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retrotransposon 7(PHRE7)转座子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政勤 周明兵 +2 位作者 郑浩 季航 徐芷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7-927,共11页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反转录转座子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本质是一段可移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大多数LTR反转录转座子在外界环境变化下能够被激活转录,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为研究毛竹基因组中的LTR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及在...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反转录转座子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本质是一段可移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大多数LTR反转录转座子在外界环境变化下能够被激活转录,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为研究毛竹基因组中的LTR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及在非生物环境胁迫下表达量的具体变化,克隆和鉴定了1个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反转录转座子PHRE7。该转座子全长为6 073 bp,属于Ty1-copia家族中的Tork分支,LTR序列相似性为96.7%,插入时间为126.923万a前。对毛竹实生苗分别进行辐照(30,50,70 Gy),甲基化抑制剂(50,100,150μmol·L^-1),高温(42℃),低温(4℃),高盐(0.1,0.2,0.3 mol·L^-1)等5种不同胁迫处理,通过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PHRE7在INT,RT和RH等3个结构域中的表达量仅在辐照及0.2~0.3 mol·L^-1高盐处理下随处理强度的上升而下降,其余所有处理(甲基化抑制剂、高温、低温、高盐0.1~0.2 mol·L^-1)的表达量都随处理强度呈上升趋势。这些结果表明:PHRE7转座子是一个具有转录活性的LTR反转录转座子,且外界非生物环境胁迫对其表达模式有较大影响,表明PHRE7转座子能够响应外界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毛竹 LTR反转录转座子 生物信息学 逆境胁迫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扩张后土壤动物群落及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系
2
作者 王意锟 朱强根 +4 位作者 叶建国 郎法勇 马毅 季新良 方万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凤阳山地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扩张不同阶段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Tullgern干漏斗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并调查其功能种团和分布密度,分...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凤阳山地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扩张不同阶段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Tullgern干漏斗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并调查其功能种团和分布密度,分析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细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扩张演替形成的毛竹林中,腐食性土壤动物和植食性土壤动物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未受侵入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林地扩张形成混交林后显著提高,但林地演替为毛竹纯林后,又会显著降低,而毛竹林地中土壤pH显著高于杉木林和混交林。林地中土壤pH及有效磷质量分数等指标与蜱螨目(Acarin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蜱螨目甲螨亚目(Oribatida)、鞘翅目(Coleoptera)等土壤动物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弹尾目(Collembola)等节跳科(Isotomidae)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在毛竹林分布较多,且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等节跳科在竹-杉混交林分布较多。甲螨亚目与norank_f__norank_o__Rokubacteriales属、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TK10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属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等节跳科与norank_f__norank_o__Elsterales属等土壤肥力相关的细菌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动物分布密度与其生境条件密切相关,毛竹向杉木林的长期扩张有利于林地中土壤动物的生存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动物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笋篼夏佛塔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张晨 孟晓慧 +6 位作者 王衍彬 袁少飞 张建 程俊文 方茹 陈敏 贺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以毛竹笋篼的乙醇提取物为原料,采用凝胶层析技术从中分离纯化出夏佛塔苷黄酮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利用酶反应动力学、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子对接等多光谱分析该物质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夏佛... 以毛竹笋篼的乙醇提取物为原料,采用凝胶层析技术从中分离纯化出夏佛塔苷黄酮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利用酶反应动力学、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子对接等多光谱分析该物质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夏佛塔苷对胰脂肪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为(76.3±0.12)μg/m L),为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夏佛塔苷以静态猝灭方式猝灭胰脂肪酶的内源荧光,两者结合常数K_a为1.13×10^(4) L/mol(293 K),结合位点数约为1;热力学参数表明夏佛塔苷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胰脂肪酶自发地形成复合物;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夏佛塔苷使胰脂肪酶中Tyr和Trp残基的荧光发射波长红移,猝灭强度下降,导致微环境极性增大,疏水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揭示夏佛塔苷分子C环4位酮基可与胰脂肪酶的催化活性位点HIS264等结合,作用力包括氢键、疏水力、范德华力等。