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4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参数对钢轨Pinned-Pinned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攀 王安斌 +2 位作者 王志强 徐宁 张喆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2-76,82,共6页
有研究认为钢轨不连续支撑造成的轮轨柔度差变是钢轨波浪磨耗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对轨道参数对钢轨Pinned-Pinned振动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利用ANSYS软件建立轨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不连续支撑条... 有研究认为钢轨不连续支撑造成的轮轨柔度差变是钢轨波浪磨耗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对轨道参数对钢轨Pinned-Pinned振动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利用ANSYS软件建立轨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不连续支撑条件下轨道的支撑刚度、支撑间距和结构阻尼对钢轨柔度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钢轨波磨形成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pinned—pinned振动 支撑间距 支撑刚度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横垂双向Pinned-pinned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纪忠辉 文永蓬 +1 位作者 翁琳 邹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35-1942,共8页
为抑制钢轨的横向和垂向Pinned-pinned振动,建立含横向与垂向双向振动的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钢轨横垂双向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将吸振器安装在轨腰两侧用以抑制钢轨横垂双向振动的方法。利用提出的Pinned-pinned振动数值评价指标,... 为抑制钢轨的横向和垂向Pinned-pinned振动,建立含横向与垂向双向振动的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钢轨横垂双向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将吸振器安装在轨腰两侧用以抑制钢轨横垂双向振动的方法。利用提出的Pinned-pinned振动数值评价指标,设计了钢轨吸振器的参数,分别对横垂双向钢轨吸振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轨枕离散支撑的作用使钢轨产生横垂双向的Pinned-pinned振动。柔度比指标根据轨道不同位置的动柔度差异建立,可以反映Pinned-pinned振动的频率与大小,从而有效指导钢轨吸振器的设计。在钢轨两侧分别附加设计频率为145 Hz与270 Hz的横向与垂向钢轨吸振器,可以有效降低钢轨不同位置的动柔度差异,提高钢轨振动衰减能力,对横向、垂向的Pinned-pinned振动抑制效果分别达到90%与91%。研究成果对钢轨双向Pinned-pinned振动抑制以及钢轨吸振器的参数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振动 钢轨动柔度 pinned-pinned振动 双向吸振器 振动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二极管的兆瓦级快速倒相开关设计
3
作者 陈良萍 殷勇 +6 位作者 江涛 秦雨 李海龙 王彬 毕亮杰 熊正锋 蒙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6,共7页
为研究基于磁控管等电真空振荡器的低成本、小型化、稳定且可阵列化应用的SLAC能量倍增器(SLED),设计了一种功率容量兆瓦级、响应时间纳秒级的高功率快速倒相开关。在波导结构中插入传统PIN二极管加载线型移相电路单元,通过波导外置偏... 为研究基于磁控管等电真空振荡器的低成本、小型化、稳定且可阵列化应用的SLAC能量倍增器(SLED),设计了一种功率容量兆瓦级、响应时间纳秒级的高功率快速倒相开关。在波导结构中插入传统PIN二极管加载线型移相电路单元,通过波导外置偏置电路控制PIN二极管的“开”/“关”状态,改变移相电路的等效阻抗以控制波导传输微波相位。已通过高功率实验验证了此类二极管波导移相器的高功率特性。通过级联8个移相电路单元实现180°相移。对所设计的倒相开关进行了频域与时域参数测试:频域测试结果表明,该倒相开关在工作频率下的插损小于0.7 dB,在中心频率2.458 GHz处相移172°,相移量与仿真设计值相比误差在±4°以内;时域测试结果表明,该倒相开关的倒相时间约为5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倍增器 脉冲压缩器 倒相开关 pin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属植物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波 刘欣宇 +4 位作者 李骏倬 武晓云 卢敏 王佳颖 戴思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3,共15页
PIN蛋白家族是生长素外排载体,负责将生长素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这一过程对于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和浓度梯度的建立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5个菊属植物中鉴定出113个PIN基因家族成员,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蛋白理化性质... PIN蛋白家族是生长素外排载体,负责将生长素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这一过程对于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和浓度梯度的建立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5个菊属植物中鉴定出113个PIN基因家族成员,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蛋白理化性质,揭示了这些成员在物理和化学特性上的多样性。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PIN基因被分为6个不同的分支,且亲缘关系相近的成员在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上具有相似性,暗示它们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关的功能。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进一步展示了PIN基因在菊属植物中的分布模式,以及它们在基因组中的复制和重排事件。此外,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PIN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富含与生长发育、激素信号传导和逆境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表明PIN基因可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受到多种信号的调控。基因表达分析发现,PIN基因在菊花不同器官中具有特异性表达模式。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究菊属植物中PIN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基因家族 菊属植物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绵羊PIN1基因序列特征解析及其在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
