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土空间生境修复的高铁沿线动物通道选址规划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殷利华 巩思凝 +2 位作者 万敏 沈正豪 韩依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动物通道是解决铁路沿线野生动物栖息地阻隔的有效手段,其位置选择对使用效率至关重要。重视和深化沿线动物通道选址和预留规划是实现中国“绿色高铁”建设目标的重要体现。以武汉都市圈为对象,运用MSPA和景观连接度评价,结合MCR模型和... 动物通道是解决铁路沿线野生动物栖息地阻隔的有效手段,其位置选择对使用效率至关重要。重视和深化沿线动物通道选址和预留规划是实现中国“绿色高铁”建设目标的重要体现。以武汉都市圈为对象,运用MSPA和景观连接度评价,结合MCR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出17个生态源点斑块,叠加9条高铁线路,识别出27处与高铁冲突的代表点即潜在动物通道位置和6处干扰区段,为生境修复提供了系统格局支持。提出了动物通道选址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点,为武汉都市圈拟建的高铁网络、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周边生境影响,以及修复已建设施沿线的动物通道合理选址提供科学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高速铁路 生态廊道 生态修复规划 动物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成本-效益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识别——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2
作者 姚龙杰 赵若男 +2 位作者 徐冰洁 朱宗斌 岳邦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准确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优先区域是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往关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域的辨识研究通常以生态连通性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为单一标准,忽略了经济成本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因此制约了识别结... 准确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优先区域是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往关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域的辨识研究通常以生态连通性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为单一标准,忽略了经济成本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因此制约了识别结果的实施可行性。对此,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构建了顾及成本-效益的保护优先区域识别方法,包括使用PrioritizR、InVEST和Linkage Mapper等模型识别达成目标效益且成本最小的保护优先区域。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试点城市——西安市为例进行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西安市共有生态源地159处,生态廊道404条,在30%的保护目标约束下,满足目标效益且实现最小成本投入的区域面积约为2014.87 km^(2),相较于既往主流方法的识别结果,优化后的结果能够确保达成保护目标的同时大幅减少经济损失。研究构建的顾及成本-效益的优先区识别方法,旨在为未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的实施可行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安全格局 连通性保护 系统保护规划 空间优先级 PrioritizR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关键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修复循证设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俊延 丁纯 +3 位作者 陈凯扬 王敏 汪洁琼 王蓉蓉 《园林》 2024年第12期42-48,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转型背景下,在城市重要生态空间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修复理念成为大势所趋。为了保证方案切实达到生态修复目标,景观生态修复实践应引入科学解释和客观可度量的循证设计理念。聚焦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修复,通过...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转型背景下,在城市重要生态空间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修复理念成为大势所趋。为了保证方案切实达到生态修复目标,景观生态修复实践应引入科学解释和客观可度量的循证设计理念。聚焦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修复,通过梳理归纳支撑循证设计的数据、技术与手段,构建基于循证设计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生态修复四维概念框架,即基于在地性因素的水生态实测数据分析、基于创新型技术的水生态效应数字模拟、基于指导性要求的水生态工程设计标准、基于多学科知识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以台州市椒江南岸闸口公园为例,阐述强调生态修复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如何通过循证方法得到科学、合理、效益最大化的设计方案,旨在为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生态修复循证设计提供思路与教学、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修复 循证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 景观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视角下的村落型河湖生态缓冲带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莫菁仪 刘佳 +1 位作者 方焕莹 邓新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2-197,201,共7页
“十四五”期间,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水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的构建、生态修复对于恢复和稳定水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水质、景观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以村落型河湖生态缓冲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 “十四五”期间,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水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的构建、生态修复对于恢复和稳定水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水质、景观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以村落型河湖生态缓冲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法探讨在生态修复视角下的村落型河湖生态缓冲带的构建和景观规划策略。在分析村落型缓冲带的两大结构和对其宽度划定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1+5+1”的景观策略模型,即1项生态修复策略、5大空间结构(水环境空间、护坡空间、人工湿地空间、陆域植被空间、路径通道空间)景观策略和1项人文景观策略。该研究可为村落型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方案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撑,并为相同类型的项目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型河湖生态缓冲带 生态修复 景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规划的景观策略与方法——以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态规划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夏海山 王凌绪 夏正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7-62,共6页
以景观为切入点,探讨煤矿塌陷区规划中景观策略的综合效应及技术手段,从应用方法上为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结合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态规划实例,从整体的景观格局规划到具体的生态适应设计,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复合生态系... 以景观为切入点,探讨煤矿塌陷区规划中景观策略的综合效应及技术手段,从应用方法上为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结合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态规划实例,从整体的景观格局规划到具体的生态适应设计,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复合生态系统恢复的景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景观策略 生态恢复 景观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双修导向下滨水空间更新发展与范式转变:苏州河与埃姆歇河的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59
6
作者 王敏 叶沁妍 汪洁琼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9,共6页
