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提升稻茬小麦抗渍能力的生理和农学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佳博 贺大海 +5 位作者 梁振宇 祝婷婷 雷芳 杨洪坤 黄秀兰 樊高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25,共18页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多穗型小麦品种蜀麦1963(SM1963)与大穗型品种蜀麦133(SM133)。稻茬小麦播种后30天内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上,达到产生渍害的条件。在小麦三叶期,设置单独喷施S-诱抗素(S-ABA)、多效唑·甲哌鎓(PM)、氨基酸水溶肥(AF)、腐植酸水溶肥(HF)以及S-ABA和PM配合AF(S+P+A)或者HF(S+P+H)处理,以喷施清水(CK)作为对照。调查分析了麦苗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茎蘖生长动态、结实特性、产量等农学性状。拔节期取叶片和分蘖节样品,分析碳氮代谢物积累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结果】6个喷施处理相比,S+P+H提升抗渍效果与稳产的效应最佳。与CK相比,S+P+H处理显著提升了两个穗型小麦拔节前群体生长速率与叶片净同化率,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叶片与分蘖节蔗糖含量提升了38.8%~70.3%,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6.7%~24.2%,叶片脯氨酸含量提升了48.0%~71.5%,叶片与分蘖节MDA含量较CK降低了28.0%~51.2%,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CK分别增加41.3%、47.6%、89.9%、38.7%以上,提升了碳氮代谢与抗氧化能力;SM1963、SM133小麦单株分蘖力较CK分别增加28.2%、58.3%,有效分蘖发生速率显著增加,主茎穗粒数、分蘖穗重与穗粒数显著提升,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了6.1%、8.8%,最终产量分别提升26.3%、13.2%。单独喷施HF也有助于苗期叶片生长与光合,SM1963、SM133小麦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12.2%、5.6%,实际产量分别提升15.4%与16.5%。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S-ABA增产13.3%,大穗型蜀麦133喷施AF增产10%。【结论】三叶期喷施一种或者配合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从不同途径不同程度地缓解渍害对麦苗生长的不利影响,从生理角度看,可以促进小麦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和分蘖节中糖氮代谢物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损伤,保护分蘖发生并增强第一分蘖的可塑性,从农学角度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提升茎蘖群体数量,促进群体生长速率,提高成穗质量,最终提高产量。相较大穗型蜀麦133,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组合试剂后叶片、分蘖节糖代谢物含量及叶片SOD、APX活性提升更多,其氮代谢物含量、MDA含量更低,成穗的分蘖多。总体而言,喷施腐植酸叶面肥的效果大于喷施氨基酸叶面肥,S-诱抗素和多效唑·甲哌鎓与腐植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也大于与氨基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小麦品种 生长调节剂 叶面肥 茎蘖动态 群体生长速率 结实性状 抗氧化活性 碳同化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渍性的生理机制
2
作者 周果曦 周香玉 +3 位作者 李超 谢伶俐 许本波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4-723,共10页
油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苗期易遭受渍害胁迫。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害的缓解机制,测定了强耐渍品系YZ12、中等耐渍品系YZ45、不耐渍品系YZ59的生理耐受性。试验设置CK(正常供水)、T1(淹水模拟渍害+喷水)、T2(淹水模拟渍害+... 油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苗期易遭受渍害胁迫。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害的缓解机制,测定了强耐渍品系YZ12、中等耐渍品系YZ45、不耐渍品系YZ59的生理耐受性。试验设置CK(正常供水)、T1(淹水模拟渍害+喷水)、T2(淹水模拟渍害+喷施GA抑制剂烯效唑Uniconazole)、T3(淹水模拟渍害+喷施ABA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4个处理,检测渍害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内源激素(GA、ABA)含量和光合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T1处理下SOD、POD和CAT活性,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GA、ABA含量升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渍害降低油菜光合作用,但油菜可通过生理响应减缓渍害。T2处理可有效缓解渍害对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但T3处理效果不明显,且不同耐渍性甘蓝型油菜对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存在差异。T2处理通过抑制内源GA合成,使油菜幼苗G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胞间CO_(2)浓度显著低于T1,但不同耐渍性品系之间存在差异。T3处理抑制ABA合成,对油菜受到的渍害胁迫缓解程度较小,分析发现抑制ABA合成,强耐渍品系中GA含量显著降低,并且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对耐渍性无显著影响。由此认为,烯效唑可通过降低油菜幼苗GA水平,抑制渍害胁迫过程中幼苗生长,提高依赖ABA途径的油菜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进而影响光合和通气状况以提高油菜幼苗耐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渍害胁迫 植物长调节剂 烯效唑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QuEChERS-UPLC-MS/MS法测定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
3
作者 岳超 毛思浩 +3 位作者 周霞 阮昊 刘柱 王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5,共8页