5
作者 王彩丽 王樱嫱 +6 位作者 施小丹 黄丹丹 王文华 崔凯斌 侯啊龙 陈浩林 李讨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藏绵羊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NIMA-interacting 1,PIN1)的分子特征及其在睾丸发育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以藏绵羊睾丸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PIN1基因的分... 本研究旨在探究藏绵羊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NIMA-interacting 1,PIN1)的分子特征及其在睾丸发育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以藏绵羊睾丸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PIN1基因的分子特征,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3月龄(性成熟前阶段)、1周岁(性成熟后阶段)及3周岁(成年期)藏绵羊睾丸组织中PIN1基因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藏绵羊PIN1基因CDS区全长492 bp,编码163个氨基酸,与普通绵羊参考序列完全一致。该基因在3月龄藏绵羊睾丸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而在1周岁和3周岁藏绵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免疫定位显示,在3月龄时,PIN1蛋白的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生殖母细胞核周区域,而在性成熟后阶段(1周岁和3周岁)则主要富集于血睾屏障的细胞连接结构中。综上,PIN1基因可能通过双重作用机制调控藏绵羊的生精微环境稳态,即在性成熟前阶段通过调控生殖母细胞发育,在性成熟后通过维持血睾屏障功能完整性协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pin1基因 睾丸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PIN基因研究进展
6
作者 彭强 严希 +3 位作者 赖卫 马昔慧 何建文 何磊 《农业工程》 2025年第7期47-53,共7页
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FORMED,PINs)是次级转运体,促进植物信号分子生长素从细胞中外排。其在植物的多个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和组织分化。综述PIN蛋白结构、进化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PIN蛋白功... 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FORMED,PINs)是次级转运体,促进植物信号分子生长素从细胞中外排。其在植物的多个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和组织分化。综述PIN蛋白结构、进化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PIN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通过基因编辑和其他生物育种方法识别作物改良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pin基因 蛋白结构 生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封装电路模型的PIN限幅器尖峰泄漏仿真分析
7
作者 熊波 李湉雨 程永茂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为了对高功率微波(HPM)脉冲串作用下PIN限幅器尖峰泄漏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PIN限幅器的封装电路模型对HPM脉冲串在不同脉冲间隔、脉宽、脉冲上升/下降沿、载频等条件下的输出响应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脉冲间隔越... 为了对高功率微波(HPM)脉冲串作用下PIN限幅器尖峰泄漏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PIN限幅器的封装电路模型对HPM脉冲串在不同脉冲间隔、脉宽、脉冲上升/下降沿、载频等条件下的输出响应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脉冲间隔越大、脉宽越窄、脉冲上升/下降沿越陡峭、载频越高,越容易形成尖峰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限幅器 封装电路模型 尖峰泄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金属Z-pin对复合材料开孔板压缩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宋小文 杜嘉成 +3 位作者 费少华 丁会明 王金良 高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通过开孔板压缩试验和建立的参数化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获得微细(φ0.11 mm)金属Z-pin植入体积分数和排布方式对开孔板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离散实体单元代表Z-pin,选用3D Hashin失效准则判断面内起始损伤,可以有效地模... 通过开孔板压缩试验和建立的参数化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获得微细(φ0.11 mm)金属Z-pin植入体积分数和排布方式对开孔板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离散实体单元代表Z-pin,选用3D Hashin失效准则判断面内起始损伤,可以有效地模拟结构失效过程中扭结现象的不稳定扩展.结果表明,所有加Z-pin开孔板的压缩强度均低于无Z-pin试样.随着Z-pin植入体积分数的增加,Z-pin与层合板之间的桥联作用增强,加Z-pin开孔层合板压缩强度增加,开孔周围分层损伤区域受到抑制,损伤区域面积最高减小了67%.在相同的体积分数下,Z-pin排布变化对开孔板压缩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加Z-pin开孔板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 复合材料 参数化建模 渐进损伤 开孔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pin增强对泡沫夹层结构弯曲和振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杜龙 矫桂琼 +1 位作者 黄涛 李朝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1-745,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Z-pin增强泡沫夹层结构的弯曲性能,与未增强材料进行比较.