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竹开花期内源激素、氨基酸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30
1
作者 何奇江 汪奎宏 +1 位作者 华锡奇 童晓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The test site was located in Jincheng Town, Lin’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leaves, culms and rhizomes of two-year-old and three-year-old flowering individuals or nonflowering individuals were taken from the same... The test site was located in Jincheng Town, Lin’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leaves, culms and rhizomes of two-year-old and three-year-old flowering individuals or nonflowering individuals were taken from the same bamboo (Phyllostachys praecox f. prevernalis) forest. The culms and rhizomes of one-year-old flowering or nonflowering were also taken from the same bamboo fores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endogenous hormones, aminoacid and nutrition in flowering stage of bambo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scisic acid(ABA) had main effect on accelerating its flowering and the increase of cytokinin(CTK) was also one reason for bringing flower, but indole3acetic acid(IAA)antagonized on its flowering. Total amino-acid in the nonflowering bamboo was 23.01% higher than that in flowering bamboo. Aspartic acid (ASP) could delay flowering. Protein, especially protein in leaves had main effect on senescence procedure. Increase of phosphorus content in flowering bamboo could accelerate metabolizing, and therefore promote senescence of bamb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含量变化 营养成分 开花期 氨基酸 雷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集约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家森 姜培坤 +1 位作者 盛卫星 谢秉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81,共6页
为探讨雷竹集约化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在雷竹栽培区与天然林区河流各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06年5月—2007年5月每2个月进行采样,对主要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栽培区河流水质状况明显差于天然林区,水体中... 为探讨雷竹集约化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在雷竹栽培区与天然林区河流各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06年5月—2007年5月每2个月进行采样,对主要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栽培区河流水质状况明显差于天然林区,水体中所有水化指标均表现为雷竹栽培区高于天然林区。总氮、硝氮、氨氮和有机氮含量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总磷、可溶性碳、COD、BOD5含量则表现为丰水期小于枯水期。雷竹栽培区水体中总氮含量年均达4.24mg.L-1,是天然林区水体的3.15倍,硝氮含量为2.01mg.L-1,是天然林区的5.07倍,氨氮含量为0.07mg.L-1,比栽培区水体高0.66倍;水体中总磷含量雷竹栽培区平均达0.05mg.L-1,是天然林区的2.39倍;可溶性碳含量平均达17.78mg.L-1,比天然林区高出2.87倍。雷竹集约化栽培引起了周边水体氮、磷和可溶性碳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动态变化 雷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郑炳松 金爱武 +1 位作者 程晓建 卢庭高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9-362,共4页
对雷竹叶片光合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晴到少云的天气条件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光强、温度、水分等外界环境因子对雷竹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强光、高温、低湿引起雷竹叶片光合“午睡” ... 对雷竹叶片光合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晴到少云的天气条件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光强、温度、水分等外界环境因子对雷竹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强光、高温、低湿引起雷竹叶片光合“午睡” .雷竹光合速率年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型 .环境因子及 Rubisco,Rubisco活化酶 ,蛋白质 ,叶绿素等对光合速率都有显著影响 .雷竹幼叶的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及相关影响因子较二龄叶高 ,具有较高的光合生理特性 .雷竹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 1 688~ 1 834μmol CO2 · m-2 · s-1;光补偿点约为 1 60~ 2 2 2μmol CO2 · m-2 ·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光合速率 温度 光照强度 RUBISCO RUBISCO活化酶 二氧化碳浓度 笋用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丽 陈双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0,共4页
