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配方沼渣基质对黄瓜育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霞 陈思瑾 +4 位作者 李娟 陈年来 孙小妹 方三叶 王昱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7,共9页
开展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对高效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沼渣与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一定粒径和质量比混配成4种复合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混配基质... 开展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对高效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沼渣与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一定粒径和质量比混配成4种复合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方沼渣基质容重范围为0.19~0.22 g/cm^(3),均极显著低于CK;电导率范围为1.58~2.15 mS/cm,GS2、GS3、GS4处理的电导率均显著高于CK;总孔隙度为60.30%~68.65%;混配基质的pH值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表现为GS4>GS3>GS1>CK>GS2和GS2>GS1>GS3>CK>GS4。(2)不同配方沼渣基质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鲜重、地下干重、总鲜重、总干重等均高于CK,其中GS3处理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总干重、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G)值均高于其他处理,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鲜重与铵态氮、有效磷、pH值、电导率正相关,根体积与气水比、铵态氮正相关,地下鲜重与与持水孔隙度和持水能力负相关,Mantel分析显示壮苗指数和G值主要受铵态氮、容重、总孔隙度、持水能力和电导率的影响。(4)通过综合评价可知,GS3处理综合评价指数最高(0.61),黄瓜幼苗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综上,沼渣部分替代泥炭进行黄瓜育苗可以有效提高黄瓜幼苗质量,G3配方处理黄瓜穴盘苗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基质 理化性质 黄瓜 生长特性 幼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永杰 姜德志 +4 位作者 李莉 王瑞文 王代全 王晓飞 王其竹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分析评价施肥效果。【结果】有机肥改良了核桃园土壤,但不同有机肥改良效果存在差异。5种有机肥均促进了1年生枝增粗生长,但对树体增粗和1年生枝伸长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花后30 d,有机肥对核桃坐果率产生影响,花后120 d时,不同有机肥对坐果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有机肥对坚果品质影响存在差异。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5.05%,利用2个主成分进行坐标分析,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牛粪有机肥(NF)处理施肥效果相似。综合评价排序,有机质含量24.00%,有效成分N 6.46%、P_(2)O_(5)4.16%、K_(2)O 6.00%、S 3.79%的有机无机复混肥(HZ)处理得分最高(40.94)。【结论】核桃园兼顾生长和结果时,宜选择有机无机复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有机肥 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特性 坚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彤彤 陈富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0-148,共9页
目的系统总结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特性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种薯贮藏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马铃薯种薯采后休眠特性、呼吸代谢、水分变化及生理老化等生理过程,评述温湿度调控、化学处理、物理干预及生... 目的系统总结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特性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种薯贮藏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马铃薯种薯采后休眠特性、呼吸代谢、水分变化及生理老化等生理过程,评述温湿度调控、化学处理、物理干预及生物防控等保鲜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种薯休眠与内源激素动态平衡密切相关,温度是影响休眠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呼吸强度与种薯活力直接相关,贮藏期间呼吸代谢变化显著;水分流失影响种薯生理状态和萌发潜力;生理老化与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系统功能降低显著相关。科学的温湿度管理是确保种薯贮藏质量的基础;香芹酮等天然植物源抑芽剂因低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植物激素可有效调控休眠期和萌发过程;紫外线处理能有效抑制病害发生;生物防控通过有益微生物提高种薯抗病性。结论马铃薯种薯贮藏过程中休眠特性与内源激素平衡密切相关,贮藏保鲜技术多样且各具特点。未来研究应侧重开发绿色低碳贮藏技术、智能化贮藏系统、多功能复合保鲜技术及微生物组调控策略,实现种薯贮藏保鲜技术向精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休眠特性 贮藏保鲜 温湿度调控 化学调控 物理处理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和降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尚学钰 美合日班 +1 位作者 苏玲 王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本研究以热水提取黑木耳多糖后剩余的黑木耳残渣为原料,通过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Auricularia heimuer soluble dietary fiber,HSDF),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糖链组成进行分析,检测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等理化性质,并... 