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昼夜节律释放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永建 任琴 +2 位作者 金幼菊 李镇宇 陈华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5-570,共6页
用TCT-GC/MS分析了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昼夜节律中检测到的挥发物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单萜种类最多,且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约占整个挥发物的80%,其次是含氧化合物等。这些挥发物的释放... 用TCT-GC/MS分析了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昼夜节律中检测到的挥发物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单萜种类最多,且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约占整个挥发物的80%,其次是含氧化合物等。这些挥发物的释放高峰多数在10:30,少数在1:30;整个变化中有两个低峰期,即13:30和22:30。湿地松中检测到的挥发物组分与马尾松相似,多数释放高峰在12:00~15:00之间;另一些在6:00;α-蒎烯的释放高峰在3:00,而此时其它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量最低。挥发物的释放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湿度的减小,其释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湿地松 挥发性化学物质 昼夜节律 TCT-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ME-BGC模型的红壤丘陵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GPP和NPP 被引量:44
2
作者 曾慧卿 刘琪璟 +2 位作者 冯宗炜 王效科 马泽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314-5321,共8页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型估算了1993~2004年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林总第一性生产力(GPP)、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分析GPP、NPP年际变化对气候的响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GPP、NPP的响应。结果表明,湿地松林1993~2004年GPP、...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型估算了1993~2004年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林总第一性生产力(GPP)、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分析GPP、NPP年际变化对气候的响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GPP、NPP的响应。结果表明,湿地松林1993~2004年GPP、NPP的总量变化波动于1777~2160g Cm-2a-1之间和453~828gCm-2a-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941g Cm-2a-1和695gCm-2a-1。在研究时段内,GPP、NPP有缓慢增长趋势,GPP、NPP总量平均值从1990年代初期(1993~1996年)的1826、687gCm-2a-1上升到21世纪初期(2001~2004年)的2026、693gCm-2a-1。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时段内GPP、NPP对降水缓慢增长的正响应造成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分析表明,CO2浓度倍增不利于湿地松林GPP、NPP的增长,但均不超过1.5%。在CO2浓度不增加条件下,GPP正向响应了降水单独变化和温度升高1.5℃且降水增加情景,正向响应NPP的情景条件是降水的单独变化;当CO2浓度倍增和气候改变时,预测的GPP正向响应了降水的变化,同时正向响应了温度升高1.5℃且降水变化;正向响应NPP的情景条件是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总初级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松林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太平 任海 +1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2期8-12,共5页
湿地松具有抗旱耐瘠薄、早期生长快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引种并常用作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通过广东省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发现,湿地松纯林后期生长较慢,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较易发生病虫害;湿地松落叶养分含量低... 湿地松具有抗旱耐瘠薄、早期生长快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引种并常用作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通过广东省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发现,湿地松纯林后期生长较慢,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较易发生病虫害;湿地松落叶养分含量低,分解慢,不利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提高。因此应根据不同目的营造不同类型的湿地松人工纯林或混交林,并对现有大面积的湿地松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生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林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土壤呼吸和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益君 闫文德 +4 位作者 郑威 王光军 张徐源 梁小翠 高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2-349,共8页
人类活动引起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水平持续升高,对全球碳循环产生影响。为探究氮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氮添加试验对亚热带湿地松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置4种氮添加水平:对照CK,0 g m^(-2)a^(-1);低氮... 人类活动引起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水平持续升高,对全球碳循环产生影响。