针对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如何以"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为核心进行更新发展转型的问题,选取德国埃姆歇河与上海苏州河2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回顾二者由浊变清的生态修复过程、由衰退到再生的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指出2条河流处于不... 针对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如何以"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为核心进行更新发展转型的问题,选取德国埃姆歇河与上海苏州河2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回顾二者由浊变清的生态修复过程、由衰退到再生的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指出2条河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评析德国埃姆歇河在发展理念、发展驱动、发展图景三方面的更新机制,以此为鉴,在肯定上海苏州河过去30年治理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苏州河滨水空间发展演进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并从空间博弈、空间正义、空间价值的角度提出新时期滨水空间城市双修工作的若干启示,倡导价值理性引导下滨水空间全面复兴的范式转变,旨在为新时期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的适应性动态更新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优化提供更为长期平稳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空间 城市双修 更新发展 上海苏州河 德国埃姆歇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 被引量:84
7
作者 刘滨谊 周江 《中国园林》 2004年第3期49-52,共4页
从生态、河流动力学、景观及游憩等4个角度对护岸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提升、结构安全稳定、视觉景观美化和亲水可游4大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护岸规划设计对策,并结合作者自身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阐述了... 从生态、河流动力学、景观及游憩等4个角度对护岸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提升、结构安全稳定、视觉景观美化和亲水可游4大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护岸规划设计对策,并结合作者自身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阐述了两类较合理的护岸做法,最后针对我国的国情,在结论中提出了5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水系 规划设计 生态护岸 滨水景观 护岸规划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洋 李同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19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咸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咸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景观规划 自然风貌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视野下的滨水绿色空间规划保护研究——以武汉长江百里江滩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戴菲 王运达 +2 位作者 陈明 黄亚平 郭亮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1期19-26,共8页
城市滨水空间不仅作为能量流动和物种迁徙的重要通道,往往还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之后,又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为... 城市滨水空间不仅作为能量流动和物种迁徙的重要通道,往往还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之后,又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为园林建设提供了方向,也明确了具体要求。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国内外优秀滨水空间规划案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探索在"保护生态"和"以人为本"的双重前提下,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一般性技术思路与策略途径。以著名的"江城"武汉为例,结合一江多河和山水融城的天然本底,探索在长江生态大保护下的百里江滩公园规划方法,建立了"织绿廊—补串珠—布绿道—塑景观—注活力"的规划模式,针对百里绵延的宏大规模与连接集中建设区、过渡区、郊野区的复杂现况,提出3类6段的管控与建设指引的具体内容,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滨水空间 保护性规划 生态网络 景观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4 位作者 任庆昌 宫清华 吕丹娜 刘郑倩 李升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7-667,共11页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新时期各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迫切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文章从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融合景观生态学以...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新时期各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迫切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文章从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融合景观生态学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结合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地方实践,聚焦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指标、重大格局、分区布局、工程体系等规划重点、难点,提出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概括为:按照"六步走"的整体思路,围绕"四个维度"目标体系,聚焦生态、城镇、农业"三大空间",推进"重大格局—分区布局—重大工程"3个层次空间布局,形成"格局尺度重大工程、单元尺度重点项目、场地尺度工程措施"3个尺度工程体系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规划体系 人地关系 景观生态学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景观的自然化修复——以慕尼黑“伊萨河计划”为例 被引量:29
11
作者 谢雨婷 林晔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慕尼黑"伊萨河计划"对长8km的伊萨河流域进行了为期11年的河床改造、河岸重塑、河堤加固以及水体改良与水量控制,其在提高城市河流防洪能力的同时,构建了自然化的城市河流景观,并为市民们提供了优质的滨水游憩空间。该项目在... 慕尼黑"伊萨河计划"对长8km的伊萨河流域进行了为期11年的河床改造、河岸重塑、河堤加固以及水体改良与水量控制,其在提高城市河流防洪能力的同时,构建了自然化的城市河流景观,并为市民们提供了优质的滨水游憩空间。该项目在可持续、动态的改造过程,优化游憩系统以及恢复具有地域特征的河流景观等方面堪称同类项目中的典范,对我国城市河流景观的修复与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化修复 城市河流景观 伊萨河计划 防洪 滨水游憩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李运远 张云路 严庭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80,共6页
为积极应对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所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核心的城市双修战略。城市绿道作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的支撑空间之一,其规划已经成为我国... 为积极应对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所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核心的城市双修战略。城市绿道作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的支撑空间之一,其规划已经成为我国诸多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引和决策依据。在城市双修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下,进一步优化其理念与方法将有力地支撑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阐述城市双修在当前我国绿化建设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绿道规划过程中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建设的规划理念,并通过本研究团队的实际案例解析探讨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规划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包含研究领域、规划内容、技术方法、服务对象、风貌管控等多方面的更新,为我国绿道规划更加科学地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规划 城市双修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景观的恢复与营造 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启动区规划设计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向荣 林箐 沈实现 《风景园林》 2006年第4期18-23,共6页
介绍了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启动区的规划设计。通过植被群落和动物栖息地的营建、水系整理与水质净化以及地域特征的表达的构思,进行合理的分区。在严格保护湿地公园中原生态环境,合理保留生物廊道和生态缓冲区的前提下,对... 介绍了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启动区的规划设计。通过植被群落和动物栖息地的营建、水系整理与水质净化以及地域特征的表达的构思,进行合理的分区。在严格保护湿地公园中原生态环境,合理保留生物廊道和生态缓冲区的前提下,对其它湿地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规划设计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 被引量:9
14