综上,毛竹笋篼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夏佛塔苷具有较好的胰脂肪酶抑制效果,实验结果为利用毛竹笋篼开发降脂功能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篼 夏佛塔苷 胰脂肪酶 竞争性抑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物移除时间对毛竹鞭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建诚 倪惠菁 +2 位作者 杨振亚 王波 莫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8,共8页
为提高覆盖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鞭笋产量,培育高品质鞭笋,设置3个不同覆盖物移除时间(4、5、6月份),分别设为T1、T2、T3处理。通过测定毛竹鞭笋的产量、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呈味物质、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覆盖物移除时间对毛... 为提高覆盖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鞭笋产量,培育高品质鞭笋,设置3个不同覆盖物移除时间(4、5、6月份),分别设为T1、T2、T3处理。通过测定毛竹鞭笋的产量、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呈味物质、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覆盖物移除时间对毛竹鞭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覆盖物移除时间延迟,覆盖毛竹林鞭笋产量逐渐增加,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覆盖物移除时间对毛竹鞭笋基径、长度、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但T3处理显著提高毛竹鞭笋的可食率。随覆盖物移除时间延迟,毛竹鞭笋淀粉、脂肪、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纤维素、木质素、草酸、单宁、总黄酮、总酸质量分数逐渐降低,且T3处理显著低于T1处理;糖酸比及鲜味氨基酸比例显著升高;苦味氨基酸比例显著降低。鞭笋品质综合评价表明,T3处理的鞭笋品质综合指数显著高于T1及T2处理。覆盖物移除时间的延迟能显著提高毛竹鞭笋产量,改善其外观形态质量,增加鲜味及甜味,减少涩味及粗糙度,鞭笋品质及适口性明显提高。T3处理对毛竹鞭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覆盖经营 鞭笋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根际沉积碳对根际土壤氮转化的影响——基于原位CO_(2)富集标记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显银 施曼 +5 位作者 张君波 陈浈雄 江明君 裘碧桐 李全 宋新章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84-4293,共10页
根际沉积碳作为连接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纽带,在调控根际土壤碳氮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根际沉积碳如何调控土壤氮的转化仍不清楚。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对象,在“一竹一鞭一笋”相连的克隆系统中对母竹树冠进行^(13)CO_... 根际沉积碳作为连接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纽带,在调控根际土壤碳氮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根际沉积碳如何调控土壤氮的转化仍不清楚。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对象,在“一竹一鞭一笋”相连的克隆系统中对母竹树冠进行^(13)CO_(2)富集标记,探究根际沉积碳的增加对土壤氮转化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冠^(13)CO_(2)富集增加了根际沉积碳,同时,根际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分别增加131.7%—639.7%、79.2%—174.3%。母竹篼根和鞭根的根际沉积碳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毛竹快速生长的不同阶段,树冠^(13)CO_(2)富集处理下根际土壤中的^(13)C丰度以及硝化、反硝化相关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均呈先降后升趋势,根际沉积碳对土壤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的影响依赖于发育阶段。土壤中δ^(13)C和NH_(4)^(+)为预测根际土壤硝化作用的重要变量,DOC和NO_(3)^(-)含量为预测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变量。研究可为深入理解植物根际微域的碳氮转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沉积碳 树冠13CO_(2)富集 氮转化 功能基因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处理对毛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程睿 乔一娜 +4 位作者 蔡星 陈清专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2-1319,共8页
本研究为探讨水肥耦合处理对毛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毛竹林最优水肥耦合模式,以期为毛竹的规模化生产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镇金菊村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依据土壤含水量设置... 本研究为探讨水肥耦合处理对毛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毛竹林最优水肥耦合模式,以期为毛竹的规模化生产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镇金菊村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依据土壤含水量设置3个灌水水平,分别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5%作为土壤高含水量处理(W1)、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5%作为土壤中等含水量处理(W2)、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5%作为土壤低含水量处理(W3);3种施肥水平,分别以1.25×10^(5) kg/hm^(2)氮、磷、钾比例为26∶10∶12的复合肥作为高肥处理(F1)、6.25×10^(4)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作为中肥处理(F2)、3.13×10^(4)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作为低肥处理(F3),共9个处理。