为探究氮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氮添加试验对亚热带湿地松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置4种氮添加水平:对照CK,0 g m^(-2)a^(-1);低氮LN,5g m^(-2)a^(-1);中氮MN,15 g m^(-2)a^(-1);高氮HN,30 g m^(-2)a^(-1);每月上、下旬采用Li-cor 8100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土壤呼吸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LN、MN和HN处理的土壤呼吸年累积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26.6%、23.7%和29.5%,而施氮处理间的土壤呼吸无显著差异;(2)林分生长期间(6-9月),施氮第1年的土壤呼吸所受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第2年同期的水平,显示施氮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3)湿地松林土壤呼吸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最大值出现在8月(356.32 mgCO_2 m^(-2)h^(-1)),最小值出现在1月(99.12 mg CO_2 m^(-2)h^(-1)),施氮处理并不改变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CK处理林分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间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而与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施氮处理没有改变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抑制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5)施氮处理显著减少了林分凋落物量、土壤微生物碳、氮量,并轻微抑制了细根生物量,这些改变导致了土壤呼吸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施氮会显著抑制亚热带湿地松林的土壤呼吸速率,而这种抑制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处理 亚热带 湿地松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地面枯落物对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9
5
作者 陆耀东 薛立 +2 位作者 曹鹤 谢腾芳 王相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05-3211,共7页
通过去除地表凋落物(处理)和保留凋落物(对照)的样地比较,研究了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的土壤特性对去除地表枯落物的响应,为了解人工干扰的加勒比松林土壤的退化机理提供依据。去除地表枯落物后的样地林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 通过去除地表凋落物(处理)和保留凋落物(对照)的样地比较,研究了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的土壤特性对去除地表枯落物的响应,为了解人工干扰的加勒比松林土壤的退化机理提供依据。去除地表枯落物后的样地林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显著下降了21%和8%。人为干扰造成了土壤质量的全面下降。与对照相比,去除地表枯落物的土壤容重增加了14%,土壤毛管孔隙和总孔隙的比例分别减少了13%和18%,非毛管孔隙也因为人为干扰而显著下降了37%,土壤毛管持水量下降了24%。去除地表枯落物没有对土壤pH造成影响,但是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对照分别减少了42%、46%、16%和39%,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0%、15%和41%,土壤中<0.01mm粘粒的比例下降了27%。去除地表枯落物后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下降了50%、19%和13%,土壤脲酶、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5%、49%和49%。去除地表枯落物从林地以凋落物的形式直接取走大量养分,使林地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土壤孔隙减少,保持水分功能减弱,养分状况的恶化,微生物数量减少和酶活性下降,最终引起林木生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勒比松 森林土壤 物理性质 养分 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试验的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金文 靳藏馥 +6 位作者 张露 万振和 朱柯帆 陈彬 孙世武 肖玉花 潘俊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425,共12页
【目的】探究多地点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幼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开展湿地松优良家系早期选择。【方法】以江西省三地营建的湿地松2年生子代测定林为对象,调查其苗高和地径。利用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发的HalfsibMS程... 【目的】探究多地点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幼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开展湿地松优良家系早期选择。【方法】以江西省三地营建的湿地松2年生子代测定林为对象,调查其苗高和地径。利用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发的HalfsibMS程序包估算遗传参数。通过育种值估算、多重比较法、综合选择指数法并结合整齐度指标进行联合选择,对18个湿地松家系进行综合评估及早期选择。【结果】2年生湿地松家系子代测定林树高和地径性状变异幅度分别为43~198 cm和0.8~6.2 cm,遗传变异系数为22.81%~45.83%,家系间树高、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家系生长性状在三地间存在交互效应;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树高和地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739和0.6476,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089和0.1847,反映出其家系遗传力较高,遗传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育种值估算结果表明,湿地松家系生长性状育种值存在差异,其中树高排名前5的家系为3、4、6、1、5号家系;地径排名前5的家系为4、1、3、2、6号家系。根据育种值和综合指数联合选择,3号、4号、2号和6号等4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整齐度进行复选结果表明,3号、4号和6号为最终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对最终入选的3个优良家系进行遗传增益估算,其树高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分别为12.98%、12.1%和11.6%;20.04%、18.6%和17.94%,地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分别为14.29%、9.13%和10.34%;24.9%、15.9%和17.97%,反映出其遗传优势和实际应用潜力。【结论】以育种值为主,并结合其他方法开展综合评价和早期选择能够较好地筛选出符合选育目标的优良家系。结合育种值、综合选择指数及整齐度指标的联合选择结果,遗传增益较高、综合评价较好、育种值高且整齐度较优的优良半同胞家系为3号、4号和6号,为后续湿地松遗传改良和林分营建提供了较好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多地点子代测定 早期选择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补无性系对湿地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覃先玉 冯源恒 +2 位作者 谢俊康 蒙兰杨 杨章旗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9-701,共13页