提出采用树脂Z-pin对泡沫夹层结构进行横向增强,比较了碳pin和树脂pin的不同增强效果.结果表明,横向增强能够极大地改善泡沫夹层结构的弯曲性能,树脂pin的增强作... 通过试验研究了Z-pin增强泡沫夹层结构的弯曲性能,与未增强材料进行比较.提出采用树脂Z-pin对泡沫夹层结构进行横向增强,比较了碳pin和树脂pin的不同增强效果.结果表明,横向增强能够极大地改善泡沫夹层结构的弯曲性能,树脂pin的增强作用虽然弱于碳pin,但同样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Z-pin增强泡沫夹芯的力学性能,对夹层结构的弯曲刚度和弯曲最大破坏载荷进行预测.最后考察了增强Z-pin各参数对泡沫夹层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为其在航空航天等振动结构中通过合理的阻尼设计达到调频的目的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复合材料 Z-pin增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PIN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磊 严希 +3 位作者 赖卫 刘崇政 杨红 何建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8-1889,共12页
【目的】鉴定和分析辣椒PIN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其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的表达情况,为解析CaPINs功能及辣椒新品种培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辣椒全基因组筛选鉴定PIN基因,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这些基因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 【目的】鉴定和分析辣椒PIN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其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的表达情况,为解析CaPINs功能及辣椒新品种培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辣椒全基因组筛选鉴定PIN基因,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这些基因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进行表达分析。【结果】在辣椒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PIN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CaPIN1-CaPIN9,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CaPIN9未锚定。CaPINs蛋白的氨基酸数为358~654 aa,分子质量为39251.05~71170.91 D,等电点为6.40~9.38,且多数成员为稳定蛋白。CaPINs成员间具有明显的共线性,与番茄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CaPINs基因包含大量生长、环境及激素响应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辣椒CaPIN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aPINs在不同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辣椒CaPINs特异性参与果柄离区形成与根系生长发育,可作为辣椒易脱柄品种培育和根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柄 pin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pin增强防隔热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泽辉 李勇 +2 位作者 还大军 韩冰 郭达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2,共8页
未来新型航天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快、航行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航天大国的重要研究热点。为保障飞行器在长时间承受气动加热条件下安全飞行,防隔热复合材料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航天飞行器防热复合材料存在层间性... 未来新型航天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快、航行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航天大国的重要研究热点。为保障飞行器在长时间承受气动加热条件下安全飞行,防隔热复合材料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航天飞行器防热复合材料存在层间性能薄弱、制备效率低,隔热陶瓷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芯材性能薄弱、采用手工缝合增强的现状,文章从设计、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防隔热复合材料及Z-pin增强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未来Z-pin增强防隔热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航天飞行器 防隔热复合材料 Z-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花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志鹏 汪仲毅 +3 位作者 匡健华 赵晗茜 陈龙清 胡慧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荷花中NnPIN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为荷花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荷花NnPIN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了其在低温(4℃)、水淹及外源3 mmol/... 