分析在不同水肥耦合和生长月份条件下毛竹叶片养分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T4(W2F1)处理毛竹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均值和淀粉含量的均值均分别优于其他处理。综合毛竹叶片养分含量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等各项生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毛竹叶片的生理特性,结果显示,T4(W2F1)处理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综上,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5%,施肥量为1.25×10^(5) kg/hm^(2)氮、磷、钾比例为26∶10∶12的复合肥是毛竹田间最优水肥耦合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毛竹 叶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毛竹林光合特性及笋产量
7
作者 吴文秀 宋才玲 +6 位作者 万桂平 黄怡 邓智文 陈清专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8,共8页
为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笋用毛竹林光适应机制,在福建省西南部漳平市新桥镇高美村选取5种连续经营时间(4、5、6、7、8 a)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用林,以传统经营模式(CK)为对照展开研究,分析不同经营时间的毛竹林光合特性、... 为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笋用毛竹林光适应机制,在福建省西南部漳平市新桥镇高美村选取5种连续经营时间(4、5、6、7、8 a)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用林,以传统经营模式(CK)为对照展开研究,分析不同经营时间的毛竹林光合特性、SPAD值及笋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种经营时间的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相比于传统经营模式,毛竹叶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速率更高,胞间CO_(2)摩尔分数(C_(i))的下降减缓;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有效提高了毛竹对光的利用能力,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显著提升,光补偿点降低;毛竹叶片SPAD值在不同经营时间差异不大,均值都在40以上,传统经营模式的SPAD值最小;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笋产量,其中,以连续经营6 a的毛竹林最优;最佳经营时间在4~7 a,连续经营8 a毛竹光合能力下降,需要及时砍伐老竹,留养新竹。综上所述,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提高了毛竹的光合特性和生产效率,在毛竹林经营模式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 光合特性 笋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8
作者 廖和 阳乾程 +2 位作者 黄大勇 秦忠林 刘世男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5,56,共11页
为探究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以萌发过程中5个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九大类内源激素(34种)含量的变化。赤霉素(GA)类激素中,GA_(3)、GA_(24)、GAs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为探究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以萌发过程中5个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九大类内源激素(34种)含量的变化。赤霉素(GA)类激素中,GA_(3)、GA_(24)、GAs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GA_(7)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生长素类激素中,Me-IAA、IAA、ICA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IC-AId含量整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分裂素中,CZ、TZ、DZ、TZR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IP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茉莉酸类激素(JA、JA-Ile)的含量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脱落酸(ABA)呈波浪状变化趋势;ACC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BR呈现下降趋势,水杨酸类激素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GAs/ABA、Auxin/ABA、CTKs/ABA、促进物/抑制物的值均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赤霉素类激素(GA_(3)、GA_(7)、GA_(24))、细胞分裂素类(TZR、CZ、TZ、DZ)、水杨酸类激素(SA、SAG)、ACC、BR、CTK/ABA促进胚根突破种皮,生长素类激素(Me-IAA、IAA、ICA、IC-AId)、茉莉酸类(JA、JA-Ile、OPDA)、ACC、Auxin/ABA促进根伸长过程,ABA负向调控毛竹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种子 萌发 内源激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冠结构及林元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张盼盼 乐新贵 +7 位作者 汪志培 毛振伟 胡千惠 周天玲 李霞 刘骏 宋庆妮 杨清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3-1037,共15页