对于建园无性系较少或缺株较多的种子园增补无性系是种子园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该研究以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增补无性系对该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以期为种子园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建议。采用16对SS... 对于建园无性系较少或缺株较多的种子园增补无性系是种子园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该研究以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增补无性系对该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以期为种子园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建议。采用16对SSR标记对该园增补无性系前后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指纹图谱和遗传聚类分析解析建园材料的遗传特异性与近缘性。结果表明:(1)通过将该无性系由18个增补至50个,遗传位点多态信息含量提高了2.37%,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提高了14.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提高了1.23%,Shannon指数提高了3.51%。(2)采用11对SSR标记即可鉴定全部50个建园无性系,并以此构建50份湿地松无性系的指纹图谱。(3)50个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0.018~0.670,UPGMA聚类图以0.251为阈值,可将50个无性系分为7组。综上认为,增补无性系可以提高湿地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但提升幅度有限;通过构建指纹图谱可为湿地松优良无性系鉴定及种子园子代亲本分析提供可靠工具;建园无性系遗传聚类结果可为湿地松杂交试验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能够有效避免近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EST-SSR 遗传多样性 无性系扩充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1K液相探针构建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
8
作者 吴亚荻 刁姝 +2 位作者 丁显印 黄琴韵 栾启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目的】由于国外松在苗期的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区分这些良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针对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为国外松种质资源管理、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以38份国外松本种及其杂种松良... 【目的】由于国外松在苗期的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区分这些良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针对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为国外松种质资源管理、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以38份国外松本种及其杂种松良种为材料,利用湿地松和火炬松的51K液相探针芯片进行SNPs捕获,获得38个国外松改良品种的基因型数据。通过次要等位基因频率、缺失率、杂合率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等遗传参数筛选能够高效识别国外松种质资源的核心SNPs;根据PIC值进一步简化SNP标记的数量,达到较少数量的SNPs能高效识样本的目的。【结果】通过SNP位点捕获和基因分型,共得到560,567个SNPs位点,筛选得到344个核心SNPs,并利用PIC值进一步精简为20个SNPs,能够高效区分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及其杂交松,成功建立了38个松树良种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开发了一套针对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建立了指纹图谱鉴定国外松及其良种的方法,可为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种质管理和系谱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指纹图谱 品种鉴别 湿地松 火炬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细胞系内源激素及生理生化特性与成胚能力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邓诏磊 胡珊 +3 位作者 施茂寅 刘倩 钟东洋 杨春霞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4-1495,共12页
为探究影响细胞系胚性强弱的特征指标值,早期判别胚性较强的胚性细胞系。该研究以湿地松未成熟种子诱导的7个细胞系为材料,观测其表型特征和细胞结构,测定内源激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 为探究影响细胞系胚性强弱的特征指标值,早期判别胚性较强的胚性细胞系。该研究以湿地松未成熟种子诱导的7个细胞系为材料,观测其表型特征和细胞结构,测定内源激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并选择5个细胞系进行成熟培养,采用方差分析、Duncan多重比较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湿地松不同细胞系内源激素含量及生理生化特性与成胚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细胞系在细胞学观察上存在差异,其中V30细胞系胚性胚柄细胞团结构明显、数量较多、胚性较强。(2)不同细胞系的内源激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与细胞系成胚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吲哚乙酸(IAA)含量与细胞系成胚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赤霉素(GA 3)差异不显著且与细胞系成胚能力无明显相关性。(3)不同细胞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与细胞系成胚能力无明显相关性。(4)以细胞系胚性和成熟胚数量为标准,V30细胞系具有高体胚发生潜力。综上认为,湿地松细胞系的成胚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显著相关,这不仅为进一步通过调节激素含量来改善细胞系胚性和优化体胚成熟条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而且还为优化湿地松体胚发生和提高体胚诱导率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细胞系 生理生化 内源激素 成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输入改变对湿地松人工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李威 于珍珍 +2 位作者 何徽 赵佳璐 刘西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242,共11页
