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motion and Practic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 Changqing Steven N. Blair Xiong Kaiyu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7-965,共9页
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然而,美国《2020健康人群》中的数据显示,仅有18.8%的美国成年人达到了《2008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200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中提出的有关有氧活动和强壮肌... 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然而,美国《2020健康人群》中的数据显示,仅有18.8%的美国成年人达到了《2008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200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中提出的有关有氧活动和强壮肌肉活动的推荐量。为此,美国在提高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简要介绍美国为促进全民体力活动采取的主要策略、有助于体力活动干预研究的政策分析框架、行为改变理论及3项研究实例。2010年,美国出台了《全民体力活动促进计划》(The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NPAP),该计划包含了政策推荐、实践经验及措施等一系列增加居民体力活动的策略,试图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活跃的生活方式"的文化氛围,促进更多人达到《2008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中的体力活动推荐量。《全民体力活动促进计划》的内容涉及公共卫生、教育、城市规划、医疗保健、企业及行业、休闲娱乐及运动健身、非营利机构和大众传媒在内的8个领域,共有5个总策略、52个特定部门的策略及相对应的215个分策略,且部分策略制定了一年及五年目标。2011年,专家组对《全民体力活动促进计划》进行了过程评价,以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并为计划的改进提供建议。过程评价采用定性及定量研究方法,对一年内开展的活动、目标完成情况、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这一年内,《全民体力活动促进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如缺乏长期的资金支持、各领域之间需加强沟通及合作、计划内容需及时更新以保证与体力活动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同步等。人的体力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按照不同行为改变理论,其影响因素亦不同。许多科学研究及实践已经采用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进行体力活动的干预,以保证干预效果。有些行为改变理论(如生态学模型)认为,支持性政策是促进行为改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制定支持性政策的复杂过程中,政策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政策的设计及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本文简要介绍常用于促进体力活动增加的政策分析框架:社区行动模型(Community Action Model)、RE-AIM框架(RE-AIM Framework)和健康影响评估(Health Impact Assessment),以及常用于促进体力活动增加的行为改变理论:生态学模型(Ecological Model)、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和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本文还通过3项研究实例,增加读者对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的进一步认识。本文希望通过对当前美国有关体力活动促进的经验介绍,为制定或完善体力活动计划及体力活动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静坐少动行为 活跃的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卫佳宁 杨范家一 +2 位作者 郭丽娜 刘延锦 董小方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12月选取18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领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12月选取18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并要求患者在出院后1周内连续7 d佩戴三轴加速度计,测量其出院后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时间,以判断其是否满足24 h活动行为指南推荐的3项标准。结果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每日睡眠时长为(7.12±1.46)h,久坐时间为(5.79±2.24)h,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1.04(0.47,1.93)h,其中分别有8、23、100、51例患者满足0、1、2、3项指南推荐标准。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领悟社会支持和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是脑卒中患者24 h活动行为达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达标情况不佳,对年龄较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低、社会支持程度较弱及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较低者,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此类患者的24 h活动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24 h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社会支持 运动锻炼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时替代模型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城市社区老年女性衰弱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吴双 李婷 +2 位作者 张宪亮 陈斯 贺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老年女性行为改变(如身体活动代替久坐行为)与衰弱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轻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替代等量久坐行为(sedenta... 目的:老年女性行为改变(如身体活动代替久坐行为)与衰弱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轻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替代等量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EB),探究行为改变与老年女性衰弱的关联。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招募烟台市1370名60~70岁的老年女性,最终1099名受试者纳入本研究。采用三轴加速度计客观测量受试者每日MVPA、LPA和SEB。根据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分别采用3种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3种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单因素模型、分配模型和等时替代模型)来评估MVPA、LPA和SEB与老年女性衰弱的关系。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之后,单因素模型发现MVPA和LPA均与更低的衰弱前期及衰弱风险显著相关,而SEB与更高的衰弱前期及衰弱风险显著相关。将MVPA、LPA和SEB都放入分配模型中,发现LPA与衰弱前期显著相关,但与衰弱无关;MVPA与衰弱前期和衰弱均显著相关;SEB与衰弱前期和衰弱无关。等时替代模型的结果发现:(1)增加30 min LPA替代等量的SEB,老年女性发生衰弱前期和衰弱的风险分别降低8%和7%;(2)增加30 min MVPA替代等量的SEB,老年女性发生衰弱前期和衰弱的风险分别降低41%和47%;(3)增加30 min MVPA代替等量的LPA,老年女性发生衰弱前期和衰弱的风险分别降低35%和42%。结论:MVPA和LPA代替等量SEB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老年女性的衰弱状况。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MVPA替代SEB改善老年女性衰弱的效果优于LPA。建议老年女性尽量避免久坐行为,每天增加一定量的身体活动代替久坐,其中增加每天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代替久坐行为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行为 身体活动 衰弱 等时替代 老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配和替代与操作智商的关系
