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傅军如 徐安庆 +4 位作者 贺浩华 蔡耀辉 朱昌兰 彭小松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同工酶表达 花粉败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贺浩华 余祥健 +1 位作者 傅军如 黄文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9-481,共3页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开花习性 柱头外露率 柱头生活力 张颖角度 花期 制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3 位作者 蔡跃辉 余秋英 李季能 刘建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复等位基因 上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209-4212,共4页
从显性核不育的恢复性机制、不育基因定位、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显性核不育在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中的利用等方面对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遗传机制 败育机理 基因定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
5
作者 李永辉 朱珊 +4 位作者 聂元元 颜满莲 毛凌华 蔡耀辉 颜龙安 《作物研究》 2012年第5期435-439,共5页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水稻上属世界首例。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定位、光温特性、败育机理、育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基因定位 败育机理 育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