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3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Plackett-Burnman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地榆没食子酸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唐远江 余波 +3 位作者 刘镜 周思璇 张涛 卢昱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优化没食子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地榆在中药材方面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以出膏率和没食子酸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nman设计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没食子酸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最佳提取条件为加33.... 优化没食子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地榆在中药材方面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以出膏率和没食子酸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nman设计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没食子酸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最佳提取条件为加33.5倍水,90℃下回流提取4.2h,提取2次。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plackett-burnman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没食子酸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性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贾良玖 罗旭亮 +1 位作者 王立军 项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延性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结构发生较大弹塑性变形来降低结构地震响应。这一抗震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抗震规范中,其核心思路是通过使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防地震反应谱进行折减,使结构通过非弹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强度折减系数主要... 延性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结构发生较大弹塑性变形来降低结构地震响应。这一抗震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抗震规范中,其核心思路是通过使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防地震反应谱进行折减,使结构通过非弹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强度折减系数主要由延性折减系数和结构超强系数决定。同时,能力设计法是实现延性抗震的主要工具,该方法要求体系内的非延性构件在延性构件进入非线性阶段前后都保持弹性,以实现整个结构体系的延性设计。通过梳理延性抗震设计理念的研究历史,简要介绍了延性系数、结构周期、场地条件、阻尼比等因素对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阐述了现有强度折减系数的组成和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抗震规范中延性设计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抗震设计 能力设计 强度折减系数 延性折减系数 抗震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缠花纹样在现代女包设计的感性工学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虞黛筠 任本慧 谢霜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8,105,共8页
为探究非遗缠花纹样在现代女包上的感性工学设计应用途径,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选取15款非遗缠花纹样,采用绘图软件绘制出刺激图,筛选确定12对感性评价形容词汇并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以25~40岁热爱传统文化且学历为本科以上女性为调查对象... 为探究非遗缠花纹样在现代女包上的感性工学设计应用途径,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选取15款非遗缠花纹样,采用绘图软件绘制出刺激图,筛选确定12对感性评价形容词汇并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以25~40岁热爱传统文化且学历为本科以上女性为调查对象并发放问卷,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形状纹样演变法则,选取典型样本,建立因子库,提取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女包设计中。结果表明:影响非遗缠花纹样的感性因子分别为视觉因子和造型因子。选取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方案一纹样应用于现代女包设计,所设计的非遗缠花女士皮包外观效果和谐统一,有利于促进非遗缠花纹样与现代女包设计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花 纹样 包袋设计 形状文法 感性工学 革制品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需求、方法和发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穆肃 陈孝然 周德青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当前教学设计“人类制品”与“人工制品”普遍存在设计过程和结构程序化、偏离教师设计初衷和学生个性学习需求、数字技术运用...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当前教学设计“人类制品”与“人工制品”普遍存在设计过程和结构程序化、偏离教师设计初衷和学生个性学习需求、数字技术运用不足与适切性不高、忽视情感投入与师生交互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学为中心:助力素养与思维培育”的理念指向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分析持续生成”的技术指向;构建了包含分析任务分解与规划、内容存储与记忆、功能实现与拓展、决策准确与可信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智能分析实践框架,并提供了相应实例;最后基于发展战略分析理性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的应用挑战,展望主客观并重贯通的“师—机”协同教学设计智能分析的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析 可行方法 风险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分解及实现途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信丰 李海军 +2 位作者 县勇 巨玉祥 贺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80,共13页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是实现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工程各专业大多从某个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主要集中于绿化和污染防治案例研究,很少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铁路工程绿色设计。铁路工程要实现某一绿色指标,须从系统角度,各专业协同设...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是实现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工程各专业大多从某个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主要集中于绿化和污染防治案例研究,很少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铁路工程绿色设计。