本研究以热水提取黑木耳多糖后剩余的黑木耳残渣为原料,通过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Auricularia heimuer soluble dietary fiber,HSDF),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糖链组成进行分析,检测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等理化性质,并通过测定胆固醇吸附能力、脂肪酶抑制率及胆酸盐结合率,评价其体外降脂活性。通过高脂喂养(High-fat diet,HFD)C57BL/6J小鼠构建肥胖动物模型,给予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治疗,评估HSDF治疗肥胖小鼠的体重、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和脂肪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探究其在肥胖小鼠模型中的降脂效果。结果表明,HSDF的相对分子量为4.14×10^(5) Da,是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岩藻糖聚合而成的混合物,摩尔比为1808.87:0.00278:4.43:2.13:2.84:5.01。HSDF平均持水力为(11.62±0.302)g·g^(-1),平均持油力为(2.95±0.259)g·g^(-1),平均膨胀力为(12.7±0.434)mL·g^(-1),对肠道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为6.63 mg·g^(-1);浓度为1.2 mg·mL^(-1)时,对甘氨胆酸钠和牛黄胆酸钠的结合率可达92.91%和90.93%。此外,浓度为2.0 mg·mL^(-1)的HSDF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为75%,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脂活性。同时,HSDF可以显著(P<0.05)改善HFD小鼠脏器指数,改善HFD小鼠肝脏中脂质积累、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增大,对于附睾白色脂肪组织细胞面积的改善可以达到50%以上,具有较好的体内降脂效果,结果可为后续黑木耳膳食纤维的研究以及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 体外降脂 功能特性 理化性质 高脂饮食 体内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超微粉体理化功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一璇 孙丽丽 +4 位作者 侯莹 郝建雄 过利敏 王来忠 赵丹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275,共8页
该文以红花为原料,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红花粉理化、结构以及营养特性的影响。经超微粉碎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红花粉,对色泽、容积密度、水合特性、流动性、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 该文以红花为原料,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红花粉理化、结构以及营养特性的影响。经超微粉碎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红花粉,对色泽、容积密度、水合特性、流动性、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探究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其充填物性和水合特性呈上升趋势(P<0.05),在最小粒径(D50=73.68μm)下,其容积密度、水溶性、持水力和溶胀性较最大粒径(D50=197.90μm)分别提升了40.43%、10.02%、49.23%和17.64%。粒径的降低能够提升红花粉的流动性,休止角和滑动角分别从42.11°、45.02°降低到34.63°、28.04°。X射线衍射的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并未改变红花粉的晶体结构。在营养价值方面,粒径的降低能够提高有效活性成分的溶出并提高其生物活性,总酚和总黄酮的溶出量分别从5.66、14.27 mg/g提升至7.71、15.22 mg/g,阳离子交换能力提升了14.28%。研究表明超微粉碎技术能够通过降低红花粉的粒径,提高理化和功能特性,该实验可为红花粉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超微粉碎 不同粒径 理化特性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采对‘翠香’猕猴桃理化特性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敏 彭雯 +4 位作者 李欣怡 赵沁雨 张文慧 孙翔宇 马婷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早采行为已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基于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及贮藏特性等多维度解析早采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早采3周和4周的果实的外形还未停止生长,果形指数较高,单果重较低,造成严重的产... 早采行为已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基于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及贮藏特性等多维度解析早采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早采3周和4周的果实的外形还未停止生长,果形指数较高,单果重较低,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其次,无论是采收时(at harvest,AH),常温成熟(room temperature maturation,RTM),还是冷藏成熟(low temperature maturation,LTM),早采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采收组。早采4周的猕猴桃常温成熟后,果实糖含量较低而酸含量较高;冷藏成熟后,相比正常采收组,早采4周的猕猴桃糖和酸含量分别损失73%和29.76%,糖酸比严重失调。RTM和LTM处理后,早采2~4周猕猴桃的失重率和腐烂率随采收期的提前而显著提高。经LTM处理,早采2~4周猕猴桃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冷害症状,其冷害率、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均显著高于正常采收期。该研究探明了早采对猕猴桃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为猕猴桃适时采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采 猕猴桃 外观品质 理化品质 贮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滤条件下磷石膏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研究