雷竹林地有机材料覆盖是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有效途径,但不合理的林地覆盖也会造成林地土壤发生机械结构差、持水性能下降、酸化、养分失衡、毒害化学物积累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劣变的负面影响;土壤劣变致使竹林立... 雷竹林地有机材料覆盖是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有效途径,但不合理的林地覆盖也会造成林地土壤发生机械结构差、持水性能下降、酸化、养分失衡、毒害化学物积累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劣变的负面影响;土壤劣变致使竹林立竹度和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平均胸径和叶面积指数下降,竹鞭明显上浮,土层薄化。针对林地覆盖雷竹林退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加客土式土壤垦复的土壤物理结构改良措施,施CaO的酸碱度人工调节,利用化学、生物措施固定、降解和去除毒害化学物质,利用解磷菌和解钾菌菌剂等将土壤中固定态的养分元素转化为有效态供植物利用,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林地存留覆盖物等恢复技术,并将其作为今后恢复退化雷竹林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林地覆盖 土壤退化 林分结构 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花穗和花器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何奇江 汪奎宏 +1 位作者 华锡奇 童晓青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10-11,15,共3页
通过对雷竹花穗形态特征以及对花器形态结构生长的综合观察来研究雷竹花而不实的原因。研究表明:2年生雷竹小穗无叶类型占77.85%,3年生雷竹小穗无叶类型占93.32%。花成熟时,柱头极少露出外面且花柱多屈曲,这给授粉带来困难,从而造成雷... 通过对雷竹花穗形态特征以及对花器形态结构生长的综合观察来研究雷竹花而不实的原因。研究表明:2年生雷竹小穗无叶类型占77.85%,3年生雷竹小穗无叶类型占93.32%。花成熟时,柱头极少露出外面且花柱多屈曲,这给授粉带来困难,从而造成雷竹花而不实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花穗 花器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雷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动态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芳 吴家森 +1 位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7,共4页
为了解目前生产上不同施肥习惯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产生的影响,从2002年8月至2003年4月动态采集了各施肥处理土壤样品,用岛津TOC-VcPH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8、10月... 为了解目前生产上不同施肥习惯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产生的影响,从2002年8月至2003年4月动态采集了各施肥处理土壤样品,用岛津TOC-VcPH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8、10月最高,12月开始降低,次年2月降至低谷,而4月又上升的变化规律。试验全过程中,3个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始终高于3个单施化肥处理,并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并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增加。所有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是覆盖区高于未覆盖区,覆盖区平均是未覆盖区的1.56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水解氮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土壤 施肥 水溶性有机碳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地下鞭笋芽分化过程中营养动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炳松 金爱武 董林根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在雷竹竹鞭笋芽分化期(8月至翌年4月)用恒重法、伯川法和双缩脲法对雷竹竹鞭的含水量、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幼龄鞭含水量依次高于壮龄鞭、老龄鞭,其中以8~9月笋芽分化期含水最为丰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 在雷竹竹鞭笋芽分化期(8月至翌年4月)用恒重法、伯川法和双缩脲法对雷竹竹鞭的含水量、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幼龄鞭含水量依次高于壮龄鞭、老龄鞭,其中以8~9月笋芽分化期含水最为丰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8~9月含量很低,而后逐渐升高,在笋期(3~4月)下降至最低点。这种变化关系和竹鞭的发育及笋芽的分化消耗营养物质相关。营养分析表明,8~9月做好肥水管理,以满足行鞭和笋芽分化的养分需求,对提高笋芽分化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竹鞭 含水量 笋芽分化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竹无性系的生长 被引量:9
8
作者 岳春雷 何奇江 +1 位作者 汪奎宏 翁甫金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对雷竹在不同水分梯度中的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投资分配格局进行了细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雷竹无性系分株增多,无性系生物量增大。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无性系根茎总长、分株根茎长度和隔离者长... 对雷竹在不同水分梯度中的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投资分配格局进行了细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雷竹无性系分株增多,无性系生物量增大。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无性系根茎总长、分株根茎长度和隔离者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无性系根茎总长和隔离者长度显著降低。这说明雷竹无性系的根茎和隔离者具有很强的形态可塑性。根茎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在较低的水分供应条件下,雷竹无性系把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下部分,使根茎伸长,以便从土壤中获取更多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条件 生长 雷竹 无性系 形态可塑性 生物量投资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雷竹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在娟 岳春雷 汪奎宏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74-76,83,共4页
