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叶功能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动态研究
1
作者 李娜娜 黄健 +3 位作者 吴镜辉 张婷 侯晓龙 吴鹏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4,共8页
以马尾松针阔混交复层林中的木荷、火力楠和红锥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在不同季节的叶形态性状和化学性状,探究3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在马尾松林下叶功能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和资源权衡策略。结果表明:1)各树种叶含水率... 以马尾松针阔混交复层林中的木荷、火力楠和红锥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在不同季节的叶形态性状和化学性状,探究3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在马尾松林下叶功能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和资源权衡策略。结果表明:1)各树种叶含水率随季节变化呈降低趋势;叶组织密度、比叶重、叶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升高,春季最低,秋季最高;不同季节的叶片C∶N、C∶P、N∶P差异显著(P<0.05),随季节变化而增大;不同树种之间的叶功能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树种之间叶片各指标的相互关系各异,叶功能性状与化学计量特征关系密切。3个树种的叶氮含量、磷含量均与C∶N、C∶P、N∶P显著负相关(P<0.05),叶氮含量与叶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阔叶树种在不同季节的资源权衡策略具有趋同性,随季节变化各树种的资源权衡策略存在由“快速投资-收益型”向“缓慢投资-收益型”转变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林下套种树种在不同季节的资源权衡策略及对异质性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季节变化 乡土阔叶树种 叶功能性状 化学计量特征 资源权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的短期生理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玮 王艺 苏春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6-1863,共8页
为了分析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马尾松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揭示马尾松与不同树种混交的生理机理,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选择6种乡土树种(刺槐、桤木、枫香、香樟、木荷、杉木)与马尾松按照1∶1比例混交种植,分别记为CH-M、QM-M、FX-M、XZ-M、... 为了分析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马尾松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揭示马尾松与不同树种混交的生理机理,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选择6种乡土树种(刺槐、桤木、枫香、香樟、木荷、杉木)与马尾松按照1∶1比例混交种植,分别记为CH-M、QM-M、FX-M、XZ-M、MH-M、SM-M,以马尾松单独种植为对照,记为M(CK),分析混交后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植物转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 NR)、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并运用Fuzzy综合评价法分析混交后的短期综合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马尾松苗的叶绿素含量(除CH-M)、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FX-M、MH-M处理效果最明显。FX-M处理下脯氨酸含量最高,SM-M、MH-M处理低于对照。MH-M处理下马尾松NR、ACP活性含量高于对照;FX-M及QM-M处理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MH-M处理中MDA含量最低。利用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马尾松苗的生理效应得出不同处理下马尾松苗的综合生理效应排序为MH-M>FX-M>QM-M>XZ-M>CH-M>SM-M>M(CK)。可见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马尾松的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不同。马尾松混交后的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针阔混交的综合评价值高于针叶与针叶混交(SM-M)。从短期综合生理效应来看,混交效果最好的是MH-M处理,其次是FX-M和QM-M处理。研究结果为马尾松混交林的营造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分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不同树种 混交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及其变异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翠香 项东云 +4 位作者 陈健波 徐峰 任世奇 刘媛 唐继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8-594,共7页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μm,47.85μm,11.47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μm,37.30μm,20.45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μm,48.83μm,11.70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μm,38.71μm,18.82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人工林 马尾松 管胞形态特征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红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被引量:29
4
作者 谭玲 何友均 +1 位作者 覃林 陈绍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41,共7页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8年生人工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和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内,设立标准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及其各层土壤养分含量与储量,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及其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8年生人工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和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内,设立标准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及其各层土壤养分含量与储量,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及其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林地表层(0—20Cm)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明显好于红椎纯林和马尾松纯林(P〈0.05);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各层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以及土壤层(0~60cm)养分储量高于马尾松林;但红椎+马尾松混交林与红椎纯林之间在各层养分含量、土壤层养分储量的差别各异。总体而言,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作用优于马尾松纯林和红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红椎 马尾松 人工纯林 人工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陆梅 林芳 黄云玲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21-25,共5页
对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针叶和球果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营养元素在母树针叶、球果中的分布特性,根据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的高、中、低不同产量及其针叶和球果养分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母树营养元素的适宜浓度范围。结果表明... 对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针叶和球果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营养元素在母树针叶、球果中的分布特性,根据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的高、中、低不同产量及其针叶和球果养分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母树营养元素的适宜浓度范围。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母树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主要是钾、氮、钙、磷,针叶的养分含量分布特点为K> N> P> Ca> Mg> B> Mo,球果养分含量分布特点为K> N> Ca> P> Mg> B> Mo;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针叶的营养元素适宜浓度范围为N(7. 898~11. 831 g/kg),P(2. 798~4. 473 g/kg),K(12. 673~15. 010 g/kg),Ca(0. 945~2. 982 g/kg),Mg(0. 739~1. 573 g/kg),B(11. 226~45. 799 mg/kg),Mo(0. 161~0. 92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二代种子园 母树 针叶 球果 营养特性 营养元素适宜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体性状法的马尾松林分结实能力等级划分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凡斌 何尤刚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0,共3页
在对湖北省枝城市马尾松天然采种林分的开花结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树体性状与种子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对马尾松林分的结实能力等级和林分的采种类型进行划分 ,并就成果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马尾松 树体性状 结实能力 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立景 邓永红 +3 位作者 曾小平 刘世忠 孟泽 李跃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90,共9页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间中午(13:00—14:00)的树干液流速率最高,湿季最高峰值为25.24 g·m^(-2)s^(-1),干季最高峰值为17.75 g·m^(-2)s^(-1),夜间也存在微量树干液流;2)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ency,VPD)的影响,湿季中光合有效辐射起主要作用(P<0.001),干季中水汽压亏缺起主要作用(P<0.001);在干湿两季,树干液流速率滞后于光合有效辐射,提前于水汽压亏缺;3)湿季的蒸腾量显著高于干季(P<0.001);与森林恢复初期的马尾松树干液流相比,本地区树干液流速率相对较低,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下降;4)研究结果揭示了华南地区的群落先锋树种马尾松在演替中期时的水分利用特征,对该地区森林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林 群落先锋树种 树干液流 演替中期 水分利用特征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红锥纯林及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卫勇 叶家义 +8 位作者 付军 陈振华 郭飞 项栽芳 李苑 周艳玲 陈虎 李鹏 李学团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3期119-124,共6页
为探明马尾松、红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红锥混交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马尾松和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容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红椎纯林及其混交... 为探明马尾松、红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红锥混交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马尾松和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容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间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而混交林持水能力和孔隙度显著高于纯林。3种林分土壤pH值均为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为二级标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其中土壤氮素表现为丰富等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缺乏或极缺乏等级。混交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养分有效性和土壤肥力;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和营养元素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混交林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导热性、紧实度以及保水能力显著高于纯林。土壤的氮磷钾现实供应能力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更有利于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红椎 土壤理化性质 人工纯林 人工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马尾松制浆性能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蔡启运 陈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21,共3页
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尾松不同树龄与制浆特性间的关系,对木材原料与造纸性状间的较佳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为马尾松造纸材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马尾松 树龄 制浆特性 造纸原料 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