7
作者 杨凤竹 褚学伟 +4 位作者 梁柱 宗劭康 张佳欣 江涛 王中美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3-580,585,共9页
磷石膏作为一种大宗固体废物,其在溶滤作用下会浸出大量离子及微细颗粒,导致区域地下水受到污染。迫切需要掌握磷石膏中的污染物溶出及工程特性。因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不同时段饱水溶滤状态下磷石膏的工程特性,参照《土工试验方法... 磷石膏作为一种大宗固体废物,其在溶滤作用下会浸出大量离子及微细颗粒,导致区域地下水受到污染。迫切需要掌握磷石膏中的污染物溶出及工程特性。因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不同时段饱水溶滤状态下磷石膏的工程特性,参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的方法,并借助XRF和SEM等表征手段,探究其物化性质及工程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溶滤时间增加,溶滤液从强酸性逐渐变为中性,EC和DS值下降,颗粒表面由规则逐渐变成棱角模糊。磷石膏的密度、干密度和含水率逐渐缓慢上升,塑性指数表现增强,中值粒径和最大粒径与时间呈负相关,但其压缩性在减小、抗剪性在增加。本研究可为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溶滤 物理力学性质 微观形貌 化学组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窖泥复合基质理化特征分析及其应用效果
8
作者 程利芳羽 顾小凤 +5 位作者 江友峰 张萌 魏全全 柳玲玲 芶久兰 谭洪伟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6,共7页
研发以酱香型白酒废弃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基质,以期对酿酒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完全腐熟的酒糟与窖泥发酵物料为主料,设置6个不同发酵物料添加比例(CK:0、T1:20%、T2:40%、T3:60%、T4:80%、T5:100%)搭配草炭、珍珠岩配制成复合基质... 研发以酱香型白酒废弃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基质,以期对酿酒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完全腐熟的酒糟与窖泥发酵物料为主料,设置6个不同发酵物料添加比例(CK:0、T1:20%、T2:40%、T3:60%、T4:80%、T5:100%)搭配草炭、珍珠岩配制成复合基质,分析复合基质的理化特征,并以白菜为供试作物,利用盆栽试验筛选适宜白菜生长的复合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发酵物料(酒糟+窖泥)添加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合基质的理化特征,其中容重、pH以及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随发酵物料添加比例增加而升高。发酵物料添加比例影响白菜的生长生理指标,T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茎粗、冠幅、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均最高。通过白菜生长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计算各基质综合得分,CK,T1~T5处理的综合得分分别为:-1.05、25.79、64.15、56.33、62.39、57.8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2>T4>T5>T3>T1>CK。综合来看,发酵物料添加比例不同会导致复合基质的理化特征以及白菜生理生化指标有所差异,40%发酵物料+40%草炭+20%珍珠岩的复合基质更适合白菜生长,可作为酒糟窖泥复合基质栽培白菜的最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与窖泥 复合基质 理化特征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理化特性及其所含重金属迁移规律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廖昌建 王晶 +3 位作者 金平 刘志禹 徐婉怡 王坤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43,共18页
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现已成为煤基固废的研究热点,气化渣的理化特性及其所含重金属迁移规律对其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首先介绍并对比了气流床、流化床与固定床3种煤气化技术,然后总结了煤气化渣的理化性质,包括气化粗渣与细渣的粒度组... 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现已成为煤基固废的研究热点,气化渣的理化特性及其所含重金属迁移规律对其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首先介绍并对比了气流床、流化床与固定床3种煤气化技术,然后总结了煤气化渣的理化性质,包括气化粗渣与细渣的粒度组成、表观形貌与微观形貌、无机物与晶相矿物组成和残炭的含量等,最后分析了气化粗渣与细渣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风险评估指数及浸出行为。气化粗渣与细渣的理化特性及重金属迁移规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从理化特性来看:细渣粒径远低于粗渣粒径,约60%以上细渣的粒径小于0.250 mm,约50%以上粗渣的粒径大于0.500 mm;细渣的比表面积大于粗渣,平均孔径小于粗渣;粗渣与细渣的无机组分均以SiO_(2)、Al_(2)O_(3)、CaO与Fe_(2)O_(3)为主,其中酸性氧化物占总组分的35%~80%,碱性氧化物占总组分的20%~65%,且粗渣具有较多的碱性氧化物,细渣具有较多的酸性氧化物;粗渣与细渣中的晶相矿物质与非晶态物质并不是简单的煤气化残留物,而是在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粗渣与细渣的主要晶相矿物均为石英、方解石和莫来石,但其他晶相矿物的种类与含量差别较大,这主要受煤种与气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粗渣中的残炭量多为3%~20%,而细渣中的残炭量多为20%~40%,粗渣中的残炭含量低于细渣,但粗渣的反应活性高于细渣;不同粒径气化粗渣或细渣中的残炭含量分布不均,0.250 mm左右的中等粒度级粗渣具有较高的残炭含量,而细渣中最高残炭含量对应的粒度级为0.125~0.250 mm或大粒径,且细渣中的残炭量多随粒度级的增大而增加;气化渣中的残炭为多孔结构,具有较多且连通性较好的大孔结构,气化粗渣中的残炭多是无定型态,而气化细渣中的残炭具有明显的芳香结构、具有较多的芳香族C—C键或C—H键。在重金属迁移规律方面:重金属在粗渣与细渣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情况,富集因子与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性密切相关;与粗渣相比,细渣具有更大的环境风险,气化渣中的Cd、Ni、Cu、Zn、As、Co、Mo、Se、Pb与Cr等重金属存在较高环境风险,应予以重点关注;气化渣中重金属的浸出行为与浸出方案、浸出时间及气化渣颗粒尺寸因素密切相关,在强酸或/与强碱条件下大部分重金属会出现较高的浸出浓度,且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直至趋于稳定,同时小尺寸气化渣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通常高于大尺寸气化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理化特性 重金属 迁移规律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鞣花酸与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及其抑制淀粉消化率的机理探究