【目的】探究荷花中NnPIN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为荷花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荷花NnPIN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了其在低温(4℃)、水淹及外源3 mmol/L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1)荷花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2个具跨膜结构域的NnPIN基因,分别命名为NnPIN1~12,且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并主要定位于质膜和内质网;(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NnPIN蛋白可根据中央亲水环的长度分为经典型和非经典型2种类型,且同一类型具相似结构;经典型具完整的motif 1~12,而非经典型则缺失中央亲水环部分(motif 6,8,9,12);(3)NnPIN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具有大量光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响应元件,并特异性地具有厌氧、脱落酸(ABA)、低温等响应元件;(4)NnPIN基因(除NnPIN8外)均正向响应外源ABA和低温胁迫,而NnPIN6和NnPIN7正向响应水淹胁迫,NnPIN1、NnPIN2、NnPIN3、NnPIN4、NnPIN5、NnPIN8、NnPIN9和NnPIN12则负向响应水淹胁迫。【结论】NnPIN基因家族特异性参与荷花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pin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管的1-bit波束可重构反射阵
13
作者 陆倩 于映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针对传统反射阵列天线不能灵活地进行波束转向,无法满足部分应用场景需求这一问题,文中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一种具有12×12个反射单元的1-bit波束可重构反射阵列。通过在两个尺寸相同的L形结构中间加载PIN二极管实现1位可重构单元,采... 针对传统反射阵列天线不能灵活地进行波束转向,无法满足部分应用场景需求这一问题,文中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一种具有12×12个反射单元的1-bit波束可重构反射阵列。通过在两个尺寸相同的L形结构中间加载PIN二极管实现1位可重构单元,采用Ansys HFSS 15对该单元进行建模和仿真,在4.36 GHz~5.06 GHz频率范围内,单元在PIN二极管导通和断开两种状态下的相位差在180°±25°范围内,并在4.46 GHz和4.96 GHz两个频率下,具有180°相位差。对4.96 GHz进行验证,通过数字控制板独立调节每个PIN二极管,从而实现所需的相位分布。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反射阵可以在4.96 GHz的中心频率下实现±50°范围内的波束扫描,并且在4.76 GHz~5.46 GHz频率范围内,具有相对良好的波束扫描性能。此外,反射阵采用镜面对称排布方式以改善交叉极化,实测交叉极化为-26.7 dB,相比较传统排布方式,交叉极化峰值降低了15.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 pin二极管 波束扫描 交叉极化 反射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向重力反应中PIN-FORMED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贤 彭亚坤 +2 位作者 陈猛 孔梦娟 谭树堂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0,共16页
植物的向性,即植物对光或重力等环境刺激信号产生的定向生长反应。在向重力性反应中,植物器官将重力感知为定向环境信号,来控制其器官的生长方向以促进生存。植物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向重力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质膜... 植物的向性,即植物对光或重力等环境刺激信号产生的定向生长反应。在向重力性反应中,植物器官将重力感知为定向环境信号,来控制其器官的生长方向以促进生存。植物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向重力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质膜定位的生长素输出蛋白PIN-FORMED(PIN)通过动态的亚细胞极性定位,改变生长素运输的方向以响应环境刺激,由此植物器官间建立的生长素浓度梯度是细胞差异化伸长和器官弯曲的基础,来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发生在植物重力感受细胞内早期重力感知和信号转导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PIN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PIN的极性定位以及质膜蛋白丰度的调控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重力性 pin 生长素转运 极性 内膜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RSM1通过调节PIN基因表达促进顶端弯钩消失
15
作者 付佳祺 李世宽 +5 位作者 谭萌慧 罗方 张传玲 刘祾悦 卢倩 谷勇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1-2741,共11页
顶端弯钩是双子叶植物黄化幼苗短暂出现的独有结构,尽管当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模型网络已经相对透彻,但在大豆中的研究却非常少。本试验构建pBAR-GmRSM1过表达载体,通过遗传转化和阳性植株筛选,得到3个拟南芥过表达纯合株系(OE-GmRSM1#64... 顶端弯钩是双子叶植物黄化幼苗短暂出现的独有结构,尽管当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模型网络已经相对透彻,但在大豆中的研究却非常少。本试验构建pBAR-GmRSM1过表达载体,通过遗传转化和阳性植株筛选,得到3个拟南芥过表达纯合株系(OE-GmRSM1#64、#69和#70)和3个大豆纯合株系(OE-GmRSM1#103、#78和#95),转化体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暗培养拟南芥和大豆,过表达转化体的顶端弯钩消失或消失速度快于野生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拟南芥野生型和转化体植株顶端弯钩部位细胞长度发现,野生型在弯钩维持阶段弯钩内侧细胞长度小于外侧,而转化体植株两侧细胞长度相同。分离大豆顶端弯钩内外两侧,并通过检测PIN基因在大豆野生型与3个过表达转化体顶端弯钩的表达情况,发现PIN1e、PIN3d和PIN6a三个基因在子叶出土时的顶端弯钩部位表达量显著高于顶端弯钩展开后的表达量,而转化体中弯钩处这3个基因在弯钩维持阶段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但在展开后的表达量并无显著性差异。经过烟草瞬时表达,确定GmRSM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因此,顶端弯钩出现的原因是弯钩内外两侧细胞差异伸长,因而导致下胚轴弯曲。GmRSM1可以通过正向调控生长素运输载体PIN1e、PIN3d和PIN6a缩短弯钩维持和展开时间,验证了该基因对生长素转运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通过验证GmRSM1基因在顶端弯钩消失表型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顶端弯钩的基因通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端弯钩 大豆 拟南芥 pin家族 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信号对PIN限幅器温度分布的影响特性
16