铁路工程要实现某一绿色指标,须从系统角度,各专业协同设计。因此,需要对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进行特征分析,明确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为此,首先从铁路绿色设计概念出发,采用目标层次分解、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将资源节约划分为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约及水资源节约等,将环境保护分解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人文景观提升及其他环境保护等方面,并进一步细化第3层次的属性特征,明晰了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的目标特征及内涵。通过对铁路工程各专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依据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梳理各专业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主要绿色设计要点。基于jieba分词工具将绿色设计目标特征及各专业的绿色设计要点划分为多个词向量,采用主观赋权的方法确定特征分词的权重,并定义语义信息匹配度,将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与铁路工程设计的各专业进行匹配,明确铁路工程各绿色设计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为铁路工程各专业系统实现总体绿色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铁路工程 目标分解 实现途径 设计要点 特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学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敏敏 李香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旨在梳理设计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通过文献分析和观点对比,本研究发现:设计学从工业时代关注功能、美学、效率和生产可行性,逐渐发展到注重用户体验、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其研... 本文旨在梳理设计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通过文献分析和观点对比,本研究发现:设计学从工业时代关注功能、美学、效率和生产可行性,逐渐发展到注重用户体验、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其研究范畴既包括设计科学,也包括设计学科,并在不同语境下的研究范式各异。该学科被定义为跨越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第三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超学科和另类学科,越来越强调多学科融合和问题导向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设计研究 设计科学 学科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的秩序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艳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数字革命对字体设计最大的影响是重新定义字体设计的内涵。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秩序的途径有二:其一,将字体设计的重心从“意义”转向“运用”;其二,数字字体设计应推动文字内容与样式的整合。
关键词 数字化 字体设计 版式设计 用户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交互与体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星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陌生化”体验、情感驱动的沉浸式设计、游戏化互动设计、技术快速迭代的多元互动,以及社交互动与合作体验等核心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博物馆能够更好地细分观众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并通过情感共鸣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结论交互设计不仅提升了博物馆展览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还为未来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参考路径,拓宽了设计思维,为观众与文化之间的深度互动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陈 交互设计 体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相控阵雷达结构造型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海平 毛栌浠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99,共4页
现代产品结构越来越强调工业设计,在满足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产品应具备美观的艺术效果。文中提出了国防电子装备进行造型设计的意义,阐述了大型相控阵雷达的功能及组成,根据工业设计思想、理念,应用形态美学法则于雷达结构造型设计中,... 现代产品结构越来越强调工业设计,在满足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产品应具备美观的艺术效果。文中提出了国防电子装备进行造型设计的意义,阐述了大型相控阵雷达的功能及组成,根据工业设计思想、理念,应用形态美学法则于雷达结构造型设计中,并一一对照设计分析,达到了结构紧凑、稳定和美观的效果。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结构 造型设计 工业设计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造物到视觉信息传播的设计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永明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139,140,共8页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计的本质与内涵,就会触及造物设计中造物功能、造物信息及信息传播设计的关系,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思考。特别是在媒体技术与传播大发展的今天,造物信息及视觉传播设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并展现了不可替代的广泛应用性与巨大的社会影响。视觉信息传播独特且不依附造物的沟通、交流特性,丰富的社会、文化与艺术内涵,及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必然成为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 造物设计 信息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 平面设计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海燕 罗剑锋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8,共6页