4
作者 郭梁 李天庚 +1 位作者 曾赛 邓星华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在广州市某小学招募学龄儿童221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人体测量法调查学龄儿童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静态行为(SB)和睡眠(SLP),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测量学龄儿童填图、积木和图形拼凑三项操作智商... 在广州市某小学招募学龄儿童221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人体测量法调查学龄儿童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静态行为(SB)和睡眠(SLP),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测量学龄儿童填图、积木和图形拼凑三项操作智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配模型和等时替代模型分析,旨在探究学龄儿童24 h活动行为与操作智商的关系。结果显示:(1)MVPA时间占比与学龄儿童填图、积木、图形拼凑及操作智商总分显著相关,LPA时间占比与填图、操作智商总分显著负相关,SB时间占比与填图、积木、图形拼凑及操作智商总分显著负相关,SLP时间占比与填图、图形拼凑及操作智商总分显著相关。(2)各行为间15min的等时替代后操作智商总分预测值都产生显著变化,而MVPA和SLP间15 min的等时替代后填图和图形拼凑预测值无显著变化,且MVPA替代其他行为的效应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5min后操作智商总分预测值急剧下降。研究认为,提升学龄儿童操作智商应着眼于24h活动行为整体,有效保障已有MVPA时间,积极利用SB、LPA时间向MVPA、SLP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身体活动 静态行为 睡眠 操作智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时自适应干预在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5
作者 王濯 陈举凤 +1 位作者 姬艺菲 张振香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即时自适应干预(just-in-time adaptive intervention,JITAI)在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JITAI应用在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的实验性或类实验性研究,检索时... 目的系统评价即时自适应干预(just-in-time adaptive intervention,JITAI)在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JITAI应用在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的实验性或类实验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756例参与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JITAI可减少总久坐时间[SMD=-0.42,95%CI(-0.58~-0.26),P<0.001],增加轻度体力活动[SMD=-0.32,95%CI(0.14~0.50),P<0.001]。但在久坐次数、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和长期干预效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JITAI可减少久坐时间和促进轻度体力活动,但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久坐次数和长期干预效果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自适应干预 生态瞬时评估 久坐行为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的国际比较、特征审视及中国镜鉴
6
作者 张磊 王丹丹 吴雪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9,共9页
残疾人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是国际社会为推动全球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行动。以近10年国际上涉及残疾人的身体活动指南为依据,对各指南制定的循证过程、推荐内容和特征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各国指南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 残疾人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是国际社会为推动全球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行动。以近10年国际上涉及残疾人的身体活动指南为依据,对各指南制定的循证过程、推荐内容和特征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各国指南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研制,并基于残疾人身体活动和健康效益相关证据,建议残疾人基于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身体活动形式,在涵盖人群、推荐内容以及发布形式上存在差异。结合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基于各国指南的内容及特征,提出促进我国残疾人身体活动指南研制和推广的路径:健全政府主导、协助和鼓励多元主体加快研制中国残疾人身体活动指南;基于科学证据,重视我国残疾人身体活动健康效益的证据支撑;不过度强调达到推荐量,高度重视残疾人运动前的健康筛查和运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指南 循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残疾运动员24小时活动行为与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高新松 乔添琪 赵梦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1-290,共10页
目的:探讨残疾运动员24小时活动行为特征与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17个省份180名残疾运动员进行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24小时活动行为、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 目的:探讨残疾运动员24小时活动行为特征与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17个省份180名残疾运动员进行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24小时活动行为、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24小时活动行为达标情况与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究两者关系是否因性别、残疾类型等而异。结果:残疾运动员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68 h/week、4.89 h/d、8 h/d。满足24小时活动行为3项指南标准的比例为26.1%,满足2、1项的比例分别为47.8%、22.2%,满足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与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满足指南项数越多,残疾运动员越有可能报告更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具体而言,与满足0项相比,满足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三项中的任意两项均与心理韧性(B=5.184,P<0.001)和主观幸福感(B=2.806,P<0.01)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满足3项与心理韧性(B=8.407,P<0.001)和主观幸福感(B=6.122,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满足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与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建议残疾运动员遵循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以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和肥胖儿童24 h活动行为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8
作者 蔡汶霏 梁崴 +4 位作者 周林 苏宁 周静 阳益德 刘诗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5,共12页
