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classification,source,application of phytosterol esters,and their thermal oxidation stability
1
作者 Dami Li Shangde Sun Jingnan Chen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Phytosterol ester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serum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in the human body and prevent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t was found that phytosterol esters exhibited better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 Phytosterol ester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serum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in the human body and prevent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t was found that phytosterol esters exhibited better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than free phytosterols.In recent years,phytosterol ester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during food processing,phytosterol esters are susceptible to degrad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resulting in certain losses and formation of potentially harmful substances for human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updates on the thermal oxidation stability of phytosterol ester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Sources,physiological activities,and applications of phytosterol esters;(ii)Oxidation mechanism of phytosterol esters;(iii)Effects of phytosterols species,the volume of addition,food matrix,heating temperature and time,and antioxidants on the thermal loss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phytosterol este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afety of phytosterol esters is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Additionally,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ability Loss rate Oxidation mechanism phytosterol es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tosterols in edible oil:Distribution,analysis and variation during processing 被引量:9
2
作者 Ge Bai Chuanguo Ma Xiaowei Chen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年第1期33-44,共12页
Phytosterols,which are naturally occurring in plants,have excellent nutritional and health values on lowering both the blood cholesterol level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Edible oil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Phytosterols,which are naturally occurring in plants,have excellent nutritional and health values on lowering both the blood cholesterol level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Edible oil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daily intake of phytosterols,whereas the properties of phytosterols may vary a lot depending on their sources.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edible oil including refining and frying,phytosterol's content fluctuates,which influenc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final product.Phytosterols and their derivatives undergo physical mi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hases and chemical conversion during the processing,which reduces the quality and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edible oils.Therein,the loss of phytosterols is the major concern in the process of neutralization and deodorization.In addition,oxidation and thermal degradation of phytosterols occur simultaneously during frying,which also reduces the content of phytosterols.Nevertheless,the oil matrix has a promoting or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thermal oxidation of phytosterols.Therefore,various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analyzing and improving the remaining contents of phytosterols in edible oil.Regardless of the processing method,temp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ss of phytosterols.At present,themain analysismethods of phytosterols include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inwhich the pre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phytosterols is also a crucial step.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comprehensively:(i)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sterols in the oil-containing plants and edible oils during the refining processing;(ii)the pretreat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various phytosterols(free phytosterols,phytosteryl fatty acid esters,phytosteryl glycosides and acylated phytosteryl glycosides);(iii)the variation of phytosterols in process of esterification and oxidation,storage and so on.The study also proposed that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loss and safety of phytosterols during processing of the vegetable oils should be proceeded further in combination with efficient and accurate chromatography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sterols Edible oil DISTRIBUTION Gas chromatograph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il ref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philic phytosterol derivatives: A short review on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y and safety 被引量:2