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创新的类型和设计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适应性设计是一类复杂创新型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依据适应性的目的可以分为:成组序贯设计,样... 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创新的类型和设计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适应性设计是一类复杂创新型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依据适应性的目的可以分为:成组序贯设计,样本量重估计,无缝试验,富集设计,主方案设计(篮式试验、伞式试验、平台试验等)。适应性设计具备更大的调整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常规临床试验的缺点,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论证强度。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创新与重塑将为实现精准医学目标提供更有力的循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 适应性设计 主方案设计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传海 宋晋奇 +4 位作者 刘志峰 郭劲言 赵永胜 刘洪强 王军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0,共10页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机床装备向高端化、自主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亟须开展机床正向设计技术研究,系统性地指导机床的结构优化与创新,突破传统设计方法中“试错迭代”的局限,实现机床性能设计的自主可控。从工业母机运动链设计、静动刚度设计、热平衡设计、机电耦合设计和几何精度设计等方面,综述有关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指出正向设计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母机 运动链设计 静动刚度设计 热平衡设计 机电耦合设计 几何精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设计的进化
13
作者 路甬祥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7-428,共2页
设计是关于工程方案的设想和策划。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人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制造工具,并且在劳动过程中设计运用并发展了复杂的语言文化和科技创新能力。设计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进化,设计需要知识、材料、工具... 设计是关于工程方案的设想和策划。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人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制造工具,并且在劳动过程中设计运用并发展了复杂的语言文化和科技创新能力。设计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进化,设计需要知识、材料、工具、计算、实验和制造,同时变革进化了设计理念与方法。每个阶段的设计都依托若干起核心作用的科学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和数学计算方法。创新设计永无止境,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和方向是确定无疑的,即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设计创新是无限的,但地球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设计师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尊重伦理、尊重市场经济、尊重人类文明传承,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恪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创造的科技成果和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创新发展“中国好设计”,引领和全面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理论 设计方法 设计进化 数字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S体系的畲族服饰色彩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燕 卢思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1,共7页
畲族文化源远流长,其服饰色彩体系承载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与审美意蕴,但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以NCS色彩体系为理论框架,综合田野调查、实物样本采集与数字化分析等方法,系统提取畲族传统服饰的核心色相与典型色... 畲族文化源远流长,其服饰色彩体系承载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与审美意蕴,但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以NCS色彩体系为理论框架,综合田野调查、实物样本采集与数字化分析等方法,系统提取畲族传统服饰的核心色相与典型色彩组合,并通过与NCS色彩体系的科学比对,构建适配现代家具设计的畲族色彩应用框架。研究发现:畲族服饰以青、蓝为主色调,辅以红、黄等高纯度对比色,呈现出高明度、低纯度的整体特征与冷暖对比的和谐美感。基于此,提出“文化内涵融合、科学色彩转化”的应用路径,并开发了家具设计案例。研究成果不仅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民族文化基因,拓宽了民族色彩传承的实践维度,也为跨学科的色彩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服饰色彩 NCS色彩体系 现代家具设计 应用 色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视觉传达与建筑设计的有效融合
15
作者 金雅庆 林姗 +1 位作者 邹喆 王嘉航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85,共1页
一、视觉传达与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涵盖了设计原理、色彩理论、构图原则、字体设计、版面设计、图形与符号设计、品牌与标识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多个方面,强调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有效地传递信息并提升用户体... 一、视觉传达与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涵盖了设计原理、色彩理论、构图原则、字体设计、版面设计、图形与符号设计、品牌与标识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多个方面,强调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有效地传递信息并提升用户体验。而建筑设计基础理论则注重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的和谐统一,包括环境关系、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空间组合等方面的考量。两者在理论基础上的融合,可以促使建筑设计更加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通过色彩、形状、光影等视觉元素的巧妙运用,增强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和信息传递效果,使建筑设计更加符合用户的审美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理论 版面设计 字体设计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智交互协同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巍 邵静非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1-12,24,共14页
