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ranha化学法与化学浴沉积制备Sb_2S_3薄膜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18-3322,共5页
采用Piranha化学法与化学浴沉积技术相结合,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Sb2S3薄膜。研究了Piranha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基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Sb2S3薄膜相组成及形貌。结果表明,Piranha溶液能够有效地改善玻璃基板表面的润湿性,当... 采用Piranha化学法与化学浴沉积技术相结合,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Sb2S3薄膜。研究了Piranha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基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Sb2S3薄膜相组成及形貌。结果表明,Piranha溶液能够有效地改善玻璃基板表面的润湿性,当处理时间为25 min时,基板表面润湿角达到最低值12.83°。Piranha溶液处理后的基板对于Sb2S3薄膜的沉积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沉积得到薄膜经200℃煅烧1 h,由非晶态转变为正交相,薄膜在基板表面以单层球形颗粒平铺堆积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S3薄膜 化学浴沉积 piranha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工艺研究
2
作者 王秀华 杨瑞楠 +2 位作者 刘君 梁少华 刘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67,82,共8页
旨在为植物甾烷醇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植物甾烷醇和酰基供体为原料,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并通过溶剂萃取、柱层析等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酰基供体类型(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甲酯、三油酸甘油酯)... 旨在为植物甾烷醇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植物甾烷醇和酰基供体为原料,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并通过溶剂萃取、柱层析等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酰基供体类型(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甲酯、三油酸甘油酯)、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底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植物甾烷醇转化率的影响。测定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产品的纯度、反式脂肪酸含量,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不饱和脂肪酸为酰基供体时,植物甾烷醇的转化率高;以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在DBSA用量10%(以植物甾烷醇物质的量计)、酸醇物质的量比3∶1、反应时间12 h、氮气作保护气的条件下,分别在反应温度60℃和90℃下合成植物甾烷醇油酸酯和植物甾烷醇亚油酸酯,植物甾烷醇转化率分别为95.45%和93.60%;植物甾烷醇油酸酯和植物甾烷醇亚油酸酯产品纯度分别达97.43%和94.98%,且不含反式脂肪酸;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证了目标产物的合成。综上,在无溶剂和较低温度(≤90℃)下实现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的高效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烷醇 不饱和脂肪酸 化学法 植物甾烷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回收高炉渣余热的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谭煜 王亿 +3 位作者 李晓鹏 晏慧 施军 邹磊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4,252,共9页
高炉渣是高炉炼铁过程中生产的副产品,是工业生产的废弃物之一.中国每年生产约2.6亿t高炉渣,蕴含的热量相当于1560万t标准煤的热值.因此,高炉渣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当前,高炉渣处理技术中存在的耗水量大、热量损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 高炉渣是高炉炼铁过程中生产的副产品,是工业生产的废弃物之一.中国每年生产约2.6亿t高炉渣,蕴含的热量相当于1560万t标准煤的热值.因此,高炉渣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当前,高炉渣处理技术中存在的耗水量大、热量损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中对国内外的高炉渣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了总结,比较了物理法和化学法的优缺点,指出基于离心粒化的化学法余热回收技术具有热转化效率高、经济价值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并提出了基于生物质热解-气化的高炉渣余热回收技术路线未来最具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离心粒化 余热回收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含量对湿化学法制备超细W-Y_(2)O_(3)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祯 颜硕 +2 位作者 罗来马 昝祥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本文在现有W-Y_(2)O_(3)材料基础上,引入微量Hf4+掺杂入Y_(2)O_(3),调节Y_(2)O_(3)与W晶粒之间的界面关系,从而改善W基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Y与Hf元素的掺杂比例,获得纳米级W基复合粉体,在氢气气氛下常规烧结制备W-Y_(2)(Hf)O_(3)... 本文在现有W-Y_(2)O_(3)材料基础上,引入微量Hf4+掺杂入Y_(2)O_(3),调节Y_(2)O_(3)与W晶粒之间的界面关系,从而改善W基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Y与Hf元素的掺杂比例,获得纳米级W基复合粉体,在氢气气氛下常规烧结制备W-Y_(2)(Hf)O_(3)复合材料。采用SEM、TEM等表征手段对W-Y_(2)(Hf)O_(3)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Y与Hf元素在材料中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掺杂Hf元素有利于后续氢气还原,在第二相掺杂量不变条件下,当Hf含量增加时,所获得的粉体粒径减小,W-3Y-7Hf的粒径约为100 nm,明显小于传统制备的W-Y_(2)O_(3)粉体。