目的:24 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及睡眠)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24 h活动行为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纵向关联,为今后促进该群体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从中国某省会... 目的:24 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及睡眠)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24 h活动行为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纵向关联,为今后促进该群体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从中国某省会城市招募445名超重和肥胖儿童,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测量指标包含由三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评估的身体活动和睡眠时长、家长主观报告的儿童静坐屏幕时间(sedentary screenbased time,SST),以及儿童自评心理幸福感。结果:追踪1年后发现,遵从3个活动指南的参与者比例从10.11%上升至11.68%,不遵从任何活动指南的参与者比例从11.24%上升至15.06%。控制相关协变量后,基线时遵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单项指南(β=0.377,95%CI 0.209~0.545)、睡眠单项指南(β=0.187,95%CI 0.042~0.332)、MVPA+SST(β=0.545,95%CI 0.377~0.713)和MVPA+睡眠(β=0.602,95%CI 0.449~0.755)指南组合的参与者,其心理幸福感在1年后显著提升。此外,活动指南遵从数量的增加与心理幸福感的提升存在显著关联(β=0.113,95%CI 0.011~0.214)。结论:遵从任意1项活动指南,尤其是MVPA或睡眠指南,以及同时遵从MVPA+SST或MVPA+睡眠指南组合的儿童,其心理幸福感显著提升。整合多项活动行为的干预手段可能是提升超重和肥胖儿童心理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静坐行为 睡眠 心理幸福感 前瞻性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章金晶 张瑜 +3 位作者 沈莹 姚燕 张家慧 陈明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心内科2个病区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入住1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住2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心内科2个病区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入住1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住2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分别于出院前1 d、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1个月、3个月两组久坐行为总时间、久坐行为最长持续时间、每日总步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久坐行为水平,增加身体活动,提高运动耐力,提升运动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保护动机理论 久坐行为 身体活动 运动耐力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活动行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新方向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美倩 肖进 +2 位作者 李斐斐 胡镕镕 刘彩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11-1916,共6页
24 h活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活动少、久坐、睡眠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合理分配24 h活动行为是改善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老年人24 h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 24 h活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活动少、久坐、睡眠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合理分配24 h活动行为是改善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老年人24 h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从24 h活动行为的概念、理论发展、分析方法以及其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关系进行综述。未来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并量化24 h活动行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的影响,形成能够发挥老年人最大健康效益的24 h活动行为组合,开发准确的评估工具,以促进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4小时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菲津 王淑贞 +5 位作者 杨玉金 郑春艳 邹转芳 白李平 王芸娇 李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8-102,共5页
目的 构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3-8月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6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构建并... 目的 构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3-8月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6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构建并实施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久坐行为总时间、久坐行为最长持续时间、6 min步行试验、无痛行走距离、简易体能测试、血管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久坐行为水平,增加身体活动,提高步行能力、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久坐行为 静坐行为 健康行为改变 整合理论 身体活动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指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海洋 陈亮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0-1016,1028,共8页
分析9个国家的身体活动指南文本的共性与差异,探究其设立的禀赋性和衔接性特征,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表明,各国指南的运动方式、负荷、时间以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身体活动指南或2008年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为基准,共性表现为练... 分析9个国家的身体活动指南文本的共性与差异,探究其设立的禀赋性和衔接性特征,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表明,各国指南的运动方式、负荷、时间以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身体活动指南或2008年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为基准,共性表现为练习手段多采用有氧和力量练习,差异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时间和负荷随之进行了群类化调整。基于各国社会发展水平及各年龄段指南的身体活动要素,给出了我国身体活动指南的若干启示:统一理论与方法学习,从认知和能力两方面提升居民健身素养;以年龄特点为分类依据,形成以健康为目的的群类化实践建议;协同家庭、学校、社区多方面配合,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社区、学校进行诱导和监督的体力活动团体;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对场地受限人群制定可替代性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全周期 身体活动指南 久坐行为 国际比较 阶段特征 中国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时替代模型的幼儿身体活动、久坐与睡眠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学文 赵广高 +7 位作者 付近梅 苏利强 孙顺利 陈睿铭 陈德龙 蒋天乐 李雨浓 沈凡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0,共8页
