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9
1
作者 赖怡帆 孙君玥 +6 位作者 张旭辉 梁毅 李永聪 廖花 黄俊 吴婷婷 刘雄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以湘晚籼13号、谷梅4号、75–1–127(CK1)和CO39(CK2)为材料,用21份来自不同稻区的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采用室内苗瘟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方法,明确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抗菌谱;根据Pigm基因... 以湘晚籼13号、谷梅4号、75–1–127(CK1)和CO39(CK2)为材料,用21份来自不同稻区的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采用室内苗瘟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方法,明确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抗菌谱;根据Pigm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和筛选高效多态分子标记T9E4;利用获选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培育高抗病株系。结果表明: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抗性反应及抗菌谱存在明显差异,抗性频率分别为95.2%和61.9%。大田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谷梅4号高抗苗瘟和穗瘟,而湘晚籼13号高感苗瘟和穗瘟。T9E4标记引物在谷梅4号和湘晚籼1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条约750 bp和1条约1 800 bp的稳定明亮条带,且PCR产物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标记辅助选择效率达100%。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及分子选择,培育出1个含有Pigm纯合等位基因、高抗苗瘟和穗瘟,且主要农艺性状与湘晚籼13号高度相似的BC5F3株系,实现了定向改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gm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光温敏不育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友发 张馨月 +3 位作者 钱秋 刘江宁 富昊伟 汪庆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372-374,377,共4页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粳型两系不育系,将高柱头外露率中粳类型不育系DS39与优质晚粳水稻嘉58进行杂交,通过花药培养选育出晚粳类型不育系TS849,再将TS849与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1350杂交,通过花药培养技术创制...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粳型两系不育系,将高柱头外露率中粳类型不育系DS39与优质晚粳水稻嘉58进行杂交,通过花药培养选育出晚粳类型不育系TS849,再将TS849与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1350杂交,通过花药培养技术创制一批加倍单倍体,利用分子标记选择携带Pigm基因的不育系,并对农艺性状等进行评价,成功选育出抗稻瘟病的晚粳类型光温敏不育系1份(JF35-2)。JF35-2稻瘟病抗性水平达到高抗级别,可作为抗原应用于抗稻瘟病杂交晚粳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gm基因 两系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含Pigm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新品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哉 蒋英健 +4 位作者 谢留杰 王敏天 黄丛林 陈嘉乐 阮文晓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945-1948,共4页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水稻粳型新品系,将柱头外露率高的晚粳类型保持系嘉66B与华粳5号杂交后,筛选获得F3代优异中间材料,再与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供体材料金香玉1号杂交,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定位携带Pigm基因的粳型后代,通过人...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水稻粳型新品系,将柱头外露率高的晚粳类型保持系嘉66B与华粳5号杂交后,筛选获得F3代优异中间材料,再与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供体材料金香玉1号杂交,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定位携带Pigm基因的粳型后代,通过人工气候室加速育种品种,并对农艺性状等进行评价,成功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粳型常规稻3份(T2、T143、T146),稻瘟病抗性水平达到高抗级别,综合性状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igm基因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粳稻不育系浙08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礼霞 王建军 +3 位作者 王林友 范宏环 祁永斌 宋建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120-1122,1127,共4页
为改良晚粳稻不育系浙04A(B)的稻瘟病抗性,以携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gm的MP3为抗瘟基因供体,通过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育成了抗稻瘟病、早花时的BT型晚粳稻不育系浙08A(B),2015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 为改良晚粳稻不育系浙04A(B)的稻瘟病抗性,以携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gm的MP3为抗瘟基因供体,通过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育成了抗稻瘟病、早花时的BT型晚粳稻不育系浙08A(B),2015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浙育审2015007)。浙08A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93%,不育花粉以染败为主,染败率88.427%。经人工接种和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浙08A稻瘟病抗性较浙04A有明显改善。浙08A具有花时较早且开花集中,与籼粳型恢复系花时相遇良好、制种异交率高等优点。利用浙08A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及良好的稻瘟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不育系 浙08A pigm基因 抗稻瘟病 早花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晚粳稻不育系浙07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礼霞 王建军 +3 位作者 王林友 毛雪琴 金庆生 范宏环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145-1147,共3页
以携Pigm基因的粳稻材料MP3为抗稻瘟病基因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改良晚粳稻不育系浙04A的稻瘟病抗性,育成了BT型抗稻瘟病晚粳稻不育系浙07A及其保持系浙07B,2012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浙育鉴... 以携Pigm基因的粳稻材料MP3为抗稻瘟病基因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改良晚粳稻不育系浙04A的稻瘟病抗性,育成了BT型抗稻瘟病晚粳稻不育系浙07A及其保持系浙07B,2012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浙育鉴2012006)。该不育系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9%,不育花粉以染败为主,其中染败率83.73%。经人工接种鉴定,为高抗稻瘟病。所配组合与原不育系浙04A相比较,分蘖数多、穗型大、粒重高,表现产量优势明显、稻瘟病抗性增强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不育系 浙07A pigm基因 抗稻瘟病 分子标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