烧结后的块体晶粒尺寸细化,显微硬度和相对密度随之增大,成分为W-3Y-7Hf烧结块体显微硬度最高,为513.7HV_(0.2),致密度为97.6%。在钨基材料中同时添加Y与Hf元素会在钨晶粒的晶界与晶内处形成复合第二相氧化物Y_(2)Hf_(2)O_(7)颗粒,尺寸更小,弥散强化作用更强;其中,W-3Y-7Hf中第二相氧化物颗粒尺寸仅为200 nm左右,与钨晶界产生良好的界面结合关系,形成半共格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体 湿化学法 弥散强化 复合第二相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O_(2)掺杂对湿化学法制备W-20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许皖南 王彩艳 +2 位作者 丁希鹏 罗来马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8-2329,共12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W-20Cu复合粉体,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球壳状前驱体,再通过氢气还原成功将弥散分布的HfO_(2)第二相颗粒引入W-20Cu复合粉体,确定了引入的HfO_(2)在W-20Cu复合粉体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分布状态。采用高温液相烧结制备了细小Hf...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W-20Cu复合粉体,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球壳状前驱体,再通过氢气还原成功将弥散分布的HfO_(2)第二相颗粒引入W-20Cu复合粉体,确定了引入的HfO_(2)在W-20Cu复合粉体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分布状态。采用高温液相烧结制备了细小HfO_(2)颗粒均匀分布的W-20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由于HfO_(2)颗粒在W颗粒表面和W/Cu界面间隙中弥散分布,抑制了W颗粒在烧结过程中的粗化,从而降低了W-W的连通性,使得W-20Cu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综合性能。其中,烧结温度在1350℃时,块体的致密度较高,均为97%,掺杂0.5%HfO_(2)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硬度最大可达到338HV,抗弯强度为826 MPa,热导率为209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W-CU复合材料 HfO_(2)颗粒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质防护涂层的湿化学法制备及劣化性能
6
作者 卜锦超 唐中华 +2 位作者 徐凯 何财兵 王敏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防护涂层是提升室外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要保障。本工作采用湿化学法在还原性气氛中制备出釉质涂层,并通过XRD、FTIR、SEM、EDS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测试涂层在冻融循环、氙灯和紫外辐照前后的形貌结... 防护涂层是提升室外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要保障。本工作采用湿化学法在还原性气氛中制备出釉质涂层,并通过XRD、FTIR、SEM、EDS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测试涂层在冻融循环、氙灯和紫外辐照前后的形貌结构演变、铅笔硬度、附着力、光泽度及厚度变化。结果表明:涂层的微观结构为有机硅-无机硅复合网络体系,其他无机相通过有机基团及分子间的配位键共同形成致密化交联。无机相中,微细Ti和TiO_(2)粉在还原气氛中会通过高能机械化学反应生成TiO,TiO拥有较高的抗侵蚀能力。NaAlO_(2)和Al 2O 3容易包覆在未参加反应的TiO_(2)表面,屏蔽TiO_(2)光催化活性对自身耐候性劣化的影响。因此,釉质涂层耐久性优异,在冻融循环和氙灯辐照前后表面宏观/微观形貌、色泽、光泽度、铅笔硬度及附着力基本不变。釉质涂层的铅笔硬度为8H,附着力为1级,60°角光泽度为64.5GU,紫外辐照失光率为1.7%。所有劣化过程中,紫外辐照会削弱涂层的附着力,提升铅笔硬度,且减薄明显。这是由于紫外光子能量高,能促使活性的SiO_(2)发生交联反应生成有机硅,使涂层内部结构更加致密,并能断键产生CH_(2)基团,从而削弱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本研究可为室外工程结构表面防护涂层的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涂层 有机硅-无机硅复合 湿化学法 劣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再生差别化PET纤维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洪玉洁 徐煜东 +7 位作者 占海华 戚栋明 王鑫 傅玉成 王旗 马金星 赵德方 房涛荣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193,共8页
综述了化学法再生差别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的研究成果,回顾了PET纤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废旧PET制品的化学回收方法及再生差别化PET纤维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废旧PET制品产业回收利用情况相较于国外的优劣势,分析了化学... 综述了化学法再生差别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的研究成果,回顾了PET纤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废旧PET制品的化学回收方法及再生差别化PET纤维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废旧PET制品产业回收利用情况相较于国外的优劣势,分析了化学再生回收技术目前主流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再生超细纤维、再生功能性纤维、再生仿真纤维、再生异形纤维等再生差别化纤维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化学法再生差别化PET纤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废弃物 化学法回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产业 循环再生 差别化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化学法的煤气化炉点火安全分析
8
作者 张友军 杨宏辉 +3 位作者 郝军 黄安龙 张正 陈龙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18-325,共8页