通过野外实验,对雷竹无性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雷竹无性系分株数、分株高度、分株基径、无性系根茎总长度、分株根茎长度显著降低,而间隔子长度不断增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根茎节间长... 通过野外实验,对雷竹无性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雷竹无性系分株数、分株高度、分株基径、无性系根茎总长度、分株根茎长度显著降低,而间隔子长度不断增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根茎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无性系单位长度根茎生物量下降。并对雷竹无性系根茎生长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对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雷竹 无性系 生长 根茎 形态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董林根 姜小娟 方茂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 保护地栽培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雷竹植株内源激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童晓青 汪奎宏 +1 位作者 华锡奇 何奇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2,共3页
通过对不同栽培措施雷竹体内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玉米素、赤霉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内源激素在竹子体内分布很不平衡,生长素(IAA)在叶部的含量最高,鞭部其次,杆部最少;脱落酸(ABA)在杆部的含量最高,鞭部其次,叶部最少;玉米素(ZT)含... 通过对不同栽培措施雷竹体内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玉米素、赤霉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内源激素在竹子体内分布很不平衡,生长素(IAA)在叶部的含量最高,鞭部其次,杆部最少;脱落酸(ABA)在杆部的含量最高,鞭部其次,叶部最少;玉米素(ZT)含量在杆部最高,叶部其次,鞭部最少;而赤霉素(GA3)含量在杆部最高,鞭部次之,叶部最少。雷竹体内的各种植物源激素极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合适的经营方式如覆盖、施肥等可以提高各部位的IAA、GA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栽培措施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竹龄雷竹若干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俊刚 宋新青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不同竹龄雷竹的外围叶片为材料进行研究,1-2年生的雷竹生产同化物的能力明显强于3-5年生的雷竹,表现在1-2年生的雷竹比叶重较大,其净光合率约为3-5年生雷竹的5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高于3-5年生的雷竹,虽然两... 以不同竹龄雷竹的外围叶片为材料进行研究,1-2年生的雷竹生产同化物的能力明显强于3-5年生的雷竹,表现在1-2年生的雷竹比叶重较大,其净光合率约为3-5年生雷竹的5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高于3-5年生的雷竹,虽然两者的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但1-2年生雷竹的Cha/Chb比值较高。同时,分析了影响雷竹有机物同化能力的一些光合生理指标,就不同竹龄雷竹的光合特性的差异对雷竹栽培技术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比叶重 叶绿素含量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笋用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雁红 高贵宾 +3 位作者 吴良如 钟浩 周鸿翔 袁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230-231,245,共3页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态适应机制与策略,在新造3年雷竹林中,设置覆盖和不覆盖样方,于竹林覆盖盛笋期,进行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邻覆盖与未覆盖竹林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态适应机制与策略,在新造3年雷竹林中,设置覆盖和不覆盖样方,于竹林覆盖盛笋期,进行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邻覆盖与未覆盖竹林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相互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竹林F3、F6样地与相邻未覆盖竹林气孔导度(Cond)差异显著;覆盖竹林Pn、Cond、Tr、WUE平均水平高于未覆盖竹林,Ci平均水平则低于未覆盖竹林;Pn与Ci呈显著负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on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690,但相关并不显著,Ci与Con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Tr、Ci是Pn的重要影响因子,Cond是相对重要影响因子。结论认为:竹林覆盖出笋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总体不显著,雷竹林冬笋产出主要还是依靠竹林种群的营养储存;覆盖竹林生理整合作用不明显,一是竹林造林时采用的是独立克隆片段和分株,随着竹林郁闭,覆盖与未覆盖竹林相接地段不一定会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络的地下茎结构;二是竹林经营过程中的施肥及翻土整地可能会造成竹鞭断脱,导致竹林地下鞭茎克隆片段化,为更好地揭示竹林种群生理整合作用及其机制,需进行种群控制性试验,以进一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为现代竹林可持续人工培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栽培 生理整合 克隆分株 光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笋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规富 范付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8-20,共3页
笔者以湖北崇阳县不同加工处理的雷竹笋为试材,分别采用三酸消化法和混酸消化法进行消化,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K、Ca、Mg、Fe、Mn、Zn、Cu等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消化方法所得的测定结果有差异。混酸消化法是测... 笔者以湖北崇阳县不同加工处理的雷竹笋为试材,分别采用三酸消化法和混酸消化法进行消化,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K、Ca、Mg、Fe、Mn、Zn、Cu等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消化方法所得的测定结果有差异。混酸消化法是测定雷竹笋中金属元素的较好方法。雷竹笋中金属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K>Ca>Fe>Mg>Mn>Zn>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雷竹笋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笋产量形成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德汀 吴沧松 +3 位作者 丁建林 何绍峰 孙建国 于财位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4,共3页