【目的】探讨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木树冠结构和林元结构的影响及机制,为控制毛竹扩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8 hm^(2)(400 m×2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 c... 【目的】探讨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木树冠结构和林元结构的影响及机制,为控制毛竹扩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8 hm^(2)(400 m×2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 cm的植物进行每木检尺和定位,记录植物的种类、胸径、冠长、冠幅及空间位置。分析毛竹扩张对常绿树和落叶树冠幅、冠长、冠长率、冠形率的影响,以及毛竹扩张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林元包围度、混交度、开敞度的影响。【结果】(1)毛竹的快速扩张对邻近树木的冠层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统计分析显示,随着毛竹数量的上升,树木的平均冠幅和冠形率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P<0.01),其中常绿树种的冠幅和冠形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落叶树种。相关性分析发现,毛竹数量与常绿树种的冠长和冠长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落叶树种则未表现出相关关系(P>0.05)。(2)林元空间结构特征与毛竹数量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而言,随着毛竹数量的增加,不同尺度上树木的包围度和混交度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P<0.01),而开敞度则显著降低(P<0.01)。落叶树种所在林元空间结构参数(包括包围度、混交度和开敞度)与毛竹数量的拟合度更高,表明其响应关系更为显著。(3)树木林元包围度与常绿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及落叶树冠幅呈显著负相关(P<0.05);林元混交度与常绿树冠幅、冠长率及落叶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林元开敞度与常绿树和落叶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毛竹扩张会显著改变周边常绿和落叶树种的邻域环境,即增大树木林元包围度和混交度,减小树木林元开敞度。这种变化进一步引发植物个体树冠结构的减小和长势的减弱,其中常绿树种的冠幅、冠长及冠形率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张对森林功能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树冠结构 林元结构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雨减少与氮添加耦合作用下毛竹林土壤磷组分转化机制
10
作者 王博 王一 +4 位作者 尤业明 贺明霞 童慧 苏仕权 黄雪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毛竹林土壤磷循环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毛竹林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亚热带毛竹林设置穿透雨减少(50%穿透雨)和氮添加(100 kg/(hm^(2)·a))试验。采集土壤,并利用Hedley磷分级法、...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毛竹林土壤磷循环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毛竹林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亚热带毛竹林设置穿透雨减少(50%穿透雨)和氮添加(100 kg/(hm^(2)·a))试验。采集土壤,并利用Hedley磷分级法、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和96-荧光微孔板技术测定土壤磷组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结果】(1)穿透雨减少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无机磷(树脂芯磷、超声氢氧化钠无机磷、闭蓄态磷)和有机磷组分(氢氧化钠有机磷、盐酸有机磷)含量,但显著增加了碳酸氢钠有机磷含量。(2)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闭蓄态磷含量,但显著增加了碳酸氢钠无机磷含量。(3)除碳酸氢钠有机磷外,穿透雨减少和氮添加交互作用对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均无显著影响。(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酸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和p H是影响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磷组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毛竹林土壤磷组分对穿透雨减少的敏感性高于氮添加,二者通过调节酶活性与p H间接影响磷有效性。与CK相比,两种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及酶矢量特征变化表明,土壤微生物磷限制得到缓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毛竹林管理应优先调控水分条件,并谨慎评估氮沉降的长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磷组分 穿透雨减少 氮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开花毛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差异及生物量模型构建
11
作者 郭靖 贾冬冬 +3 位作者 农珺清 胡潇雪 李在留 徐振国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目的】建立桂北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为开花毛竹生物量估算和林分生产力相关研究提供数学模型。【方法】选取了开花毛竹全径级(6.0~12.0 cm)分布的3年生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各135株,测定各器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 【目的】建立桂北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为开花毛竹生物量估算和林分生产力相关研究提供数学模型。【方法】选取了开花毛竹全径级(6.0~12.0 cm)分布的3年生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各135株,测定各器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5种生物量模型分别对开花毛竹和未开花毛竹地上部分及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拟合,并筛选生物量最优拟合模型。【结果】开花与未开花毛竹的各器官平均含水率大小为竹叶>竹秆>竹枝,毛竹开花后地上各器官含水率下降。未开花毛竹叶、秆、枝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7.13%、34.55%和31.85%,开花毛竹叶、秆、枝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6.70%、32.27%和31.50%。未开花毛竹地上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为竹秆(10.32 kg)>竹枝(2.21 kg)>竹叶(1.00 kg),生物量占比平均值为竹秆(75.59%)>竹枝(16.88%)>竹叶(7.53%)。开花毛竹地上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为竹秆(12.13 kg)>竹枝(2.79 kg)>花穗(1.32kg),生物量占比平均值为竹秆(74.08%)>竹枝(17.58%)>花穗(8.34%)。胸径、株高与竹秆、竹枝、竹叶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极显著相关(P<0.01)。5种生物量模型中,多项式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共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生物量模型8个。【结论】毛竹在开花过程中同化物质资源能力加强,竹枝、竹叶会摄取更多养分以供生殖过程顺利完成。开花与未开花毛竹生物量拟合模型中,竹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竹枝、竹叶生物量拟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毛竹 含水率 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幼苗生长的NH_(4)^(+)效应研究