建立全自动QuEChERS-UPLC-MS/MS法快速测定浙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使用挥发性盐提取溶液体系联合全自动QuEChERS仪器制备样品溶液,以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7μm,3.0 mm×100 mm)进行... 建立全自动QuEChERS-UPLC-MS/MS法快速测定浙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使用挥发性盐提取溶液体系联合全自动QuEChERS仪器制备样品溶液,以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7μm,3.0 mm×100 mm)进行分离,0.05%甲酸-2 mmol/L甲酸铵-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电离,保留时间依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离子丰度比定性,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9种农药在5~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48~1.68μg/kg,方法定量下限为0.16~5.61μg/kg。19种农药在空白基质中3个加标水平浓度的回收率为62.8%~117%,相对标准偏差(RSDs,n=6)为1.9%~9.1%。使用该方法对30批麦冬进行检测,样品中3-吲哚乙酸、氟醚唑、烯效唑、胺鲜酯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研究方法高效、便捷、准确,适用于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测定,可满足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 全自动QuEChERS样品制备系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 批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芒果用农药产品登记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展望
4
作者 尚栋亮 臧辉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7期14-20,共7页
芒果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其病虫草害防控依赖化学农药。本文基于中国农药信息网最新数据,系统梳理我国芒果农药登记特征,揭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芒果农药研发与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截至2025年4月10日,我... 芒果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其病虫草害防控依赖化学农药。本文基于中国农药信息网最新数据,系统梳理我国芒果农药登记特征,揭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芒果农药研发与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截至2025年4月10日,我国已登记用于芒果病虫草害防控的农药产品共199个,其中杀菌剂10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47个、杀虫剂44个和除草剂1个,发现存在登记数量少且结构失衡、防治对象集中单一、农药产品同质化严重、抗性风险较高等问题,提出了增加登记产品数量、挖掘新的可用有效成分、增加复配制剂比例、加强抗性治理等参考建议,以期保障芒果生产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和促进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农药登记 杀菌剂 杀虫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杨洋 史晓利 +2 位作者 徐瑞衡 李俊 高璇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944-1948,共5页
为防治小麦病害,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本文采用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进行小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药和施用常规药剂相比,处理2、3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处理2、处理... 为防治小麦病害,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本文采用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进行小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药和施用常规药剂相比,处理2、3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处理2、处理3对白粉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99.79%、99.80%;处理2和处理3对赤霉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均为85.71%。处理2和处理4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一般,为66.67%,处理3对纹枯病的病穗率防治效果较好,为100.00%。因此,在纹枯病发生较重田块,推荐使用处理3的药剂组合。与对照相比,各项处理均提高了小麦产量,增产范围7.36%~11.98%,667 m 2增加效益124.88~203.29元,可能是由于处理2和处理3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好。本次试验的2个组合药剂可防治多种小麦病害,有助于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并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病害 药剂组合 施用时期 田间防治效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质谱法测定豆芽中10种植物生长剂和杀菌剂 被引量:26
6
作者 程盛华 杨春亮 +3 位作者 曾绍东 魏晓奕 王明月 李积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59,共7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分析豆芽中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1%酸化乙腈提取,PSA、C18、GCB吸附剂净化,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 建立了一种同时分析豆芽中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1%酸化乙腈提取,PSA、C18、GCB吸附剂净化,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多菌灵、6-苄基氨基嘌呤、吲哚乙酸、赤霉素、恩诺沙星、2,4-二氯苯氧乙酸、多效唑、咪鲜胺、涕灭威和甲基托布津10种药物浓度在5.0-2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80.4%-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7.8%,方法检出限为0.2-2.6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串联质谱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基质干扰,减少了假阳性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散固相萃取 豆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A、GA_3和IBA对香水百合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莉 潘远智 +2 位作者 朱峤 岳静 米仕洪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8-256,共9页