煤气化点火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工况,需要严格的安全设计分析。文章运用道化学法开展了煤气化炉点火的安全分析,研究表明,在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后,丙烷的危险等级由“很大”降低为“较轻”,三乙基硼烷的危险等级由“很大... 煤气化点火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工况,需要严格的安全设计分析。文章运用道化学法开展了煤气化炉点火的安全分析,研究表明,在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后,丙烷的危险等级由“很大”降低为“较轻”,三乙基硼烷的危险等级由“很大”降低为“中等”,硅烷的危险等级由“非常大”降低为“中等”,安全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降低事故风险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同类设备的安全分析提供借鉴,确保系统从设计到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法 煤气化 煤气化点火 煤气化炉 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化学法提取玫瑰花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
9
作者 陈创业 安比芳 +3 位作者 冯作山 刘天志 乔燕 陶永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通过酶-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并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4%(以玫瑰花渣质量为基准)、碱液... 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通过酶-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并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4%(以玫瑰花渣质量为基准)、碱液质量浓度0.045 g/mL、碱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玫瑰花渣SDF得率为4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渣 响应面法 可溶性膳食纤维 酶-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及药剂选择 被引量:28
10
作者 彭昌盛 孟洪 +2 位作者 谷庆宝 徐玉琴 宋存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3-366,共4页
通过热动力学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确定在碱性条件下用NaClO作氧化剂,Na2S和FeS-O4作还原剂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并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了Na2S和FeSO4的最佳药剂比为:Na2S80%~90%,FeSO410%~20%。Na2S+FeSO4比单独使用FeSO4少产... 通过热动力学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确定在碱性条件下用NaClO作氧化剂,Na2S和FeS-O4作还原剂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并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了Na2S和FeSO4的最佳药剂比为:Na2S80%~90%,FeSO410%~20%。Na2S+FeSO4比单独使用FeSO4少产生60%~70%的污泥。该工艺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法 混合电镀废水 工艺流程 药剂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皮膳食纤维酶化学法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力超 毛新 +1 位作者 黄利华 严勇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44-246,250,共4页
研究了α-淀粉酶与NaOH共同提取荸荠皮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及要点。在确定了α-淀粉酶酶解工艺的基础上,以NaOH浓度、NaOH用量、碱解时间、碱解温度为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从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化学法在α... 研究了α-淀粉酶与NaOH共同提取荸荠皮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及要点。在确定了α-淀粉酶酶解工艺的基础上,以NaOH浓度、NaOH用量、碱解时间、碱解温度为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从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化学法在α-淀粉酶用量为0.2mL/g、酶解时间1.5h、NaOH浓度为2%、NaOH用量20mL、碱解温度50℃、碱解时间1.5h的条件下,荸荠皮膳食纤维的得率为29.45%,产品纯度为93.30%,各项指标均优于化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膳食纤维 提取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化学法合成可见光响应氮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文芳 朱忠其 +2 位作者 张瑾 赵宗彦 柳清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215,共4页
以水为溶剂,尿素为氮源,用微波化学法合成了具有高活性的可见光响应氮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UV-vis等手段对样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催化剂在普通日光灯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结... 以水为溶剂,尿素为氮源,用微波化学法合成了具有高活性的可见光响应氮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UV-vis等手段对样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催化剂在普通日光灯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TiO2粉体在400、450、500、550℃热处理4h后仍为锐钛矿相;光催化剂中的N以共价键的形式存在于TiO2晶格之中;样品的吸收阈值波长可红移至500nm左右;当煅烧温度为400℃时,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化学法 N掺杂 TIO2 光催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合成单分散陶瓷超微粉体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继光 孙旭东 +1 位作者 茹红强 郝士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通过综述分析超微粒子的形核与长大过程及团聚的成因,介绍了湿化学法合成单分散陶瓷超微粉体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粒径分布、颗粒形状和团聚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单分散状态 形核 团聚 陶瓷 超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制备形状可控纳米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雯雯 兰新哲 +2 位作者 宋永辉 杨勇 邢相栋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74,共11页