3
作者 Yuyuan Hu Chuanguo Ma +2 位作者 Xiaowei Chen Ge Bai Shujing Guo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Phytosterol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y and the rol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revention. However, poor solubility in both oil and water limited the appl... Phytosterol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y and the rol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revention. However, poor solubility in both oil and water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phytosterols in the food industry. Chemical or enzymatic modifications wer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y of phytosterols. Higher oil solubility and lower melting point of phytosterols have been achieved by esterification and transesterification with fatty acids and triacylglycerols so as to enhance the bioavailability, reduce formation of precipitates, and improve the sensory quality of products.While the researches on the improvement on its water solubility is a hot topic. Hydrophilic phytosterol derivative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because most of foods belong to aqueous matrix.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is useful and meaningful for phytosterols in both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This review mainly highlights the hydrophilic phytosterol derivativ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i)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s of phytosterols by coupling with various polar components;(ii)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y and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ydrophilic phytosterol derivatives on reducing serum cholesterol level;and(iii) safety evaluation of hydrophilic phytosterol derivatives in cell-culture studies, animal models and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Hydrophilic phytosterol derivatives Water solubility CHOLESTEROL-LOWERING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INING OF SULFATE SOAP AND EXTRACTING OF PHYTOSTEROLS
4
作者 Jin Qi Liu Zhiqu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2-88,共7页
The sulfatc soap is refined through extracting unsaponifiable neutral substance using ethyl acetate and hcxane-acetone. The content of neutral substance in tall oil decreases from 32.8% to 17.4% and 18%. The acid numb... The sulfatc soap is refined through extracting unsaponifiable neutral substance using ethyl acetate and hcxane-acetone. The content of neutral substance in tall oil decreases from 32.8% to 17.4% and 18%. The acid number of tall oil increases from 119 to 169 and 153. The quality of tall oil is greatly improved. This provide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distillation of tall oil. The unsaponifiable neutral substance from crude sulfate soap mainly consists of tcrpene aldehydes, tcrpcnc alcohols, fatty alcohols and stcrols in which larixol is 26.3% and 18. 5%, stcrols arc 17% and 27.1% separately. The white crystals containing stcrols of 96.9% are obtained by crystallization and rccrystallization. The stcrols arc mainly β-sitostcrol and campcste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INING Sulfatc soap EXTRACTING phytoste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对桑椹花色苷脂质体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梁安雅 林羡 +2 位作者 卜智斌 余元善 肖更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0-296,共7页
植物甾醇的分子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作为膜结构调节剂,植物甾醇既能调节脂质体膜的结构性质,又能避免胆固醇摄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通过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桑椹花色苷脂质体,评价了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电位和微... 植物甾醇的分子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作为膜结构调节剂,植物甾醇既能调节脂质体膜的结构性质,又能避免胆固醇摄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通过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桑椹花色苷脂质体,评价了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电位和微观形态等指标,并探究了植物甾醇对脂质体pH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胆固醇脂质体类似,植物甾醇的添加也能够得到粒径小、分散性好、包封率高的桑椹花色苷脂质体。当β-谷甾醇添加量为卵磷脂质量的26%时,桑椹花色苷脂质体贮藏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率是添加了等量胆固醇的脂质体的1.6倍。植物甾醇脂质体贮藏前后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优于胆固醇脂质体的,尤其在胆固醇脂质体贮藏后,ORAC值下降2.42倍~3.65倍,植物混合甾醇脂质体的ORAC值则变化不大。