以香水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四水平L16(4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6-苄基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吲哚丁酸(I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及不同浸球时间对香水百合光合色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处理叶... 以香水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四水平L16(4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6-苄基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吲哚丁酸(I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及不同浸球时间对香水百合光合色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现蕾期或初花期达到最大值,GA3150mg/L、IBA 40mg/L、6-BA 60mg/L、浸球40min时叶绿素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强,GA3150mg/L、IBA 40mg/L、6-BA 60mg/L、浸球40min时二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丙二醛(MDA)的含量低于对照,且上升趋势减缓,GA3100~150mg/L、IBA 40~60mg/L、6-BA 60mg/L、浸球10~40min时MDA含量最低。综合分析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150mg/L GA3+40mg/L IBA+60mg/L 6-BA组合和40min浸球处理的合理搭配效应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绿素 酶活性 香水百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豆芽中11种植物生长剂和杀菌剂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群英 朱玉玲 +2 位作者 索莉莉 金艳红 李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7-512,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豆芽中多菌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4-氯苯氧乙酸、3-吲哚乙酸、6-苄基嘌呤、2,4-滴、3-吲哚丁酸、1-萘乙酸、福美双和百菌清11种植物生长剂和杀菌剂的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10%乙腈溶液提取后直接... 建立了同时测定豆芽中多菌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4-氯苯氧乙酸、3-吲哚乙酸、6-苄基嘌呤、2,4-滴、3-吲哚丁酸、1-萘乙酸、福美双和百菌清11种植物生长剂和杀菌剂的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10%乙腈溶液提取后直接进样分析。首先通过上样泵将样品带入到ACQUITY UPLC BEH C18在线固相萃取柱(5×2.1mm,1.7μm)上实现净化与富集,然后通过阀切换将在线固相萃取柱切换至分析流路中,利用分析泵将保留在固相萃取柱上的目标物反向冲洗至AcclaimTMPolar AdvantageⅡC18分析柱(100×2.1mm,3μm)上进行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11种药物残留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9~0.094μg/g,低中高3个水平加标的回收率为82.4%~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0.22%~6.8%。方法可用于豆芽中植物生长剂和杀菌剂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 豆芽 在线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军 孙冬丽 +2 位作者 缪有志 胡冰 邹珍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561-12563,共3页
论述了微生物农药在农业及相关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菌剂 微生物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离体银杏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2 位作者 刘卫红 杜何为 陈昆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用 6种生长调节剂诱导离体银杏 (GinkgobilobaLinn. )叶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 结果表明: 300mg·L-1 ETP诱导作用最强,其动态诱导在处理 4h后最高; 40mg·L-1 2, 4 D诱导效果最强,并有 2个明显的诱导高峰; 200mg·L... 用 6种生长调节剂诱导离体银杏 (GinkgobilobaLinn. )叶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 结果表明: 300mg·L-1 ETP诱导作用最强,其动态诱导在处理 4h后最高; 40mg·L-1 2, 4 D诱导效果最强,并有 2个明显的诱导高峰; 200mg·L-1CCC诱导作用最强,在处理 8h后出现诱导高峰;除 100mg·L-1 IAA处理组的酶活性比对照低外,其他浓度的IAA处理均比对照高,诱导作用最强的是 70mg·L-1 IAA处理;除了 100mg·L-1 ABA处理使酶活性略有降低外,其他浓度的ABA处理都能诱导酶活性升高,以 75mg·L-1 ABA诱导能力最强,在处理 4h后酶活性最大; 4个浓度的GA处理中,仅 75mg·L-1 GA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对照,处理 8h后酶活性达到最大。结果说明诱导效果从高至低依次为:乙烯利 (ETP)、2, 4 D、矮壮素 (CCC)、吲哚乙酸 (IAA)、脱落酸 (ABA)、赤霉素(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片 银杏 苯丙氨酸解氨酶 酶活性 离体培养 类黄酮 合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唑基-α-芳氧烷基频哪酮(芳乙酮)及其醇式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正洪 赵军 +3 位作者 廖祥军 张祖新 彭永冰 赵国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03-907,共5页
对α-唑基-α-芳氧烷基频哪酮(芳乙酮)及其醇式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合成了33个新型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证实;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和植物生长... 对α-唑基-α-芳氧烷基频哪酮(芳乙酮)及其醇式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合成了33个新型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证实;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衍生物 杀菌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互作对棉苗病害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家珍 吴学民 +2 位作者 陈宁 邱立红 王成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1,共3页