【目的】探究凋落物和根系碳输入改变对湿地松人工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湿地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北缘的湿地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根系去除(NR)、凋落物去除(NL)、... 【目的】探究凋落物和根系碳输入改变对湿地松人工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湿地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北缘的湿地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根系去除(NR)、凋落物去除(NL)、凋落物加倍(DL)、根系和凋落物去除(NRNL)5种处理,在凋落物处理4年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0~20 cm土层的土壤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基因进行测序,结合土壤理化特征探讨碳输入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测序共获得3496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隶属30门186属,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获得2547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隶属13门248属,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与对照相比,根系去除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而碳输入改变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2)与对照相比,根系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P<0.05),凋落物加倍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细菌Pielou均匀度指数、ACE指数;根系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去除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真菌ACE指数。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硝态氮(NO_(3)^(-)-N)含量与细菌群落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真菌群落的被孢霉门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毛霉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根系去除与凋落物加倍显著改变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Alpha多样性指数,根系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去除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ACE指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硝态氮含量可能是湿地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限制因子,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可能是土壤真菌群落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根系 细菌和真菌群落 Alpha多样性指数 湿地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F-seq技术的湿加松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11
作者 王哲 邓乐平 +5 位作者 龙永彬 谢威 曾明 欧阳曦 郭文冰 李义良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分析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构建核心种质,辅助湿加松高世代育种,研究以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湿加松初级种子园的50个无性系和湿加松育种园的66个优良个体为材料,通过SLAF-seq技术开... 为了分析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构建核心种质,辅助湿加松高世代育种,研究以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湿加松初级种子园的50个无性系和湿加松育种园的66个优良个体为材料,通过SLAF-seq技术开发126365个高质量SN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湿加松育种群体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2806、0.2103,Nei多样性指数(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香浓-维纳指数(I)分别为0.2819、0.2323和0.4419。系统发育树将所有样本分为3个大分支,群体结构最佳类群数量K=6,其中类群Q4包含的种子园样本最少。评选出了23份材料构建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覆盖度超过99%,分别来自6个类群,其中只有7个来自初级种子园。该研究表明湿加松育种群体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和多源的遗传结构,揭示了湿加松初级种子园相较于整个育种群体在遗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SLAF-seq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抗褐变和易褐变无性系胚性愈伤团的生理生化特征
12
作者 刘阳 郭文冰 +5 位作者 薛蕾 王哲 曾明 欧阳曦 伍彩云 车晓亮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9-21,共13页
为明确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团褐变的原因,解析褐变的发生机制,研究系统探究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胚性愈伤团的生理生化特征,特别是抗褐变和易褐变无性系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胚性愈伤团中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查... 为明确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团褐变的原因,解析褐变的发生机制,研究系统探究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胚性愈伤团的生理生化特征,特别是抗褐变和易褐变无性系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胚性愈伤团中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黄酮/酚类化合物等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这些因素与褐变之间的潜在关联。结果表明,尽管总酚含量在不同无性系间无显著差异,但CHI活性在易褐变无性系中更高,可能与某些特定黄酮类物质的积累有关。内源激素分析显示IAA、iP+iPR、GA3和JA-me的水平变化可能与褐变密切相关。最后,研究分析了58种黄酮/酚类化合物的积累模式,并进一步挖掘获得了儿茶素、香橙素、原花青素B3、原花青素B1、金丝桃苷、乔松素等褐变特异积累物质。研究发现特定的酶活性、内源激素及黄酮/酚类化合物的变化与胚性愈伤团褐变密切相关,为开发新型褐变调控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性愈伤团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湿地松生长指标及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谢环素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87-90,共4页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某湿地松林区开展试验,根据不同间伐强度分为4个处理:CK(不间伐)、Z1(间伐15%)、Z2(间伐30%)、Z3(间伐强度45%),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湿地松生长指标以及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1、Z2、Z3处理的胸径年...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某湿地松林区开展试验,根据不同间伐强度分为4个处理:CK(不间伐)、Z1(间伐15%)、Z2(间伐30%)、Z3(间伐强度45%),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湿地松生长指标以及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1、Z2、Z3处理的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蓄积量年均生长量与CK处理对比,显著增加(P<0.05),其中Z2处理的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蓄积量年均生长量与CK处理对比,分别增加28.33%和25.94%;Z2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CK处理分别增加29.58%和23.41%;Z3处理的Pielous均匀度指数较CK处理增加21.16%。各处理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比较为:Z2>Z3>Z1>CK。由此可知,间伐对湿地松生长指标及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以间伐30%较为适宜,即可促进林木生长,还可维持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湿地松 生长指标 林下草本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北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与碳汇潜力研究