综上,采用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桑椹花色苷脂质体,可制得较稳定、并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脂质体,可为负载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甾醇脂质体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桑椹 花色苷 脂质体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在畜禽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魏堂鸿 王苗苗 +3 位作者 王鹏 刘韵涵 兰翠英 罗何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共6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养殖生产效率和畜产品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甾醇(phytosterol)是一类天然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例如大豆、菜籽、花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养殖生产效率和畜产品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甾醇(phytosterol)是一类天然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例如大豆、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植物甾醇能降低畜禽产品中胆固醇含量,提高瘦肉率,同时,还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功能。本文就植物甾醇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畜禽生产 生长性能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红仁核桃及其油脂营养品质评价
7
作者 朱振宝 张芳 +2 位作者 段屹帆 董兆斌 王根宪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174,共9页
为了系统评价美国红仁核桃及其油脂的营养品质及特性,以传统栽培品种“西洛3号”作为对照,分别测定两种核桃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分析核桃油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比较脂质伴随物VE、植物甾醇和多酚含量,测定油... 为了系统评价美国红仁核桃及其油脂的营养品质及特性,以传统栽培品种“西洛3号”作为对照,分别测定两种核桃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分析核桃油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比较脂质伴随物VE、植物甾醇和多酚含量,测定油脂质量指标。结果表明:美国红仁核桃的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0.40±0.72)%和粗蛋白质量分数(19.60±0.56)%,均显著高于西洛核桃(P<0.05),前者谷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166.24±0.26)、(94.10±2.91)、(86.26±1.94)mg/g,2种核桃矿质元素含量相近;美国红仁核桃内种皮总酚[(727.08±0.24)mg/g]、总黄酮[(57.67±0.02)mg/g]和花色苷[(1.21±0.55)mg/g]含量均显著高于西洛核桃种皮(P<0.05);美国红仁核桃油中亚油酸含量[(67.78±0.01)%]显著高于西洛核桃油,前者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76.74±0.20)%]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但前者的总VE质量分数[(169.88±0.12)mg/kg]、总植物甾醇质量分数[(2095.06±2.26)mg/kg]和多酚质量分数[(30.93±0.01)mg/g]都略低于西洛核桃油。红仁核桃油皂化值(171.78 mg KOH/g)、过氧化值(3.94 mmol/kg)、酸价(0.91mg/g)、茴香胺值(1.95)和羰基价(0.83 mmol/kg)均比西洛核桃油的低。美国红仁核桃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种皮颜色鲜红,富含多酚、黄酮和花色苷类物质,其亚油酸含量高于其他常见核桃品种,ω-6和ω-3系脂肪酸的比值更为合理,为核桃品种改良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仁核桃 脂肪酸 氨基酸 生育酚 植物甾醇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媛媛 马改琴 +3 位作者 李跃凡 李琪 高媛 于修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为了提高植物甾醇的提取效率和纯度,对植物甾醇的结构和来源,提取纯化方法及其辅助技术的原理、种类、特点以及应用等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植物甾醇来源广泛,但传统的植物甾醇提取纯化方法如溶剂萃取法等存在收... 为了提高植物甾醇的提取效率和纯度,对植物甾醇的结构和来源,提取纯化方法及其辅助技术的原理、种类、特点以及应用等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植物甾醇来源广泛,但传统的植物甾醇提取纯化方法如溶剂萃取法等存在收率低、纯度低以及影响环境等缺点,具有一定局限性。新型的植物甾醇提取纯化方法如超临界CO_(2)法等具有操作简单、无毒、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提取方法。辅助提取技术如酶、微波、超声波和磁场等能够优化对植物甾醇的提取纯化工艺,提高提取纯化效率。通过将传统方法进行改良、与新型方法结合、优化工艺参数以及开发新的提取纯化技术等措施,实现植物甾醇的高效提取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结构 来源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的组成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紫薇 张亚茹 +1 位作者 常明 刘睿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1,共5页
旨在为植物油脱臭馏出物(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收集了全球35个不同工厂来源大宗油料的DD油,对其理化指标、不皂化物和危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个DD油样品的酸值(KOH)为68.1~191.3 mg/g,过氧化值为0.043~0.1... 旨在为植物油脱臭馏出物(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收集了全球35个不同工厂来源大宗油料的DD油,对其理化指标、不皂化物和危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个DD油样品的酸值(KOH)为68.1~191.3 mg/g,过氧化值为0.043~0.149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18%~1.98%,灰分含量均小于0.3 g/100 g,皂化值(KOH)为125.0~205.8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80%~35.71%;DD油样品的植物甾醇含量为0.81%~18.23%,维生素E含量为0.13%~9.23%,角鲨烯含量为0.09%~2.56%;DD油样品中PAH4总含量为6.74~61.98μg/kg,6种邻苯二甲酸酯(DEP、DMP、DIBP、DBP、BBP、DEHP)总含量为1.12~17.57 mg/kg。不同DD油理化指标、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样品中多环芳烃和塑化剂的污染水平较高,在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臭馏出物 理化指标 维生素E 植物甾醇 多环芳烃 塑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的氧化变化规律
10
作者 陈思 刘睿杰 +1 位作者 王小三 常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89,共6页
旨在提高植物甾醇酯的产品品质,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底物、氮气以及抗氧化剂等因素对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氧化和脱水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甾醇酯中氧化和脱水产物水平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以及链长的缩... 旨在提高植物甾醇酯的产品品质,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底物、氮气以及抗氧化剂等因素对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氧化和脱水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甾醇酯中氧化和脱水产物水平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以及链长的缩短而显著增加;采用氮气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甾醇氧化产物的水平,而添加抗氧化剂则能够在减少植物甾醇氧化产物水平的同时显著降低脱水产物的水平。综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氮气保护和添加抗氧化剂可有效控制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的氧化和脱水产物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酯 脱水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分析与挖掘