作者 高铭萱 张洋 张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5,共6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波形参数对限幅器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基于双级PIN限幅器的场路协同仿真模型对微波脉冲幅值、频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展开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脉冲幅值、频率的提升会使双级PIN限幅器中PIN二极管的高温区域分布向P区... 针对高功率微波波形参数对限幅器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基于双级PIN限幅器的场路协同仿真模型对微波脉冲幅值、频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展开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脉冲幅值、频率的提升会使双级PIN限幅器中PIN二极管的高温区域分布向P区拓展、高温区域分布范围扩大;相对而言,微波脉冲幅值对温度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频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pin限幅器 微波效应 热效应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调控PIN-PMN-PT铁电单晶压电性能的均匀性
17
作者 梁敏 熊瑞彬 +5 位作者 陈淑丽 王祖建 苏榕冰 苏彬 刘颖 何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3-958,共6页
弛豫铁电单晶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在医学超声换能器、水声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弛豫铁电单晶不可避免地存在组分偏析,导致材料利用率极低。本工作测试了0.24PIN-0.46PMN-0.30PT铁电单晶沿生长方向压电系数(d_(33))和... 弛豫铁电单晶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在医学超声换能器、水声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弛豫铁电单晶不可避免地存在组分偏析,导致材料利用率极低。本工作测试了0.24PIN-0.46PMN-0.30PT铁电单晶沿生长方向压电系数(d_(33))和介电常数(ε_(33)^(T)/ε_(0))的变化,结果显示d_(33)和ε_(33)^(T)/ε_(0)沿着生长方向变化极大,能保持性能接近的区域不足20 mm。通过针对不同区域的极化设计,对铁电-铁电相变温度接近的区域进行极化调控,使超过60%晶体部分的d_(33)和ε_(33)^(T)/ε_(0)分别维持在(1500±140)pC·N-1和4900±350。为了验证极化调控后的晶体谐振区域是否一致,测试了两端区域的k_(33)振子的谐振谱,结果显示两者的机电耦合系数接近,谐振和反谐振的峰位置也接近,而且不存在额外的寄生振动,说明采用极化调控PIN-PMN-PT铁电单晶沿生长方向的均匀性是可行的。本工作为提高PIN-PMN-PT铁电单晶的利用率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PMN-PT 铁电单晶 极化调控 组分分凝 压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频率对PIN限幅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兵 方子璇 +4 位作者 彭帅 陆凤波 高文泽 赵银峰 王树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6,共6页
通过TCAD器件建模,建立了PIN二极管的电热耦合模型,搭建PIN限幅器HPM耦合仿真电路以进行高功率微波效应仿真。仿真得到了不同频率下PIN限幅器瞬态电压响应以及PIN二极管内部电场、载流子、结温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在HPM耦合电压作用下,... 通过TCAD器件建模,建立了PIN二极管的电热耦合模型,搭建PIN限幅器HPM耦合仿真电路以进行高功率微波效应仿真。仿真得到了不同频率下PIN限幅器瞬态电压响应以及PIN二极管内部电场、载流子、结温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在HPM耦合电压作用下,PIN限幅器平顶泄漏负向电压随频率增大而降低,PIN限幅器平顶泄漏正向电压随频率增大而降低。PIN二极管内部PIN限幅器的限幅能力随微波频率增加先增强后减弱。HPM频率较低时PIN二极管内部晶格温度积累集中于I层界面处,随着频率升高,晶格温度积累集中于I层中间位置,因此频率变化会造成PIN限幅器的HPM毁伤敏感位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pin限幅器 电热耦合模型 平顶泄漏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自动编码器的PIN二极管温度特性预测
19
作者 张洋 周扬 +2 位作者 张泽海 阳福香 葛行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提出融合变分模态分解(VMD)和自编码器的预测方法,将温升特性曲线分解成若干个子信号分量,其中包含高频的波动量、中间量和低频的趋势量,然后利用自编码器对每个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将分量的预测值相加,从而实现对PIN二极管温升特性曲线... 提出融合变分模态分解(VMD)和自编码器的预测方法,将温升特性曲线分解成若干个子信号分量,其中包含高频的波动量、中间量和低频的趋势量,然后利用自编码器对每个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将分量的预测值相加,从而实现对PIN二极管温升特性曲线的精准预测。通过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的对比验证了结合VMD分解可有效提升预测精度,同时也验证了自编码器在特性曲线拟合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二极管 强电磁信号 器件特性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限幅器PSpice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汪海洋 李家胤 +2 位作者 周翼鸿 李浩 于秀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从PIN二极管基区双极载流子扩散方程出发,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PIN二极管子电路模型,从而通过PSpice软件瞬态数值模拟得到了PIN限幅器的尖峰泄漏、平顶泄漏与脉冲功率、上升时间关系。对于I层厚度一定的限幅器,模拟与实验表明脉冲... 从PIN二极管基区双极载流子扩散方程出发,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PIN二极管子电路模型,从而通过PSpice软件瞬态数值模拟得到了PIN限幅器的尖峰泄漏、平顶泄漏与脉冲功率、上升时间关系。对于I层厚度一定的限幅器,模拟与实验表明脉冲前沿越大,尖峰泄漏功率插入损耗越大,脉冲前沿过缓则可能没有尖峰泄漏现象;尖峰泄漏功率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变大,但尖峰泄漏功率插损也随之增大;尖峰脉冲宽度与I层厚度、输入功率及脉冲前沿均有关系。限幅器尖峰泄漏与平顶泄漏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限幅器 PSPICE模拟 尖峰泄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