目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智交互和工业设计领域的行业变革,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研究兴趣。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多重维度论述人智交互协同设计对设计领域带来的冲击与变革... 目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智交互和工业设计领域的行业变革,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研究兴趣。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多重维度论述人智交互协同设计对设计领域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设计及设计教育的未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首先讨论产品设计对象的智能化转变,以及人工智能介入设计流程对设计工具与方法的革新。进而解析人工智能介入人机协同设计流程中所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潜力。最后,展望人工智能驱动下未来设计师的角色转型及知识属性的变化,并对未来设计教育侧重点变化进行浅析。结论 聚焦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协同创新设计中的对抗与共生关系,归纳出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协同创新设计新模式,以及未来设计师需要适应的新角色定位,即从单一创造者转型为多维角色,推动人智共生时代下的设计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协同创新 智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的价格有效性评估与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自敏 李莉 李兴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1,共15页
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效性预测与设计是稳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在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对碳市场的碳价进行了评估与设计。以湖北碳交易市场碳价格为例,基于2014-2022年的碳交易价格日度数据,构建混合... 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效性预测与设计是稳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在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对碳市场的碳价进行了评估与设计。以湖北碳交易市场碳价格为例,基于2014-2022年的碳交易价格日度数据,构建混合遗传粒子群神经网络(GAPSO-BP)定价模型,对碳达峰目标下的区域碳市场及全国统一碳市场的碳价进行有效性评估与优化设计。研究发现:GAPSO-BP模型预测的碳交易价格误差小,通过使用更高精度的GAPSO-BP模型对变量进行降维筛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太阳能、天然气、煤炭能源价格对碳价格影响最大。场景分析显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碳交易价格效果最好,在经济中等发展的情况下会受到抑制,在经济低速发展的情况下效果不显著。基于碳达峰目标,通过比较试点碳市场的现有平均价格和模拟预测的平均价格,评估出天津碳试点的碳价最为有效,而上海碳试点的碳价有效性最差。为顺利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全国统一碳市场最优碳价应设定为50.27元/吨较为合适。基于研究结论,从宏观调控决策因素、发展绿色清洁能源、考虑区域碳减排成本差异和建立相应的配额缓冲机制提出具体建议,为顺利实现试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有效衔接及碳达峰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市场 GAPSO-BP模型 价格有效性 碳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可持续行为设计策略评估模型
18
作者 艾险峰 刘思雯 江志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6-45,共10页
目的针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不环保行为,帮助设计师选择干预用户行为的设计策略并从源头减少产品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首先,过结构化文献综述方法梳理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对影响可持续行为设计策略的相关类属进行提炼、归类。其次,用解释... 目的针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不环保行为,帮助设计师选择干预用户行为的设计策略并从源头减少产品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首先,过结构化文献综述方法梳理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对影响可持续行为设计策略的相关类属进行提炼、归类。其次,用解释结构模型归纳各类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Protégé本体开发工具为基础,构建了可持续行为设计策略的适用性评估模型,并通过景区垃圾桶设计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论研究提出的本体模型能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行为设计策略,可以为设计师制定有效的可持续行为设计提供支撑,促进用户行为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可持续行为设计 行为设计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施的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响应路径构建——基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规划历程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庆楠 路林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9,共8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以打造站城一体的典范地区为目标,按照定性、定量、定形的路径逐步深化规划内容。构建了以“多场景组合分析+多专业协同攻关+多维度设计验证”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愿景逐层传导响应机制,力图解决站城融合地区面临的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以打造站城一体的典范地区为目标,按照定性、定量、定形的路径逐步深化规划内容。构建了以“多场景组合分析+多专业协同攻关+多维度设计验证”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愿景逐层传导响应机制,力图解决站城融合地区面临的城市文脉传承、人性化场所塑造、城市地标打造和交通系统重构等一系列难题。通过“开展逐级校验、打破无形边界、创新保障机制”等措施,加强了从策划、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链条融合,削减了前期规划“决策主体”、中期“实施主体”与后期“使用主体”之间的“预期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重点地区 规划实施 规划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中国传统文化产品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超艳 孙硕 魏永侠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和“产品设计”为主题的文献展开分析,通过年度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知识图谱,梳理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结果 运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法,得到13个聚类5个研究热点主题,即文化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创、数字化设计、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结论 早期探索阶段侧重于构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理论框架;中期发展阶段探索显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因子的提取与创造性转化方法;近期繁荣阶段挖掘用户潜在文化需求和审美意象,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和互动体验。未来研究将突破文化元素和设计符号的思维范式,致力于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从文化价值转译、数字技术应用、文化内容体验等方面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传统文化 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