雷竹笋的产量由立竹株数、平均每株母竹发笋数和平均单株笋重三个因子构成。立竹株数在800~1000株/亩;平均每株母竹发笋8.33~12.52株;平均单株笋重138.5~173.9g;雷竹笋产量就可达1338.0~1590.6kg/亩。
关键词 雷竹 竹笋产量 立竹株数 母竹发笋数 单株笋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军美 张威 +2 位作者 孟海林 张亚波 舒金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8,共7页
2010-2011年对浙江省松阳县5种不同经营方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昆虫群落进行调查,收集了4 978号标本,隶属于19目,94科,207种。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林中种类最丰富的是鳞翅目,其次为鞘翅目,... 2010-2011年对浙江省松阳县5种不同经营方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昆虫群落进行调查,收集了4 978号标本,隶属于19目,94科,207种。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林中种类最丰富的是鳞翅目,其次为鞘翅目,种类最少的是竹节虫目、缨翅目等;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夏季,相对丰度、多样性及优势集中性等指标均有所下降,高峰期都出现在每年的5月;从功能群看,植食性集团无论是种类或个体数都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天敌集团,中性物种最少;植食性集团中昆虫种类多,但优势物种不突出;中性集团以蚊科和大蚊科为优势;天敌集团中以捕食性天敌(蜘蛛和捕食性昆虫)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 功能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典型事例浅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德汀 尹波 +2 位作者 何进校 叶新军 俞安校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54-55,63,共3页
通过对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典型事例的分析。
关键词 雷竹林 覆盖栽培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市雷竹雪灾灾情分析与灾后恢复措施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德汀 宋汇锋 +2 位作者 裘樟成 史国庭 陈进春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6,共3页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的连续低温雨雪天气造成严重的雪灾,使嵊州市3 133 hm2雷竹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样地调查发现,雪灾造成雷竹林25.70%的母竹倾斜和折断;不钩梢竹林在雨雪过程中未采取摇雪处理的母竹倾斜和折断比例高达64.83%,采...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的连续低温雨雪天气造成严重的雪灾,使嵊州市3 133 hm2雷竹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样地调查发现,雪灾造成雷竹林25.70%的母竹倾斜和折断;不钩梢竹林在雨雪过程中未采取摇雪处理的母竹倾斜和折断比例高达64.83%,采取摇雪处理的其比例仅为18.18%;钩梢竹林在雨雪过程中未采取摇雪处理的母竹倾斜和折断比例则下降为41.62%,采取摇雪处理的其比例则更低,仅为13.93%。表明在雷竹林经营过程中,钩梢对抵抗雪压效果明显,而在雨雪天气进行摇雪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受灾雷竹林2008年笋产量明显低于2007年,单位面积笋产量下降38.28%。通过对雷竹林受灾情况的分析,提出了雷竹灾后恢复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雪灾 成因分析 灾后恢复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林地土壤肥力统计特征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军 徐旻昱 吴家森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0,共6页
2014年对浙江省临安市、余杭区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地表层(0~30 cm)土壤的p H、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土壤有机碳(18.3 g... 2014年对浙江省临安市、余杭区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地表层(0~30 cm)土壤的p H、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土壤有机碳(18.3 g·kg^(-1))、碱解氮(159.7 mg·kg^(-1))、有效磷(119.1 mg·kg^(-1))、速效钾(192.3 mg·kg^(-1))含量高,p H值较低(5.0);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为:p H值北低南高,有效磷和速效钾为北高南低,而碱解氮、有机碳则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经营措施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碱解氮的空间分布(P<0.05),土壤p H、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化同时受到土壤类型和人为经营的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土壤 肥力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胁迫下雷竹的离子选择性运输能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奇江 李楠 +2 位作者 傅懋毅 周文伟 王波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24-28,共5页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Na Cl(0%、0.1%、0.3%、0.5%)处理土壤30 d雷竹的离子选择性运输能力(ST)的变化。结果表明:ST(根/鞭)随着土壤Na Cl含量的升高,在Na Cl 0.3%处理时到达最大值,为8.35;随后又下降。除了Na Cl 0.5%处...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Na Cl(0%、0.1%、0.3%、0.5%)处理土壤30 d雷竹的离子选择性运输能力(ST)的变化。结果表明:ST(根/鞭)随着土壤Na Cl含量的升高,在Na Cl 0.3%处理时到达最大值,为8.35;随后又下降。除了Na Cl 0.5%处理外,ST(鞭/枝)的选择性运输能力极弱。随着Na Cl胁迫时间的增加,ST(根/鞭)和ST(鞭/枝)均呈低—高—低—高的变化规律;但在Na Cl胁迫的第18天,ST(鞭/枝)达到最低,仅为0.44;而比ST(根/鞭)、ST(枝/叶)分别达到9.94、14.32。Na Cl胁迫前期,ST(枝/叶)比ST(鞭/枝)、ST(根/鞭)都高,但后期迅速下降。在Na Cl 0.3%胁迫下,雷竹在胁迫后的第6天ST为6.27,远大于其他处理;Na Cl 0.1%、0.3%处理下,前期ST基本都比Na Cl 0.5%处理高,表明雷竹在短期内可以耐0.3%的Na Cl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Na+、K+选择性运输 Na Cl胁迫 耐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