11
作者 陈析羽 杨瑞楠 +5 位作者 王雪妍 马飞 喻理 袁玉婷 张良晓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998,共6页
为分析和挖掘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推动西藏油菜高质量发展,选取31份西藏地区与448份长江流域代表性油菜籽样品,分析了油菜籽含油量、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含量,比较了西藏地区与长江流域油菜品质差异。结果发现西藏油菜籽含油量显著高... 为分析和挖掘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推动西藏油菜高质量发展,选取31份西藏地区与448份长江流域代表性油菜籽样品,分析了油菜籽含油量、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含量,比较了西藏地区与长江流域油菜品质差异。结果发现西藏油菜籽含油量显著高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但植物甾醇含量显著低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考虑到油菜籽中甾醇含量与芥酸含量呈负相关,在西藏地区取低芥酸油菜籽样品,验证了芥酸含量高是导致西藏地区油菜籽甾醇平均含量低于长江流域的重要原因,并筛选出含油量高于长江流域平均值,甾醇含量高的油菜籽品种新油20、清湘油168、新油17和藏油12号,可作为高甾醇油菜品种在西藏地区推广,对提升西藏地区油菜籽品质、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油菜籽 植物甾醇 含油量 特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牡丹/葵花籽油凝胶的制备及其物理特性研究
12
作者 赵晶晶 徐宝成 +4 位作者 丁玥 刘茜茜 王永超 余慧 刘丽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0,共7页
凝胶剂的含量和比例、植物油基质是影响油凝胶结晶特性和加工功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为凝胶剂,牡丹籽油和葵花籽油为基质油制备高含量α-亚麻酸油凝胶,探讨了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质量比以及基质油对油凝胶外观... 凝胶剂的含量和比例、植物油基质是影响油凝胶结晶特性和加工功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为凝胶剂,牡丹籽油和葵花籽油为基质油制备高含量α-亚麻酸油凝胶,探讨了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质量比以及基质油对油凝胶外观、硬度、黏度、微观结构、流变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下,当m(植物甾醇)∶m(γ-谷维素)=40∶60,添加量为8%(质量分数)时,油凝胶形成的速度最快,硬度和黏度最大,熔点也最高;与葵花籽油凝胶相比,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凝胶的硬度更大(210.70 N),凝胶时间更短(0.5 h),熔点更高(55.22℃)。油凝胶制备时,可通过调整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比例来获得所需的晶型和凝胶网络结构,并由此获得理想的硬度、黏度、熔点和透明度等,以适应特定食品加工的需求。该研究为后续基于油凝胶的新型功能黄油和功能奶油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植物甾醇 γ-谷维素 牡丹籽油 葵花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种类植物油中微量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13
作者 马芮萍 王雪娇 +3 位作者 沈莹萍 张峻铭 段筱筠 周春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214-222,共9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类型植物油中乌发醇、菜油甾醇、岩藻甾醇、菜籽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环阿屯醇、β-谷甾醇、角鲨烯的方法,同时采用GB 5009.82-2016《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中的第一法(荧光检测器)对植物油中的...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类型植物油中乌发醇、菜油甾醇、岩藻甾醇、菜籽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环阿屯醇、β-谷甾醇、角鲨烯的方法,同时采用GB 5009.82-2016《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中的第一法(荧光检测器)对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种微量营养成分线性良好,检出限范围为0.3~4.0 mg/kg,定量限范围为1~12 mg/kg;加标回收率为69.3%~117.2%,RSD范围为0.71%~6.83%。7种不同类型植物油中均含有β-谷甾醇、菜油甾醇、乌发醇、角鲨烯、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其含量各有不同。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油中植物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的测定和分析,深入挖掘不同种类植物油中各自的特征成分和含量差异,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液相色谱仪 植物甾醇 角鲨烯 生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辅助降血脂功能研究
14
作者 张雪 栾金玲 +2 位作者 董运海 朱娅敏 程倩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为研究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效果,开展人体试食试验。本研究有效受试者104例,试食组58例,对照组56例。试食组每日服用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连续服用60天,检测相关指标。试食组前后比较,血清总... 为研究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效果,开展人体试食试验。本研究有效受试者104例,试食组58例,对照组56例。试食组每日服用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连续服用60天,检测相关指标。试食组前后比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后,两组受试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间比较无显善性差异(P>0.05)。试验期间未见与受试品或安慰剂有关的不良反应,并且受试者的安全性检查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或异常现象。根据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判定标准,认为富硒酵母植物醇酯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酵母 植物甾醇酯 人体试验 辅助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多种植物甾醇含量
15
作者 黄何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174-177,182,共5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食用油中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选用氢氧化钾-乙醇皂化、正己烷萃取、浓缩、衍生化后以正己烷定容,采用GC-MS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外标法定量。[结果...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食用油中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选用氢氧化钾-乙醇皂化、正己烷萃取、浓缩、衍生化后以正己烷定容,采用GC-MS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外标法定量。[结果]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的线性范围为5~500μg/mL,菜油甾醇的线性范围为2.5~25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5~0.10 mg/kg,定量限为0.1~0.3 mg/kg,加标回收率为80.5%~10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9.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食用植物油样品中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食用植物油 植物甾醇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EuNPC 1-Like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16
