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曼琦 吕翔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共5页
比较各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教育事业发展量化指标值,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地方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国家版规划纲要具有充分的支撑力,除个别指标的个别地区外,2020年各省(市、区)都能按时完成国... 比较各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教育事业发展量化指标值,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地方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国家版规划纲要具有充分的支撑力,除个别指标的个别地区外,2020年各省(市、区)都能按时完成国家相应的发展任务,但是一些地区的规划目标值偏高,实施的任务艰巨,对于教育发展薄弱地区急需政府给予其适当的资源、经费、政策等倾斜;其次,区域间基础教育差距将逐步缩小,但仍呈现东强中西弱的特征,尤其是高等教育,极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再次,学生人数将减少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纲要 目标值 教育事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及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逻辑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培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3-57,共5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冲击下,制造业迎来国际性的全面转型升级,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无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逻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冲击下,制造业迎来国际性的全面转型升级,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无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逻辑,"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具备专业养成、综合集成、理实一体、创新驱动的价值取向。为推动高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应性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重构专业知识结构、优化综合育人环境等维度,探索"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教育 价值取向 发展路径 中国制造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教学两大信息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巩志宏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6期151-153,共3页
本文分析并且阐明了当今高校的网络教学能够进一步发挥出两大信息化作用,即丰富网络教学导学资源的信息化优胜效能,完善网络教学良性循环的信息化拓展效能,由此不断提升此类研究项目信息化成果的科研价值、学术价值及其应用价值,进而为... 本文分析并且阐明了当今高校的网络教学能够进一步发挥出两大信息化作用,即丰富网络教学导学资源的信息化优胜效能,完善网络教学良性循环的信息化拓展效能,由此不断提升此类研究项目信息化成果的科研价值、学术价值及其应用价值,进而为实现地域"十一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教学 信息化作用 发展规划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成人教育政策的现实图景及新进展——基于第三份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宫建平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4,共5页
成人教育政策在成人教育中发挥着分配、导向、控制和协调的重要功能。通过对《第三份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的解读,文章探究了全球成人教育的官方定义及成人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目标群体和内容;重点关注了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新进展... 成人教育政策在成人教育中发挥着分配、导向、控制和协调的重要功能。通过对《第三份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的解读,文章探究了全球成人教育的官方定义及成人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目标群体和内容;重点关注了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新进展,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纷纷出台了认证政策。以上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成人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目标群体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作为区域景观研究概念——德国图林根州文化景观研究、教学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1 位作者 孔洞一 阮慧婷(译)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132-141,共10页
近20年来,对风景园林的文化阐释成为埃尔夫特应用科技大学文化景观研究组持续以来的关注焦点。期间,该研究组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图林根州文化景观的各种文化因素和要素,深入了解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相互作用,以此来表述和研究图林根州... 近20年来,对风景园林的文化阐释成为埃尔夫特应用科技大学文化景观研究组持续以来的关注焦点。期间,该研究组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图林根州文化景观的各种文化因素和要素,深入了解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相互作用,以此来表述和研究图林根州的区域景观系统。首先,阐述了当下德国风景园林学术语境中“文化景观”的含义,强调文化对于景观质量的价值。继而,论述了对景观进行优化、保护和设计中无法否定和回避的文化与经济因素。这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文化的矛盾性质,是文化景观概念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质所在。文化景观研究能够在看似统一的地理区域中,形成和发展为具有可识别性的、差异化的动态结构。此外,文化景观研究还涉及其他因素,诸如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滞后、经济价值的低估、国土空间连接性以及缺少实质性评价的人文特征。对历史性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给风景园林学带来了机遇,对历史景观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创造并提供各种富有成效的展示,以参与文化景观的未来发展。维护和整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实践,可以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到建成区的景观设计整体过程中得以贯彻。更好地理解文化景观,有助于在空间规划和发展中对其更加谨慎地进行处理,以提高文化景观研究的科学和策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景观的文化价值 景观概念 风景园林师教育 空间规划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