以棉花红腐病为研究对象,将室内毒力测定与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胆碱与6种杀菌剂的互作效果。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红腐菌的毒力: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丙环唑、烯唑醇、多菌灵、三唑酮对棉花红腐菌的... 以棉花红腐病为研究对象,将室内毒力测定与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胆碱与6种杀菌剂的互作效果。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红腐菌的毒力: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丙环唑、烯唑醇、多菌灵、三唑酮对棉花红腐菌的EC50分别是7.47、5.59、0.37、0.64、0.57、6.92mg·kg-1。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分别测定了氯化胆碱与6种杀菌剂混用拌种对棉苗红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胆碱+福美双、氯化胆碱+甲基立枯磷、氯化胆碱+丙环唑对棉苗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66.17%、74.74%和68.02%,对棉花红腐病有增效作用;氯化胆碱+烯唑醇、氯化胆碱+多菌灵、氯化胆碱+三唑酮对棉苗红腐病有相加作用。氯化胆碱对棉花芽长、根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氯化胆碱 杀菌剂 棉花红腐病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3
作者 郑殿峰 赵黎明 冯乃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3-1239,共7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大豆(Glycine max)垦农4号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研究喷药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喷药后5-30d,SOD模拟物(SODM)明显提高了IAA、GA以及CTK...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大豆(Glycine max)垦农4号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研究喷药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喷药后5-30d,SOD模拟物(SODM)明显提高了IAA、GA以及CTK的含量。喷药后15-30d,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IAA和CTK的含量,氯化胆碱(Cc)则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IAA和CTK含量。另一方面,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续,3种调节剂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以DTA-6对SOD活性作用最强,SODM次之;而对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作用最好,DTA-6其次。此外,调节剂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而调节剂Cc则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水平和保护酶的生理功能,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豆 内源激素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新生 汪丽燕 +1 位作者 欧阳萌 刘娟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以α萘乙酸甲酯、异丁酰氯、三甲基氯硅烷、烃基溴化镁为原料,经酰化、还原、氯化、格氏反应、亲核取代和脱氯化钾等步骤合成了一类新型含硅植物生长调节剂5异丁基1萘乙酸烃基二甲硅基甲酯,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 和1H... 以α萘乙酸甲酯、异丁酰氯、三甲基氯硅烷、烃基溴化镁为原料,经酰化、还原、氯化、格氏反应、亲核取代和脱氯化钾等步骤合成了一类新型含硅植物生长调节剂5异丁基1萘乙酸烃基二甲硅基甲酯,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 和1HNMR 表征。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药液质量浓度为1 mg/L时,5异丁基1萘乙酸苯基二甲硅基甲酯对水稻根生长比其母体化合物(1萘乙酸)提高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物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马铃薯贮藏期萌发及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钟蕾 邓俊才 +4 位作者 王良俊 郑顺林 豆攀 王兴龙 袁继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157,共11页
探究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贮藏期休眠的调控效果及其生理作用机制,对保障马铃薯安全贮藏和研究马铃薯休眠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马铃薯中长休眠期品种"川芋117"和短休眠期品种"费乌瑞它"为供试材料,赤霉素(gib... 探究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贮藏期休眠的调控效果及其生理作用机制,对保障马铃薯安全贮藏和研究马铃薯休眠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马铃薯中长休眠期品种"川芋117"和短休眠期品种"费乌瑞它"为供试材料,赤霉素(gibberellin A_3,GA_3)、氯苯胺灵(chlorpropham,CIPC)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为供试试剂,研究不同作用类型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不同马铃薯品种贮藏期块茎萌发动态及不同部位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促进马铃薯的萌发主要表现在缩短块茎的萌发期上,"川芋117"和"费乌瑞它"较对照(control,CK)分别缩短10.42%和26.92%。而ABA和CIPC抑制马铃薯的萌发表现在延长其萌发期上,在"川芋117"上分别较CK延长10.42%和106.25%,在"费乌瑞它"上ABA处理延长23.08%,CIPC处理块茎未发芽。且ABA处理能显著降低休眠幅度,"川芋117"和"费乌瑞它"休眠幅度分别降低17.95%和29.41%,块茎萌发较整齐。马铃薯块茎在贮藏期芽周和薯肉部位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其开始大量发芽的时期基本一致,表明PPO和POD活性的升高是块茎解除休眠开始萌芽的生理基础之一。GA_3、ABA和CIPC处理显著影响块茎芽周和薯肉PPO和POD活性,其中GA_3主要提高块茎芽周部位的PPO和POD活性,CIPC和ABA有降低未发芽块茎芽周和薯肉PPO活性的趋势,但ABA处理在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氧化酶活性上升,特别是"川芋117",这可能是GA_3打破休眠促进萌发、CIPC和ABA延长休眠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马铃薯 贮藏期 萌发 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及其调控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健 赵宇 +3 位作者 李锦锦 杨青华 谌涛 马兴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以玉米品种豫单2002和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及其化学调控。