象特色解析流程:通过意象特色属性与社媒数据的特征拟合,构建场景特色与攻略特色结合的数字化总体城市意象特色体系;以可意象性数字量化为技术主轴,提出众包型意象特色的信息提炼框架,搭建从网络素材到认知信息再到意象要素的提炼途径;将要素频次作为统计归纳的基础,从强度、等级、空间分布等方面对意象特色进行整合剖析,得到广州市三能级交互的意象特色体系。同时,捕捉到意象特色在新方法的促进下形成的变化模式、创新动力和问题体现等情况,构建一个非介入式的公众认可的广州城市特色体系,实现可读、可看、可感知的意象分析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特色 城市意象 认知地图 社交媒体 设计规划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社区社会与生态福祉空间耦合协调度分析——以武夷山国家公园A村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昕 廖凌云 +2 位作者 刘铠宇 郭铭煌 吴南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9-5172,共14页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旨在提升社区生态福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对自然保护地社区福祉测度研究多从社会经济福祉方面进行测度,较少考虑生态福祉及其空间关联。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社区福祉综合评估框架...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旨在提升社区生态福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对自然保护地社区福祉测度研究多从社会经济福祉方面进行测度,较少考虑生态福祉及其空间关联。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社区福祉综合评估框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内A村为例测度其12个村民小组的社会与生态福祉,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耦合协调度分析提出社区分类调控优化策略。结果显示:(1)A村的社会经济福祉呈现以村道向东西两侧递减的分布趋势;(2)自然生态福祉整体上呈现由北部向南部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3)A村的社会与生态福祉的耦合关系呈现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失调型4种类型,以协调型和磨合型为主。(4)选择与行动的自由(0.747)、基础生活资料(0.742)和家庭经济(0.732)是影响整体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而不同耦合协调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拮抗型和失调型社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福祉 社会-生态系统 社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行为视角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剑 章伯阳 +2 位作者 王倩云 黄倩倩 尤梦月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01-2711,共11页
厘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对降低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为深入探究内因及外因对不安全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信念因素和情境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模型加以实证检验... 厘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对降低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为深入探究内因及外因对不安全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信念因素和情境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模型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2)安全氛围和安全领导负向调节不安全行为意向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系统的角度阐释了信念因素与情境因素在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项目管理者有效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不安全行为 建筑工人 结构方程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T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挑战与创新建议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保荣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28,共4页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至今,已覆盖了95%以上的人口,筹资和报销待遇都达到了与国民经济所处的中等收入国家地位相称的水平,但也存在不同人群待遇相差悬殊、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未来需要从实现公平的国民待遇、进行科学的医...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至今,已覆盖了95%以上的人口,筹资和报销待遇都达到了与国民经济所处的中等收入国家地位相称的水平,但也存在不同人群待遇相差悬殊、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未来需要从实现公平的国民待遇、进行科学的医保筹资规划、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设计合理的医保报销政策、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等方面,正视挑战,创新发展,避免医保制度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医保筹资规划 医保报销政策 医疗服务价格 中等收入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性主义到社会批判:当代西方城市规划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思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8,共10页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进行调控,干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理论建构的演进过程对于把握城市规划的本质至为重要。从理性主义的工具论,到寻求城市正义的本体论,当...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进行调控,干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理论建构的演进过程对于把握城市规划的本质至为重要。从理性主义的工具论,到寻求城市正义的本体论,当代西方城市规划已经从实现城市功能主义空间美学的技术工具,嬗变为追求城市权利与公正的社会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规划承担的社会批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国家的进步,促使国家对城市规划传统中机械的现代主义进行改良,使规划更“软”、更贴近社会现实,并“重划”空间结构,重置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区域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为适应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满足城市居民对空间正义的要求,作为当代西方国家批判理论的前沿,城市规划从“空间批判”的视角,不断为国家描绘出包容性与公平发展的新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理性主义 社会正义 新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灾韧性城市: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赫磊 解子昂 李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5,共8页
本文旨在明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领域中韧性城市的界定与概念内涵,基于前期对防灾韧性城市发展脉络的综述性研究,推演出逻辑自洽的防灾韧性城市(Disaster Resilient City)的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主要结论:防灾韧性城市的本质内... 本文旨在明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领域中韧性城市的界定与概念内涵,基于前期对防灾韧性城市发展脉络的综述性研究,推演出逻辑自洽的防灾韧性城市(Disaster Resilient City)的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主要结论:防灾韧性城市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供给、动态演进的自适应过程、跨尺度多系统的关联协同;其分形结构统一于由“节点—边”联结的物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网络系统交织的高阶复杂城市网络结构;基于“结构—功能”模型推导出具有独立自由度的四维特征向量,即鲁棒性、冗余性、多样性和治理能力。研究有利于明确防灾韧性城市的概念,构建广泛共识与深入探讨的基础,形成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韧性城市的研究边界,推动综合防灾规划理论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韧性城市 物质环境系统 社会网络系统 复杂网络 综合防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构建和推进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增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颖 李艺欣 武韦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采用CiteSpace方法,全面总结了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中的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系统性地构建和推... 采用CiteSpace方法,全面总结了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中的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系统性地构建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域化、社会网络化和普惠化,做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规划,促进北京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和增值,促进高质量和绿色低碳发展,发挥生态网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增值作用等对策建议,旨在为北京地区生态产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系统规划 社会网络化 生态网络 价值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规划转型挑战与应对——以广州H社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楠楠 刘玉亭 王世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3,共9页