探讨采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相互替代后幼儿睡眠问题的变化特征,总结不同类型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改善的有效策略。募集9所幼儿园3~6岁幼儿807名,借助三轴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通过... 探讨采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相互替代后幼儿睡眠问题的变化特征,总结不同类型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改善的有效策略。募集9所幼儿园3~6岁幼儿807名,借助三轴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通过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估幼儿总体及8个维度睡眠问题,使用63种线性回归模型评估不同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幼儿总体及各维度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评估达标与未达标幼儿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后幼儿总体及各维度睡眠问题的变化。结果发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幼儿总体睡眠问题及睡眠时间、白天嗜睡等维度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10min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时,全部与未达标幼儿总体睡眠问题均显著下降且均随替代时间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在各维度中,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10min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时全部与达标幼儿睡眠时间均显著下降,未达标幼儿异态睡眠、白天嗜睡均显著下降。此外,等时替代久坐行为时全部幼儿入睡延迟、白天嗜睡均显著下降。研究认为,提升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有利于幼儿保持充足睡眠和缓解白天嗜睡,进而改善幼儿睡眠问题。当幼儿活动时间不变,增加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相对比例并相应地减少低强度身体活动或久坐行为比例,是解决幼儿尤其是未达标幼儿睡眠问题的有效策略。此外,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或久坐行为,可针对性地改善达标或未达标幼儿某一个或几个维度的睡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身体活动 久坐 睡眠 等时替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能力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玉兰 王云峰 +2 位作者 宋战兵 楼佳颖 李锐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2-378,共7页
为探讨运动能力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及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加速度计、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评工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327名儿童进行测量,其中留守儿童149人,非留守儿童178人。结果发现:(1)运动能力是留守儿童问题行... 为探讨运动能力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及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加速度计、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评工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327名儿童进行测量,其中留守儿童149人,非留守儿童178人。结果发现:(1)运动能力是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因子;(2)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在留守儿童运动能力与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强调在制定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措施时应鼓励以发展其运动能力为基础的活动,使其参与更多的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运动能力 问题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校学生24小时活动与抑郁症状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表倩 陈勃昊 +3 位作者 李艺扬 刘汗青 许曙青 王书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使用等时替代模型,探索有、无抑郁症状的职校学生10 min/天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和睡眠(sleep,SLP)之间等时替代与抑郁症状量表得分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和江... 目的使用等时替代模型,探索有、无抑郁症状的职校学生10 min/天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和睡眠(sleep,SLP)之间等时替代与抑郁症状量表得分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和江苏省的14所职校,调查对象为1~3年级学生,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开展问卷调查。根据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re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得分将学生分为有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结果共收回问卷40339份,其中能够清楚记得过去1周身体活动时间的问卷10086份,数据清洗后获得有效问卷8149份,包括无抑郁症状组5496人(67.44%),有抑郁症状组2653人(32.56%)。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6.70±1.19)岁。无抑郁症状组的中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MPA)替代其他所有研究的行为均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高强度身体活动(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VPA)替代MPA和SB均与CES-D得分呈正相关;有抑郁症状组的MPA替代步行、SB和SLP均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MPA替代步行、SB和SLP与CES-D得分的负关联,在有抑郁症状组中的强度大于无抑郁症状组。结论职校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学生MPA替代步行、SB和SLP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有抑郁症状组中的关联大于无抑郁症状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身体活动(PA) 久坐行为(SB) 睡眠(SLP) 等时替代模型(ISM)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关系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赛 郭梁 +1 位作者 李天庚 郑港彬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0-736,共7页
目的系统综述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横断... 目的系统综述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每周进行3~6次,每次30~60 min的中等至高强度运动,至少持续8周,能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健康、心肺功能、认知水平、执行功能和注意力,进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考试成绩、阅读和计算等学业表现。每日超过1 h的娱乐屏幕时间会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代谢、心肺功能、睡眠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增加长时间静态行为的间断频率可以降低该不良影响。结论儿童青少年应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合理安排身体活动的次数、时间和强度,同时减少娱乐屏幕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相关的屏幕静态行为和非屏幕静态行为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未来研究应注意区分不同类型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静态行为 学业表现 机制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学科特征、动态演进与前沿热点解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健 孙辉 +3 位作者 张建华 刘振铎 蔡峰 张金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80,90,共14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可视化分析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学科特征、动态演进与前沿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学科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体育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儿科医学以及环境科...