10
作者 陈圣丹 杨志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鞣花酸的添加对玉米淀粉各种理化特性的影响,并讨论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及鞣花酸-玉米淀粉复合物消化特性改变的机制。方法:先分析在不同水平鞣花酸存在的条件下,鞣花酸对淀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糊化热特性、溶解度膨胀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鞣花酸的添加对玉米淀粉各种理化特性的影响,并讨论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及鞣花酸-玉米淀粉复合物消化特性改变的机制。方法:先分析在不同水平鞣花酸存在的条件下,鞣花酸对淀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糊化热特性、溶解度膨胀度的影响;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波谱进行鞣花酸-玉米淀粉复合物结构表征,解释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复合物体外消化指标和酶抑制率实验,探究复合物消化特性改变的机制。结果:鞣花酸的添加使淀粉峰值黏度提高了27.33%,且促进了玉米淀粉的短期回生;鞣花酸的加入导致玉米淀粉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下降、损耗因子(tanδ)增加,弱化了淀粉糊的凝胶结构;鞣花酸可以增加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且糊化焓值(ΔH)从10.1 J/g降低至9.34 J/g;鞣花酸还将玉米淀粉的溶解度由6.86%提高到9.65%。此外,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鞣花酸与玉米淀粉未形成V型包涵体复合物;红外光谱3400 cm^(−1)附近的峰发生红移;核磁共振波谱中OH-3、OH-2和OH-6的化学位移移动到高场,充分说明鞣花酸通过非共价键,尤其是氢键与淀粉相互作用。复合物抗性淀粉含量由54.83%提高到67.39%,并且鞣花酸对α-葡萄糖苷酶显示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型抑制,但是对α-淀粉酶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鞣花酸显著改变了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氢键被确定为鞣花酸和玉米淀粉之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力;淀粉结构的改变和鞣花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导致了复合物消化率的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鞣花酸与淀粉相互作用和降低淀粉消化率的机制,并且可为开发新型低血糖指数淀粉基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花酸 玉米淀粉 理化性质 结构特性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生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分析
11
作者 丁子湘 陈越 +1 位作者 李祖然 祖艳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3-1050,共8页
为揭示云南西双版纳野生稻原生境下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采集的三种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影响不同野生稻根际细菌群... 为揭示云南西双版纳野生稻原生境下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采集的三种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影响不同野生稻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因素,并对细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疣粒野生稻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钾(AK)和碱解氮(AN)含量显著高于药用野生稻(P<0.05),土壤养分状况最佳。野生稻根际细菌隶属于6门3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三种野生稻中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均大于70%;属水平上疣粒野生稻最大丰度的菌属为雷尔氏菌属(Ralstonia,34.53%),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5.86%和29.74%)。AK、SOM含量和pH与鞘氨醇单胞菌属丰度呈正相关,全磷(TP)和AK含量与雷尔氏菌属和新鞘脂菌属丰度呈正相关(P<0.05)。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是主要的功能组成,尤其是在酮体的合成与降解、细菌趋化方面较为突出。总的来说,三种野生稻根际菌群丰富度、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上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云南野生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信息,可为该物种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根际细菌 土壤理化性质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切沟形态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2
作者 廖琪华 杨丹 +2 位作者 余宇首 吴林蓬 李金桓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26,共9页
