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奇异根串珠霉菌Ceratocystis paradoxa不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余凤玉 唐庆华 +3 位作者 朱辉 宋薇薇 牛晓庆 杨德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9,85,共5页
从海南文昌椰子不同部位病样上分离得到奇异根串珠霉菌26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分离株3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 从海南文昌椰子不同部位病样上分离得到奇异根串珠霉菌26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分离株3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生长和产孢。供试碳源中,3株菌菌丝生长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BR2和GF924产孢最适碳源亦是可溶性淀粉,TR924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供试氮源中,菌丝生长最佳氮源是氯化铵,BR2最适产孢氮源是硝酸钾,TR924和GF924在查彼克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3株分离株在pH值4~11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和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根串珠霉菌ceratocystis paradoxa 椰子 生物学特性 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谷会 朱世江 +2 位作者 詹儒林 弓德强 张鲁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8-453,340,共7页
【目的】菠萝黑腐病是菠萝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广东菠萝的市场供应及加工生产。对其病原菌奇异根串珠霉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菠萝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温度、pH值... 【目的】菠萝黑腐病是菠萝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广东菠萝的市场供应及加工生产。对其病原菌奇异根串珠霉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菠萝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温度、pH值、光照和营养对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杀菌剂敏感性研究方面,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最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30℃,28℃最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8~30℃;最适病菌生长的酸碱为pH 5.0~8.0,在pH 7.0下病菌产孢最多;24 h黑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果胶,最适氮源为甘氨酸、蛋白胨和酵母膏;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对病原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子以及使用化学杀菌剂进行菠萝黑腐病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奇异根串珠霉 黑腐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等3种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丘麒 罗建军 +2 位作者 郝卫宁 曾勇 钟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06-7307,7311,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并分析油茶籽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芽枝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mg干粉/mL溶剂时,对番茄早疫病菌抑菌...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并分析油茶籽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芽枝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mg干粉/mL溶剂时,对番茄早疫病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有油茶、水茄等的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76.67%、78.08%;对番茄芽枝病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有香茅、深山含笑等的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69.20%;对甘蔗凤梨病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有油茶、甘草等的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74.02%。[结论]油茶和甘草的甲醇浸提物对供试的3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早疫病菌 番茄芽枝病菌 甘蔗凤梨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黑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思良 黄福新 +1 位作者 林明生 孙恢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文主要探讨菠萝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病菌的无性孢子有成熟型与幼嫩型两种,并各有大、小两种形态。用苯胺蓝液可清晰地区别成熟型与幼嫩型无性孢子。病菌的萌发除需要适宜的水、温度、PH等一般条件外,尚需有存在于马铃薯煎出液中的... 本文主要探讨菠萝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病菌的无性孢子有成熟型与幼嫩型两种,并各有大、小两种形态。用苯胺蓝液可清晰地区别成熟型与幼嫩型无性孢子。病菌的萌发除需要适宜的水、温度、PH等一般条件外,尚需有存在于马铃薯煎出液中的某种物质。葡萄糖在PDA培养基中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高温会加速小分生孢子后熟,低温则抑制其后熟。大分生孢子后熟前后在形态上无明显变化,小分生孢子后熟前为长方形,后熟后变为椭圆至卵形或长棒形。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12°~38℃、适温25°~30℃,适生PH为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黑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茎泻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余凤玉 林春花 +5 位作者 朱辉 王萍 唐庆华 牛晓庆 陈思婷 吴多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生物学特性 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甘蔗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志德 刘建军 +5 位作者 黄河清 刘岗山 彭科林 万强 肖宝刚 柳美云 《甘蔗(福建)》 2000年第2期16-18,共3页
甘蔗二点螟以幼虫滞育和休眠两种方式越冬 ,每年发生 1- 4代 ,赤腐病是普遍发生的茎叶病害 ,而凤梨病是低温季节种苗的毁灭性病害 ,马唐和香附子是蔗田的两种恶性杂草 ,同属 C4 植物。采用农业防治为主体 。
关键词 二点螟 赤腐病 防治 甘蔗 病虫草害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ITS和大亚基的甘蔗凤梨病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英文)
7
作者 林善海 周主贵 +3 位作者 潘雪红 商显坤 魏吉利 黄诚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03-2109,共7页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将该病菌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用引物ITS1/4和NL1/4分别对该菌株的核酸rD NA-ITS和大亚基序列进行扩增,以MEGA软件的Neighor-joining方法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p-distance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FL-1为甘蔗凤梨病致病菌,具有典型的节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与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一致。从菌株FL-1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499 bp rD NA-ITS和563 bp大亚基片段,其序列均与C.paradoxa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100.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序列均与C.paradoxa聚为一个独立簇。遗传矩阵分析结果表明,rD NA-ITS和大亚基均与C.paradoxa聚合在一起,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和0-0.008,而Ceratocystis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06和0.002-0.059。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FL-1鉴定为C.paradoxa。【结论】来自甘蔗的FL-1菌株是C.paradoxa复合群的成员,并被划分在进化复合群的分枝1上。rD NA-ITS和大亚基适合用于甘蔗凤梨病的PCR检测及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复合群 形态特征 RDNA-ITS 大亚基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