12
作者 张丹 侯利涵 +4 位作者 李湘 黄恒宇 袁斯齐 李子叶 邹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毛竹实生幼苗为材料,在室内控制盆栽条件下,设置等氮浓度的不同含氮化合物,并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_(2)SO_(4)、NaCl、NaNO_(3)及KNO_(3)和CK进行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毛竹幼苗生长指标和栽培基质pH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幼苗地上部分... 以毛竹实生幼苗为材料,在室内控制盆栽条件下,设置等氮浓度的不同含氮化合物,并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_(2)SO_(4)、NaCl、NaNO_(3)及KNO_(3)和CK进行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毛竹幼苗生长指标和栽培基质pH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幼苗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根系构型各指标、地上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都是在含NH_(4)^(+)化合物处理条件下要显著优于其他化合物处理,但在不同含NH_(4)^(+)化合物处理之间,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经含NH_(4)^(+)化合物处理的毛竹幼苗根冠比显著低于CK及NaCl处理;经含NH_(4)^(+)化合物处理后的毛竹幼苗栽培基质pH值,显著低于CK及其他化合物处理。含NH_(4)^(+)化合物中的NH4+对毛竹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促进效应可能与改变栽培介质pH值有关。因此,毛竹幼苗育苗栽培过程中应施以硫酸铵或氯化铵为主的铵态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实生苗 特异性 NH_(4)^(+) 生长响应 根系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毛竹根际木质素降解菌的高通量筛选与鉴定
13
作者 江明君 曹婷婷 +5 位作者 蒋迎楹 曾文婷 江依婷 杨显银 宋新章 施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54,共7页
为筛选能够降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经营中遗留的大量伐桩和鞭根中木质素的细菌,以解决木质素降解缓慢的问题。采集1龄、3龄毛竹篼根土和鞭根土,以苯胺蓝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对根际木质素降解菌进行高通量分离培养;通过构建16S ... 为筛选能够降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经营中遗留的大量伐桩和鞭根中木质素的细菌,以解决木质素降解缓慢的问题。采集1龄、3龄毛竹篼根土和鞭根土,以苯胺蓝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对根际木质素降解菌进行高通量分离培养;通过构建16S rRNA系统发育树鉴定细菌的种类,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细菌,结合木质素降解酶活性,解析其高效降解木质素的机制。结果表明:从毛竹根际共分离出80株具有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其中,根际共有菌株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a26、b18)、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b4、c11)和氧化木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b23、c10)的苯胺蓝脱色率最高,分别为69.14%、70.02%和68.79%。3种类型的根际中,总细菌的苯胺蓝脱色率无显著差异,但根际细菌种类存在特异性。在脱色率大于60%的菌株中,嗜线虫沙雷氏菌(c11)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9.14和40.69 U·L^(-1);马氏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b24)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达40.13 U·L^(-1);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a26)的漆酶活性最高,达143.89 U·L^(-1)。嗜线虫沙雷氏菌(c11)、粘质沙雷氏菌(a26)和马氏无色杆菌(b24)的木质素降解能力最强,且均为两种根际的共有菌株,在毛竹篼根和鞭根降解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降解菌 高通量筛选 分离培养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PheFT1基因的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14
作者 闫小玲 郝琴 +2 位作者 申孜 张雨佳 郭小勤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目的】分析毛竹PheFT1基因的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为揭示该基因调控开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heFT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对光周期的应答反应;采用PEG介导法分析PheFT1蛋白定位;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 【目的】分析毛竹PheFT1基因的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为揭示该基因调控开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heFT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对光周期的应答反应;采用PEG介导法分析PheFT1蛋白定位;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heFT1基因转入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植株及ft突变体回补植株,比较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植株、ft突变体回补植株与ft突变体植株之间的表型差异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基于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分析PheFT1的互作蛋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heFT1基因CDS全长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属PEBP蛋白家族。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heFT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heFT1基因在根、茎、叶和侧芽中均有表达,在侧芽和茎中表达量较高,在叶中表达量最低;长日照下PheFT1有较强的昼夜节律。异位表达结果显示,PheFT1基因会使拟南芥开花提前、茎变细和株高变矮。蛋白互作结果显示,PheFT1可与PheGF14和PheFD蛋白互作。【结论】毛竹PheFT1不仅是开花促进因子,还参与茎秆发育和高生长,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heFT1基因参与毛竹开花的分子机制及生长发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FT基因 PEBP蛋白家族 蛋白互作 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模型的毛竹根系强化土体模型研究