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可视化分析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学科特征、动态演进与前沿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学科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体育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儿科医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为首的多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网络已基本形成,且以信息、资源获取与共享为比较优势的国际间科研合作正在逐步加强;2)在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跨学科研究的学科耦合特征方面,以医学研究为支撑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样为环境与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儿科学与内科学等其它学科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知识、信息与方法支撑;3)依据研究热点时区视图与高突现关键词,将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演进脉络,分为基础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高速发展期3个阶段,不同阶段研究重点、热点内容的历时性演变受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直接影响;4)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聚焦于体育环境与运动参与,身体活动的测量与评价,身体活动与身心健康促进,久坐行为与超重、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行为 环境 身体活动 学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研究热点解析、前瞻与启示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健 孙辉 +5 位作者 张建华 李婷文 颜景飞 刘振铎 蔡峰 张金波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9,37,共10页
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其相关的核心成果在指导后续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建成环境研究,以及改善、优化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环境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梳理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 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其相关的核心成果在指导后续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建成环境研究,以及改善、优化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环境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梳理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核心成果,发现社区、学校、家庭的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是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儿童保育机构与不同国家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支持性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构建、评估与优化,以及如何利用建成环境对残疾、超重、肥胖等弱势儿童青少年个体进行身体活动干预,将是未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相关研究者的首要关注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干预主要体现在:不同场域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水平的关联性分析,国外身体活动指南与评价标准、体系的系统阐释,量化探讨建成环境对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与完善身体活动健康促进框架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从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测量指标与试验控制等维度,提出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研究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超重 肥胖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景 周倩 +7 位作者 王东平 张婷 王浩杰 宋阳 何海珍 王蒙 王培玉 刘爱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分析乌海市居民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乌海市11 497名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血脂指标及其... 目的:分析乌海市居民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乌海市11 497名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血脂指标及其他协变量信息,其中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部分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长卷测量,在中国人群中信度和效度得到了检验,血脂异常的定义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结果:根据IPAQ工作组建议,剔除124名报告的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超过960 min的研究对象。11 373名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中,静坐时间4 h/d以上占50.58%;体力活动水平低、中等和高的比例分别为23.43%、37.29%和39.28%;血脂异常新发和现患检出率分别为20.46%和16.13%。静坐行为增高女性血脂异常新发风险(OR=1.17,95%CI:1.00~1.36),增高男女性血脂异常现患风险(OR男=1.21,95%CI:1.02~1.44;OR女=1.24,95%CI:1.04~1.48)。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关系的分析发现,男性高体力活动水平降低血脂异常现患风险(OR=0.78,95%CI:0.62~0.98)。结论:静坐行为增高血脂异常风险,体力活动降低血脂异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坐 体力活动 血脂异常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4岁少年体力活动、心肺耐力与肥胖三者关系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晓彤 李新 +2 位作者 王艳 李东峰 王正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0-939,971,共11页
目的:探讨12~14岁少年体力活动、心肺耐力与肥胖三者间的关系,为促进少年体力活动、限制静坐少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88名12~14岁少年(男生111人,女生177人)佩戴加速度计,测量7天体力活动水平,并进行递增负荷实验及肥胖度... 目的:探讨12~14岁少年体力活动、心肺耐力与肥胖三者间的关系,为促进少年体力活动、限制静坐少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88名12~14岁少年(男生111人,女生177人)佩戴加速度计,测量7天体力活动水平,并进行递增负荷实验及肥胖度指标测试。结果:1.受试者不同峰值摄氧量水平分组间体脂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呈现出峰值摄氧量越低,体脂水平越高的规律;2.男生较大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VPA)与峰值摄氧量呈正相关(P〈0.01),与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呈负相关(P〈0.01),结果独立于静坐少动时间;3.女生持续40min以上静坐时间与峰值摄氧量呈负相关(P〈0.01),与BMI、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呈正相关(P〈0.01),校正中等到大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后相关性增强。结论:12~14岁少年体力活动、心肺耐力与肥胖的关系为:心肺耐力越高,肥胖率越低;男生较大强度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心肺耐力越高、肥胖率越低,且独立于静坐少动行为的影响;女生静坐少动时间越长,心肺耐力越低、肥胖率越高,且独立于体力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静坐少动 心肺耐力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