随着城市治理的推进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城市大型社区中的社会网络发生重构,地方知识、邻里依恋、社会准则、共同行为等社会资本要素不断积聚。但是,社区规划实践存在制度缺陷与条件缺位,面临社区治理“倒逼”压力。以广州市H社区在“... 随着城市治理的推进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城市大型社区中的社会网络发生重构,地方知识、邻里依恋、社会准则、共同行为等社会资本要素不断积聚。但是,社区规划实践存在制度缺陷与条件缺位,面临社区治理“倒逼”压力。以广州市H社区在“控规调整”中产生的主动式公众参与行动为切入点,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深度考察社区规划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特征与规划诉求。实证显示,在规划触媒作用下,大型城市社区中社会资本的作用逐渐突显,表现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社区应对规划干预的能力显著提升,揭示出公众参与机制“错位”与基层治理制度“门槛”等现实问题。因此,深入推进社区规划机制转型,需要创新公众参与机制以适应社区诉求、完善地方知识众筹平台以培育社会资本、深化社区规划师制度以补位基层治理缺口,最终形成多元主体理性协作下的社区规划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社会资本 公众参与 控规调整 地方知识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空心化的社会网络演变特征及规划响应——以四川省A村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亚灵 张悦 周政旭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近40年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量乡村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因人口流动发生变化,乡村的社会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也蕴含了由于社会关系变迁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四川省典型空心村为例,展开社会关系网络变... 近40年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量乡村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因人口流动发生变化,乡村的社会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也蕴含了由于社会关系变迁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四川省典型空心村为例,展开社会关系网络变迁机制及乡村规划探讨。过程如下:收集村落40年间的人口、社会关系、就业等基础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血缘、地缘关系网络结构模型,通过网络密度、k-核、中心度的指标计算,对比分析空心化前、后的社会网络结构整体紧密度、局部稳定性、个体集中趋势特征变化。结果显示:血缘关系整体紧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局部稳定性增强后减弱、个体集中趋势持续减弱;地缘关系整体紧密度持续降低、地缘关系局部稳定性及个体集中趋势呈现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1)人口流动、聚居方式、就业分异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显性影响因素;(2)社会交往体系分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个体需求多元化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背后机制;(3)乡村的社会关系网络变迁与村落空间、邻里空间、家庭空间的变化紧密关联,并影响着乡村规划与治理。因此,依据“人口—社会关系—社会运行—乡村规划”的逻辑关联,尝试提出“土地流转、关系构建、空间重塑”的乡村规划治理策略,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社会关系网络 国土空间规划 空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标准研究——走向全龄友好社会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佳文 胡继元 +2 位作者 王建龙 王思源 牟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对我国社会福利设施体系提出了新目标。既有的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体系、设施功能、规划标准等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我国社会福... 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对我国社会福利设施体系提出了新目标。既有的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体系、设施功能、规划标准等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情况,以面向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既有设施体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设施规划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反馈,对新时代国家层面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标准的修订提出了总体思路,并从体系完善、级配方式、指标修订、选址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标准 老年人 儿童 残疾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协作效率多阶段对比分析——以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郄子君 白娜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4,共7页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灾害事件的复杂性、耦合性日益加剧,亟待优化协同高效的风险治理模式。为此,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其基于应急预案的组织间计划协作网络和两个不同时间阶段下的响应协...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灾害事件的复杂性、耦合性日益加剧,亟待优化协同高效的风险治理模式。为此,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其基于应急预案的组织间计划协作网络和两个不同时间阶段下的响应协作网络,并对三种网络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应急预案和实际应急系统分别构建的协作网络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一方面源于应急预案本身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实际响应出现失灵;此外,实际响应协作网络在政府危机学习作用下呈现自动演进优化特征,趋于核心组织统一指挥、组织间紧密联系、协调分工的应急网络结构。建议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应急预案动态调整并建立政府危机学习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计划协作网络 响应协作网络 郑州暴雨 危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驾驶交互关键效用析取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晓聪 房世玉 +1 位作者 李子睿 孙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共享道路空间中的人类驾驶交互行为具有兼顾伴行车损益的社会性特征。由于对驾驶交互社会性的理解缺失,自动驾驶车辆往往难以估计自身行为对伴行车辆的潜在影响,因而陷入“被迫保守”的决策困境。本文在博弈论框架中引入驾驶人兼顾伴行... 共享道路空间中的人类驾驶交互行为具有兼顾伴行车损益的社会性特征。由于对驾驶交互社会性的理解缺失,自动驾驶车辆往往难以估计自身行为对伴行车辆的潜在影响,因而陷入“被迫保守”的决策困境。本文在博弈论框架中引入驾驶人兼顾伴行车损益的行为特征,构建社会性驾驶交互行为模型,刻画了驾驶交互中个体间的动作依赖关系。结合该模型,提出主车预期行为对其交互对象所造成潜在影响的通用定量表达——交互效用项。通过在规划目标中引入交互效用项,可定向调整运动规划算法的交互主动性。高速路出匝道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安全性无显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提升交互主动性,基于优化和基于采样的运动规划算法在给定距离内出匝道任务成功率可分别提升3.9%与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运动规划 社会性驾驶交互 博弈论 高速路出匝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