15
作者 聂会 陈日彬 豆红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256-9266,共11页
准确量化植物根系对土体的强化作用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根系强化土体模型在描述根系强化土体的内在机制时存在过度简化等问题,致使其预测精度不高。以毛竹根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根系的生物特性、荷载分配机制和多种力学... 准确量化植物根系对土体的强化作用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根系强化土体模型在描述根系强化土体的内在机制时存在过度简化等问题,致使其预测精度不高。以毛竹根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根系的生物特性、荷载分配机制和多种力学破坏模式,提出直接剪切条件下基于纤维束模型的毛竹根系强化土体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设计并开展了以毛竹根系面积比为变量的根土复合体直接剪切试验,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的Wu-Waldron模型与纤维束模型,所建的模型符合直接剪切条件下根系强化土体的物理原理,所需参数简单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更准确地预测根系对土体的强化作用,且对于不同植物根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植被覆盖区斜坡稳定性评价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土复合体 根系强化 力学模型 直剪试验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毛竹林补植金钱松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俊昊 吕杨 +3 位作者 杨来邦 严一博 李同欣 王懿祥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12,共10页
为探究间伐补植措施对低效毛竹纯林水文调节功能的长期影响机制,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恢复时间(5 a和20 a)林分各水文组分持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演变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选择浙北典型低效毛竹林作... 为探究间伐补植措施对低效毛竹纯林水文调节功能的长期影响机制,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恢复时间(5 a和20 a)林分各水文组分持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演变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选择浙北典型低效毛竹林作为研究区,建立3类对比样地:未经过改造的低效毛竹林(CK)、间伐补植金钱松恢复5 a的初期改造林分(ET)、间伐补植金钱松恢复20 a的长期改造林分(LT)。采用分层测定法系统监测冠层截留、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及土壤层贮水量等指标,运用重复观测方差分析恢复时间与季节的交互作用,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土壤物理性质对水文功能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1)林分改造显著改变水文分配格局,LT总持水量较CK增加19.89%,其中土壤层贮水量占比为89.18%~97.53%,而ET与CK间无显著变化;(2)恢复时间与各水文组分响应存在异质性:与CK相比,ET冠层截留减少66.84%,但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分别增加57.60%、4.40%和4.40%,LT的冠层截留、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分别增加78.76%、19.44%和15.30%,但林下植被层持水量减少1.72%;(3)土壤总孔隙度对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解释力高达95.8%,表明其在水分储存和释放中的重要作用。低效毛竹林改造初期由于冠层截留减少,改造对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较为微弱;而长期植被恢复通过增加冠层截留和土壤层贮水量,显著提升了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毛竹林 金钱松 林分改造 水源涵养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蒸汽预处理对竹展平板开裂规律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林风 郑翼轩 +3 位作者 龚严 章卫钢 鲍敏振 李延军 《竹子学报》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探究高温蒸汽预处理对竹展平板开裂规律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蒸汽处理温度和时间下竹展平板的抗裂性能、尺寸稳定性、化学成分等变化规律,优化竹展平加工技术。【方法】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研究对象,对剖分竹筒进... 【目的】探究高温蒸汽预处理对竹展平板开裂规律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蒸汽处理温度和时间下竹展平板的抗裂性能、尺寸稳定性、化学成分等变化规律,优化竹展平加工技术。【方法】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研究对象,对剖分竹筒进行160、180、200℃和6、8、10 min高温饱和蒸汽预处理,随后进行展平和干燥。采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处理后竹展平板的微观孔隙结构、结晶度、化学成分和结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高温蒸汽预处理显著改变了竹展平板的细胞壁形态,减少了孔隙体积;红外光谱和结晶度分析显示高温处理后减少了亲水性基团,同时提高了尺寸稳定性。高温蒸汽预处理显著改善竹展平板的抗裂性能,在180℃处理10 min时,开裂数量最少,同时结晶度达到最优。此外,高温处理减小了竹展平板的孔隙直径和提高了粘弹性特性。【结论】高温蒸汽预处理技术有效降低了竹展平板的开裂率,提高了尺寸稳定性,为高质量竹材加工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高温蒸汽预处理 微观结构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毛竹人工林对多花黄精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18
