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条件对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针叶脯氨酸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夏莹莹 毛子军 +1 位作者 马立祥 陈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以盆栽3年生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材料,设置4种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9%~31%(C),22%~24%(L),15%~17%(M)和渍水组(W),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当年生针叶和往年生针叶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 以盆栽3年生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材料,设置4种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9%~31%(C),22%~24%(L),15%~17%(M)和渍水组(W),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当年生针叶和往年生针叶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脯氨酸含量在不同叶龄和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红松当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往年生针叶,而西伯利亚红松则相反。总体上西伯利亚红松的脯氨酸含量高于红松;2)2树种在渍水条件下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红松在处理后一个月即出现胁迫反应,早于西伯利亚红松。土壤含水量在15%~17%时已对2种红松的往年生针叶产生胁迫,但对红松的胁迫程度大于西伯利亚红松;3)叶绿素积累与2种红松的耐水分胁迫能力相关性不大;4)西伯利亚红松的水分适应范围大于红松;2种红松的当年生针叶的耐水分胁迫能力均大于往年生针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西伯利亚红松 叶绿素 脯氨酸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与土壤水分胁迫对红松和云杉苗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1 位作者 王连敏 王立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3-497,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于大气中CO2 浓度升高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土壤干旱化对植物的影响。文中利用人工气候室试验研究了高CO2 浓度和土壤水分胁迫对红松和云杉的影响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使红松和云杉生长量的增...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于大气中CO2 浓度升高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土壤干旱化对植物的影响。文中利用人工气候室试验研究了高CO2 浓度和土壤水分胁迫对红松和云杉的影响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使红松和云杉生长量的增长率提高 ,土壤水分胁迫使树木生长量的增长率下降 ,且CO2 浓度升高的正效应要小于土壤水分胁迫的负效应。CO2 浓度升高使树木叶水势增大 ,土壤水分胁迫使树木叶水势减小 ,这从植物生理的角度说明了CO2 浓度变化和土壤水分胁迫对树木的影响机理 ,且在轻度干旱的情况下 ,高CO2 浓度使树木叶水势增大 ,但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 ,树木的叶水势逐渐减小。同时 ,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 ,虽然大气中CO2 浓度和土壤湿度变化对苗木的影响显著存在 ,但与农作物和牧草等植物相比 ,这种影响仍要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气候变化 植物 土壤水分胁迫 红松 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赤松种群的个体生长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伟 赵善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9-34,共6页
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山东赤松 (PinusdensifloraSieb .etZucc .)种群个体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赤松个体生长密切符合Logistic方程 ;人工林个体生长好于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与次生林个体生长规律一致 ;树高成熟龄和连年... 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山东赤松 (PinusdensifloraSieb .etZucc .)种群个体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赤松个体生长密切符合Logistic方程 ;人工林个体生长好于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与次生林个体生长规律一致 ;树高成熟龄和连年生长量最大时年龄出现最早 ,胸径成熟龄和连年生长量最大时年龄出现较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赤松 种群 个体生长规律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赤松种群的数量动态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伟 赵善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1-45,共5页
通过静态生命表分析赤松 (PinusdensifloraSieb .etZucc .)种群的生命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 ,赤松种群具有不同年龄等级结构 ,死亡高峰出现在 5~ 15年 ,此时正是幼龄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 ,度过此阶段的赤松个体大多能达到生理寿... 通过静态生命表分析赤松 (PinusdensifloraSieb .etZucc .)种群的生命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 ,赤松种群具有不同年龄等级结构 ,死亡高峰出现在 5~ 15年 ,此时正是幼龄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 ,度过此阶段的赤松个体大多能达到生理寿命。由此看出 ,赤松种群静态生命表能较精确地反映赤松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种群 静态生命表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晓红 杨传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研究了松仁蛋白分离、纯化、一级结构及部分蛋白清除·OH和O-2·的活性,探讨松仁蛋白的功能机理。松仁蛋白经过硫酸铵盐析初步分级,对收集量最大的分离蛋白P80通过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和DEAE 52离子交换层析,收集得到P80分... 研究了松仁蛋白分离、纯化、一级结构及部分蛋白清除·OH和O-2·的活性,探讨松仁蛋白的功能机理。松仁蛋白经过硫酸铵盐析初步分级,对收集量最大的分离蛋白P80通过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和DEAE 52离子交换层析,收集得到P80分离纯化的组分D,对组分D进行基质激光解析质谱分析,结果显示组分D与北美白松松仁清蛋白Albumin 4具有较高的匹配分数,匹配分数为99,分子质量为18 647 u,等电点为5.35,序列覆盖率为41%,松仁蛋白组分D可能为与Albumin 4蛋白同类的一种松仁清蛋白或其他蛋白,称其为HSR-Protein 1。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松仁蛋白具有清除·OH和O-2·的能力。