主要介绍了化学法制备形状可控纳米银的研究进展,对球形、线状、片状、立方状及树枝状纳米银的合成方法和工艺进行了总结归纳,讨论了影响纳米银形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化学法 纳米银 形状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和半流沙区化学法固沙的研究(Ⅰ)──固沙剂的合成及固沙效果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玉英 张力平 +1 位作者 赵永虎 黄镇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46,共5页
该文对固沙剂的配方及固沙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发现合成固沙剂的较优化配方为:黑液木素含量228.6g·L-1,每升黑液中苯酚用量70g,甲醛用量200ml,固体烧碱40g.采用本固沙剂进行固沙可使沙层... 该文对固沙剂的配方及固沙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发现合成固沙剂的较优化配方为:黑液木素含量228.6g·L-1,每升黑液中苯酚用量70g,甲醛用量200ml,固体烧碱40g.采用本固沙剂进行固沙可使沙层坚实度提高44倍.固沙后的沙层不仅不会妨碍雨水渗透,而且具有保水和抗风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剂 沙层坚实度 抗风沙 流沙 化学法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T和传统化学法比较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静 孙琴 +2 位作者 姚羽 丁士明 王沛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2-1179,共8页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1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1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2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T法 化学法 生物有效性 复合污染 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声化学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田 陈炳地 +1 位作者 姚爱华 王德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CdS/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FE-SEM、XRD、UV-Vis等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光学和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化学法不仅合成过程简单,而且石墨烯表面所负载的CdS纳米粒子尺寸小、分散... 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CdS/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FE-SEM、XRD、UV-Vis等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光学和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化学法不仅合成过程简单,而且石墨烯表面所负载的CdS纳米粒子尺寸小、分散性好,与石墨烯的结合牢固。由于石墨烯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对载流子的高迁移率,CdS/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较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性和光稳定性,30 min内甲基橙的降解率即可达到90%以上,且3次重复实验过程中光催化效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CDS 纳米复合材料 超声化学法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法制备负载型钯催化剂 被引量:12
18
作者 傅锦坤 刘月英 +3 位作者 傅金印 李筱泉 古萍英 陈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71,共5页
菌株R08(Bacillus)具有强吸附还原Pd2+ 的能力. 用R08 将Pd2+ /γ- Al2O3 表面的Pd2+ 完全还原为Pd0,制成高分散度的Pd0/γ- Al2O3 催化剂. 该催化剂对CO催化转化为CO2 表现... 菌株R08(Bacillus)具有强吸附还原Pd2+ 的能力. 用R08 将Pd2+ /γ- Al2O3 表面的Pd2+ 完全还原为Pd0,制成高分散度的Pd0/γ- Al2O3 催化剂. 该催化剂对CO催化转化为CO2 表现出高的活性,在150 ℃,通CO(2% )空气混合气、GHSV 30 000 m L·g- 1·h- 1的条件下,CO转化率100% ;而且已测单程寿命为8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法 制备 负载型 钯催化剂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制备超细银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永辉 梁工英 兰新哲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7-72,共6页
化学法制备超细银粉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超细银粉的分类、化学制备原理及工艺,并对液相化学方法制备超细银粉的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超细银粉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化学法 超细银粉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化学法可控合成硅酸钇纳米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剑锋 邓飞 +3 位作者 曹丽云 吴建鹏 贺海燕 葛明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4-466,共3页
以硝酸钇、硅酸钠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通过调节起始溶液配比,采用声化学法可控合成硅酸钇纳米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粉体的晶相结构和显微形貌,并探讨了硅酸钇纳米晶的声化学合成机理。结果表... 以硝酸钇、硅酸钠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通过调节起始溶液配比,采用声化学法可控合成硅酸钇纳米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粉体的晶相结构和显微形貌,并探讨了硅酸钇纳米晶的声化学合成机理。结果表明:选不同配比的溶液体系,经超声波200W功率作用60min后,得到的沉淀于900℃下保温2h,最终可获得颗粒尺寸分别为40-55nm、50-65nm和25-40nm的Y2SiO5、Y4.67(SiO4)3O和Y2Si2O7三种硅酸钇纳米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钇 化学法 纳米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