结果表明:两品种4个叶位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第5叶位除外),但MDA含量随着叶片的衰老而升高。与豫... 以玉米品种豫单2002和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及其化学调控。结果表明:两品种4个叶位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第5叶位除外),但MDA含量随着叶片的衰老而升高。与豫单2002相比,郑单958各叶位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下降较慢,叶片功能期持续时间长,生育后期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籽粒产量显著高于豫单2002。经拌种处理能提高各个叶位叶片SOD、CAT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降解速率及MDA积累速率。综合分析表明,拌种处理能有效控制或延缓叶片的衰老进程,维持叶片生理功能,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片 衰老 保护酶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类农药的研究进展(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尚尔才 刘长令 杜英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26,共3页
This paper briefly present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work on pesticide of pyridine series, primarily relevant to the research statu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ctivities of fungicide, pesticide, hesbicide and... This paper briefly present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work on pesticide of pyridine series, primarily relevant to the research statu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ctivities of fungicide, pesticide, hesbicide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吡啶类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吡啶基-2-芳酰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新建 谭小红 汪焱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0-342,共3页
利用2-氨基-5-吡啶基-1,3,4-噻二唑和取代苯甲酰氯的酰化反应,合成了10个5-吡啶基-2-芳酰氨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 R、IR和元素分析方法证实.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关键词 芳酰氨基 噻二唑 合成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混用在富贵竹加工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付东标 于莉 刘魁英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用富贵竹剥除叶片的茎干剪取做富贵竹塔的枝段为材料,设置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的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9个处理组合,研究其对富贵竹植株修口效果、顶侧芽生长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多收+瑞毒霉锰锌、IBA+甲基托布津2因子3水平间... 用富贵竹剥除叶片的茎干剪取做富贵竹塔的枝段为材料,设置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的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9个处理组合,研究其对富贵竹植株修口效果、顶侧芽生长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多收+瑞毒霉锰锌、IBA+甲基托布津2因子3水平间的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B-1活力素+百菌清因子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植株顶侧芽长度分别与生根数、根长、根鲜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最佳处理组合,出口美国为(0.3ml·L^(-1)爱多收+0.8g·L^(-1)瑞毒霉锰锌)24h+(O.3ml·L^(-1)B-1活力素+1.0g·L^(-1)百菌清)3次+(30mg·L^(-1)IBA+1.0g·L^(-1)甲基托布津)12h;出口其他国家为(0.3ml·L^(-1)爱多收+0.8 g·L^(-1)瑞毒霉锰锌)48 h+(0.3ml·L^(-1)B-1活力素+l.0 g·L^(-1)百菌清)3次+(30mg·L^(-1)IBA+l.0 g·L^(-1)甲基托布津)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贵竹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 喷施 处理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N-芳基苯甲酰胺的合成与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宁丽红 彭浩 +1 位作者 涂海洋 贺红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为考察对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特点,以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先合成得到酰氯,再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了8个新的标题化合物。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小... 为考察对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特点,以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先合成得到酰氯,再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了8个新的标题化合物。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小麦芽鞘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它们对小麦和黄瓜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果表明:在10μg/g浓度下,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促进小麦芽鞘伸长的活性,其中3b的促进率为27.08%,高于对照药剂吲哚乙酸IAA(10.10%);而化合物3d、3h则显示了很强的促进黄瓜生根的活性,在10μg/g浓度下,促进率分别为66.66%和55.55%,显著高于IAA(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二苯醚 合成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