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面3-■RR并联机构过约束分析及自调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勇刚 黄茂林 +1 位作者 杜力 冉瑞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6,共4页
分析了平面3-RRR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中存在的过约束及其有害影响,详细讨论了在保证3-RRR并联机构平面运动特性的情况下无过约束自调结构的设计问题,得出了几种新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副配置方案,深入分析了2-RCS-RRR结构的自调特性。
关键词 过约束 平面3-RRR并联机构 自调结构 自调位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平面过约束分析及无过约束自调结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安培文 邵金龙 黄茂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17,共3页
给出空间平面过约束和理论平面过约束的定义,分析了这两种过约束对机构误差的敏感特性,提出存在理论平面过约束机构的过约束分析方法,得到该类机构存在的过约束的数量和类型,从而为消除或减小该类机构过约束影响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 给出空间平面过约束和理论平面过约束的定义,分析了这两种过约束对机构误差的敏感特性,提出存在理论平面过约束机构的过约束分析方法,得到该类机构存在的过约束的数量和类型,从而为消除或减小该类机构过约束影响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机构的无过约束自调结构的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连杆机构 理论平面过约束 空间平面过约束 自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计算的平面可调五杆机构动力学解析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华国 林光春 +1 位作者 倪亚辉 范书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基于凯恩动力学方程、数字-符号方法和并行计算建立了杆长和惯性参数可变平面可调五杆机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并对驱动构件质量和杆长对驱动力/力矩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将动力学模型的推导问题转化为特定条件下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计... 基于凯恩动力学方程、数字-符号方法和并行计算建立了杆长和惯性参数可变平面可调五杆机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并对驱动构件质量和杆长对驱动力/力矩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将动力学模型的推导问题转化为特定条件下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公式求解机构驱动力矩的问题,并将广义坐标以及驱动构件杆长和惯性参数作为符号量,导出了模型矩阵元素数字-符号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可调五杆机构 并行算法 动力学解析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可调整杆的主动平衡器
4
作者 张英 姚燕安 查建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9,共7页
主动平衡器是一种能够实现柔性动力平衡的装置,由平面两自由度执行机构和控制电机组成,通过对其控制电机运动参数的设计来补偿机构动力性能的变化。鉴于该装置对机构输入扭矩变化的补偿作用不足,基于可调整机构的概念,提出一种具有可调... 主动平衡器是一种能够实现柔性动力平衡的装置,由平面两自由度执行机构和控制电机组成,通过对其控制电机运动参数的设计来补偿机构动力性能的变化。鉴于该装置对机构输入扭矩变化的补偿作用不足,基于可调整机构的概念,提出一种具有可调整杆的主动平衡器的设计方法,即将主动平衡器执行机构的一个构件设计为杆长可变的可调整杆,通过对可调整杆杆长和控制电机转速函数的集成设计,对由负载变化引起的机构动力性能的改变进行补偿。提出基于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的设计流程,以5R型主动平衡器为例给出了算例,结果表明:可调整杆的引入拓展了主动平衡器性能改善的设计空间,增强了其对机构动力性能,特别是对机构输入扭矩变化的补偿作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平衡 可调整机构 输入扭矩 灵敏度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任务可调四杆机构刚体导引综合的符号解
5
作者 杨志刚 徐礼钜 +1 位作者 林光春 雷经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1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实现多任务刚体导引综合的可调平面四杆机构综合方法,导出了可调机构的刚体导引综合方程。通过调节连架杆的长度,可以实现不同任务的刚体导引综合。针对实现多个任务的可调平面四杆机构,采用数学机械法并结合计算机符号处理... 提出了一种实现多任务刚体导引综合的可调平面四杆机构综合方法,导出了可调机构的刚体导引综合方程。通过调节连架杆的长度,可以实现不同任务的刚体导引综合。针对实现多个任务的可调平面四杆机构,采用数学机械法并结合计算机符号处理技术得到二杆组的全部实数解,从中任意选取两组解即可组成满足给定要求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机构 刚体导引综合 平面四杆机构 数学机械法 计算机符号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计算的平面可调七杆机构动力学解析模型研究
6
作者 范书名 林光春 +2 位作者 徐雪梅 张济 徐礼钜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7年第12期1-4,29,共5页
基于运动学分析、凯恩动力学方程及数字-符号法,提出采用并行计算建立平面可调七杆机构动力学解析模型的方法,并研究了构件杆长及惯性参数变化对驱动力/力矩的影响。利用封闭矢量法对平面可调七杆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各构件的速度... 基于运动学分析、凯恩动力学方程及数字-符号法,提出采用并行计算建立平面可调七杆机构动力学解析模型的方法,并研究了构件杆长及惯性参数变化对驱动力/力矩的影响。利用封闭矢量法对平面可调七杆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各构件的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将独立广义坐标、杆长及惯性参数作为符号量,其余参数处理为数值量,导出动力学解析模型的数字-符号表达式,并构造了解析模型的并行算法。由于动力学模型及实时代码优化是离线建立的,并且采用并行计算结构,减少了在线计算时间,从而为实时控制打下了基础。给出的仿真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可调七杆机构 动力学解析模型 并行计算 数字-符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