14
作者 王辽阔 何介南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湿地松作为常见的针叶树种,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种植,其碳汇能力一直备受关注。在湖南省华容县设置了17个湿地松固定样地,估算了各样地的森林植被生物量、生态系统各层碳储量及植被碳汇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范... 湿地松作为常见的针叶树种,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种植,其碳汇能力一直备受关注。在湖南省华容县设置了17个湿地松固定样地,估算了各样地的森林植被生物量、生态系统各层碳储量及植被碳汇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范围为25.04~323.55t·hm^(-2),随林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且各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乔木层生物量占比最高,超过60%;林下植被和枯死物生物量占比分别为4.9%~22.4%和5.9%~10.9%。湿地松林分不同龄组的碳密度为101.32~264.14t·hm^(-2),随林龄的增加也呈增长趋势,且各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龄组植被的碳储量为2.79~7.33t·hm^(-2)·a-1,湿地松碳汇能力在近熟林阶段达到顶峰。该研究揭示了湿地松林分生物量、碳汇能力的变化与湿地松生长的关系,为优化湿地松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碳密度 碳汇能力 湿地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对湿地松林分生长影响分析
15
作者 罗良才 唐建友 +4 位作者 夏琳 刘敏 谭雪康 彭伟 刘欲晓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3-26,共4页
为了解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攸县菜花坪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林分的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设置观测样地,观测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并计算单株材积。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树高、... 为了解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攸县菜花坪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林分的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设置观测样地,观测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并计算单株材积。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随着坡位的降低,湿地松林分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大。下坡位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达12.57m,平均胸径达19.37cm,单株材积达0.37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坡位 树高 胸径 冠幅 单株材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无性系松脂组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娟 丁伟 +4 位作者 付宇新 张志红 周光 李火根 杨春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为从湿地松种子园现有的速生材用无性系中选择产脂力强、松脂品质高的优良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湿地松良种资源。该研究以湿地松第一代种子园内36个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脂质量流速以及胸径生长量,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其松脂组分,并基于... 为从湿地松种子园现有的速生材用无性系中选择产脂力强、松脂品质高的优良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湿地松良种资源。该研究以湿地松第一代种子园内36个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脂质量流速以及胸径生长量,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其松脂组分,并基于上述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参试的36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共鉴别出了21种松脂成分,包括8种单萜成分和13种二萜成分。(2)相关性分析显示,树脂质量流速(RMR)与单萜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枞酸型树脂酸呈弱的负相关,与海松酸型树脂酸无明显关联。(3)从松节油含量、树脂质量流速、枞酸型树脂酸、海松酸型树脂酸4个维度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6个无性系分为三大类,并且各类型间差异显著,第1类的表现要远好于其他两类。(4)在产脂力高的基础上,6-44、4-11-1、1-38、3-64四个无性系单萜含量高,4-11-1、3-64、2-0420、3-468四个无性系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高,而无性系2-173枞酸型树脂酸含量较高。该研究定性分析了湿地松的松脂组分,定量评估了36个无性系的产脂力与组分含量,为湿地松脂用无性系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脂组分 相关性 聚类分析 产脂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湿保水沟对采脂湿地松木材纸浆特性和松脂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欲晓 程勇 +7 位作者 魏志恒 廖德志 刘炳材 彭翠英 洪需要 谭雪康 陈桂荣 王旭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以16年生的湿地松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3种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不同处理下保湿保水沟对采脂湿地松木材纸浆特性及松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木材基本密度外,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综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松脂成... 