在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松仁蛋白组分D、松仁蛋白组分P80和松仁粗蛋白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93.12%、90.89%和89.12%,对O-2·的清除率分别为64.19%、56.45%和35.19%,松仁蛋白组分D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最强。相同浓度下,纯度越高的松仁蛋白清除·OH和O-2·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仁蛋白 分离 纯化 结构分析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红松和红松的系统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由继红 陆静梅 费虹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从结构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对红松和前红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浅波浪状,缘厚;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深波浪状,缘窄.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结果可见,前红松... 从结构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对红松和前红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浅波浪状,缘厚;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深波浪状,缘窄.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结果可见,前红松有8条酶带,红松有7条酶带;前红松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有6条酶带,红松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有5条酶带.前红松与红松叶绿体基因组中的rbcL基因片段458个核苷酸中有5个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红松 红松 角质层 过氧化物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 叶绿体基因rb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果林经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启祥 臧法海 +6 位作者 崔东范 李超江 尚少华 王占江 李超林 许书杰 强玲惠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2,共4页
我局从 1994年开始对六十年代初冠下更新红松形成的阔叶红松林实施了果园林经营方式 ,本文对土壤肥力、林分密度、林龄、气候条件等影响红松果林结实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肥力与结实期关系不显著 ,林分密度、林龄、气... 我局从 1994年开始对六十年代初冠下更新红松形成的阔叶红松林实施了果园林经营方式 ,本文对土壤肥力、林分密度、林龄、气候条件等影响红松果林结实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肥力与结实期关系不显著 ,林分密度、林龄、气象及采种时间等项因子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果林 结实 土壤肥力 林分密度 林龄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兹苓 李湘萍 包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5-18,共4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2种单维管束松亚属树种:白皮松(P.bungeanaZucc.)及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cc.)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这8种松属植物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有相似的分布情况:最主要成分都是亚油酸C<sub>18:2(9,12)</sub>;都同时含有3种Δ<sup>5</sup>的不饱和脂肪酸:C<sub>18:2(5,9)</sub>,C<sub>18:3(5,9,12)</sub>和C<sub>20:3(5,11,14)</sub>。这两个特征可以作为松属(Pinus L.)的化学分类证据。结果还表明同一属内各种间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本松干蚧松树种间自然杂种选择及应用的研究
9
作者 李世杰 赵鸿宾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6-312,共7页
通过对黑松、赤松、油松及其种间自然杂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比较、主分量分析及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在日本松干蚧疫区,选择出“黑赤松”和“黑油松”两类种间自然杂种,它们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均高于同龄父、母本和对照(樟子松... 通过对黑松、赤松、油松及其种间自然杂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比较、主分量分析及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在日本松干蚧疫区,选择出“黑赤松”和“黑油松”两类种间自然杂种,它们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均高于同龄父、母本和对照(樟子松)的38%以上。10龄左右种间自然杂种的松干蚧危害表症率为0,而对照油松、赤松则分别为22.92%和30.77%。该2杂种的引种范围可达辽宁中部和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赤松 种间自然杂种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旱环境对赤松、樟子松、彰武松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宇宁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为赤松>樟子松>彰武松,叶片水势日间平均樟子松最高,赤松清晨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彰武松最高,3树种性状各有高低。(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3树种叶片水势和枝条导水性均呈下降趋势;木材栓塞程度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3树种的PLC均值在轻度胁迫时达到20%,中度胁迫时达到32%!40%,重度胁迫时达到52%!65%,重度干旱胁迫已经对枝条的脆弱性产生了影响,但仍然较自然干旱下的重度胁迫所造成的导水率损失(80%)要小,PLC增加顺序为樟子松>彰武松>赤松;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中变化并不明显,但中度和重度时有明显增加,增至20~25 mmol·g-1,增幅顺序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环境 导水率 水势 丙二醛 赤松 樟子松 彰武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林木直径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书光 周在敏 +2 位作者 栾树杰 谭学仁 张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本文以辽宁省草河口人工林红松(Pinuc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试材,采用自制的树干径向生长测微仪及数量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了气温、相对湿度、地温、降雨量和光照时间等气象因子与红松林木直径生长量的相关性,并获得了它们的相关... 本文以辽宁省草河口人工林红松(Pinuc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试材,采用自制的树干径向生长测微仪及数量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了气温、相对湿度、地温、降雨量和光照时间等气象因子与红松林木直径生长量的相关性,并获得了它们的相关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直径生长量 相对湿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水河红松遗传改良及种质保存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胜利 林士杰 +10 位作者 张大伟 赵珊珊 吕忠明 赵红伟 朱红波 陈月德 吴延平 张国旗 邱丽 李春发 李亚艳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9期59-61,共3页