【目的】以元谋干热河谷区典型发育的切沟为研究对象,研究切沟形态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运用实地测量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曲线拟合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元谋干热河谷区切沟形态特征,研... 【目的】以元谋干热河谷区典型发育的切沟为研究对象,研究切沟形态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运用实地测量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曲线拟合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元谋干热河谷区切沟形态特征,研究沙地村和秃秃脊两地切沟土壤理化性质对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①累积频率分布图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区152条切沟的平均沟底长度、平均宽度、平均深度、沟道宽深比、横截面面积、沟道体积的平均值分别为60.10 m、15.88 m、3.70 m、4.09、56.53 m^(2)和4960.28 m^(3)。②元谋干热河谷切沟土壤容重相对较大,而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则较小,同时土壤的结构性和团聚度则相对较差。③曲线拟合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分散率是影响切沟形态的主要指标,容重对切沟形态特征的影响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非毛管孔隙度和分散率对切沟形态特征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结论】元谋干热河谷区切沟各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且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分散率是影响切沟形态特征的主要指标,对形态特征的沟底长度、平均宽度、平均深度、横截面面积和沟道体均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蚀 形态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干热河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物料投入对内蒙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武晋民 白小龙 +6 位作者 张恩 张邦彦 张百含 刘盼婷 田丰 赵卉 王彬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7-1475,共9页
探究不同改良物料投入对内蒙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为内蒙盐碱地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2—2023年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瓦窑村中重度盐碱地进行,改良物料类型及用量分别为脱硫石膏(Desulfurization Gypsum, ... 探究不同改良物料投入对内蒙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为内蒙盐碱地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2—2023年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瓦窑村中重度盐碱地进行,改良物料类型及用量分别为脱硫石膏(Desulfurization Gypsum, DG) 15 000 kg/hm2、新型改良剂(New Soil Amendment, NSA) 15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Bio-Organic Fertilizer, BO) 7 500 kg/hm2。以不添加改良物料为对照(CK),探究0~4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pH和全盐含量变化,分析不同改良物料投入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改良物料处理能有效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并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pH;脱硫石膏连续两年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全盐含量,平均较CK降低48.50%。(2)生物有机肥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SPAD值含量;(3)新型改良剂和生物有机肥处理两年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57.25%、46.18%。两年较CK平均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物有机肥(2 257.53元/hm2)>脱硫石膏(1 740.00元/hm2)>新型改良剂(-1 469.19元/hm2)。综上所述,3种改良物料处理均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玉米光合特性并提高籽粒产量。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可知,脱硫石膏和生物有机肥可作为改良内蒙古中重度盐碱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的改良物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盐碱地 改良物料 土壤理化性状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甲虫害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聂立璇 许亚龙 +5 位作者 陈善义 丁宁 周康熙 詹仁锋 陈禹舟 李林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73-77,共5页
烟草甲是烟叶加工和卷烟生产上常见的害虫,为掌握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性,针对不同的场景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本文综述了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性、监测手段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烟草甲在不同地区的繁殖代数和活跃高峰期... 烟草甲是烟叶加工和卷烟生产上常见的害虫,为掌握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性,针对不同的场景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本文综述了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性、监测手段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烟草甲在不同地区的繁殖代数和活跃高峰期有所不同,南方地区为害程度高于北方地区,上等烟为害程度高于下等烟;虫情监测方法有基于诱捕器的人工统计、图像识别以及电子鼻监测;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种,其中物理防治包括低温杀虫、高温杀虫、真空回潮、气调防治、微波杀虫和紫光诱捕等;化学防治包括熏蒸、激素、化学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和植物精油等;生物防治包括细菌防治、真菌防治、寄生天敌防治、RNA干扰技术和引诱剂等手段。