以16年生的湿地松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3种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不同处理下保湿保水沟对采脂湿地松木材纸浆特性及松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木材基本密度外,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综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松脂成分含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保湿保水沟深度的增加,采脂湿地松植株的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综纤维素、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但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保湿保水沟处理的湿地松松脂成分组成与对照完全一致,但湿地松松脂各种成分的含量随着保湿保水沟深度的增加,其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保湿保水沟 采脂 纸浆特性 松脂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石漠化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迤翾 朱宁华 +4 位作者 周光益 袁星明 江岱 董妍妍 颜润芝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为探究湘西石漠化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该研究以湘西石漠化地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利用植物群落学分析和野外取样检测的方法,分析林分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Winklemass 1.0计算林分空间... 为探究湘西石漠化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该研究以湘西石漠化地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利用植物群落学分析和野外取样检测的方法,分析林分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Winklemass 1.0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并用三维离散随机变量分析了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林分内胸径(DBH)≥2 cm的林木株数为897 plants·hm^(-2),隶属于15科16属。主林层为湿地松,平均DBH为32.3 cm,重要值为44.2%;次林层为阔叶树,中幼龄林木居多,其中樟树、马褂木为优势树种,重要值分别为17.1%和13.2%。此外,还存在较多处于劣势生态位的天然更新种。(2)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偏向于随机分布(W=0.503);林分整体趋向于中庸偏劣势过渡的态势(U=0.505);种间隔离程度较高(M=0.689),林木混交状况良好。空间结构参数的三维离散随机变量表明,湿地松87.3%为优势和亚优势,马褂木41.7%为亚优势、26.9%为中庸态势,樟树23.5%为中庸态势、56.8%为劣势和绝对劣势。(3)林分土壤pH值趋于中性;与撂荒地相比,林分土壤的容重、持水量、孔隙度、有机碳、全钾、全氮、全磷等因子均明显改善,但整体而言,林分土壤仍然较为贫瘠,局部土壤紧实,保水能力差。综上表明,湿地松、马褂木作为先锋树种生长43年后,林分有向异龄林、强度混交林演替的趋势;林分内中幼龄阔叶树株数占比较大,近熟林出现断层,老龄针叶树占据优势生态区位,需抽针补阔、间针育阔,择伐劣势木,促使林分向阳生性阔叶树为主、中生性和耐阴性阔叶树为次的林分结构演替。该研究结果为湘西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人工林结构优化和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 林分组成 林分空间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和湿地松容器育苗轻基质配方优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清福 吴仙花 +1 位作者 程红田 赵敏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了降低容器育苗轻基质成本,提高林区易获取轻基质比例,将泥炭、蛭石、珍珠岩、发酵牛粪、发酵松鳞、发酵木屑、砻糠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7种不同配方基质,每立方米基质施加N、P2O5、K2O含量分别为18%、6%和12%的控释肥4 kg,研究其对杉木... 为了降低容器育苗轻基质成本,提高林区易获取轻基质比例,将泥炭、蛭石、珍珠岩、发酵牛粪、发酵松鳞、发酵木屑、砻糠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7种不同配方基质,每立方米基质施加N、P2O5、K2O含量分别为18%、6%和12%的控释肥4 kg,研究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1年生实生容器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1年生实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状和成本,筛选出适合培育1年生杉木和湿地松实生容器苗的最优基质配方均为泥炭∶珍珠岩∶发酵牛粪∶发酵木屑∶发酵松鳞=0.3∶0.1∶0.2∶0.15∶0.25。尽管筛选的配方与传统配方(泥炭∶蛭石∶珍珠岩=0.4∶0.3∶0.3)在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育苗成本降低了2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地区杉木和湿地松容器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湿地松 容器育苗 轻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的湿地松遗传测定
20
作者 余雪琴 徐梁 +4 位作者 杨少宗 石从广 周芳伟 翟帅 吴永强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该研究通过对湿地松自由授粉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测定,并估算家系及单株育种值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结果表明:试验点空间微环境效应显著,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模型可有效提高遗传参数估算的准确性。湿地松树高、胸径... 该研究通过对湿地松自由授粉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测定,并估算家系及单株育种值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结果表明:试验点空间微环境效应显著,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模型可有效提高遗传参数估算的准确性。湿地松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受中等偏弱的遗传控制,其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12、0.13和0.12。根据参试家系的育种值排名筛选出3号、1号和42号3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较对照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遗传增益分别为1.14%、1.92%和4.62%。按1%的单株入选率并考虑其家系来源进行选择,共有238号、87号、45号、151号和184号5个优良单株入选,入选单株较试验林分群体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遗传增益分别为2.23%、3.60%和1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空间分析 遗传力 育种值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