作者 李民学 王一凡 +1 位作者 黄友闻 宋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甾醇转运蛋白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逆境胁迫耐受性、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等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一种甾醇含量丰富且具有调节血压等多种功用的名贵中药材,目前对杜仲甾醇转运蛋白NPC1及其编码... 甾醇转运蛋白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逆境胁迫耐受性、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等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一种甾醇含量丰富且具有调节血压等多种功用的名贵中药材,目前对杜仲甾醇转运蛋白NPC1及其编码基因的分子信息还不清楚。本研究根据人类NPC 1基因信息进行杜仲EuNPC 1-Like基因的发掘和分析鉴定。从杜仲基因组中获得的EuNPC 1-Like基因全长3876 bp,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疏水性脂溶蛋白;分别含有20个糖基化位点和136个磷酸化位点,是由13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蛋白,主要分布于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具有NPC1_N胆固醇转运保守结构域,其蛋白三维结构与人类和拟南芥的NPC1相似,含有光、赤霉素、低温、干旱、厌氧、茉莉酸甲酯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与向日葵、油橄榄、咖啡和樟子松等油脂含量高的植物NPC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NPC1蛋白参与植物甾醇代谢调控,杜仲β-谷甾醇靶向人体脂肪与固醇代谢,与动植物中的甾醇代谢相似。本研究结果为揭示EuNPC 1-Like基因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植物甾醇转运蛋白 EuNPC 1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甾醇酯预防小鼠高脂血症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茂彬 黄琴 吴谋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2,88,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种植物甾醇酯,灌胃量相当于小鼠100mg/kg体重,观察植物甾醇酯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期28天。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减小水平动脉硬化指标(AI),降低高血脂小鼠的肝重、肝脏TC和TG,对实验性小鼠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其中,甾醇油酸酯与甾醇乙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均比较理想,且明显好于甾醇硬脂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高脂血症 小鼠 低密度脂蛋白 血清总胆固醇 预防作用 动脉硬化 构效关系 脂肪酸酯 基础饲料 脂质代谢 预防效果 醇乙酸酯 硬脂酸酯 模型组 SPF 实验期 高血脂 实验性 油酸酯 灌胃 水平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8
18
作者 高瑜莹 裘爱泳 +1 位作者 潘秋琴 史小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植物油脂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甾醇生产和甾醇分析也日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以实验为依据 ,综合并改进了薄层色谱法 ,可见光比色法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完成混合植物甾醇不同要... 植物油脂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甾醇生产和甾醇分析也日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以实验为依据 ,综合并改进了薄层色谱法 ,可见光比色法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完成混合植物甾醇不同要求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薄层色谱法 可见光比色法 气相色谱法 分析方法 植物油脂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植物甾醇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许文林 沙鸥 +1 位作者 钱俊红 鲁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101,共4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豆甾醇、β_谷甾醇和重结晶法分离精制的混合甾醇进行了分析测定 ;实验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ODS反相柱(4.6×1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 ,恒溶剂洗脱 ,混合植物甾醇在10min内得到了很好...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豆甾醇、β_谷甾醇和重结晶法分离精制的混合甾醇进行了分析测定 ;实验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ODS反相柱(4.6×1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 ,恒溶剂洗脱 ,混合植物甾醇在10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液相色谱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混合甾醇中豆甾醇和 β_谷甾醇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豆甾醇 Β-谷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 天然醇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的化学合成及其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许青青 金文彬 +2 位作者 苏宝根 杨亦文 任其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但其不溶于水,脂溶性也相当有限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酯化后的植物甾醇酯不仅大大改善了植物甾醇的脂溶性,而且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作用优于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但其不溶于水,脂溶性也相当有限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酯化后的植物甾醇酯不仅大大改善了植物甾醇的脂溶性,而且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作用优于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报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脂肪酶催化法和超临界生物酶法。后两者均采用酶做催化剂,由于酶的生产成本高,且酶法生产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化学合成法仍然是植物甾醇酯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和研究重点。本文以此为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甾醇酯的化学合成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酯 化学合成 分离纯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