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C8156AMC平台的PRACH基带信号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华增 杜普选 邵小桃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5期52-55,共4页
MSC8156AMC具有很强大的处理能力,是LTE解决方案的理想平台,系统基于此平台实现。LTE系统中采用PRACH信道实现物理随机接入,PRACH基带信号生成包含有DFT和长序列的IFFT过程,具有很高的时间复杂度,为满足LTE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要选择低运... MSC8156AMC具有很强大的处理能力,是LTE解决方案的理想平台,系统基于此平台实现。LTE系统中采用PRACH信道实现物理随机接入,PRACH基带信号生成包含有DFT和长序列的IFFT过程,具有很高的时间复杂度,为满足LTE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要选择低运算量的信号处理方案。根据PRACH前导序列的特点,DFT运算可以通过适当的变形采用查表方式实现,避免了大量的复数乘运算。长序列IFFT运算通过Cooley-Turkey算法分解为多级短序列IFFT,减少了运算量。上述方案满足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 prach 物理随机接入 Cooley-Turkey算法 MSC8156A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E系统的巨量机器类通信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费泽松 肖玲玲 刘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主要研究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开展巨量机器类通信业务的性能.介绍了机器类通信的业务特点,并以北京近郊区的抄表类业务为例,分析了现有LTE系统开展机器类巨量用户通信时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得到了随机接入资源和调度... 主要研究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开展巨量机器类通信业务的性能.介绍了机器类通信的业务特点,并以北京近郊区的抄表类业务为例,分析了现有LTE系统开展机器类巨量用户通信时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得到了随机接入资源和调度资源受限是制约终端接入数量的主要因素.本文搭建了符合3GPP标准的系统级仿真平台,仿真了不同用户数和不同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对系统吞吐量、时延、接入碰撞概率等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类通信 智能抄表 随机接入过程 LTE上行系统级仿真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E-A系统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信号检测的仿真与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雅静 刘郁林 张治中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2-1446,共5页
根据多普勒频移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号检测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划分出了中速、高速、超高速三种模式,并提出相应改进的信号检测算法。对中速模式,提出了基于频偏校正的前导检测算法;对高速模式,提出了多重滑窗峰值检测算法;对... 根据多普勒频移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号检测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划分出了中速、高速、超高速三种模式,并提出相应改进的信号检测算法。对中速模式,提出了基于频偏校正的前导检测算法;对高速模式,提出了多重滑窗峰值检测算法;对超高速模式,提出了基于整数倍子载波的频偏补偿前导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PRACH信号通过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传输,接收端虚警率性能至少改善了3.8 d B;通过扩展典型城市信道模型(ETU)信道传输,虚警率性能至少提升了1 d B。与频域相关检测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提高了前导信号成功检测概率,减少了接入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兼容的长期演进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多普勒频移 频偏校正 频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物联网信道接收端检测算法的并行化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新 王瑜 +2 位作者 山蕊 王昱 吴皓月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窄带物联网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检测和到达时间估计算法处理数据量大、计算耗时的问题,通过分析接收端检测算法的可并行性和数据相关性,基于可重构阵列处理器提出了一种并行化硬件实现方案。该算法在高层配置参数产生的前导符号和通过... 针对窄带物联网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检测和到达时间估计算法处理数据量大、计算耗时的问题,通过分析接收端检测算法的可并行性和数据相关性,基于可重构阵列处理器提出了一种并行化硬件实现方案。该算法在高层配置参数产生的前导符号和通过前期信道处理后的接收符号具有最大相关性时,将此时的到达时间和残留子载波偏移作为估计指标,通过流水线的方式使用多个轻核处理元(Processor Element,PE)实现并行计算以提高运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6个PE同时调度实现算法的映射,运行了35985个周期,其性能比单个PE提升36.18%。用可重构多核阵列处理器实现该算法的运行时间相较于用Matlab实现降低了173.09倍,有效提高了接收端检测算法的运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物联网 接收端检测 可重构阵列处理器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