总结了露水河近30年来在红松种源选择、母树林改建及种子园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露水河红松种质保存利用现状,提出今后露水河红松遗传改良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 红松 露水河 遗传改良 种质保存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红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曲建国 张文兰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1期40-41,共2页
对基质配方为60%草炭土+30%腐殖土的红松容器苗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对红松容器苗喷洒的营养元素种类不同,苗木的高、径生长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全喷"和"缺镁"两种处理的苗木高、径生长量最大。说明基质中除... 对基质配方为60%草炭土+30%腐殖土的红松容器苗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对红松容器苗喷洒的营养元素种类不同,苗木的高、径生长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全喷"和"缺镁"两种处理的苗木高、径生长量最大。说明基质中除镁以外,其他营养元素均需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施肥 容器苗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红松混交林改建经济林技术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长山 施绘宇 +1 位作者 于光州 吴延平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4-46,共3页
通过对人工红松用材林现状的调查分析 。
关键词 红松林 人工林 用材林 经济林 改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实施红松阔叶林建设工程的可行性
15
作者 李恩堂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8,共5页
针对通化县实际 ,就如何顺利完成红松阔叶林工程建设 ,提出了 4个实施步骤、编制可行规划 ,正确理顺关系 ;立足自然条件 ,加大科技含量 ;制定宽松政策 ,实行激励机制 ;建立组织结构 。
关键词 红松阔叶林建设工程 可行性分析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红松黄菠萝混交林经营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全德 《林业勘查设计》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树种和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通过对柴河林业局群力林场红松黄...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树种和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通过对柴河林业局群力林场红松黄菠萝混交林建设的研究,期望为今后的经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黄菠萝 混交林 林分管理 经营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引种中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桂梅 王志田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14-16,20,共4页
在呼伦贝尔市引种红松,其地理位置及诸多气象因子等与原产地有很大差异,因此将小兴安岭温带湿润地区的树种引种到寒带或温带半湿润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栽培,要经过科学的试验和采取相应的驯化措施,才能达到引种目的。本文通过在大兴安岭... 在呼伦贝尔市引种红松,其地理位置及诸多气象因子等与原产地有很大差异,因此将小兴安岭温带湿润地区的树种引种到寒带或温带半湿润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栽培,要经过科学的试验和采取相应的驯化措施,才能达到引种目的。本文通过在大兴安岭地区引种红松的中间试验,找到了一种适合当地栽植的方法,为今后寒带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红松栽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引种 中间试验 地理位置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材积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及二元回归方程的拟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伟东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第1期42-43,共2页
本文对红松材积因子与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认为,用枝下高代替树高进行红松单株材积的二元方程回归是可行的。本文建立的材积二元回归方程具有测量方便、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在红松人工林测量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松 材积 二元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分析与决策 走红松种子保护工作新途径
19
作者 戴义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2-43,48,共3页
通过详细调查分析红松种子采集、回收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果断地做出了走“政企齐抓共管”的路子 ,实施了“四早、六宣传、三勤”等有效措施 ,做到了“组织落实到位、宣传力度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实现了种子运输管理程序化、回收... 通过详细调查分析红松种子采集、回收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果断地做出了走“政企齐抓共管”的路子 ,实施了“四早、六宣传、三勤”等有效措施 ,做到了“组织落实到位、宣传力度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实现了种子运输管理程序化、回收种子质量优良化的工作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种子保护 竞价承包机制 运输管理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红松接穗嫁接樟子松研究
20
作者 杨丽 黄越新 王利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44-146,共3页
[目的]筛选适合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红松接穗。[方法]以来自丹东、宽城、茅荆坝的红松作接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樟子松作砧木,用髓心形成层法嫁接,并以草+膜、草+棉、布+膜和膜+棉4种防寒方式进行过冬,比较接穗成活率、生长量和保存率。[结... [目的]筛选适合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红松接穗。[方法]以来自丹东、宽城、茅荆坝的红松作接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樟子松作砧木,用髓心形成层法嫁接,并以草+膜、草+棉、布+膜和膜+棉4种防寒方式进行过冬,比较接穗成活率、生长量和保存率。[结果]无论是主枝嫁接还是侧枝嫁接,均以丹东的红松接穗成活率最高(85%),生长量达13.8 cm;除了茅荆坝的接穗外,其他2个地区的接穗成活率均是主枝大于侧枝;过冬保存率以草+膜的方式最高。[结论]丹东的红松接穗适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嫁接,且以主枝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较高;在4种防寒方式中,以草+膜的方式保存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樟子松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