作者 吴宇凡 冯春 +1 位作者 王畅畅 胡姜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2,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郁闭度毛竹人工林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多花黄精生长发育的毛竹人工林郁闭度,为多花黄精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郁闭度(0.3,0.5,0.7)毛竹人... 【目的】研究不同郁闭度毛竹人工林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多花黄精生长发育的毛竹人工林郁闭度,为多花黄精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郁闭度(0.3,0.5,0.7)毛竹人工林下播种繁殖的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多花黄精的生长性状和黄酮含量,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对多花黄精生长性状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小,土壤体积质量逐渐增大;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全磷、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均在郁闭度为0.5时最大;pH、速效磷、全钾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当郁闭度为0.5时最大;土壤脲酶活性呈增加趋势,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先减小后增加,当郁闭度为0.7时,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多花黄精株高、根茎长在郁闭度为0.7时最大;随着郁闭度的增大,根茎鲜质量、干质量、黄酮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郁闭度为0.5时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干质量和黄酮含量与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全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呈极显著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毛竹人工林郁闭度对多花黄精生长和黄酮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均产生了正向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对多花黄精黄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壤酶活性对多花黄精生长和黄酮含量影响较小。【结论】当毛竹人工林郁闭度为0.5时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产量和黄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人工林 郁闭度 多花黄精 黄酮含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共晶溶剂(DES)预处理协同聚乙烯醇(PVA)浸渍处理增强增韧竹材
19
作者 何忠伟 高宇 彭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72,共11页
【目的】竹材因其天然渗透性较差,传统树脂浸渍改性虽能提升其强度,但会使其脆性增加,韧性降低,难以满足高强度、高韧性应用需求。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共晶溶剂(DES)预处理协同聚乙烯醇(PVA)浸渍处理竹材的改性方法,旨在同步提升竹材... 【目的】竹材因其天然渗透性较差,传统树脂浸渍改性虽能提升其强度,但会使其脆性增加,韧性降低,难以满足高强度、高韧性应用需求。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共晶溶剂(DES)预处理协同聚乙烯醇(PVA)浸渍处理竹材的改性方法,旨在同步提升竹材的强度与韧性,并阐明其增强增韧机理。【方法】本研究以毛竹为原料,采用乳酸/氯化胆碱的DES体系对竹材进行预处理,通过提高竹材内部孔隙率和渗透性来改善其韧性。在此基础上,以PVA为改性剂对DES处理后的竹材进行浸渍处理。通过表征处理材的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深入探究DES与PVA协同增效的机理。【结果】DES预处理增加了竹材的孔隙率,其比表面积较未处理组最大提高49.96%,且新增孔隙中大孔和介孔的比例更高,为后续的PVA浸渍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于未处理材,预处理后的竹材冲击韧性最大提高10.97%,但抗弯强度略有下降。经过PVA浸渍处理后,改性竹材的强度和韧性均得到提升。特别是经DES预处理(110℃、2 h)后浸渍PVA的竹材试件,其冲击韧性、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较未处理材提高了14.50%、6.65%和34.33%。微观形貌表征表明,PVA填充在细胞腔与细胞间的孔隙中,增强了细胞间的连接,有效分散了外界载荷,从而实现了强度和韧性的同步提升。【结论】DES预处理协同PVA浸渍处理有效突破了竹材改性中强度与韧性难以兼顾的瓶颈,显著提升了竹材在家具和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此外,改性材的低增重率以及DES的可回收利用性进一步降低了原料成本,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深共晶溶剂(DES) 聚乙烯醇(PVA) 浸渍 孔隙率 渗透性 力学性能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竹疹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20
作者 庞于智 黄磊 +3 位作者 张鑫 贾巴史几 农向 胡烨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毛竹林竹疹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通过对患病竹株的叶片进行真菌分离与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丝特征及孢子形态等微观结构观察,成功鉴定出竹疹病的病原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种杀菌剂(唑醚•代森... 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毛竹林竹疹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通过对患病竹株的叶片进行真菌分离与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丝特征及孢子形态等微观结构观察,成功鉴定出竹疹病的病原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种杀菌剂(唑醚•代森联、吡唑醚菌酯、苯甲•吡唑酯)中,苯甲•吡唑酯(1 g/L)展现出最优且持久的广谱抑菌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竹疹病的科学诊断与高效化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竹疹病 病原鉴定 杀菌剂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