本文为烟草甲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甲 生物学特性 虫情监测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振荡检测装置在乳品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技术突破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宇 冯立玲 +5 位作者 田桂艳 吴学君 高建军 李慧 赵三军 杜爱民 《中国乳业》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随着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乳品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成为关键。恒温振荡检测装置作为现代乳品检测的核心设备,融合先进温控与振荡技术,能模拟复杂环境,确保样品均匀受热、充分反应,为乳品检测提供精准可靠支持。本文... 随着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乳品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成为关键。恒温振荡检测装置作为现代乳品检测的核心设备,融合先进温控与振荡技术,能模拟复杂环境,确保样品均匀受热、充分反应,为乳品检测提供精准可靠支持。本文深入探讨该装置在乳品检测中的多领域应用,涵盖微生物、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及污染物检测等;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与结构组成;全面分析控温精度、振荡性能、稳定性、密封性等性能指标;并从创新设计、技术融合、标准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提升乳品检测水平、促进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振荡检测装置 乳品检测 微生物检测 营养成分分析 理化特性检测 污染物检测 温控技术 振荡技术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薛家庄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光合特性及林下土壤状况调查分析
16
作者 何林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为了分析薛家庄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光合特性及林下土壤状况,本研究在山西省杨树林局薜家庄林场樟子松人工林基地进行实验,依据不同林龄分为不同处理,试验Ⅰ(5 a<林龄<10 a)、试验Ⅱ(10≤林龄<15 a)、试验Ⅲ(15≤林龄<... 为了分析薛家庄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光合特性及林下土壤状况,本研究在山西省杨树林局薜家庄林场樟子松人工林基地进行实验,依据不同林龄分为不同处理,试验Ⅰ(5 a<林龄<10 a)、试验Ⅱ(10≤林龄<15 a)、试验Ⅲ(15≤林龄<20 a),对比分析不同林龄下的光合特性及林下土壤情况。结果可知,试验Ⅱ处理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_(2)浓度低于其他处理;三个林龄阶段的樟子松人工林叶绿色SPAD值分别是0.65 mg/g、0.66 mg/g和0.66 mg/g,随着林龄变化呈波动趋势,但变幅小;试验Ⅱ处理的土壤容重最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试验Ⅱ处理的樟子松林地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知,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其光合特性及林下土壤状况存在差异,10≤林龄<15a阶段的樟子松生长速度快,光合特性更明显,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较佳,土壤养分含量充足,为樟子松生长提供良好的帮助。因此在樟子松人工林生长阶段需补充土壤养分含量,增强樟子松光合能力,延缓植株衰退,促进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光合特性 林下土壤 理化性质 养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煤与褐煤转化生物甲烷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双斌 赵树峰 +1 位作者 郭红玉 简阔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9,共9页
为查明风化煤与褐煤生物甲烷生成量差别的内在原因,分别选取风化煤和褐煤,以富集驯化的菌液为菌种来源,通过生物产气模拟,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16srRNA测试、扫描电镜测试来分析风化煤与褐煤生物产气量差异性的内在机制。结果表... 为查明风化煤与褐煤生物甲烷生成量差别的内在原因,分别选取风化煤和褐煤,以富集驯化的菌液为菌种来源,通过生物产气模拟,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16srRNA测试、扫描电镜测试来分析风化煤与褐煤生物产气量差异性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褐煤的生物产气潜力(7.63 mL/g)大于风化煤(3.24 mL/g);褐煤相比于风化煤,在产气过程中各类基团脱落明显,芳香类物质更多的被转化为小分子量的其它物质,同时酚碳或醚碳(C—O)氧化更加明显,有利于形成更多的小分子有机酸类物质;褐煤相较于风化煤在生物产气过程中表面侵蚀较严重,出现了较多的孔裂隙,使得有机质能够从这些孔隙中析出,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利用产气;褐煤中细菌和古菌多样性低于风化煤,但主要功能菌群占比较大,细菌中Macellibacteroides属和Lysinibacillus属占比达68.05%,古菌中Methanosarcina属和Methanobacterium属占比达89.99%,远大于风化煤,对煤中有机质的降解利用起到积极作用,能为后续产甲烷菌提供原料,因此褐煤更有利于被微生物利用产生物甲烷;风化煤的甲烷代谢类型为甲基类营养性区别于褐煤的氢营养型;在褐煤中微生物能够更好的利用乙酸作为碳源、葡萄糖和糖原能够被有效降解为丙酮酸,氧化(还原性)强,并产生供生化反应所需的ATP。研究结果为风化煤与褐煤产气差异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为今后风化煤与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提供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甲烷 风化煤 褐煤 物化特征 菌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助剂对低温喷雾干燥蓝靛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先哲 鲁天麟 +5 位作者 陈启明 张雨涵 沈柳杨 付科森 朱海辉 柏才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6,共14页
