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化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萍 蒋夏 +1 位作者 何海霞 朱治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目的和方法:观察碱化和非碱化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碱化组痛觉消失和运动阻滞的时间较非碱化组短(P<0.05)。(2)碱化组痛觉及运动恢复的时间较非碱化组长(P<0... 目的和方法:观察碱化和非碱化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碱化组痛觉消失和运动阻滞的时间较非碱化组短(P<0.05)。(2)碱化组痛觉及运动恢复的时间较非碱化组长(P<0.05)。(3)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碱化利多卡因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7
2
作者 唐晓莉 王承海 +2 位作者 孙考祥 尚书军 邵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1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0.375%左旋布比卡因0.4ml/kg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和720min采血2ml,分...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1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0.375%左旋布比卡因0.4ml/kg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和720min采血2ml,分离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所得数据经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选择最佳房室模型,绘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布半衰期(t1/2α)(0.46±0.21)h、消除半衰期(t1/2β)(4.58±0.66)h、达峰时间(Tmax)(0.31±0.19)h、峰值浓度(Cmax)(0.95±0.31)mg/L、曲线下面积(AUC)(3.76±0.52)mg.h-1.L-1、清除率(CL)(0.42±0.07)L/h和表观分布容积(Vd)(1.34±0.44)L/kg。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其临床药代动力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翟荣华 刘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8-969,共2页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0.06%布托啡诺+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B组: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0.06%布托啡诺+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B组: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麻醉后4、6、8 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利多卡因 左旋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晓莉 王承海 +3 位作者 崔晓宁 孙考祥 尚书军 邵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9例行择期上肢手术小儿患者,分别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0.4 mL/kg)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和720 ...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9例行择期上肢手术小儿患者,分别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0.4 mL/kg)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和720 min测定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β)、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4.77±0.52)、(0.28±0.14)h和(1.02±0.22)mg/L。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安全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其临床药代动力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小儿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化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与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志双 高振强 +4 位作者 高鹏志 柳顺锁 张彦普 尹彦良 朱红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碱化布比卡因和非碱化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及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肩部或上肢手术患者16例,随机分为两组:碱化组与对照组各8例,均用0.75%布比卡因2mg/kg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与... 目的:对比观察碱化布比卡因和非碱化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及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肩部或上肢手术患者16例,随机分为两组:碱化组与对照组各8例,均用0.75%布比卡因2mg/kg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与对照组比,碱化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短,镇痛时间长(P<0.05或0.01)。碱化组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9978±0.3130μg/ml,血浆药物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Tpeak)为29.4363±5.8223min;对照组Cmax为0.8898±0.2572μg/ml,Tpeak为29.3156±11.1991min(P>0.05)。结论:碱化布比卡因阻滞效果优于非碱化布比卡因;2mg/kg碱化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其血药浓度和峰值浓度均比用市售药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