作者 俞锋 刘晓惠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公共游憩利用和地区景观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滨水景观建设的多元目标和内容,提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规划目标,强调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修复机理和方法:确定合理的滨水土地利用规... 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公共游憩利用和地区景观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滨水景观建设的多元目标和内容,提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规划目标,强调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修复机理和方法:确定合理的滨水土地利用规模、强度和方式;重塑自然形态水体及滨水环境;运用景观建设的生态理念和技术,包括水体及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滨水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建设 水资源管理 景观规划 生态修复机理 生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15
作者 陈波 包志毅 《中国园林》 2003年第7期44-47,共4页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了许多生态规划和设计方法,生态恢复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简述了生态恢复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含义以及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由R·哈格(Richard Haag)...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了许多生态规划和设计方法,生态恢复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简述了生态恢复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含义以及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由R·哈格(Richard Haag)主持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K·鲍尔(Karl Bauer)主持的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的生态恢复设计。它们都是生态恢复设计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 生态恢复设计 生态环境 炼油厂 公园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文明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慧 孟灵芳 向龙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6-99,共4页
探讨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编制中的水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小流域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思路、内容以及具体流程,并以芦江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了该流域"一轴两带"的水景观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小流域景观规划... 探讨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编制中的水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小流域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思路、内容以及具体流程,并以芦江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了该流域"一轴两带"的水景观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将水生态与人们的生活有机融合,重现流域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貌,同时,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小流域 水景观规划设计 芦江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凤凰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与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郎薇薇 陈洁 田国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5-208,228,共5页
废弃地改造与复建是现代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以新乡凤凰山废弃地的保护与生态恢复为研究内容,用SWOT方法进行现状分析,提出凤凰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初步景观规划,根据不同特色将项目区规划为11个分区,同... 废弃地改造与复建是现代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以新乡凤凰山废弃地的保护与生态恢复为研究内容,用SWOT方法进行现状分析,提出凤凰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初步景观规划,根据不同特色将项目区规划为11个分区,同时提出通过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进行生态恢复。为其他地区的废弃地景观保护与复建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山 景观规划 生态恢复 废弃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重点湿地--湖北洪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探索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守云 曾华浩 王薇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
湿地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和水资源及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又是极其脆弱的。湖北洪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探索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进行生态恢复建设,以求达到生态与经济的结合,达到具有一定结构、... 湿地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和水资源及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又是极其脆弱的。湖北洪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探索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进行生态恢复建设,以求达到生态与经济的结合,达到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的高效和谐的生态系统,为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湿地 生态恢复 规划设计 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河心岛生态问题辨识与修复规划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源 江海燕 +2 位作者 陆剑 关志烨 刘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114,共6页
河心岛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的生态和自然资源承载空间,对湾区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北江的洲面沙、太监洲及老鸦洲3个河心岛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河心岛典型生态系统特征及关键生态问题,提出“空间分... 河心岛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的生态和自然资源承载空间,对湾区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北江的洲面沙、太监洲及老鸦洲3个河心岛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河心岛典型生态系统特征及关键生态问题,提出“空间分区、时序分期、结构修复、系统恢复”的生态修复规划策略。研究成果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水域生态系统的典型构成和共性特征研究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对强人工干扰下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具有现实指导价值,能够为中国其他地区岛屿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粤港澳大湾区 河心岛 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 以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云文 李晓文 《风景园林》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通过分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阐述了建立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并以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和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式,以期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 通过分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阐述了建立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并以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和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式,以期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的目的,实现红树林湿地公园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效益上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湿地公园 规划设计 生态重建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