为保证低温喷雾干燥后蓝靛果粉品质,采用黄金分割法研究复合助剂(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对喷雾干燥蓝靛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低温进风温度(50~90℃)对蓝靛果粉花青素保留率、集粉率和含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麦芽糊... 为保证低温喷雾干燥后蓝靛果粉品质,采用黄金分割法研究复合助剂(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对喷雾干燥蓝靛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低温进风温度(50~90℃)对蓝靛果粉花青素保留率、集粉率和含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麦芽糊精、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85.4%、14.6%时,集粉率高达37.96%;随进料溶液中麦芽糊精质量比例增加,蓝靛果粉玻璃化转变温度、水溶性指数、堆积密度、亮度L^(*)值、红度a^(*)值和色差值ΔE呈增加趋势,含水率、花青素含量和黄度b^(*)值呈下降趋势;在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质量比例为72.9%、12.5%、14.6%时,集粉率达到最高(40.11%);随料液中乳清蛋白质量比例增加,蓝靛果粉含水率、花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水溶性指数、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色差值ΔE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复合助剂显著提高蓝靛果粉集粉率(P<0.05),对其中的花青素起到较强保护作用,其含水率、水溶性指数、堆积密度等理化指标均接近于最优水平。低温喷雾干燥研究发现,随进风温度上升,集粉率和含水率呈负相关,在进风温度90℃时,集粉率最高的配方中可实现较高花青素保留率(89.94%)。低频核磁共振波谱以及质子密度图像信息分析表明,加入的助剂与蓝靛果果汁中水分通过氢键、静电结合力和疏水作用等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稳定性高水合物、增强液滴聚结抵抗力,提高料液玻璃态转换温度,从而实现高集粉率和高花青素保留率的蓝靛果果粉低温喷雾干燥;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助剂可在蓝靛果果粉中形成分子间氢键,并对花青素等活性物质进行固定包埋保护。研究结果可为蓝靛果粉喷雾干燥加工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理化特性 低温喷雾干燥 复合助剂 蓝靛果 黄金分割法 花青素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神木弃耕1-49年的苜蓿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集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倩 樊军 贾沐霖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在半干旱地区,弃耕苜蓿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明确长期弃耕苜蓿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pH值、土壤氨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 在半干旱地区,弃耕苜蓿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明确长期弃耕苜蓿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pH值、土壤氨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对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收集于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神木站”),分别于2003年(1-30年)、2014年(12-41年)和2022年(20-49年)对不同弃耕时间的紫花苜蓿地进行了调查,调查获得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本数据集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数据计算、数据入库、质量控制方面均严格按照国际观测技术标准进行,所获取数据质量高,数据可为半干旱地区苜蓿地演替过程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站 1-49年弃耕苜蓿地 土壤理化特性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烟梗吸湿特性及其成因
20
作者 江威 郭中雅 +5 位作者 卢浥良 陈然 徐培刚 程棉昌 王智润 李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0,共7页
【目的】研究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特性及其成因,以优化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烟梗分组加工技术。【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烟梗热湿特性分析装置考察3种烟梗的吸湿特性,使用扫描电镜观测样品表皮和梗横断面的微观结构,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 【目的】研究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特性及其成因,以优化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烟梗分组加工技术。【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烟梗热湿特性分析装置考察3种烟梗的吸湿特性,使用扫描电镜观测样品表皮和梗横断面的微观结构,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检测烟梗的化学组成。【结果】细梗、中等梗、拐头吸湿能力依次降低,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吸湿速率和平衡含水率增大,其吸湿曲线符合Weibull模型。细梗、中等梗、拐头表皮的气孔数量依次减少;中等梗和细梗横断面的气孔明显大于拐头的气孔。细梗、中等梗、拐头的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依次减少,蛋白质含量依次增加。【结论】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速率与其孔隙发达程度正相关,且吸湿速率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拐头、中等梗、细梗的平衡含水率依次增大,原因是其总糖(或还原糖)含量依次增大,提供了更多的水分吸附位点。不同尺寸和结构烟梗的吸湿特性差异明显,有必要按照尺寸和结构对烟梗进行分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吸湿特性及成因 烟梗结构 化学组成 Weibu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